潼关这首诗里有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吗?

潼关这首诗里有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吗?,第1张

潼关这首诗里没有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

谭嗣同在写《潼关》这首诗时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拟人,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用“犹嫌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奔腾而下的壮阔气势;用“不解平”突出秦岭山脉入潼关的险峻态势;从而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全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潼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谭嗣同潼关赏析如下:

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起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感应,反映着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3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