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过这样一句话:“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你的思维层次。”
如果你对自己以及 社会 ,没有很深刻的认知,那么你的努力,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瞎努力,还不如原地不动,静观其变。
热衷于社交,还拼命交朋友的人,并不是单纯为了友谊,往往是为了某些利益,或者是害怕孤独。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无法把所有的社交都拒之门外,但是可以做到,在人群中“独行”,在热闹的环境中保持沉默,就像在城市里的“隐者”一样。
从表面来看,喜欢独来独往,还坚持沉默的人,是标新立异,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其实是他们足够自信,学会了冷眼看世界,多半有以下几种心态。
02
第一,懒得说话的心态,人与人的层次不同,不必互相吹捧、附和。
明朝时期,文学家徐渭一个人外出,借宿在净众寺中。禅师请他题诗。他盛情难却,提笔写下:“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人,却没有人欣赏,诗句就像珍珠一样贵重,但是没有人赏识,也卖不出去,只能随便丢弃。这是一个文人的忧伤。
古时候,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虽然两个人的身份悬殊很大,但是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声,彼此成为知己,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是难以遇到知己的,就是同层次的人,也没有几个。
人与人之间,因为爱好、家教、学识、生活阅历、工作环境等不同,思想和言语的差距,显而易见。
社交场上,互相溜须拍马,不过是委屈了自己,抬举了别人,或者降低了自己的层次,附庸作雅,内心非常难受。
事实上,你说的话,别人不懂;别人的话,你不想去理解。既然是这样,还不如沉默,平时也不要聚集,眼不见为净。
03
第二,坚持低调的心态,对人生有独到见解,在群体中显得很安静。
汉朝时期,马援在朝廷为官,他听说哥哥的儿子喜欢议论是非,并结交不讲道义的人。他赶紧修书一封,寄给哥哥,希望加强管教。
加入各种各样的圈子,还聚集在一起议论是非,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做人,听到别人的过失,就应该付之一笑。对于各种言论,应该认真梳理,并且加强自我告诫。
无独有偶,清朝末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弟弟们都想参与,但是他坚决反对,后来勉为其难地带上了弟弟曾国葆,但是也没有重用。他告诉弟弟,要努力读书,不要轻信有什么捷径可走。
当曾国藩听说侄子们坐着轿子,耀武扬威的时候,马上写信回家,劝他们低调做人,富贵气,不要太重了。
其实,合群不合群,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就是不合群;也不是朋友遍地都是的人,就很合群。 能在群体中,坚持做自己的人,是表面合群,内心是在拒绝的;可以被人同化的人,是盲目合群。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常常身不由己。就像三国时期的徐庶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半糊涂,一半清醒。
当一个人一直非常低调的时候,他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04
第三,不问世事的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管闲事养精神。
也许,很多人都羡慕隐居的生活,但是能够做到的人,却不多。毕竟,人的骨子里是喜欢热闹的,过于清淡的生活,觉得索然无味。
只有那些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把人生看透了,才真正会感悟到,把自己隐藏起来,日子安静了,也可以真正专注做自己的事情了。
唐朝时期,韩愈考取功名,一心为民,但是他仍旧多次被贬。比方说,为了说明地方官员谎报粮食收获、百姓被多征收了粮食的情况,他写了《论天旱人饥状》,因此被贬连州阳山县。
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让他感觉到很不安。虽然有俸禄,但是觉得自己很不愉快,感觉自己像老鼠在偷盗。
当一个人经历了某些难受的事情,看淡了世态炎凉,就会有一种“啥事都不管”的想法。真的好想,放下一切,每天可以独坐小楼,温水煮茶。
不合群,还很沉默,是在逃离人群,也是在远离是非,保护自己。
05
第四,独自变强的心态,以后的路,一个人走,跌跌撞撞也要坚持。
一个人默默独行,不是故作清高,而是他在想办法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人生是很自信的。
靠谁不如靠自己。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捆绑在别人身上,那么就要看别人的脸色,甚至给别人垫背。
在武侠小说里,我们常常看到“闭关修炼”几个字。一些高手,在一定的时候,就会独自待在某个地方,心无旁骛地练习武术,让功力更上一层楼。
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不是别人教会你的,而是你从形形色色的事情中,“悟出来”的。
人生一路走来,冷暖自知,把孤独当成享受,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06
诚然,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坐在旷野里,而是一个人走在人群里,却没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人,也看不到一张真诚的笑脸。
人来人往,高朋满座,本是利益追逐,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常常因为社交而烦恼,因为应酬而疲惫?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习惯了独处,也不想说话,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风景,蛮好的。
