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第1张

不知道孩子多大?不知你是找办法还是准备写文章,现结合自己的心得实践和从网上的资料,汇总如下: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未来一代满怀爱国激情去开拓前进。对幼儿进行爱国启蒙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小孩来说,“爱国”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再加上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端正思想,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理念

对少儿进行爱国教育,教师首先就要树立以情绪培养和情感激发为目的的思想,深刻认识少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孩子产生具体可行的爱国行为,而是通过各种感官,培养幼儿对社会、家乡及祖国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社会、家乡及祖国的情绪情感,增强其内心体验。要明白孩子内在情绪情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反复多次激发形成的,这种体验及情绪情感正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爱国行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既然已经采纳,我是多余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勇敢向上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教程,红色课程教育是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每一个孩子才能从小明白自己的责任,担负自我使命,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注重对孩子爱国之情的培养,除了举报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外,更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讲爱国故事,引领孩子们重温历史,学习经典,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军人的世界,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心!

应该让孩子们多多观看红色影片,让他们重温过去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捍卫祖国的尊严,从他们的身上,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情操。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要热爱我们的五星红旗,要开展一系列的革命传统教育,要他们听老红军、老八路的故事,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认识,写出心得体会。

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教学活动是培养青少年成才发展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青少年情绪化的去学习,如果这种情绪是爱国的,青少年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也会逐渐深厚起来。我们在抓好青少年爱国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各界作用。

建设国家的重任在他们的肩上,只有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之心,树立为国家奉献,为社会服务的情怀,才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接班人,老师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是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导师,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把爱国的种子种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一、 充分运用组织教育类阵地,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 组织教育类阵地主要包括队室、红领巾园地、红领巾监督岗等。少先队队室是辅导员和少先队小干部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少先队组织向广大少先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阵地。队室里陈列着队史、队歌、队旗、队徽、队的呼号、队的作风、入队誓词和三代***的讲话、题词、照片等等,它是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的绝佳场所。每逢一年级新队员入队,我们都可以组织他们到队室参观学习,听大队委讲解有关少先队的知识,让队员们从入队的第一天起,就牢记队的性质、队的作风、队的呼号、队礼的意义以及三代***的教导等,初步唤起少年儿童对党的认识,了解少先队与党的联系。每年建队节期间,我们还可以组织各中队到队室进行参观,重温入队誓词,学习历代***的题词,进一步感受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和殷切希望,使之成为鼓舞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同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队室的建设,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队室的布置,开辟新的专栏,并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让队员们随时都可以到队室参观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队室的长廊,经常进行一些专题知识展览,如:布置“中国革命历史时期少年英雄事迹展”或“共和国英模事迹展”,让队员们了解共和国的先锋事迹,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队室的长廊变成队员们了解时事的一个平台,经常根据国家大事进行一些特殊的布置,如:奥运前夕,我们把队室长廊设计成“奥运长廊”,进行奥运的知识展,宣传奥运精神。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又把它设计成“汶川地震专栏”,展示在抗震救灾中一些感人的事迹,让他们了解在危急关头,***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以及在***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目前,我们正在迎接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召开,我们可以在长廊内进行上海世博会的宣传,让每一位队员了解世博,认识世博,感受在中国***的领导下祖国的蓬勃发展。

二、 积极利用宣传教育类阵地,加深少年儿童对党的了解

宣传教育类阵地指队报、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橱窗等。辅导员如能积极地利用好这些宣传类教育阵地,将有利于加深少年儿童对党的了解。

红领巾广播站是对队员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是对队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广播站对党的宣传作用,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的朴素感情,我们在原有的“一周要闻”、“美文欣赏”、“生活百科”等栏目的基础上还特别开辟了“少先队之声”“党员大朋友的故事”两个专栏。每周利用“少先队之声”组织全体队员进行《队章》、队知识的学习和有奖问答,特别强调队员学好“我们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我们队的性质”,“我们队的目的”,“我们的入队誓词”等等,以此帮助少先队员学好队的章程,了解少先队的法纪,加深对党的了解。另外,我们还通过“党员大朋友的故事”栏目讲述一些***员的感人事迹,如《雪山之巅铸警魂——追记四川成都大邑县交警谭东》、《十九点钟的太阳——徐虎》、《他心上镌刻着奉献——吴天祥》等等,通过一个个感人生动的小故事,在每一位队员的心中树立榜样,并激励他们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准备为建设祖国的事业而奋斗,长大争当一名优秀的***员!

