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情感表达分析

歌曲情感表达分析,第1张

抒发情感的歌是指从歌曲的歌词中流露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小苹果》就是一首典型的抒发作者对爱情的渴望。

歌曲演唱者要能将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经验能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

既然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是必须的。

第一,自身音乐修养的提升

什么是音乐修养呢?它是指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敏感性、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度、对音乐技能的掌控能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表现等能力。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曾经在论及音乐家的艺术成就时说:“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如果演唱者的音乐知识单一、艺术修养片面、文化水平偏低,单靠模仿去演唱,那自身的演唱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一定不够。因此,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作品分析能力,以及音乐历史、音乐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才能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第二,情感表达提升的方法

首先,要抓住歌词,理解创作主题。演唱者应该通过歌词的内在含义,去挖掘主题思想。其次,要抓住风格,明确民族特色。要想准确地将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必须了解歌曲所属的民族特色。光是中国,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

另外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又大不相同,例如西班牙民歌以其强烈奔放的吉卜赛舞蹈节奏为特征,而陕北民歌则以秧歌节奏为特征。因此每首歌曲的风格怎样,体现怎样的民族特色,这在歌唱前必须要有所了解与掌握。最后,要抓住旋律,感受作品情感。旋律是歌曲在思想内容与感情上的主要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演唱者要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声乐是一门表现艺术。评价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求具备美妙的声音,高超的演唱技巧,准确的音准,更重要的是看演唱者能否把歌曲中表达的感情通过演唱准确地表现出来,达到以 情感 人,声情并茂的境界,这样才能征服观(听)众。少年儿童是学习声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一味追求声音的“高难度”训练,很有可能把脆弱的声带拉伤,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伤害。在童声学习阶段,少年儿童既然不能过于关注声音的高难度和高技巧,那么他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会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感情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长期从事专业声乐教学,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少儿声乐大赛中获奖,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希望能为少儿声乐教育事业奉献微薄之力。

一、发声训练的过程要做到“用情歌唱”。

在练声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用情歌唱”的重要性。演唱的感情从何而来?靠气息的控制。我国音乐教育家周荫昌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控制,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想在某一领域获得较高的成就,就要在这一领域掌握较强的‘控制’技能、技巧的方法并运用自如,这样才能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如何使学生把气息控制地恰如其分,并准确应用到歌唱中去呢?首先在练声的过程中,适当选择急吸急呼,急吸缓呼,缓吸急呼,缓吸缓呼的练声曲,甚至增加一些单纯的气息练习(主要是有针对性的气息练习,单纯的气息练习不可过多),让学生通过呼吸的长短、强弱来体会声音的高低起伏,从而掌握音乐旋律的高低起伏,感情的自由运用和发挥。我常常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说出他们亲身做过或者感受过的一些事情,引导他们应用到练声中去。比如,当他们爬到山顶,登高望远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喊上两嗓子,我让他们把这种体会应用到训练中去,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练声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声乐作品,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体会用情歌唱的奥妙。如:歌曲《想变成一棵树》(词:金波,曲:宋小兵)中的第二部分“想变成一阵风,开始快乐地飞翔……”音乐逐渐展开,音域愈来愈宽,音高愈来愈高,音符也大多由长音组成。我就会让学生体会登山望远,放声歌唱,展翅翱翔的感觉。如果演唱者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感情充沛、振奋激昂地准备好充足的气息,就体会不到“快乐飞翔” 的感觉,那他就无法表现出作品中作者想要表现得“心灵的感动和升华——想变成一阵风”快乐自由飞翔的境界。

二、引导学生在脑海里“画出美丽的图画”来。

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分析好的声乐作品是促进青少年准确表达歌曲感情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听优秀的声乐作品,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歌曲的意境。如第八届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推荐的歌曲《童年在长大》(词:李众,曲:蔡海波)就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少儿歌曲。它所表现的是少年儿童活泼向上、朝气蓬勃的喜悦心情。歌曲前奏在安静、优美的音乐声中慢慢响起,表现出美好的童年,优美的感觉。随后,引出节奏欢快、富有动感的主题旋律,体现了活泼、快乐的童年来。