依附别人,就像青藤缠着大树;高谈阔论,就像夏天的蝉一样讨人厌。
只要待人善良,怎么过,都会舒心。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平时总是独来独往的人,大致有几种:天生性格内向的人、经历足够多突然看淡了的人、喜欢思考独处喜欢享受孤独的人。
性格内向的人,并不是真的想独来独往,而是不知道如何融入人群中。性格敏感,兴趣和爱好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不会说话,一说话就卡壳,嘴巴比较笨,害怕被嘲笑,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性格过于敏感,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被人看在眼里,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担心引来嘲笑和不满意。
性格内向,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因为小的时候,家庭教育不当导致的。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果在小的时候引导不正确,就很容易让本来活波的小孩变成了性格孤僻的。
扩展资料:
父母在小的时候,如何教育引导是特别重要的,天生的内向,是很难改变。但是,如果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当导致的,那对于孩子是不公平的。本来他可以活得活波些、开朗些,最后生生的被不当的教育引导,性格和本性格格不入,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不良的影响。
天生性格内向的人,即使是独来独往,也是发自内心,并且感觉到快乐。如果勉强去改变,反而会让他活得压抑。而不是天生性格内向,被后天因素影响到,导致性格变得孤僻的,这和他的天生本性相悖,他因为某个心理阴影,选择了独来独往,他的被迫改变,就会让他感觉到生活很压抑。
如何不干预孩子的天生性格,是很重要的。孩子天生内向,我们总是想办法逼他改变,这反而让他更加的内向了,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他性格内向,你总是教训他,强行让他改变,让他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他就会活得越来越压抑,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而性格本来不是内向的,我们又总是去干预,觉得他太调皮了,于是总去限制他,总要他变得如何的乖,他的天性就慢慢的被压制了,最后就往另一个极端方向发展,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了。过多的干预一个人的天然性格,往往结果都是不好的。一个人如果是经过了足够多后,就变得独来独往了。
爱扎堆的人,有没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是,厉害的人,一定是个孤独的人,喜欢独来独往。这种独来独往,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特立独行!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感到孤独的肯定大有人在,如同安徒生笔下那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蜷缩在大雪纷飞的街头,随着最后一根火柴的灰飞烟灭,奶奶慈祥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慈航普度的上帝也不知孤独地躲向何方。
但是,真正的孤独,是一种伟大的 情感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是真正孤独的一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谁都能匹配得上这种伟大的孤独,正如另类的尼采所反问的那样:“孤独,你配吗?”
厉害的人之所以独来独往,是因为他们的言行、他们的追求、他们的内心世界不被常人所理解,甚至于为天下人所耻笑。不是吗?布衣陈胜,坐在田垅上,曲高和寡,长声嗟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少年项羽,伫立在始皇巡游的仪仗队旁,突发奇想,霸气十足:“彼可取而代之”!他们鹤立鸡群的凌云壮志,来自于强大的内心世界。正像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历尽千难万险,哪怕只剩下一条大马林鱼的脊骨,也要拖回海港,因为“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因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而他们的这些言行,正是当初人们饭余茶后的笑料!
特立独行的人所谓的厉害,其实是内心的一种强大!西哲苏格拉底说:“唯有孤独的人,才强大。”孤独,如一粒种子的重生,在灵与肉的挣扎中绝地奋起,捧出凤凰涅槃般的绚烂夏花,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这部名著中所说:“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孤独的屈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最终无力回天,投身罗泊;孤独的谭嗣同,矢志变法,视死如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们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成为 历史 长河中一道凄美绝艳的风景。
哦,朋友,生命本身,不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吗?如果你还有时间和精力,少扎一点堆吧,因为那种人云亦云对你的人生不会有什么裨益;享受孤独吧,特立独行,不能保证你肯定也能像上述先贤一样大有建树,但是,肯定能看到扎堆的人看不到的人生风景,发现一个更加精彩的自己!
