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两个个体之间相爱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01
1848年春,在紫荆山区传播拜上帝教、为反清运动暗中积蓄力量的洪秀全,突然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亲密战友、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冯云山等人被关入广西桂平的监狱,原因则是他们的传教活动引起了地方乡绅的怀疑和恐惧。清王朝曾历经白莲教和天理教之乱,对民间会党异教十分警惕,因此才有了官府这番直接搜捕干预。冯云山深入基层搞传教活动,被捕也是意料之中。
但是,身为拜上帝会名义上最高的领袖人物,洪秀全在暂时失去心腹骨干的关键时刻,并没有做到应有的镇定,而是丢下了在广西山区刚打开的局面,独自前往广州去打点官府上下,以救出冯云山等人。
无论是洪秀全,还是冯云山,都不会想到,他们这一去一回,广西的拜上帝会就变了天。
经过积极营救,冯云山得以出狱,然而他和洪秀全还没有高兴多久,就发现拜上帝会的成员群体中,突然多出来一个天父级别的人物,更确切地说,多了一个天父的代言人。而这是洪秀全等人之前一直没有料到的。因此,洪秀全名义上的宗教领袖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天父的代言人,名叫杨秀清。当洪秀全离开广西山区之时,为了安抚人心浮动的会众,也为了跻身核心领导层,杨秀清和萧朝贵这两名烧炭工人的头领,宣称天父天兄下凡附体,通过他们二人来向凡间的众人传达“神谕”。人们半信半疑,但杨、萧二人平素积累的威望,外加尚且模糊不清地拜上帝教理论体系,让他们决定服从下凡天父的任何指令,杨秀清,一跃而成为洪秀全与冯云山之外,手中权力炙手可热的重量级人物。
回到广西老根据地的洪秀全有些傻眼,他原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洪秀全原籍广东花县,杨秀清和萧朝贵为广西贵县土著),却没想过强龙难敌地头蛇。为了防止自己开辟的基业不至于过早地四分五裂,洪秀全等人决定认可杨秀清和萧朝贵传达所谓天父天兄意志一权的垄断。当然,经过此事,洪秀全等人也迅速完善了自己的宗教理论体系,避免再出现其他的“天父天兄”。杨秀清等既得利益者自然积极支持,于是,新的权力格局形成了。
由于杨秀清“天父代理人”身份的存在,洪秀全等不得已在世俗权力上也倾向于此人。而杨秀清无师自通的驭人之道,恰好获得了一个充分施展的天地。从金田起义时出任正军师筹划行军作战,到永安建制中正式获封东王,开府主事,杨秀清的实际权力迅速膨胀。
对于杨秀清直线上升的权势,洪秀全也非毫无提防,然而,作为一个考科举落榜数次的农家脱产青年,以往的经历并不能给他提供多少参与政治的经验。他想求助于那个为自己鞍前马后、甘当拜上帝会“老黄牛”的南王冯云山。然而,冯中庸内敛的性格,也让他选择了默认一切,直到全州中炮身亡。
冯云山不能提供助力,洪秀全又想过以韦昌辉和石达开等人来制衡杨秀清的权力。但是,在精于权术又有“天父下凡”加成的东王面前,韦昌辉选择了屈从依附,通过结好后者来保住自己北王的高位。而石达开虽然未必不了解洪秀全和杨秀清二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但出于维护大局的考虑,也出于对杨秀清无孔不入的权力的恐惧,他最终选择默默服从东王的所有安排。也正是如此,石达开虽然军事才能突出,但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前,很少有机会直接掌握主力部队去独当一面。
很显然,杨秀清已经成为了太平天国的隐形君主,虽然洪秀全仍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且杨秀清的权力理论上有赖于他的认可。但是,由于洪、杨等人外部长期处于四面受敌的险境、内部洪秀全身为天王,又找不到多少可靠的支持者,因此未敢轻易挑战杨秀清崛起的权力格局。而在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又将专制 社会 的等级秩序引入天国内部“发扬光大”,毫无疑问,杨自然是处于等级金字塔顶端的。太平天国上上下下,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杨秀清本人的恐惧。就算是天王本人,亦不得置身事外。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天父可以随时上东王的身”。
所以,天王可不是怕东王,是怕天父哦!
