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意象分别代表什么?

梅岭三章意象分别代表什么?,第1张

《梅岭三章》也是陈毅在生死存亡之关头所写下的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这是由三首七言绝句构成的一组诗。三首诗虽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可单独成篇示人,但在基本题旨上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革命的信念及甘愿为人类美好事业献身的革命生死观。二首诗都以小序中虑不得脱四字自然生发出来,以断头为基本意象,但显示出的却无一丝一毫悲切伤感的情调,而是一派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慷慨豪壮之气。吟咏之际,不觉使人热血沸腾,斗志倍增。第一章着重表现作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一开篇就径直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陈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 断头 的时刻,任是谁也会有一些想法即 意 涌入头脑之中的。此时此刻,陈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开创革命大业,我已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断头也是死得其所,实在没什么可顾虑的。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一下子就将陈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矗立在我们的面前,令人怦然为之心动。面对死亡的危险,诗人想到了革命大业尚未完成,理想未遂,今日断头实在是死不瞑目。于是他驰骋想象,以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续写了豪情四溢、气贯长虹的壮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泉台,犹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在古诗文中,泉台一词一般是与悼念、哀挽相联的,如潘岳《寡妇赋》中有句曰:上瞻兮遗像,下临兮泉壤。骆宾王《乐大夫挽词》之五有诗为: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岑参《河南尹岐国公赠工部尚书苏公挽歌》中有夜色何时晓,泉台不是春的诗句,孟郊《悼亡》诗中也有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的诗句。陈毅以泉台比喻蒋介石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以阎罗喻指祸国殃民的罪魁蒋介石,表示自已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真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的,堪称意气冲天,拍案叫绝!胸中有万丈正气,笔下有万钧之力!

第二章着重写对 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为人民解放的未竞事业继续奋斗下去。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诗人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历程的概括。从1926年8月离北京回四川做北伐兵运工作到1936年冬,十年中陈毅一直战斗在烽火连天的南国。为工农红军的创立、苏区根据地的建立和赣粤边游击区的创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此句可与第一章中创业艰难百战多 结合起来读解。创业句着重写斗争的艰难,南国句着重点出斗争的时间地点。而今,在中央苏区已失,南国大地处于反动派更加凶残统治、蹂躏之下的时候,自己却有可能告别这片十几年为之浴血奋战的南国大地,这不能不使诗人感慨万端,深以为憾。于是,诗人将满腔激情喷涌笔端,写下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的绝生之语。《史记·伍子胥列传》里记载有春秋时期吴国功臣伍子胥受人惨害被吴王夫差赐剑自杀,临死时要求把自已的头颅悬挂在吴国都城(今苏州)阊门上,以便看到越国军队来把吴国灭掉的故事。中国历代的反动统治阶级在镇压人民反抗运动时,也往往把他们杀害的反抗者的头颅悬挂于城门楼上 示众 以儆效尤。国民党反动派在围剿红色根据地和游击区时,也常常采用类似的凶暴手段。但这种恐慌手段吓不倒真正革命者,对他们来说砍头当风吹帽。作者借用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表现了不亲眼看到敌人彻底灭亡而死不瞑目的精神。一个 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撞人心扉。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是前一句诗的自然引申。诗人暗用了陆放翁《示儿》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的名句,勉励活着的战友努力奋斗,多打胜仗,用频频飞来的捷报当作奠自已的纸钱,以使头悬国门、魂归泉台的自已得到慰藉。这一期望,同样表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诗人将活着的战友称为后死诸君,意在提醒战友们要做好牺牲的准备,希望他们能够像先行赴难的十万旧部及行将断头的自己一样,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战斗下去。

