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四个字作品

隶书四个字作品,第1张

隶书四个字的作品有:《海纳百川》、《宁静致远》、《厚德载福》、《善真为德》、《中和致善》等。

1、刘炳森弟子于国光隶书书法《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意思: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出自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经典四字书法于国光隶书《宁静致远》:《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宁静致远意思:要想获得内心的静,源于心有所定,心有所属,心有所志;而“心定”的前提就是首先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这就是“知止”,即孔子所说的“志于道”。

3、刘炳森弟子于国光隶书《厚德载福》

厚德载福出自《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福是一种人们内心最朴素愿望的直接体现,牵动着无数中华女儿的情感,几千年来从未改变,“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撼动,而这一切皆因为人们心中有股神圣的正能量在支撑着,那便是“德”,可以说“有德才有福,有福必有德。

4、刘炳森弟子于国光隶书《善真为德》

“善真为德”意思是:善良真诚就是美德。出处:佚名题山西省五台山南山寺对联:“善真为德,完成礼乐修大道;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于国光老师这幅善真为德书法,意蕴非凡,用于修身养性。

5、刘炳森弟子于国光书法《中和致善》

“中和”儒家以中正平和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养;致有给、表达的意思,致善意思是表达善意。于国光老师隶书书法《中和致善》文字大气俊雅,笔笔谨守法度,可谓得心应手,驾驭自如,达到了一种高雅艺术的境界,颇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解析“天下第一简”《士相见之礼》

                    张书聪

一,《士相见之礼》的背景

        《士相见之礼》又叫《武威仪礼汉简》《武威磨嘴子仪礼简》,1957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市磨嘴子六号汉墓。长56cm,宽075cm,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同时出土的有王杖简、医药简等,共469枚,27298字。书写年代约在西汉成帝和宣帝时期,当时正值大汉王朝的最鼎盛时期,地处河西走廊的甘肃武威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汉代政治、经济、文化融合之地,相比中原的动乱、纷争,地处偏远的河西走廊却保持了相对稳定,使得文化交流、繁荣鼎盛有了保证。《士相见之礼》与汉碑的隶书比较,基本形同,它就是原汁原味或者说是原生态的隶书,从而也打破了学术界认为隶书成熟于东汉的成见,将隶书向前推进一百年,也是“隶变”将要完成的重要标志,所以被称“天下第一简”。

      《士相见之礼》所书内容为我国第一部详细介绍君丶君臣礼仪、士大夫拜谒的礼仪名著,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礼制的汇编,共十七篇。也称《礼记》《礼》《礼经》或《士礼》 。

      二,《士相见之礼》的艺术特征

        今天我们从书法角度看《士相见之礼》已完全摆脱了篆书的束缚,结字从长方形变为扁平,用笔上不是圆起圆收,出现方笔和燕尾,点、线形态多姿,横取逆入平出的波势,中峰用笔瘦硬中见筋肉,美而不俗。谋篇严谨规范而不刻板,通篇表现出刚中见柔的气象,其点画用笔提按鲜明,收笔出峰尖锐,形体朴实,在平正的大势中有丰富的变化,有刚健豪爽的力度和气派。

      字体虽然已具有隶书之味,但在具体字上蕴含着变动和不稳定性,重复字不雷同,个个有她特的趣味和笔法。放逸不拘,似为不经意的书写,然而又时时能体现出一种“法度”,这是后世规矩森然、匠气十足的隶书所不具备的。是简牍文字更具生动性,另外还有秦简的遗风和初现行,楷笔法。

      章法处理的别具匠心,在狭长的简中压扁字形、拉大字距,简上的垂直木纹与扁平的字形形成了强烈的纵与横的对比,大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空灵清新的意境,对隶书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就是基本成熟的隶书,为后世书法章法布局开辟新路子。

三、点画的特征

        1、点:汉简中的点画变化丰富、形态随意,在结体造型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起点和末笔,有开门见山和余韵徐歇之美。孙过庭《书谱》“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怎么理解这段话呢?我们知道,书法传递给人的信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比如:“横平竖直,铁画银钩”是物质的,是“形态”和“质地”,是对具体的笔画、线条和造型。“龙跳天门,虎卧风阙”则是精神的,是“情感”和“性灵”。这又回到书法的本质上,书法就是道,道是讲“阴”和“阳”的变化,讲对立统一。“虚”与“实”、“轻”与“重”、“大”与“小”、“长”与“短”等等。这里的物质与精神就是一实一虚,有行有意,这就构成了书法的完整内容,但是我们要明白,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的作用必须依据物质的存在才能发生效应,也就是说“虚”要依附于“实”才起作用,“意”只有通过“形”才能传达和接受。但如果没有“情趣”,就没有“神采”,没有生命力。回到汉简的点,既有“形质”也有“性情”,开启行草书法用笔的先河。

        2、横:汉简的横画,入笔,似乎没有篆、隶、行、楷的笔法,但是好象又有他们的笔法。行笔自然流畅,有变化。收笔有圆有方也有燕尾状,更是有秦简的遗风。整体以中锋用笔、平直,有俯有仰。

      3、竖:主要由上而下变渐细或由上而下渐粗,简单中透出灵气,起笔有方有圆或尖锋,还有明显的秦简遗风。竖钩逆锋推出,或轻轻一挑都是很自然的书写。这里给大家讲一下我们古代一种原始笔法,所课“丰中锐末”的笔法,后世称“倒薤(xie丶),通俗地说就是两头尖、中间粗,这种笔法在横、竖、撇、捺、曲皆可称“倒薤”或“薤叶”,这在楚简中很常见。