红领巾电视台也是对队员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它以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宣传,是少年儿童实践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岗位,队员们可以从中获得创新的满足,成功的激励和内心的体验。通过电视台,我们可以把队员们心中的英雄请到身边,给他们亲口讲述当年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通过电视台,队员们可以直接观看一些爱国主义影片,如《小英雄雨来》、《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等,感受当年少年英雄的风采,从而受到感染。通过电视台,队员们还可以自编自演小品、开展红领巾论坛、举行红领巾辩论赛等活动,展示新时期***员的精神风貌,坚定少先队员一心跟着党走的决心。

当然,队刊队报、红领巾橱窗也是辅导员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少年儿童了解时事,学习知识,掌握少先队活动动态的重要窗口,我们也应巧妙的利用,让它们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影响和引导少年儿童。

三、广泛利用社会实践教育阵地,激发少年儿童对党的热爱 一个人道德情感的培养依赖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意志要在实践中锤炼。少年儿童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更要在少先队的活动中培育。只有广泛利用社会实践教育阵地,组织少年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让他们获得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得到升华。

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先烈故居,祭扫先烈墓地,是少先队的传统活动。清明节时期,组织一年级新队员在烈士墓前举行入队仪式,把红领巾铺成一面鲜艳的红旗,一角一角扳下来挂在新队员脖子上,让新队员形象地懂得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红旗一角——红领巾的意义。重阳节,我们可以组织少年儿童慰问“五老”:老红军、老八路、老解放军战士、老志愿战士、老英雄模范,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争故事,利用时代给我们提供的素材,对队员们进行爱党特色教育。节假日,我们还可以组织少年儿童进行社会考察:参观革命圣地、革命遗址、参观历史展览,并指导他们搜集当年的儿歌、故事,拍摄革命文物;或者把他们领进大型企业、新农村、和谐社区、部队军营,去采访优秀企业家、优秀***员、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感受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的领导,从心里萌生“***好”的朴素情怀,由此逐渐听党的话,跟党走,长大做党的事业接班人。

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发展为爱国主义情操,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1 在国家危难时要勇于献身

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两弹”之勋邓稼先怀看满腔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重重阻挠于1950年四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议,在身患晚期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祖国核弹的研制工作,为祖国国防事业立下了卓越不朽的功勋的业迹。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教师从讲述古今英雄报效祖国,甚至捐躯的壮烈历史故事入手,使学生产生同感共鸣。这既可使学生从身心上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即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知之深、爱之切”,从而能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

2 利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建党90周年时,我在课堂上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是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反映了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悲惨的命运和渴望回到家乡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愿望。

那如诉如泣壮怀激烈的情韵和时而低回时而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随着歌声充盈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维逐渐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了。使学生看到了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以及他们那种不愿做亡国奴的强烈愿望。在歌声中教师提问:东北人民为什么流落他乡而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指出“九一八事变”使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从此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亡国奴生涯。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歌词的理解,把学生带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东北大地,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4 爱国主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今社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爱国主义的核心。为了说明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办法来引发出要讲述的道理。如通过讲述中国历史上屈原的忧国忧民、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林则徐的不畏强暴、方志敏的赤胆忠心等爱国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内容也是不一样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爱国就是要反帝反封建,集中表现为“拯救中国”。当遇到外敌入侵威胁民族生存的时候,爱国就表现为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斗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当今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社会主义祖国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和忠诚社会主义祖国,这是今天爱国主义的核心。通过以上分析讲解,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学生不仅懂得了爱祖国本身包含着热爱社会主义,而且明确了只有将对中华民族的一片深厚的道德情感全部倾注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之中,才是真正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0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