02
杨秀清对于这种“人人惧我”的政治环境,颇为得意。东王府上上下下也狐假虎威,如燕王秦日纲手下一个马夫因为没有向东王府的同庚叔及时施礼,就被抽了二百鞭子,然后又遭五马分尸的酷刑。马夫命运悲惨,而在他死之前,一度想劝解同庚叔停手的石达开、石达开岳父黄玉昆、韦昌辉等人,都因未能说动杨秀清而蒙受羞辱。至于杨秀清本人则自始至终未作任何说明,让人捉摸不透。据太平天国史学者罗尔纲的研究,就连清方间谍对此事都有耳闻,并作出天国上下对东王杨秀清均“积怒于心,口顺而心怒”的结论。
客观地说,杨秀清此时的权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永安建制以来天王诸人认可的范围,一种对杨秀清个人的迷信与崇拜,贯穿了1856年以前太平天国的政治文化。但是,杨秀清的成功之根本,并不仅仅在于洪秀全“敢怒不敢言”的认可,还与其能让这个年轻的造反政权维持进取不衰的状态直接相关。
一个集体要想维持长久,必须要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不断调整更新自己的内部组织系统。杨秀清未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太平军离开广西向长江中下游挺进的过程中,他便积极拔擢后进,如太平天国后期的两个顶梁柱——英王陈玉成与忠王李秀成,都因杨秀清的直接命令脱离行伍,到天京事变前夕,做到了仅次于王侯的丞相高位。当然,受到杨秀清提拔的,远不止于这二人。李秀成在被俘后所写下的自述中,也流露出感激东王栽培的 情感 ,此应该是发自内心。
在引入新鲜血液之外,杨秀清对于犯错者也毫不留情,即便是自己的亲信亦不得幸免,如东王部下林绍璋进取湘潭失利被解除职务,燕王秦日纲在半壁山、田家镇战役中惨败于湘勇之手,也被杨秀清毫不留情的从指挥官高位上直接贬为奴。二人对此处罚都心服口服,后来秦日纲指挥主力攻破清廷江南大营,又官复原职,自然更谈不上对杨秀清的怨恨了。至于杨秀清,也通过对秦日纲等将领的操纵升降,既证明了自己的权力,也让后者不至于对自己又恨又怕,而是更多体现为敬畏之心。
你说杨秀清在“同庚叔迫害马夫”一事上缺乏格局、纵容属下滥权吧,但有些大事上,杨秀清却颇能掌握分寸,将事态维持在可控制范围内。如有人在太平军水营中挑动地域矛盾,想让水营中的广西人与湖南人争斗内耗,杨察觉后一面派唐正才出面安抚,一面又责罚几乎酿成兵变的原***张子朋,素来位高权重、不可一世的东王竟然也懂得妥协的艺术。因此能看到,杨秀清的决策经常表现为自相矛盾,让人捉摸不透,而这正是杨秀清试图达到的目的。只要人们不了解他,就会害怕他,他和他手中的权力,似乎也就更加安全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东王,却在太平军横扫长江中下游的巅峰时刻,死在了一场突发的内讧当中。杨秀清这个天国的顶梁柱,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逼迫天王让权的野心家。而让其正面形象坍塌的,不是什么沸腾的民怨,而是北王一系化身的屠刀,以及那只若隐若现地握刀的手。
03
人人惧怕的东王杨秀清突然死了,天父的威严也被证明了并非不可抗拒,按理说,太平天国上上下下似乎皆可松口气了,然而,对杨秀清的批判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天国上下,却突然涌起了一股对杨秀清掌权时代的怀念之情。
他们怀念的是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天国蒸蒸日上的国势。杨秀清活着的时候,固然存在很多不公平,东王的那些决策也并非全无漏洞,但是,人们过得不好,毕竟能看到、也能摸到向上升的机会,想当丞相当将军,就要在东王面前凭能力说话,而不是靠什么血缘姻亲。而为了利用好这触手可及的机遇,天国上下就必须小心地去维持现存的秩序,以及创造这套秩序的人。因此,即便清军已经把营盘扎到了天京城墙根,太平天国内部 社会 依然是秩序井然,偶有的叛乱也被扑灭。对杨秀清的恐惧,竟然成为了太平天国逆境中生存不可缺少的力量。不知道这是讽刺,还是幸运。
有人说东王在世的时候欺负惨了天王,不让天王一展才华抱负,那天王洪秀全走向前台正式接掌至高权力后,又做了些什么呢?除了把他的亲兄弟火速提拔到王侯的位置一块享福之外,不照样还得去尽力笼络那些东王的旧属,来保住他自己的江山社稷。但是,东王提拔的人才,毕竟只是少数,石达开、秦日纲之后尚有陈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来接班“顶天扶朝纲”,那陈玉成与李秀成之后呢?