(图来自网,如侵立删)
爱扎堆的人本事大不大,不是很清楚,但是厉害的人基本都是独来独往,因为厉害的人都是特别努力,厉害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那些厉害的人,几乎没有时间去扎堆。
我提个不一样的观点,给大家参考一下:
老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字面意思很简单。
历史 也证明了,神话般的诸葛亮,最后,依旧被千军万马能人智士的曹操统一了。
可能,曹操手下单个能人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合在一起。
就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依旧是国土面积最大,势力最强的存在。
所以,人多也是有人多的好处。
说完古代,说说现代。
哪个企业家创业开始,都是先找一帮给自己投资的。
就比如马云。
他的项目在现在印证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项目是好的。
但是,没有找到投资合伙人的那几年又是怎么过的?
靠自己能做到现在吗?
或者炒股的行家都知道财务报表,看看哪个上市的大企业不是很多的股东。
是靠自己吗?
或许独来独往的人很厉害。
但是,不觉得能把别人聚在一起和你扎堆的人,是不是更牛?
您觉得呢?
如果问这样的人是不是内心强大,我觉得是也不是。因为造成一个表现行为的背后可以有两种相反的心理作用。自卑与自立!
自卑可以理解为内心脆弱,不敢表现自己,处处存在对于自我的认知否定。
自立可以理解为内心强大,心理世界不需要外在给养,能够自我满足。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架构建设都是在童年和青年时期养成的,所以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与否是跟童年息息相关的。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特别好,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这样的孩子有足够的定力把控情绪,对事务的判断分析能力也足够客观理智。所以他内心有一整套自我评估能力,不需要在外界去寻求坐标。因为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而这变化对他无用,所以旁观者觉得他不随大流,格格不入,独来独往。
相反,如果在一个家庭氛围较差的家庭中成长,孩子从小 情感 忽视,内心发育不够稳健,特别是在家庭暴力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不断的进行自我否定,缺乏去探究外在的能力,久而久之,自我封闭,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也随之关闭,所以就造成独来独往的表象。
当然,以上所说皆是理论,但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自我学习,自我否定,自我剔除,自我成长的,所以不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你都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只要勇于打破自我认知,打破枷锁,一切皆有可能。
能够忍受独处的人,在某一方面来说,就已经很强大了。注意,我说的这种独处的强大,并不是说性格孤僻不擅交往而被迫一个人。我所理解的独处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远离嘈杂的人群,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界声音太多,越多的人在意别人的想法,然而自己内心的声音却被压制着,独处给了自己跟自己相处的时间,耐得住寂寞的人,总是很有毅力的,他的强大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和了解以及不断反思,所以说,适当的独处,给自己留有一定空间,这是一种强大的表现。
我认为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算是内心强大的人。没有依靠思想,独立性强。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敢独闯天下。可以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对于年轻人来说年少轻狂很正常,刚踏入 社会 ,有的又是低学历,从农村刚出来打工,刚开始可能长途客远站他都找不到,但是他不被困难吓倒,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世界很精彩,敢走南闯北,他相信他的明天会更好。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看到到处可见高楼大厦,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域很大。一到晚上夜景很美,有明亮马路灯,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灯。很向往城里生活,但是没有 社会 经验,不知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地方可以找到工作,不知不懂这些,满大街走,找不到工作,出门带钱不多,再说就是没钱才出来打工的,所以也没多的钱。没找到工作谁不着急,每天吃住都吃住都尽量选择最便宜的,省吃俭用节约钱。就因没 社会 经验吃亏上当难免的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被黑中介所坑(收你几百元中介费,说给你介绍份好工作,其实给你提一份又苦又累然后工资又低的工作……)。谁都是慢慢走过来的,总结经验,摔倒了爬起来,从头下再,不是个事,越战越勇。
人真正认识自己很难,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底到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自己会很迷茫。在这期间他会多走一些弯路,吃很很多的苦……但是不经历这些苦难他又不能很好认识自己,这是个必然结果,因为他要找到适合自己走的出路,他就一个永不服输的人。他从不随波逐流,能够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人……
这就是喜欢独来独往的人性格。
能够忍受独处的人,在某一方面来说,就已经很强大了。注意,我说的这种独处的强大,并不是说性格孤僻不擅交往而被迫一个人。我所理解的独处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远离嘈杂的人群,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外界声音太多,越多的人在意别人的想法,然而自己内心的声音却被压制着,独处给了自己跟自己相处的时间,耐得住寂寞的人,总是很有毅力的,他的强大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肯定和了解以及不断反思,所以说,适当的独处,给自己留有一定空间,这是一种强大的表现。