第三章进一步正面抒发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这是说自己从参加革命之日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虽然一直处于艰难创业之中,眼前祖国大地还处于反动派的血腥残暴之中,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必会到来。中国古代积极的人生观素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国家和家国恨等词也说明家与国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无家不能有国,国破亦难有幸福完美的家。将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这是一个年轻时代即怀忧国忧民之情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人生观的生动写照,显示出诗人高尚广阔的胸襟。而血雨腥风总有涯 则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命运和革命前任的辨证认识,这与他同年稍早所作之《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及与《梅岭三章》作于同期的《无题》中的莽莽神州叹沉陆。魂兮归来大地红,表达的是同样的信念。正因为对未来抱着这样的信念,所以诗人不仅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而且从容泰然、义无反顾地咏歌道: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为了人类解放的美好未来早一天到来,诗人甘愿将自己和无数烈士的鲜血流入一道,在祖国的大地上浇灌开自由之花。在这里,诗人将一个***人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注入中华民族取义成仁的传统美德之中,对全诗起句中所提出的 断头今日意如何?的问题,作了最具体也最完美的回答。在这雄沉重泰岱,绚烂比彩霞的回答中,凸现出一个革命家崇高博大的胸怀和精神境界,这样的境界是那些蝇营狗苟之徒、苟且偷生之辈永远连想也想不到的。革命为生不为死,但勇于向死而在,正是生命光辉的另一种闪耀。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作者对革命之胜利未来的美好畅想,也是作者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生命追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梅岭三章》是陈毅临危之际不假雕饰、一气呵成的一组足以流芳千古的黄钟大吕之作。诗作雄浑豪放,格调高昂,句句璀璨,字字珠玑,情文并茂,铮铮有声是诗人崇高情怀的抒发,也是诗人伟大人格的写照。将汹涌的激情、崇高的理想注入出人意料的想象之中,是此诗艺术运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那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的想象何其雄壮;那头向国门悬、 捷报飞来当纸钱的意象何等奇特;那洒血死道义、浇灌人间自由花的心愿又是多么魅力!而这些雄奇魅力的想象意象又总是与对敌人的深恨和对人民的大爱,与个人的志向和革命的理想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刘勰《文心雕龙》论艺术神思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之说,此其谓也!不仅如此,在短短的84个字里,诗人的思绪舒卷自如流转无碍,由人间的断头之危到泉台的招、斩壮举,由往昔的百战艰难到死后的捷报纷飞,由古代忠良的头悬国门到今日自己的取义成仁,由个人的十年征程到未来的自由花开,真可谓古往今来任驰骋,地上阴间纵逍遥,有虚有实,虚实相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称得上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恢万里而无阂,通忆载而为津(陆机《文赋》)了。这体现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艺术想象能力和高超的结构技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伟大的作品总是与作家的伟大思想、伟大人格和伟大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的。陈毅诗作丰富大胆、出人意料的想象来源于他年年戎马、万死千伤的战斗经历、革命激情和取义成仁的革命决心。这84个字,是他生命追求的凝聚。

作品概述

《梅 岭 三 章》是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陈 毅 在被 国 民 党 四 十 六 师 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 毅 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 革 命 的决心和对 革 命 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 革 命 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 大 余 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 东 省南雄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本诗选自《 陈 毅 诗 词 选 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原文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 山 被 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

创 业 艰 难 百 战 多。

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 ,

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

〔二〕

南 国 烽 烟 正 十 年,

此 头 须 向 国 门 悬。

后 死 诸 君 多 努 力,

捷 报 飞 来 当 纸 钱。

〔三〕

投 身 革 命 即 为 家,

血 雨 腥 风 应 有 涯。

取 义 成 仁 今 日 事,

人 间 遍 种 自 由 花。

译文

1936年冬天,梅 山 游 击 队 根据地 遭 敌 围 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 突 围 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 衣 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突破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 兵 败 身 死 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 革 命 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 阴 间 去召集 已经 牺 牲 过 的 同志。带领 十 万 英 灵 击 败 国 民 党 反 动 派!

〔二〕

南 方 已经打了 十 年 的 仗 了,我死后,我的 头 颅 要 挂 在 城 门 上,那些还 活 着 的 同 志 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 祭 奠 我。

〔三〕

革 命 者 四 海 为 家,含有 血 腥 味 的 风 雨 应当 有 止 境,今天为正义 的 事 业 牺 牲 生 命,反 动 派 必 将 失 败,自 由 幸 福 的 美 好 理 想 必 将 实现。

注释

旋:不久。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 部:从前 的 部 下。这里 指 牺 牲 了 的 战 友。