1864年夏,天京被湘军围困已达两年,距离陷落的时刻越来越近,在国势崩坏到已经无可挽回的境地,虚弱的天王洪秀全突然精神振奋,从病榻爬起,忙不迭的告诉身边人,他看到东王带来了数以万计可解京围的天将与天兵。
参考文献:
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中华书局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
王明前《太平天国的权力结构和农村政治》,中国 社会 科学出版社
陶短房《这个天国不太平》,中华书局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领袖。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后受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的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作为太平天国的理论基础,洪秀全在1845到1846年间,写出《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原道救世歌》,宣传了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消灭“阎罗妖”的革命思想,其中也表达了洪秀全的人口思想。
洪秀全完全排除人口增多会出现衣食不足的可能性,认为人类的生和死,都有上帝的妥善安排。他说:“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器用皆其造成。”(《原道觉世训》)因此,无论人怎样多,都应该相互平等,不应该为争夺衣食而产生矛盾。“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原道醒世训》)至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近代则有阎罗妖注生死邪说。(《原道觉世训》),即由清朝统治者所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体系造成的。他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同上),直到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几何乖漓浇薄之世,其不一旦变而为公平正直之世也”(《原道醒世训》)。总之,消灭封建统治体系,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天国,是使人口众多的中国“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的唯一途径。因此,他在1853年颁布了《天朝日亩制度》,准备用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来解决中国当时的人口问题。
-------------------------------------------------------------------- 洪秀全托孤
二十一万军饷很快解到金陵城下,使吉字大营的军心稳定下来。金陵城重新处于严密如铁桶般的包围之中,曾国荃也便因此得了个“曾铁桶”的雅号。
城内人心开始浮动。每到傍晚,便有一家一家的人扶老携幼,从各个城门洞里走出去,再不进来了。湘军在城内的奸细四处活动,威胁、利诱、造谣、哄骗,使尽了各种手段。
不少不愿与天京共存亡的太平军兵士,也悄悄地削了头发,三五成群趁黑混出城,城内人员锐减,军民合起来不足四万。就是这对天国最为忠诚的近四万人,也渐渐地难以维系了。最主要的困难是缺粮。康禄向天王建议,在城内播麦种,种蔬菜。天京城内面积辽阔,有田有山,有河有湖,是可以种植的,但毕竟所种有限,且远水救不了近火。凡是能吃的都吃了,连原先猖獗得令人生厌的老鼠也被人吃光。饥饿严重地威胁着天京城。
“陛下,再这样下去,只有坐以待毙。”这些日子来,许多将士来到忠王府,一到请求忠王速拿主意,挽救天国和合城军民。李秀成和洪仁玕、康禄、林绍璋等人熟商后,决定向天王直陈他最不能接受的方案,“陛下,现在清妖在外围困甚严,壕深垒固,内无粮草,外援不来,京城不能保住。眼下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请陛下让城别走。”
“什么?让城别走,走到哪里去?’洪秀全惊愕地问。与三年前相比,天王显得更衰老了。头顶已成光秃,胡须变得花白,目光晦滞,行动迟缓,全身都是病痛,一天到晚委靡不振,这半年来形势的危急,更使他焦虑忧愁。正当中年的天王已经步入龙钟老态了。
“陛下,我们将三万将士拧成一股绳,趁着黑夜冲出神策门,然后设法过江到皖北去找捻子会合。”李秀成把酝酿已久的想法说了出来。
“尔不要胡说了,扔下京城给清妖,岂不等于朕的天国已灭亡。”洪秀全愤怒地吼道。
“陛下,大丈夫能伸能缩。留得青山在,何愁无柴烧。今天虽暂时丢掉京城,日后还可以再夺回来的,岂能让清妖久占?”李秀成知天王不忍弃城,耐心地劝慰。
“李秀成,朕封尔为忠王,要尔当真忠军师,把全国兵马大权都交给尔,尔就拿不出别的好办法,只有这个馊主意吗?”
