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类励志文章:请保持一点钝感,别过较劲的人生

感悟类励志文章:请保持一点钝感,别过较劲的人生,第1张

 导语:持一点钝感,别再较劲,适时的把你的眼光从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小事上挪开,分享一篇人生感悟文章,欢迎阅读。

 请保持一点钝感,别过较劲的人生

 虽然不愿意生病,但生病也有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人平和了不少,可能是身体不适,导致大脑里的各种神经通路传导变慢,信息加工速度变慢,所以情绪调动起来也跟着变慢。不那么容易愤怒了,不那么容易激动了,也不那么容易兴奋了,但感觉心境开阔,不再容易小题大作,那些以前总会纠结的、过度在意的事情都像蒙了一层柔光镜,没那么锋利和刺眼了。

 生病之后感觉人生顺畅了不少,虽然每天依旧是早晨堵车,午饭难吃,夜里失眠,周遭的一切都没什么变化,改变的只是我的心态。

 好像很多人都是如此,常常是大山大河趟过,却会在小水洼面前跌落。重大的人生艰难面前能屹立不倒,但却会被几粒尘埃压垮了肩膀。

 因为越是遇到困难,越会补充更多的斗志,聚焦于问题的解决,专注在每一点滴的进展上;可是那些难以改变的小事横亘在眼前,却会让人心生烦扰,嗔怪自己和他人,全身上下每只毛孔都盯紧了那些不足和糟糕的部分,有时候还免不了气急败坏的怨天尤人。

 说穿了,我们都太容易跟自己较劲。那些看不顺眼的统统都容纳不了,不论大方向上多么顺遂,却总要别扭地跟一些细枝末节纠缠不休。

 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穿了一套干净衣服,却在吃饭的时候不小心弄上一滴油渍,因此沮丧的没了胃口;地铁上人太多,被人不小心推了一把,弄得自己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明明安排妥当的假期出游,却因为一场大雨不得不宅在家里;几乎全程精彩的报告演示,却还有一处疏漏导,让你恨的牙痒痒觉得自己失败至极。

 我们的生活无法像预期一般精致完美,总有那么多纰漏和不尽人意。理智告诉我们,过去的就过去了,发现原因,找到解决办法,下次避免就是了;但情感上又总是过不去这一关,总会揪着这一丝意料之外不放,不仅会心情不佳,甚至会因为这一点小事挡住了你前进的步伐。

 你可能会在脑子里琢磨个不停,为什么偏偏是你遇到这样的事要是不出这个错该多好!如果不是这样就好了……在你埋怨自己的时候,你可知道,过去的已无法重来,有很多问题的发生本就无法避免,不是你努力不犯错就能避免所有错误,也不是你小心翼翼就绝对不会出现纰漏。

 你追求的那种绝对顺从心意、绝对完美,根本就不存在。

 人的能量是相对有限的,你在哪个部分分配的越多,势必就在其他的部分分摊的更少。如果你的能量都集中在关注事物的瑕疵和缺失,你能留意积极和正面的能量便不足,长此以往,能量也会养成习惯,不自觉的去关注那1%的丑陋,而对99%的美好视而不见。

 当你循环往复不停地被衣服上的油渍、地铁上的碰撞、意外的风雨和报告中的疏漏牵扯住精力,你只会越来越久的浸泡在其中,甚至被它们吞没。当你还在跟这些不尽人意斗争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无休止的征战,因为生而有涯而烦恼无涯,以有涯跟无涯较劲,是最不自量力的对弈。

 当然,这一切都是知易行难,也正是因为这“难”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至今还在过较劲的人生,跟自己较劲、跟他人较劲、甚至跟我们控制不了的命运较劲。其实真正区分智慧与愚蠢的标准不是能不能知晓世间道理,而是“知晓后是否行动”,它就像红海被摩西分为两半,不惧困难仍然选择行动的人站在智慧的这端,知难而退的人永远趴在愚蠢的另一端。

 要想不再做无谓的较劲,我们需要多一点钝感,对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控制的意外和不完美降低一些敏感性,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快速又敏锐的让它们跟坏情绪建立联结。

 我们身上发生的事和情感固然都属于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不代表它们跟我们是完全融为一体,当你能有意识地把事情和情绪从自我当中剥离开来,才能更客观的看待它们,也更少受到影响。

 你要做的不是视而不见,或刻意忽略它的存在,而是把这些事和情绪当做跟太阳、空气、大海、树木一样的存在,它们并非跟你血脉相连,它们跟你之间的紧密程度只取决于你如何看待。

 当你能用这种稍微保持距离的方式去看待你身上经历的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才不会完全被它左右和操纵,甚至失去了自我。