独来独往的人都是不简单的,他们不善与人交际,不会因为各种环境改变自己的性格,他们的内心一般都是很强大的。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喜欢与人结伴而行。随着 社会 发展,我们已经从那个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自给自足时代演变到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化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仍有一些独来独往的人,他们并不是固步自封,他们不仅忍受孤独寂寞,还可以自行缓解外在压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确实是内心强大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有哪些特征呢
1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内心脆弱的人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退缩,甚至于破罐子破摔,而内心强大的人会一直秉持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勇于接受各种挑战,不会陷入自我放弃的恶心循环。
2更清楚自身的缺点。 内心强大的人面对困难时会从自身找原因,敢于直面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3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对于内心薄弱的人,一个小挫折可能就会使其一蹶不振,但内心强大的人就会把困难当做一个挑战,即使身处险境,他们也会有能力战胜它,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独来独往的人,看似不合群,其实很坚强、很独立。他们明白,在岁月的长河中,无需矫情,有痛自己扛,有苦自己咽,一切靠自己,这样的人生才不会输。
年轻时就喜欢呼来喝去的一堆人。
现在我就喜欢安安静静的,而且我也认为很多社交是无用的。现在在徐州这所城市里,我们三口子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周围的人很多,可是能说心里话的人却很少很少,大家见面也就是基本的打招呼。
越是长大,我越是喜欢清净,越是读书,越觉得自己脑袋里面空无一物,越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也是觉得我该读书学习,让自己充实,也给孩子做个榜样,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她。
可能独来独往的人,不是内心强大,而是很多事情看得很开,安静的过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喜欢外界的嘈杂影响自己的判断,世事无常,能在有限的时间把自己过好已经很好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相。[祈祷]
我见过独来独往的人,他们最终并不会走上相同的命运。
他们就像潜藏在生活中一样,他们并不无趣,只是很少有人与他们兴趣相同。
他们很强大,悄无声息的活着与死去。
他们智慧理性,并非无知。
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道路上,做出了普通人远无法相比的觉悟。
他们更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自己最后的结果如何。
他们并不在乎结果。
独来独往的人也许都是一种极端的表现,但绝对不是软弱的表现。
或许有人会说是在逃避现实,但是他们比谁都清楚现实无法逃避,也没必要逃避。
他们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着自己的觉悟,最终成为了“异类”。
我想说这个不一定吧!
比如我自己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从小到大我就喜欢独来独往,喜欢待在角落里,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是我过于自卑,不习惯繁华的人群,不喜欢过于喧闹的气氛吧。况且孤独是人类的常态,独来独往或许只是一个人的性格原因,并不代表内心就有多强大,因为在夜晚我们也会害怕一个人的黑,失恋了我们也会躲在被窝里嚎啕大哭,工作中受了委屈也会蹲在街角默默流泪。所以,喜欢独处的人并非一定是内心强大的人。我也不能以偏概全,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玫瑰]
其实也不一定。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大多数是比较敏感、心思比较滋腻、主观意识比较强的人,之所以独来独往,从另一层面可以理解为害怕受伤。
而独来独往的日子过久了,自己也就习惯了。就是我们常说的,日子过独了。渐渐地她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太容易融入一个组织,或集体里。
这类人的朋友圈范围很窄,屈指可数。内心希望得到朋友的问候、更多朋友的关心,同时,又害怕被人看出她的孤独。所以她总是表现出最阳光的、最享受的状态,表现是无所谓。
说来也巧,我就是喜欢独来独往的人。相信我回答这个问题会比较合适。
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独来独往的人,内心不一定强大,但会比普通人更强。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下有答案:
1:其实绝大部分人对社交的需求很大,他们需要别人认同,在社交中寻找自信,他们害怕孤独,而独来独往的人,反倒对孤独是一种享受;
2:独来独往的人,往往在心里有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则,而这种法则,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在关键时刻坚持己见;
3: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并不是害怕社交或者不会社交,相反我就是会社交的人,只要接触过的人,很容易就会成为朋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我会冷静思考并反思,洞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占据主动权;
4:当然还有一类人,其实是社交恐惧症的孤独患者,这类人往往是内心脆弱的人,也害怕与人相处,但其实这类的人群并不多。
总之,独来独往的人,内心相对还是比较强大的。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