洪秀全完全不能理解李秀成的以屈求存、以退求进的策略,反而视为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
“现在城围粮尽,众心解体,倘若不走,将会被清妖一网打尽。陛下,天京固然重要,但天国的命运应在天京之上呀!”
李秀成自觉此话过重,便一边流泪一边叩头,希望能以此打动洪秀全的心。谁知洪秀全一听这话,变得怒不可遏了:“朕奉天父天兄之命下凡,作九州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尔畏死,去留任尔。朕铁打江山,尔不扶助,自有人扶助。”
“陛下!”李秀成急得喊起来,“秀成一身,虽万死不惧,只是陛下和全城军民不能眼睁睁地困死在天京。陛下说自有人扶助,现在天京城外百里内无我天国一兵一辛,谁来扶助呢?”
“李秀成,尔敢蔑视朕?”洪秀全冷笑一声,仰起头说,“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于水,何惧清妖乎?尔怕死,便会死,尔走吧,政事不与尔相干。”
洪秀全离开龙椅站起来,在李秀成面前傲慢地踱了几步,忽然高喊:“承宣官!”
一个身着官服的年轻漂亮女子走过来。
“传朕的命令,从明天起朝政由勇王执掌,朝命由幼西王发出,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
“陛下!”李秀成抬起头来,痛苦地望着洪秀全说,“你把我一刀杀了吧,我宁愿死在陛下面前,也不愿受日后之辱。”
“尔去吧!”洪秀全看也不看李秀成一眼,便拂袖向内宫走去。
李秀成含泪出了天王宫,洪仁玕、康禄、林绍璋等早已在宫门外等候,得知情况后无不又气又急。大家陪着秀成回到忠王府,府门外已聚集了上千名军民。一位五十余岁的老兵饱噙热泪对李秀成说:“忠王,天京不能没有你的指挥呀!”
李秀成抱着老兵的肩膀说不出话来。老兵转过脸去,对周围的兵士们喊道:“弟兄们,我们都到天王宫去,请天王召见,一定要他收回成命!”
“对,到天王宫去!”上千名士兵一齐发出嘶哑的喊声,举着刀枪向天王宫走去。
“干王,你必须赶快进宫去,不然会出大事的。”康禄拉着洪仁玕的手催道。
“是的,我们都去!”林绍璋跺了跺脚,对洪仁玕和康禄说。李秀成看着情形不对,也急了:“都去,天京城里不能再出乱子了!”
等洪仁玕、康禄、林绍璋等人赶到天王宫时,王宫门前已经群情激昂、人声鼎沸了,人群中一再响起“请天王出来!
请天王出来”的呼喊声。洪秀全急得在宫里团团转,洪仁玕等人的闯入,使他如同见了救星。他扯住洪仁玕的衣袖,连声说:“玕胞,尔要设法快点平息这场风波!”
“陛下,秀成让城别走之策即便不可取,但保卫京师的重任仍得指望他,勇王和幼西王能担得起这副担子吗?”洪仁玕以责备的口气对洪秀全说。洪秀全也意识到刚才的处置太不妥当。“玕胞,尔要朕现在怎么办呢?”洪秀全已急得手足无措了。
“陛下,现在只有你亲自去见弟兄们,亲口向他们宣布撤销刚才的命令。”
“朕出去见他们?”情形如此危急,洪秀全仍放不下天王的架子。进天京城十年来,他仅仅只出过一次宫门,就是到东王府去亲封杨秀清万岁的那一次,事后还后悔不已。
“哎呀!三哥。”洪仁玕急不择言,竟以在家时的称呼叫起洪秀全来,“这是什么时候了,还顾得那么多,当年打江山时,三哥不是天天和弟兄们在一起吗?”