旌 旗:这里借指 部 队。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 烟:古代 边 境 有 敌 人 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 国 内 革 命 战 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 同 志 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 真 理 或 正 义 事 业 而 献 身。这里指为 中 国 人 民 的 解 放 事 业 而 英 勇 牺 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 借指 崇 高 的 道 德。

赏析

1934年10月,中 央 红 军 在第 五次 反"围 剿"斗 争中,因"左"倾 冒 险 主 义 的 错误 指挥 而导致 失败,红 军 主 力 不得已被迫作 战 略 转移。陈 毅 因伤 奉命 留下,担负起领导 江 西 革 命 根据 地 的 工 农 红 军 进行 游 击 战 争 的 重任。当时 形势 如 黑 云 压 顶,敌 强 我 弱,赣 南 游 击 队 在 敌 人 重 兵 围 攻 中,斗 争 万分 艰苦。《梅 岭 三 章》便是 陈 毅 同志 被困 梅 山,自料 难免 牺 牲 的 情况 下 写成 的 一组 带有 绝笔 性质 的 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 革 命 事业的开创自然是 备 极 艰 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 牺 牲 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 头 今 日 意 如 何"一提前,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 照 全 篇 的 作用。所以 这是 一个 发 端 突 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 去 泉 台 招 旧 部,旌 旗 十 万 斩 阎 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 陈 毅 对 革 命 事业无限 忠 诚,至 死 不 渝 的 心 迹,即使化作 鬼 魂,也要在 九 泉 之下 带领 雄兵 十万,将 反 动 的 统 治 者 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 长 鸣,壮 怀 激 烈,使 人 拍 案 叫 绝,具有极大的 艺 术 感 染 力。一个 视 死 如 归,正 气 凛 然 的 共 产 党 人 的 光辉 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南 国 烽 烟 正 十 年",是抒写 壮 志 未 酬,死 难 瞑 目 的情怀,以及对 战 友 满怀激情的鼓励。"此 头 须 向 国 门 悬"句,化用春秋时期 吴 越 争 霸 中 伍 子 胥 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 报 飞 来 当 纸 钱"尤为 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 共 产 主 义 战 士 在 临 危 之际,对 革 命 事业 仍然 充满 乐观 主义 的 坚定 信念。宋人 陆 游 放 翁 在 临 终 之 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绝 笔 诗:"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如以此与 陈 毅 的这首诗相比,则 陆 游 虽对 国 家 的统一 表示坚信 不移,但 细 味 诗 意 却 悲 而 不壮。陈 毅 此诗 则 于 抑扬 跌宕 中 尤显 其 悲壮,感人 至深。

第三首"投 身 革 命 即 为 家",表达了诗人面对 死 亡 的 坦 荡 胸 怀 和 共 产 主 义 必定 胜利的坚定信念。陈 毅 早年投身 革 命,从此就成了 共 产 主 义 事业的 急 先 锋,在 敌 人 的 枪 林 弹 雨 中 英勇 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 革 命 意志,从 战友  们 前 仆后 继 的 斗 争 精神 中 看到 了 胜利 的 曙光。"血 雨 腥 风 应 有 涯",反 动 派 对 人 民 的血 腥 屠 杀 总有 一天 要 结束,人 民 终究 会 得到 解 放,光明 的 社 会 总 归 会 到来,共 产 主 义 的 理想 必定 会 实 现!为了 革 命 的 胜利,个人的 生 命 又算得了什么!"取 义 成 仁 今 日 事,人 间 遍 种 自 由 花",就是 对 第一 首 自 问 式 起句 的 最后 回答。这是 何等 博 大 的 胸怀,何等 壮烈 的 气概!

