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陈学应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正确读记课后生字及目标1中的词语。
(2)自由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漂亮、驯良、乖巧”相应的自然段。用图画出喜欢的部分,说说喜欢的理由。
3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 ()()()()()()几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都运用了( )说明方法。
4自读第二自然段。①按“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②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点。
5自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 )( )( )( )()几方面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作者都用了()说明方法。
6自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从( )( )( )()四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说明松鼠( ),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讨论:与《鲸》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语言
鲸
介绍
形体特点,
生活
习惯。
简单朴实准确
松鼠
介绍
外貌
性格
行为
一、初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句,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地点---晚上(不骚扰人类)
(训良——拟人、比喻)
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横渡----智慧
触动----警觉
储备食物----聪明
蹦跳----轻快
叫声----有感情
(乖巧——比喻、拟人)
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选址----树枝分杈
建造----勤劳
住居----宽敞、舒适、安全
窝口----遮风避雨
(乖巧——比喻、拟人)
六、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练习提纲(选一个作读写迁移练习)
1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2
2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会引导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动物,用“我喜欢____的_____”的句式造句。
设计意图:自由讨论方式能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走进课文内容之前,先行产生阅读期待。
之后,我会运用谜语揭题:“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学生答出谜底是松鼠时,电脑出示松鼠。学生回答问题:你觉得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你的话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谜语结合意在引导同学们描述松鼠的特点,不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点明文章是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笔下的《松鼠》。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目的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的阅读才能真正把握文章内容,也为进一步的研读打下基础。因此在本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小步骤:
1学生听读,疏通字词并做勾画。
2学生自由朗读,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考虑到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能力,因此在我的示范朗读过程中,主要是为让学生把握重点词语,纠正读音。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自由朗读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结构和内容有所把握,为接下来的研读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再次朗读,集体讨论,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这一段是总括的话,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说明松鼠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很讨人喜欢”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第二部分(第2段),这一段承接上文,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
第三部分(第3段),从它机灵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写出它是一种活泼、有趣、驯良的小动物,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
第四部分(第4、5段),第一层(第4段),写松鼠乖巧的习性。介绍松鼠过水的动作、不冬眠、十分警觉、跑跳轻快、叫声响亮。
第二层(第5段),写松鼠搭窝的方法。描述搭窝的先后次序和一系列复杂的动作以及窝口的设计,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写松鼠的多产,毛的色泽,肉、毛、皮的用处,说明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
在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大致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会以“从浅至深”“从点到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体会说明文写作特色,并体会作家字里行间的情感。具体问题如下:
①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
②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
③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前文的朗读,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所把握,本环节疏通文意,继而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描写角度,分析语言及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拓展阅读,深入体会
1揣摩优美句子
在这一环节我会学生分组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并分析其语言特点及作用。
①“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待学生分析完毕,我会进行总结:本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着力表现着松鼠的活泼可爱,想象一下它横渡溪流的样子,多么有趣,一会儿把尾巴竖起来当作帆,一会儿又把尾巴伸进水里调整方向,当做舵,像个冒险家。
②“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恨恨声。”
待学生分析完毕,我会进行总结:本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着力表现着松鼠的情趣,松鼠有情绪,而且会表达,惹恼了是恨恨声,那么高兴了呢悲伤了呢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遐想了。
③“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待学生分析完毕,我会进行总结:本句体现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显然它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它喜欢自己,活得也很有品位。作者在这里用了叠词“光光溜溜、干干净净”,这样的叠词具有强调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松鼠对自己仪表的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另一方面,“光溜干净”组成的叠词营造的语言场,使我们身心深信松鼠身上没有一丝草屑、毛发的夹杂,甚至还感觉油光发亮的,这样的松鼠怎能不讨人喜欢呢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赏析优美语句,表现松鼠的情趣,重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基于本文优美且精炼的语言特点,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揣摩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其积累优美词句,学习写作手法,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师用投影提供《辞海》中关于松鼠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
(1)要求学生就语言特点将课文与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2)两种语言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述理由。 阅读、思考、比较。
(《辞海》: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 28厘米 。尾蓬松,长16— 24厘米 。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比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点明文章创作意图。作者喜爱松鼠,他把这份感情融进了人格化的描写和富含感情的语言中,所以把小松鼠写得非常可爱,继而引导学生能学习本文的写法,从不同角度并抓住物体特点进行描写,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第五环节,作业小结。以小练笔的形式为本课的作业:选择你身边的最令你感兴趣的某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文。
设计意图:语文课学习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与培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修辞运用以及情感表达都会有新的收获。本文采用比喻、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读起来亲切可爱,非常适合初中生阅读、仿效,而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又是“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借此水到渠成地进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是在学习课文基础上的学以致用,也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运用。
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
一个明晰的板书,给学生是一盏构建知识灯塔的星火。对于语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教与学的赏析思路,如何让学生一目了然,全在于科学合理的系统板书中。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时,一保层次性,二保鲜明性,抓住松鼠的特点理清思路,让学生形象化地看到作者的写作亮点,明确体会到说明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