在视唱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分析歌词所表现的意境,让他们说出:小树是怎样发芽的?蚂蚁是怎样搬家的?小河、春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阳光在草丛中怎样说话等等这些少年儿童经常喜欢观察的现象。学生通过描述这些自然界有趣的现象,就会把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意境形象化、简单化了,脑海里自然就会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来。通过分析歌词所表现的感情特点后再视唱曲谱,学生就比较容易领会旋律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富有感情的去哼唱曲谱。而不能单纯只重视音准不重视旋律起伏,只重视节奏不重视力度的强弱表达;只重视拍子准确而不重视作品感情的变化。唱准曲谱后,再演唱歌词,通过演唱,验证自己所“画”作品的美妙。这样学生就能逐步领略到用情歌唱的魅力。

三、巧妙的肢体语言能够使演唱“锦上添花”。

少年儿童在舞台上演唱,不能像成人演唱美声歌曲一样,仅仅凭声音去征服观众。少年儿童在演唱时,根据作品的内容适当融入一些肢体语言,这样会使声乐作品的感情表达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童趣,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记得有一次,市青少年宫声乐班的三名8岁左右的女学生为了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演出活动,我为她们选择了《童年在长大》这首好听的少儿歌曲。在排练的过程中,三位小女孩虽然声音演唱得也不错,但是,由于她们过于注重声音,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快乐的童年感觉怎么都表现不出来。随着节目录制时间的临近,我们一遍一遍地排练,但总收不到好的效果。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她们跑来跑去,跳来跳去,嘻嘻哈哈疯玩的感觉不正是歌曲中“你来啦,我来啦,快乐你我他;唱歌啦,跳舞啦,快乐一大把,听到啦,看到啦,人人笑哈哈……”童年在长大的感觉么?我顿时有了一个想法,让三位女孩在“自由发挥”的状态下,边跳边唱随意玩耍,没想到三个人表现得个个出色,都能根据旋律的特点设计出几个可爱的动作,把歌曲的内容表现的活泼欢快、悦耳动听,随即得到了全体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我把他们“创意”的几个动作统一规范,后来,她们在中央电视台的演出也获得了成功。所以,少年儿童在演唱歌曲时适当增加一些肢体动作,对准确表达歌曲的感情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演唱的肢体动作不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动作过多也会适得其反,淡化演唱效果,影响演唱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歌曲的内容,教会学生把肢体语言与演唱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准确表现歌曲感情的目的。

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少年儿童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会用情歌唱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授演唱技能、技巧,还要多鼓励青少年参加不同形式的演出、比赛或演唱会。引导学生不仅要会唱也要会演。对于初学的少年儿童来说,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敢于放声歌唱就是重要的一关。只有放松表演,才能用情歌唱,进而打动观众(听众)。在声乐课的时候,我经常鼓励有舞台经验的学生带着“胆小的”学员一起到讲台给全体同学们演唱,让全班同学给他(她)们以热烈的掌声。

曾经多次获得全国少儿演唱比赛大奖的孟源是我 们声乐班的一位小学员,他不到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声乐。说是教他学习声乐,有时就是逗他“玩”,每当我教会他一首新歌,就让他在各种场合展示,然后用摄像机录下来,仔细比对每个声音或表演的细节。我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欣赏”孩子的演唱,多鼓励,少批评,发现他演唱得好的时候就要给他以热烈的掌声。他的成长也是在不断地比赛、演出和各类活动中逐步成熟起来的。记得2006年11月他参加录制了一期“音乐快递”节目。大家都知道,“音乐快递”是一个比赛性质的栏目活动,当时,由于他初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这个大舞台,现场气氛的不适应、舞台经验的不足……“说实话,当时有些懵!”后来,他的妈妈形容当时的情形。本来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歌曲,比赛时却演得有些拘束,发挥失常,他连周冠军都没得到。但是,这次“失败”却使他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认真总结他在比赛中“失常”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让他参加各类活动或声乐比赛,他的舞台经验和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半年后,他连续参加了市、省举办的少儿歌手电视演唱大赛选拔赛,最后成功晋级全国少儿歌曲电视演唱大赛的复赛、半决赛,直到最后的总决赛,他的演唱一次比一次成熟,一次比一次好。最后,他以幼儿组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奖。

因此,通过演出或者比赛的机会来检验总结演唱的表现力;通过亲身实践,使学生获取自身缺少的表达歌曲感情的表现方式。此外,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向他(她)人学习的过程,通过相互比较,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经验,逐步使少年儿童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以 情感 人、声情并茂的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24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