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性格特点

情感型性格特点,第1张

人格分为很多种,其中一种就是 情感型的人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也许会发现有些人多愁善感,整天愁眉苦脸的。这就是变态心理学中讲的 情感型人格的异常。其表现为人们生活中某种情绪在其的一生中占主导。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中一个著名的人物——林黛玉。她是一个身体虚弱,多愁善感又极易伤心落泪的人物。不过,林黛玉只属于 情感型人格中三种类型中的其中一种类型的一个典型,即“抑郁型人格”。另外两种 情感型人格是躁狂型人格和情感循环型人格。“躁狂型人格”表现为精神异常兴奋,日常生活中特别好动。而“情感循环型人格”的人则是处于“抑郁型人格”和“躁狂型人格”人格中循 环的类型。

感情大致分为3种,就是爱情,亲情,友情。“情感”亦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

但具体的细分可以分为N种,爱情根据时间排列可以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友情根据时间可以分为认识,了解,熟悉,记忆四种亲情根据往来可以分为至深,疏远,知道,很模糊四种。但是感情有根据工作,学习,交往,分为同事,上级,下级,合作,协同等。

心理学所划分的性格类型主要有:

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3、根据个体独立性程度,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4、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把人们的性格类型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和宗教型;

5、根据人际关系,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A、B、C、D、E5种。

情感的分类

人的情感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正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感,如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负向情感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感,如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

2.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如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孜孜不倦等;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的、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3.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当主导变量是人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欲望;当主导变量是环境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情绪;当主导变量是事物的品质特性时,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就是感情。例如,脏、乱、差的工作环境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那些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尊敬与爱戴的感情,那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会引发人的仇视与嘲笑的感情;当机体缺乏食物时,人就会产生饥饿的心理体验,并形成对于食物的欲望;当儿童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自发地产生对于“独立”的欲望。

4.根据价值主体的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个人情感是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情感;集体情感是指集体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阶级情感是一种典型的集体情感;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对事物所产生的合成情感,民族情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情感。

5.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感、善感和美感三种。真感是人对思维性事物(如知识、思维方式等)所产生的情感;善感是人对行为性事物(如行为、行为规范等)所产生的情感;美感是人对生理性事物(如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等)所产生的情感。

6.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等四大类。对物情感包括喜欢、厌烦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感、自豪感等。

7.根据价值的作用时期的不同,情感可分为追朔情感、现实情感和期望情感。追朔情感是指人对过去事物的情感,包括遗憾、庆幸、怀念等;现实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情感;期望情感是指人对未来事物的情感,包括自信、信任、绝望、期待等。

8.根据价值的动态变化的特点,可分为确定性情感、概率性情感。确定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确定性事物的情感;概率性情感是指人对价值不确定性事物的情感,包括迷茫感、神秘感等。

9.根据价值的层次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和自我实现类情感四大类。温饱类情感包括酸、甜、苦、辣、热、冷、饿、渴、疼、痒、闷等;安全与健康类情感包括舒适感、安逸感、快活感、恐惧感、担心感、不安感等;人尊与自尊类情感包括自信感、自爱感、自豪感、尊佩感、友善感、思念感、自责感、孤独感、受骗感和受辱感等;自我实现类情感包括抱负感、使命感、成就感、超越感、失落感、受挫感、沉沦感等。

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仅局限于庸俗的礼品交换、空洞的书信来往或虚伪的礼节礼貌,而没有具体的利益联系内容,则友情是不能持久的,迟早要消退的;朋友之间即使原来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二、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情感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情感与价值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 情感的大小不仅与事物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且与事物的劳动价值、劳动时间以及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有关。事实上,情感的强度是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只有当事物投入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不变,且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不变时,情感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使用价值。

2.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 绿色之所以能够使人产生和平与宁静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绿色的事物都具有这方面的价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数场合,人所接触的绿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给人带来和平与宁静。

