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项脊轩志》 的概括每段内容,并写出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

急求《项脊轩志》 的概括每段内容,并写出作者抒发了哪些情感?,第1张

第一段通过对项脊轩修葺前后不同风貌的描写,表达自己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

第二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分家离乱,思念亡母和祖母,表达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悲哀和对先祖母的愧疚

第三段写自己闭门苦读以及项脊轩四次遭火未焚的神奇

第四段补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与悲痛

第五段睹物思人,满腔惆怅,令人感叹不已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扩展资料

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固然清幽、谧静,充满诗意,然而作者更为怀念的是自己的亲人。

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

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

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两个动作,把老年人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描绘的惟妙惟肖。

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绘出了夫妻之间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树。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

作者与妻子的感情甚笃,互敬互爱。文章从正面侧面都有写到,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回娘家也和**妹谈起项脊轩,可见与丈夫感情很好。而妻子死后竟“室坏不修”。

文末“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物是人非,作者睹物思人,满怀伤感,在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中可以感受到夫妻感情至深。

归有光一生坎坷,八次落第乃中举。爱妻早逝,孝子16而夭,后又两次被贬。《项脊轩志》是其追忆其家庭琐事,表达对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感慨。

项脊轩志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这最后两句。以最朴实的语言,营造出了悲情的氛围。只是看见庭院里树荫如盖的枇杷树,便想起了她离开那年。明明感觉就在昨天的事,原来已经发生了这么久了。原来,你离开也已经这么久了。

没有富有感染力的形容修辞,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只是简单的陈述了所见所想。三言两语便将其对妻子的挂念表露无遗。越是朴实,越是感人至深。好像在冥冥之中,我也想起了,曾经陪伴我成长又离我远去的人。原来时间已经过了这么久了。

归有光写了枇杷树,却让你我想起了自己桃李杏花。这种情感共鸣是这句话得以流传,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生活中的细节变化,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今已亭亭如盖矣”,你看时间过了这么久,我还是在挂念着你,句尾的“矣”,更是欲说还休,道尽心酸怀念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