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夸张: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7.设问: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诗歌鉴赏专用术语
语言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 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平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表达技巧
(一)修辞
1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2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 比拟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 夸张 提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 对偶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 反问 加强语气
7 设问 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双关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
(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 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
2 对比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3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4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6 使用叠词 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 含蓄蕴藉
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 ;赤壁怀古》
(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S226;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 王昌龄 闺怨 李白 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 《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 <<贾生>> 韦庄 <<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S226;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诗歌名家风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 劲健婉畅 韩 愈 古朴奇险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高 适 苍凉高壮 白居易 流丽坦畅
岑 参 雄奇瑰丽 元 稹 精警浅切 王昌龄 自然雄浑
刘禹锡 清新豪丽 王之涣 晴朗雄健 李 贺 奇诡璀灿
孟浩然 闲静淡远 杜 牧 俊爽明丽 王 维 幽静谐和
李商隐 幽婉典丽 李 白 飘逸豪放 温庭筠 精巧艳丽
杜 甫 沉郁顿挫 李 煜 凄婉柔丽
宋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陈师道 雄劲幽邃 苏舜卿 轩昂奔放
欧阳修 清新疏畅 王安石 遒劲峭拔 晏 殊 闲雅婉丽
柳 永 伤感缠绵 苏 轼 豪放旷达 秦 观 清丽典雅
黄庭坚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妩媚 杨万里 浏亮晓畅
周邦彦 富丽精工 陆 游 雄放流畅 李清照 凄婉清丽
姜 夔 峭拔雅丽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文天祥 沉郁悲壮
元明清
萨都剌 清丽俊爽 王 冕 纯朴自然 马致远 清隽流畅
关汉卿 泼辣清新 张养浩 警辟深远 睢景臣 新奇辛辣
于 谦 朴直浅近 顾炎武 苍劲沉郁 王士祯 含蓄清远
袁 枚 空灵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纳兰性德 抑郁婉约
龚自珍 清奇瑰丽 郑 燮 刚劲清新 黄遵宪 浅俗新颖
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
小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中学常见的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 ,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的直接描写。(也叫实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属于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一种。
《大纲》与《考试说明》要求考查的修辞手法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应作为重点复习内容,尤其是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较、借代和借喻、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B、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C、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D、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E、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4、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F、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H、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G、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表现手法:
常见的有:
托物言志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寓情于景)借事抒情(寄情于事)借理抒情(寄情于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叙述方式(顺叙 倒叙 插叙补叙)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卒章显志 象征 联想 想象 前后照应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埋伏笔 设悬念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等等。
- - 看下能不能帮助你,不能就算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