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向情感?

什么是双向情感?,第1张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码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

双相隐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等,导致躁狂和抑郁等情感症状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34%,90年代则上升到55%~78%(Angst,1999)。Goodwin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Ⅱ型合并为3%,若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4%。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有资料显示,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精神障碍。

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

如中国内地12个地区(1982)协作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0042%(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而台湾省(1982-1987年)在07%~16%,香港特区(1993年)男性为15%、女性为16%。同为华人地区,台湾与香港较接近,但较大陆高出约35 倍。

这种差别虽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的差别。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抑郁症,又称精神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感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具有显著的精神病性,对生活丧失热情,容易出现攻击行为,古怪,自责和轻生等症状,与正常人相比,他们容易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悲观厌世,失去生活勇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力,他们不受环境的影响和控制,表现出强烈的意志活动和高涨的情绪反应。他们非常重视自我感受和别人看法,而且情感反应经常异常强烈而持久,但又常常有自我心理调节功能低下的表现。严重时往往会产生自伤行为和攻击行为等恶性行为。

1、双相情感障碍是大脑的一种疾病,主要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导致了神经递质异常,主要是内啡肽激素增加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可以导致情绪波动,所以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自己情绪,但需要长期服药。

在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之后,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波动是比较大的,而且不能用一般药物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药物来进行控制。所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也需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锻炼身体。在进行锻炼的时候,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打球等运动方式。

2、治疗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心理治疗也需要药物治疗,因为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也有明显不同,因此需要综合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发作。

精神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患者心中的烦恼,改善其心理活动状态。药物治疗主要是以抗抑郁药为主,主要有苯二氮卓类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抗精神病病毒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药物调节双相情感障碍症状有显著效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专家指出:即使没有双相互抑郁症状出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着对心理治疗不足,而这可能与患者本人病情有关。

3、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要以精神心理治疗为主,还可以结合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来综合治疗。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的起病多较隐匿,多数患儿早期即有抑郁症状,表现为抑郁、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缓解病情非常重要。很多患者不会重视自己得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是抑郁症或者精神病,从而延误治疗。所以患上双相情感障碍一定要及时治疗哦!

4、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或者意图时,应该及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精神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双重人格,他们的个性往往会比较内向、温和、顺从和、稳重。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性格特点通常表现为对生活缺乏热情和兴趣。而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来说,这一人格特征则会比较容易导致与之相处不当而产生攻击行为或者意图。所以当他们出现精神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时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自己转变成精神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人格特征。

5、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要注意患者生活和工作上不可有不良影响,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和良好习惯。

比如适当的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不要熬夜等;不做一些过分激烈的活动;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和活动(避免过度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和适当身体锻炼等。

  双相情感障碍特点是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近年在国外改称心境(mood)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低落(抑郁),或两者交替出现。情感障碍严重者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目录

  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图书信息展开

  诊断要点

  一、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二、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三、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四、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五、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编辑本段

  诊断标准

  注:中华医学会,1984年10月修订。

  一、躁狂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情绪高涨和/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到需住院或过去有肯定符合标准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有下列症状中四项(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需具有五项):

  ①言语比平时增多,或滔滔不绝。

  ②注意力不集中,随境转移。

  ③意念飘忽,思维奔逸。

  ④自负,自我评价过高。

  ⑤自我感觉良好:感到头脑灵活、身体特别强壮或精力充沛。

  ⑥对睡眠的需要减少。

  ⑦活动增多(包括工作、日常活动、社交及性行为方面)。

  ⑧轻率任性,不顾后果。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2.社会能力(指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务能力)明显受损。

  3.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4.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1.当情绪症状消退后,下列症状继续存在:

  ①与心境不协调的妄想和幻觉。

  ②怪异行为。

  ③“一级症状”。

  ④紧张症状群。

  2情绪症状系附加于精神分裂等其他疾病者。

  3情绪症状系药物、中毒或其他器质性原因所引起。

  二、抑郁发作

  (一)症状学标准

  1.症状以心境抑郁为主要特征;且相对持久,但在一日内可有晨重晚轻的节律变化。

  2.首次发作者,情绪障碍至少已持续2周(如症状严重需立即治疗或住院者,或过去有肯定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者不受此限),且至少具有下列症状的四项:

  ①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性欲减退。

  ②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③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④自责或内疚感。

  ⑤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⑥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⑦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退,体重明显减轻。

  (二)严重程度标准 临床症状必须达到下列严重程度之一者:

  1.社会能力明显受损。

  2.需立即治疗或住院。

  3.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三)排除标准 同躁狂发作标准中的第(三)项。

  三、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两项中的一项:①过去有躁狂发作,本次表现为抑郁发作者;②过去有抑郁发作,本次表现为躁狂发作者。

  编辑本段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药物联用的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联用,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在联合用药时,要了解药物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 由于锂盐的治疗指数低,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卡马西平或丙戊酸盐治疗躁狂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取血时间应在末次服药后12小时(如次日晨),以测定谷血药浓度为标准。

  4、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药物 要判断一种心境稳定剂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如排除以上因素仍无效,可换用或加用另一种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

  1、常用的心境稳定剂:(1)碳酸锂 (2)丙戊酸盐(3)卡马西平

  2、候选的心境稳定剂:(1)拉莫三嗪(2)托吡酯(3)加巴喷丁(4)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与奎硫平

  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双相Ⅰ型急性躁狂或双相Ⅱ型轻躁狂发作,可首选锂盐治疗。如果即往对联锂盐缺乏疗效,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以作或混合以作,因其对锂盐缺乏理想的反应,则应首先选用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用药治疗。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也可短期合用抗抑郁剂。

  对难治性病例,可联合应用锂盐和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或根据情况加用增效果剂。

  3、苯二氮卓类药物: 氯羟西泮、氯硝西泮

  4、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者,伴有精神症性症状的抑郁以作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症药。

  5、增效剂的应用与药物的联合治疗对于难治性双相障碍患者,特别是难治性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候选的心境稳定剂、钙通道拮抗剂(异博定80-120mg/d,2/d、尼莫地平40-90mg/d,2-3/d)甲状腺激素(T325-50ug/d、T480-200ug/d用4-6周)、5-HT1A受体拮抗剂(如丁螺环酮、心得静)可考虑做为增效剂与经典心境稳定剂联合试用。

  6、抗抑郁剂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用问题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应用抗抑郁剂可能诱发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或使循环频率增加,或促发快速循环发作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应慎用抗抑郁剂。如抑郁症状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以上,既往发作以抑郁为主要临床相,则可以在充分使用心境稳定剂的前提下,合用抗抑郁剂。一般可首选几无转躁作用的丁胺苯丙酮,其次选用5-HT再摄取抑制剂,尽量不选转躁作用强的TCAs。

  编辑本段

  图书信息

  书 名: 双相情感障碍

  作 者:(美)麦克洛维茨 ,陈幼堂 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0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