 佛法说,万物皆由我而现。有我而无彼,由我而不由彼,舍己徇物,终将失己也。虽然有一些唯心的`意味,但这种相对割裂的思维方式却是值得借鉴的,事情到底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认知,终究的主宰是我们自己,如果将其他视作高于自我的存在,任由情绪和认知恣意妄为,最终将失去自我。

 当你一个猛子扎进这些“身外之物”中而无法自拔时,就是对自我的放弃。所以,把外物和情绪从我们身上卸载,把它们视作普通的客观存在,无论好坏,请记住,它们都不如我们自身重要。

 诚然,所有发生的事都有它发生的意义所在,值得我们去思索和领悟,但如果对每件事都时刻敏锐的耗尽心力去琢磨,那么这种无差别的处理方式,将把我们的人生消耗殆尽。正如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掏心掏肺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事都需要我们花费那么多时间和力气。

 生病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确没有太多力气去跟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计较,我感觉一身轻松,也忽然明白这些力气本就多余,它们本应该投注到更值得去细细体会的事情上。

 而我也终于懂得,能够与自己的所见所感保持距离的人才能真正地体味世间多种事情的滋味,而不是任凭自己的感觉泛滥最后将自身都淹没在悄无声息之中。

 所以,保持一点钝感,别再较劲,适时的把你的眼光从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小事上挪开,因为你越跟它纠结,它也会缠的你更紧。正如尼采所说,你长期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钝感力是什么?在我阅读《钝感力》这本书前,我也不懂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一个人面对困难的反应程度比常人都要慢一点,有的人遇到困难会深陷其中,而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勇往直前。 在 情感 、肌肤、睡眠、婚姻、疾病、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迟钝感,但也恰好是这种有益的钝感力,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让这些“迟钝”的人,生活得更好。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新作,渡边淳一先生曾著有《失乐园》《死化妆》《红城堡》等作品,曾获得日本出版大奖菊池宽奖。此次淳一先生推出《钝感力》这本新书,也是想告诫当代世人不要对事情太过敏感。其实迟钝一点,慢一点,对人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人生大智慧。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试图从这本书中找寻答案,怎样才能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怎样才能让我不那么敏感,那么玻璃心,但我感觉这本介绍《钝感力》的书籍, 总体来说,是向我们介绍钝感力的好处,但却没有提及到底该如何培养钝感力。

先举一个钝感力的例子,工作中做错事情挨骂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有的人会对他人的指责耿耿于怀,而有的人却好像并没挨过骂,丝毫不在乎他人的言语,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第二天还是照常上班,做该做的事情,该吃吃该玩玩,好像责骂对他并没有造成影响。

而这种不太计较他人言语、不听他人讲话的做法,正是保持 健康 的秘诀。做事情不要思考太多,对他人发表的不好听的话,该丢到脑后的,就丢到脑后,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神愉悦。有益的钝感力,也能促进一个人的血液循环。

钝感力可以使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发挥他的天赋,让他的才能开花结果,也能增强一个人的自信。

其实我们生活中一些很有才能且常受表扬的人,往往表现的很高傲、目中无人的态度,感觉自己简直厉害的飞起,虽然这常常会拉不少仇恨,但她们的这种张扬,也会从另一方面又带动她们的进步,让她们不断前进。相比一个人畏畏缩缩,迟迟不敢行动、向前,常被表扬、鼓励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表现地比这些人好太多。

一个人一直犹犹豫豫不敢向前,只会使他越来越赶不上身边人,别人都在进步,而他却徘徊不前,甚至在退步。其实高傲也好,谦逊也罢,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一个女性,之所以不畏疼痛,在繁衍后代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因为钝感力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钝感力,其实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拥有钝感力,我们便可以少一些痛苦,积极、坦然的生活下去。

那到底如何培养钝感力呢?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知道,生锈的刀剑不易伤人。其实,钝感的人就好比生锈的刀剑,在人际交往中,言行举止不带锋芒,温润如玉。不仅如此,钝感的人的内心还不容易受伤,因为他们的内心很少会被负能量填充。因此,做人不能太敏感,钝感的女人最好命。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指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钝感力就像一把坚固有力的保护伞,能够替我们隔绝敏感情绪与负能量带来的苦恼。和男人相比,女人情感丰富,心思细腻,是敏感情绪的高发人群,因而更需要钝感力的保护。

如何修炼成一个钝感力强的人?