在 陈 毅 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 铁 马 金 戈 的 枪 林 弹 雨 中度过的,而 赣 南 的 三 年 游 击 战,正如 陈 毅 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 革 命 斗 争 中 所 经历 的 最 艰苦 最 困难 的 阶段",《梅 岭 三 章》可以 说 是 反映 这一 历史 阶段 的 最 具有 代表 性 的 杰作。诗人 以其 崇高 的 革 命 情操,临 危 而 斗 志 弥 坚 的 豪 迈 胸 怀,谱 写成 这一 不朽 的 壮烈 诗篇。三章 比 秋月,一字 偕 华 星。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 共 产 主 义 奋勇前进。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 西 中 央 红 军 开始 长 征,陈 毅 因身负重伤,留在 江 西 担任 军 事 指 挥。1935年,春,他在 敌 人 重 兵 围 攻 下,率部 突 围 到 江 西、广 东 两 省 交 界 的 油 山 和 梅 山 ( 梅 岭 山 脉 的 两 座 山 ) 地区 开展 游 击 战 争,直到1937年 抗 日 战 争 全 面 爆 发 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见《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第5页注释1)

关于诗碑

陈 毅《梅 岭 三 章》诗 碑 位于大余县城西南12公里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始建于1997年。1934年 中 央 红 军 主 力 长 征 后,陈 毅 留 在 中 央 革 命 根 据 地,在 敌 我 力 量 悬殊 的 条件 下,坚持 极 端 艰 苦 的 三年 游 击 战 争。1936 年 冬,陈 毅 为摆脱 政 府 军 的围 剿 搜 捕,藏 身 于 斋 坑 的 岩 壁 丛 莽 中,斋坑一处山凹,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棚以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可达。敌 人 近在咫尺,终未发现。陈 毅 自 知 难 免,写下著名《梅 岭 三 章》,以 示 绝 笔。其小序云:"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今在其山凹之上,筑建《梅 岭 三 章》诗 碑,高约150米,宽2米,厚035米。座基高约050米,宽约250米,以白色花岗石砌筑。碑身为汉白玉结构,其字体镌刻处,采用镏金熨贴。陈 毅 诗 碑 与 梅 关 碑 林 连为一体,构成 梅 关 古 驿 道 一处 重要 的 人 文 景 观。

在闻名遐迩的 广 东 南 雄 梅 关 古 驿 道 的中段旁,立着一块 陈 毅 元 帅 的《梅 岭 三 章》手迹诗碑。2003年8月底,陈 毅 的 次 子、时 任 解 放 军 总 装 备 部 科 技 委 委 员 的 陈 丹 淮 少 将 视察 梅 岭 时,看到了 父 亲 的《梅 岭 三 章》手迹,倍感亲切,与随同人员一起当场吟咏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陈 毅(1901-1972),字 仲 弘,四 川 省 乐 至 县 人。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军 事 家、外 交 家、诗人,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的 创 建 人 和 领 导 人 之一。1923年加入 中 国  共 产 党。曾任 红 军 第 四 军 前 敌 委 员 会 书 记、第 六 军 政 委、第 二 十 二 军 军 长,中 央 军 委 新 四 军 分 会 副 书 记、新 四 军 第 一 支 队 司 令 员、代 军 长、军 长,第 三 野 战 军 司 令 员 兼 政 委。建 国 后,曾 任 华 东 军 区 司 令 员、上 海 市 市 长、中 共 中 央 华 东 局 第 二 书 记 兼 上 海 市 委 第 一 书 记、中 央 军 委 副 主 席、国 务 院 副 总 理 兼 外 交 部 长、人 民 革 命 军 事 委 员 会 副 主 席、国 防 委 员 会 副 主 席、全 国 政 协 副 主 席。中 央 第 八 届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员、第 九 届 中 央 委 员。1955年 被 授 予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元 帅 军 衔。主要著作分别收入《陈 毅 军 事 文 选》、《陈 毅 诗 词 选 集》。

一、教材分析

《梅岭三章》由三首诗组成一个整体,饱含着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丽情怀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十张运用了绝句的形式,朗朗上口,易记易送,十个意向非常丰富,且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巧影传说和典故,语言形象生动情感饱满真挚。

《短诗五首》由四首中国诗与一首外国诗组成,篇幅虽短,意韵颇丰。《月夜》通过我与大树病历的行为,突出五四运动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独立自主的形象,《萧红墓畔口占》继续了1944年诗人不远万里来到萧红墓前,凭吊的情形表达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断章》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但作者却从这平淡的生活现象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创造。我出无穷的诗意。《风雨吟》借助各种意象表达社会剧烈变化中年轻人对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关怀统一,作者从叶花果实树木等常见意象中归纳出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两课都是自读篇目,我打算采取教师示范讲一篇,学生学习讲一篇的方式开展这两课的教学活动。通过示范,教会学生赏析适合的方法,学生自学自讲,强化指导。

三、教学设计

(一)《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1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齐读→指读→分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了解大意

2精读分析

活动:分析意象,说说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3品读赏析

活动:默读诗歌,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品析。

4合作探究

活动:本诗的内容结构有什么特点?