洪秀全毕竟是战火中厮杀出来的英雄,一句话提醒了他。
他定定神,整整衣冠,坚定地说:“我这就出去!”
“天王出来了!”有人眼尖,率先喊起来。
“万岁,万岁!”兵士们高呼起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金田村跟随洪秀全杀出来的老广西。未出广西前,时常可以见到洪秀全,自从进了小天堂,就再也看不到天王了。天王是他们心中的天父之子天兄之弟,就在即将油尽灯干之时,这些对天国忠诚不二的战士们,见到自觉尊贵无比极不情愿出来的天王,仍然感到无限幸福无比荣光,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天王尽量做到保持昔日的威仪,以缓慢的声调对大家说:“京师虽遭到围困,但稳如泰山,它不会被清妖攻破的。昨夜朕上了天,见到了天父天兄。天兄将派十万天兵下凡辅助天国,尔等不必惊慌,各守本职,天兵天将就要下来了。”天王记得,十年前,每当他对兄弟姐妹们讲这样的话时,底下便是一片如醉如痴的狂呼。可是今天,大部分听众反应冷淡。聪明的天王马上宣布:“尔等不要听信谣传,忠王仍是真忠军师,大家都要听他的号令,保卫天京。”
“天王英明!”底下有人喊起来,接着是一阵彼伏此起的高呼:“天王英明!天王英明!”洪秀全见此情景,心里颇不是滋味,但事情已到这般地步,也只得完全依靠他了。洪秀全大声问:“楚王康禄何在?”
“小官在这里。”康禄走到天王身边。
洪秀全当众脱下龙袍,对康禄说:“这件龙袍朕已穿了多年,现交给尔,尔替朕将它送到忠王府去赐给忠王。”
“是。”康禄跪下去接过龙袍。
群情感奋,不少老兄弟流下了热泪。有人在喊:“天王,我们的粮食没有了,吃什么呢?”
“吃甜露。”洪秀全沉思片刻后回答。
“甜露是什么?”“甜露在哪里?”人群中议论纷纷,大家都不知道天王说的什么东西。
“尔等都忘记了?”洪秀全不悦地说,“《三字经》上说:‘皇上帝,大权能,以色列,尽保全。行至野,食无粮,皇上帝,谕莫慌。降甜露,人一升,甜如蜜,饱其民。’”
洪秀全侃侃背诵,人群中开始有人点头了。细细地回忆,前两年天王颁行的新《三字经》中是有这几句话。洪秀全耐心给大家解释:“甜露就是野外之草,这是上帝赐给百姓的粮食,当年以色列人即靠此度过了饥荒。天京城里野草甚多,从明天起,阖城男女老少均以此充饥,其味甘甜如蜜。”大家听了,都茫然苦笑。
洪秀全自己以身作则,第二天即开始吃由野草合成的团子,不想三四天后便病倒了,一直不愈。他自知不可救药,将太子洪天贵福叫到面前:“朕死之后,由玕王辅助尔,行吗?”
十六岁的太子泪流满面,摇头不语。
“那么由信王、勇王辅助尔,行吗?”
又是一阵摇头。
“那么璋王呢?