钝感力弱的人总是将别人的负面情绪毫无理由地归咎到自己身上,他们看到别人不开心,就会想:“他看起来很生气,是不是我说错了什么啊?……”

而钝感力强的人则不会杞人忧天,即便是有了不良情绪,他们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事实上,我们只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需要为他人的糟糕情绪埋单,别人的不悦,自有他们的理由,不一定与你有关。

敏感的人之所以消极悲观,追根究底是因为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生而为人,谁能没有缺点、瑕疵?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的不完美;其次,告诉自己人人都是不完美的,即使是不完美的我,也是值得被爱的。

悲观的人,总是盯着自己的不完美:有的人觉得自己长得不够好看,有的人觉得自己太过软弱,还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善交际,无法做到八面玲珑。事实上,他们都只关注了自己的缺点,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长得不好看,或许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风格;软弱的性格或许能换来好的人际关系,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不善交际的人往往能够深刻地钻研一件事,在特定领域取得异于常人的成绩。

朋友的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妈妈整天愁眉苦脸,总是担心不善言语的孩子不能适应变换莫测的社会,千方百计改变儿子的性格。带他出去应酬,教他社交技巧;带他外出游玩,想让大自然打开孩子心结;陪他参加各种兴趣班,期望一技之长能让孩子敢于表现;领他聆听各种报告会,希望演讲者的风采能感染儿子……但孩子却百般拒绝她的安排,外出应酬时,抱着手机不抬头,旅游时,躲在宾馆嫌弃奔波劳顿,兴趣班是应付,听报告,打瞌睡……

朋友愁眉紧锁,无计可施。我说:“你儿子有可能是未来的梵高、莫奈(他儿子是个绘画鬼才),由于你无厘头的干涉,将孩子强拉入聒噪的世界,斩斫了他的创作灵感,你用自己的方式爱他,殊不知是在毁他。正是因为他的内向,才能拥有一片静寂,才能沉浸艺术领域潜心创作。”

后来,朋友尊重孩子意愿,让儿子潜心绘画。高考时,本来只有二本希望的儿子,竟搏得了吉林大学美术系的桂冠。

正应了,“上帝对你关闭了这扇窗子,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

以前,我也曾经常为自己的不善言辞,木纳迟钝,屡屡烦恼。和人群处时,看别人巧舌如簧,羡慕不已,但自己的默默无闻常滋生“置身于外,难融其间”之颓废感。

后来,就学会独处读书,不参与不擅长的群聊,渐渐地,从书中找到了另一方繁华与充盈。

敏感的女人常常受伤害,就是因为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过于在意,一丁点的波动就会让她心痛不已。

培植钝感力,就需要学会及时转移注意力。

如果在某件事情上受到了较多的伤害,就要学会放手。太执念,伤痕就累累不休。

女人的世界也可以丰富多彩,不要将自己囿与一偶,和自己过不去。

观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那群贵族阶级的女子,每天就是围绕着夫君团团转,夫君的情绪就是他们的情雨表。唯独盛六姑娘能够在自己的世界丰盈自己。她说,他忙他的,我可以绣花,可以诵经,可以赏花游景,可以看书下棋,想干的事情多着呢。

学会和自己独处,才是一生的必修课。

每个与木子打过交道的人都会说她很睿智,在交谈的时候,木子永远都是妙语连珠却又态度平和,她所说的话或者所发表的观点,就像一个磁场一样使周围的人去倾听、去思考,她看问题也是一针见血,这使人们在钦佩的同时,更多一份对她的信任。

我最钦佩她的是,她有一颗强大的心灵,不会被任何事情打倒。这样的女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她都会让自己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充实呢?答案就是阅读。阅读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曾经有人这样说:“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翻一翻书,心情会在书页的翻动中渐渐沉静下来。

其实,美貌和魅力之间的关系不是成正比的,美貌的人不等于有“女人味”,不等于有气度和智慧。一个女人要想在社会中幸福生存,就不能离开书籍的扶持。服饰、妆容和礼仪只是外壳,想拥有一份儒瞻的气质就需要书籍来帮忙。“看的景色多了,站的地方也会高。”把自己置身于高尚的书籍当中,就像是和无数的伟人对话,即使她的年华老去,也不会磨掉她的魅力,反而令她更加自信,思想境界也提高不少。渐渐地,就不易被外界的烦扰打动,钝感力增强,境由心转,“大度者,超越;深远者,开阔;有容者,喜悦。”幸福感自然爆棚。

阅读本身也是充满乐趣的。当女人沉醉在厚厚的书卷中时,她的气质会渐渐发生改变,随着女人的不同阅读选择而呈现。

钝感,就是取悦自己,不必刻意迎合别人。当女人拥有了自己的精神乐园,就不会那么敏感多疑,慢慢地,越钝感,越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1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