3.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 价值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时间,情感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只有具有高度预见性的高级情感才能在价值建立之前主动地建立,才能在价值消失之前主动地消失。

4.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 人一旦与某事物建立了直接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间接价值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关联情感或间接情感。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等情感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5.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 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内容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样性。例如,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身体产生多种治疗作用或营养保健作用,也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人对它的情感可能会喜忧参半。

6.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 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层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挡风、避暑等价值外,还具有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价值,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并能体现个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会地位,这样,人对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层性。

7.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 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特征,而不是取决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该事物的价值特征不变,无论其它特征发生什么变化,人的情感就不会变化。相反,如果事物的价值特征发生了变化,无论其它特征如何稳定,人的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张照片尽管已经变黄变烂,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时装尽管没有任何破损,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经不再感兴趣。

8.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价值也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变的情感对待任何事物,永恒的爱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与祝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9.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 爱中有恨,如父母对于子女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恨中有爱,如人经常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种“钦佩”的恨。

10.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 情感的强度通常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通常只与事物价值量的对数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价值与情感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11.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 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主体及周围环境的品质特性,因此主体的情感由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不由其中一个因素来单独决定。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老虎可使人产生恐惧感,但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使人产生恐惧感,相反还能产生审美感。

(一)情绪的基本分类

1快乐

快乐是一种感受良好时的情绪反应,一般来说是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需要得到满足,愿望得以实现,心理的急迫感和紧张感解除,快乐随之而生。

2愤怒

愤怒是指在实现目标时受到阻碍,而使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时紧张感增加,并且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3悲哀

悲哀也称也称悲伤,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悲哀时带来的紧张的释放,会导致哭泣。当然,悲哀并不总是消极的,它有时能够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4恐惧

恐惧是企图摆脱和逃避某种危险情景而又无力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所以,恐惧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危险情景的存在,还与个人排除危险的能力和应付危险的手段有关。一个初次出海的人遇到惊骇浪或者鲨鱼袭击会感到恐惧无比,而一个经验丰富的水手对此可能已经司空见惯,泰然自若。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在以上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嫉妒、喜欢、同情等。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一定的生活事件影响下,一段时间内各种情绪体验的一般特征表现。根据情绪状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个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积极、愉快的心境中。

2激情

激情是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激情是短暂的暴发式的情绪体验。人们在生活中的狂喜、狂怒、深重的悲痛和异常的恐惧等都是激情的表现。

3应激

应激是指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是个体觉察到环境的威胁或挑战而产生的适应或应对反应。比如,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刹那间人的身心都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此时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

(三)情感的分类

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情感。由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人的道德感具有社会历史性。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动力。人的理想、世界观对理智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求知欲、好奇心等都属于理智感的范畴。

3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人的审美标准既反映事物的客观属性,又受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美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同,例如,唐朝的女性以胖为美。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

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

情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狭义的情绪是指比较低级的、生物性的,与满足欲望直接相关的一种态度和体验。情绪对正常精神活动恰似一幅画的背景,它无时无刻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情绪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中医的喜、怒、忧、思、悲、恐、惊。

(2)儒家的喜、怒、哀、惧、爱、恶、欲。

(3)西方心理学的分类:喜悦、愤怒、悲哀、恐惧。在精神病的情况下,它的变化往往是病态的重要标志。情绪剧烈改变往往是致病的原因,而通过情绪调节又往往是治疗的手段。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爱、憎等不同的体验,都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活动可以通过病人的面部表情、言语、声调、姿态、动作以及内心体验表现出来。正常人的情感反应是与外界刺激或思维活动相配合,如听到好消息,想到愉快的事,就表现出高兴和喜爱的体验,流露出喜悦的表情,并且可以发笑,相反遇到或想到伤心的事,人们则产生悲哀和痛苦的体验,流露出忧愁的表情或哭泣。外界刺激的强度愈大,情感反应也就愈强烈,正常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这三方面是统一、互相协调配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36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