还是不语。
“尔要谁辅助?”洪秀全不耐烦了。
“忠王。”太子轻轻地回答。
“哎!”洪秀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传命忠王进宫。
太平门内,忠王李秀成正在指挥将士们挖井。原来,城外的湘军正在挖地道,一旦把地道挖进城内后,便在地道内大量堆放炸药,再点火爆炸,把上面一段城墙炸掉。这个时候,双方便在缺口处大搏杀,往往在倒下几百具尸体后,冲进来的湘军又被赶出去了,城墙很快又被堵住。后来,太平军创造了一个破地道的好办法。他们沿城墙每隔两三丈埋下一个空水缸。城外的湘军只要在水缸附近挖地道,城内人将耳朵贴在水缸壁上,便可听到嗡嗡响声。从这个水缸边垂直挖下去,十之八九就会挖到城外进来的地道。就凭这个办法,湘军在城外挖了上百条地道,却无一处成功。天王的紧急诏命,使李秀成忐忐不安:天王已病倒二十天了。莫不是……
李秀成急忙赶到天王宫,只见太子洪天贵福跪在龙床边,洪仁发、洪仁达、洪仁玕、康禄、林绍璋等人垂手肃立一旁,李秀成知天王已病危,蹑手蹑脚走到床边,天王微闭着眼睛直挺挺地躺在豪华精美的龙床上,身上盖着明亮的绣龙黄缎被。“陛下,小官奉命来到。”李秀成在洪秀全的耳边轻声说。
洪秀全缓慢地睁开眼睛,失神地望着李秀成,好久才张开口:“秀胞,尔来了,就在这里坐吧!”洪秀全的眼睛看了看床沿,李秀成侧着身子坐下。洪秀全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枯干的手来,无力地放在李秀成的手心里,久久地不作声。李秀成也不知说什么好。二人相对无言约有一刻钟,洪秀全终于又说话了:“秀胞,天父天兄就要召朕上天了,朕要将大事托付给尔。”秀成忙要跪下,洪秀全的头摇了两下:“不要,不要。”秀成只得又坐下。“朕归天之后,太子即位,他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朕不能放心。”
“陛下放心吧,小官和干王、楚王、章王等一定会尽力辅佐太子。”刚一说完,李秀成便觉得回话不得体,应该安慰天王才是。
“秀胞,朕对尔不起。”洪秀全深陷的眼睛里滚出两颗泪珠。见此情景,太子嚎啕大哭起来,屋里所有的人也一齐流泪。好半天哭声止住,洪秀全继续对李秀成说:“自杨韦相残,达胞出走,朕心实对异姓存了戒心,明知尔为万古忠义,却任尔而不信尔。让城别走,本是良策,悔不该当初未纳忠言,铸下今日大错。”
“陛下保重!”忠王滚烫的双手紧紧捏着天王冰冷的手,安慰道,“世贤十万人马已到江西。待陛下龙体康复后,还是可以突围出去的。那时我们转到江西,再图复国。”
“秀胞,朕要跟尔谈的正是此事。”宫女端进最后一碗人参汤,李秀成给洪秀全喂了两口。闭目养一会儿神,天王觉得精神好多了,挣扎着坐起来,斜靠在床头上,叫太子起来,并招呼自己的兄弟和康、林等人都坐下。
“我的病不会好了,我不能和你们一起突围。”
“陛下,过几天待你略微好点便突围。”康禄说。
“那不行。病躯出城,早晚要被清妖逮住,自古有帝王而为俘囚的吗?”洪秀全嘴角边刚露出一丝苦笑,便很快消失了,“朕的事,朕自己已作了安排。现在,朕将天贵福托付给你们。福儿。”
洪天贵福站起。
“忠王、干王、楚王、章王,忠义智勇,是朕为尔选拔的辅佐大臣。尔年幼无知,军政大事,今后一定要听四王的安排,尔不得乱出主意。四王都是尔的父辈,尔视四王,当如视朕。”
“儿遵命!”洪天贵福恭恭敬敬地说。
“尔当着朕的面,向四位王叔鞠一躬。”
忠王正要拦住太子,他却已爽快地向大家行了一个礼。于是四人慌忙跪下,向洪天贵福磕了三个头。
“朕这就算是将福儿托付给你们了。”洪秀全憔悴苍白的脸上现出一点轻松的笑意。
洪仁玕走前一步,满脸垂泪地说:“陛下安心将息龙体,天京城外还有二十余万兵马,天国一定会复兴。”
“玕胞说得好!”洪秀全满意地望了洪仁玕一眼,又环视其他各人,忽觉精神大振,他以昔日指挥打仗时的刚决口吻说:“朕希望秀胞、禄胞和璋胞都如玕胞这样想,也希望天国全体将士都这样想,即使朕归天了,天京沦陷了,但天国并没有亡,我们还有二十多万人马。当年金田起义时只不过数千人,只要弟兄们万众一心,天国一定会复兴。天父天兄跟朕说了,朕的子子孙孙都将稳坐江山。尔等要一心一意拥戴太子。朕死后,太子立即登基,以稳定军心人心。”
洪秀全说到这里,歇息片刻,继续说:“尔等要随时寻找机会,保护太子冲出京城,到江西去寻找贤胞。一时找不到机会,即使城破之时也还有可能。那时必然四处混乱,清妖的心思都在打劫财宝上,尔等正好趁此时混出城外。后宫袍褂房里放着一千多件清妖衣帽,这是朕当年有意保存下来的,尔等到时……”
洪秀全正要往下说,忽然一阵晕眩,头歪过去了,吓得洪天贵福又大声哭起来,众人也慌了,干王吩咐速传御医。一会儿御医进宫,探探脉后说:“不碍事,话说多了,累的,让陛下安心休息一会便会好。”
忠王等人悄悄退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王宫传出噩耗:天王驾崩了。李秀成、洪仁玕、康禄、林绍璋等人慌慌张张进宫,只见天王仰卧在床上,鼻孔里流着血,全身已僵硬了。床边茶几上压着一张纸条,歪歪斜斜的字迹是天王的亲笔:“朕托付已毕,归天去了,望尔等共扶幼主,重振天国。”
“陛下!陛下!”天王宫里,响起一片悲怆的哭声。
从有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根据资料推算,大约是从公元前二一○○年到公元前一七六○年,共存在四百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没有搞清楚,大约是公元前一七六○年到公元前一一二○年,共存在六百多年。
周朝分好几个阶段。开始一段叫西周,从公元前一一二○年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共约三百五十年。接着是东周,从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二四九年,共有五百二十二年。其中前三百六十年诸侯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后一百八十年七国争雄,称为战国时代(战国最后的二十八年东周已经灭亡)。
秦朝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起,到公元前二○七年灭亡止,只存在十五年。