(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以《月夜》为例

1检查预习,了解新诗

2初读感知

活动:自读诗歌,感受新诗面貌,体会韵律。

3精读品析

活动:分析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4自读品析,展示成果

活动:剩余四首,每组一首,自学5分钟,小组交流答疑5分钟,并推荐代表上讲台讲这首诗。

四、教学反思

两篇课文都是自读篇目,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以示范,学生帮忙学以致用,进一步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

两篇课文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尤其在6班,知识生成快,学生把握的知识点精准,难点也较为突出,个别讲,全班答疑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班能力稍薄弱,在知识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能站在讲台上讲,能够想办法问我借课件弥补没预习的短板,也算是进了一份力。

只希望在今后的诗词学习中,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教给学生方式,给与学生抓手,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不再有畏难情绪。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愿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彼此互助,共同成长。

有古有今,自己选吧。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赞美了前线将士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揭示了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对深闺**的遭遇给予了深深地同情。

  前两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极其残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唐军将士人人宣誓要横扫匈奴,个个奋不顾身一马当先;五千身穿锦袍的精锐部队,全部战死在北国的疆场上。

  后两句写无定河边的白骨,是春闺**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亲人: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可怜呵,将士们的白骨堆积在无定河边,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依然在梦中深情地呼唤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

  后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对照,一边叙现实,一边写梦境,虚实相生,用意工妙。情深词苦,感情凄楚,凝聚了诗人对牺牲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读来潸然泪下。

  作者:陈陶(约812—885),字嵩伯,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作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精究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漫游名山。唐宣宋大中(公元847—860年)年间,隐居于洪州西山,终生未仕。工于乐府,其诗多为旅途题咏、求道学仙之作。本诗是其《陇西行》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把残酷的现实与**的梦境交织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传世名篇。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唐时属陇右道,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诸国的胡音。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颇有诗人依谱创作《凉州歌》、《凉州词》者,以抒写边塞风情。这体现了唐人以毫不介怀的态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盛世魄力和大国风范。葡萄自汉朝由西域传入中原,但用来酿酒的风气到唐朝还是以西域为盛。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此杯此酒,又有如此洋溢着胡地情调的马背上琵琶弹奏来助兴,几个富有特色的意象交相映衬,就把边地军营的开怀痛饮,渲染得华艳不俗,神采动人,而又淋漓尽致了。即便醉倒了,躺在沙场上,你也莫要取笑啊——这既是微带醉意的话,又是带有沉痛、却能放达的生命体验的话。你看古来征战有几人生还呢?既然生命是从战场上拣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活得潇洒一点,让它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好了。面对茫茫沙场和胡风酒筵,此诗对战争与娱乐、生与死的体验,也带有几分唐人的豪华感和豪放感。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赏析

〔注释〕

梅岭:即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省大庾县和广东省南雄县交界处。诗前小诗中所谓梅山系岭主要山系之一。

泉台:同泉下、泉壤、泉路。迷信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地狱。明代黄宗羲《万充宗哀辞》:岂知此别,便隔泉台!

阎罗:梵语译音。佛教称管地狱的神,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这里比喻国民党、蒋介石。

南国烽烟正十年:是说在南方坚持武装斗争正好十年(1926年北伐战争时到四川作策动兵运的工作至1936年游击战争)。南国:祖国的南方。

烽烟: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指战争。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嵩州路,无复有烽烟。

此头须向国门悬:陈毅表示自己即使牺牲,也要头悬国门,眼看国民党反动派的最后灭亡。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买通吴国太宰,谗言子胥,夫差赐子胥剑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吾眼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九年,越国灭吴。《史记·吴太伯世家》亦有记载

国门:即城门

取义成仁: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抗击南下元军,兵败被俘,不屈不挠。死前,写《自赞》诗世藏在衣带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陈毅诗中借以表现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