      4、撇:短撇顺势而为,没有大的变化而长撇变化丰实,有露锋入笔轻入轻出,就是“倒薤”,有藏锋入笔轻出、有的则以绞锋或裹锋。有了明显的现代隶书特征。

        5、捺:汉简的主要特点在捺和竖上。捺画很夸张,飘逸洒脱,飞动自如,有轻有重,有古意,又有今隶的特点,大胆地使用笔毫。

      6、横折、竖折:一种是很自然的书写,表现出明显地的提按,出现了行、楷的笔意。

      现在只从纯技巧的角度看,今天人不会比古人差。但是无法超越古人的恰恰是那种“神韵”,这是汉简的魅力所在。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汉简端庄秀美,不激不厉,更要充分地展现其舒展大方、飘逸、潇洒的韵味。汉简中,不论笔画多寡,大多数笔画都尽量处理得轻捷简率,但轻而不弱、简而有味,且注意变化。在临习过程中,必须对汉简加以辩证的体会,既要吸收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又要努力避免它的不足。最主要的特征乃用笔率意和结体夸张。在临创中,要做到沉着变化,自然有度,善于组合协调,避免油滑随意。汉简的优势在于它洒脱、率意、表现力强。但率意和草率、随意和随便之间仅有一步之遥,因而其把握难度更大。为避免用笔轻浮,可以先涉猎正书,行草书,打好基础后再涉及。

王耀庭先生讲座提纲

一、欣赏:画家与鉴赏家:

生产的创造与共鸣的创造。横看成岭侧成峰。

解释的批评:

宋人《富贵花狸》

〔明〕沈周《画猫》

〔元〕郑所南《画兰》

印象的批评:

〔清〕王翚《溪山红树》

本质层面的批评:

颜真卿书法

褚遂良书法

唐人《武士图》

〔明〕唐寅《秋风纨扇 》

二、如画似真的景像﹕实景与画境

树分四面,入画者只有一角,山形步步转,近看如此远看又如此,深溪山谷可入画者,未必在一个镜头可以尽见,直陈眼前的景物未必可以全盘入画。画家悠游名山,观其气势,探其幽妙,把山林间的风雨晴晦,烟雾的变化,融合在胸中,经过一番陶融剪裁,方始展现在画面上。

华山一景﹕

〔宋〕范宽《溪山行旅》

黄海松石:

〔清〕渐江《黄山卧龙松》

〔宋〕贾师道《岩关萧寺》

〔元〕方从义《惠山舟行》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张大千《瑞士雪山》

〔元〕倪瓒《容膝斋图》

三、笔法与墨法与色彩

毛笔是中国书法特殊的利器,线条更是中国画里最重要的因素,几千年来,中国画家,用笔使线的造诣,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累积下来的经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水墨为尚,又是中国画的一项特色,墨色之美,也足以代表天下的形形色色,墨分五色、墨有六彩,干湿浓淡黑白,事实上从浓到淡就不知有多少变化,由浓郁似漆到清淡若无,千变万化,当然不止六彩。随类赋彩的观念不同于光影变化。

〔明〕文征明《兰》

〔宋〕赵孟坚《岁寒三友》

〔金〕武元直《赤壁图》

〔宋〕梁楷《泼墨仙人》

〔明〕徐渭《花竹图》

〔元〕赵孟頫《二羊图》

〔清〕 吴谷祥《具区涌金》

〔清〕恽寿平《牡丹图》

四、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的理论基础,书画同为独立的艺术创作。使用相同工具,书和画常被同一个艺术家所追求。赵孟頫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元〕赵孟頫《窠木竹石》

〔清〕杨沂孙《篆书》

〔元〕赵孟頫《东坡像》

〔宋〕黄庭坚《书廉颇蔺相如传》

〔明〕傅山《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寒》

〔民国〕陈其宽《势》

五、款题、印章、文学与画法、优劣与真伪:

中国画的必加条件,款题、印章。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三位一体。天地入胸臆;物象由我裁。收藏印与书画流传。

〔宋〕马远《山径春行》

〔明〕沈周《夜坐图》

〔宋〕马麟《秉烛夜游》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行旅图》

〔明〕陈廉《小中见大》

〔五代南唐〕赵干《江行初雪》

”明月几时有“的隶书诗词如下:

”明月几时有“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句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扩展资料: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1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

爱的各种字体演变如下:

爱字的用法:

1,本义,动词: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组词如,爱戴,爱恋,爱慕,爱国,爱家,爱河,爱侣 ,爱情,爱心,爱意,爱护,爱怜,爱惜,爱莫能助,爱屋及乌,情爱,友爱,热爱,深爱,真爱,挚爱。

2,动词:喜欢,习惯。组词如,爱唱,爱跳,爱吃,爱哭,爱闹,爱玩,爱笑,爱好,爱不释手。

3,名词:让人投入和眷恋的情欲。组词如,求爱,示爱,献爱,真诚的爱。

扩展资料

组词解释:

1,爱心,读音为 ài xīn ,指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礼记·乐记》:“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意思是心中感到热爱的人,他的声音柔美温和。

2,相爱,读音为xiāng ài,异性或同性爱人之间的相互爱慕、关爱。巴金 《灭亡》第九章:“她相信人应该彼此相爱,互助地、和平地生活着。”

3,热爱,读音为rè ài,(对国家、人民、事业等)热烈地爱。郭沫若 《百花齐放·蒲公英》:“我们实在是热爱中国 ,我们是大地之子,别名叫地丁。” 

4,友爱,读音为 yǒu ài ,指没有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彼此以“朋友”、“伙伴”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和志趣相近的人际关系双方或多方,在相互交际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的情感。巴金 《家》一:“他感激哥哥的友爱。”

5,爱慕,读音为ài mù,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因喜爱而向往。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至于其中掺杂了多少个人爱慕的成分,那是直到今天她也难以确定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1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