汉朝的前期称西汉,从公元前二○六年至公元八年,共二百一十四年。后期称东汉,自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共一百九十六年(西汉、东汉之间有王莽称帝等)。
东汉以后,西晋统一前,我国历史上出现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称为三国时代,从公元二二○年到二八○年,共六十一年。
晋朝也分为西普、东晋两个阶段。西普从二六五年到三一六年,共五十二年。东晋从三一七年到四二○年,共一百零四年。
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这一段时期,历史上叫南北朝时代,全长一百七十年。
隋朝从五三九年统一中国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长三十年。
唐朝从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
唐朝以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了分裂局面,这个时期叫做五代十国时期,从九○七年到九七九年,共七下三年。
宋朝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称北宋,从九六○年到一一二七年,共一百六十八年。后一个阶段称南宋,从一一二七年到一二七九年,共一百五十三年。
元朝从一二七九年灭南宋起到一三六八年止,共九十年。
明朝从一三六八年起,到一六四四年止,共二百七十七年。
清朝从一六四四年入关算起,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时被推翻止,全长共二百六十八年。
我国近代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国近代史是从一八四○年开始的。在这以前,中国社会是一个封建社会;在这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侵入了中国。
一八四○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又连续不断地发动了很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这些侵略强盗用战争打败了中国,随后就强迫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许多领土,取得了很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特权,任意在中国驻扎军队,开办工厂、银行,控制中国的海关、对外贸易、通商口岸,随便在中国传教,办报纸,办学校用进行其他文化侵略。为了压制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强盗和中国反动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成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就这样,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国家,逐渐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国家。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也破坏了中国的封建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商品经济逐渐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国社会里,除了原先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外,又出现了两个新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了。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就是这样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一天天走上了殖民地化的道路。
但是,中国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绝不甘心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黑暗反统治。从外国侵略者向我国发动进攻的时候起,中国人民也就同时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斗争。一部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的光辉历史。(汝丰)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清朝封建专治统治下,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频繁。清王朝象一座即将倾倒的大厦,摇摇欲坠。这时,西方各国已发展到资本主义较高阶段,特别是英国有“世界工厂”和“海上霸主”之称。它迫切需要开发更广大的商品市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就成了它眼中的一块肥肉。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它竟然用鸦片作为侵略工具,把鸦片大量运到中国倾销。
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烟毒很快泛滥全国。上至官吏,下至士兵,国内吸毒者多达二百万人,严重影响了清朝军队的战斗力。鸦片贸易还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阶上涨。农民出售产品得来的是铜钱,交税却必须折合成大量的银两,结果劳动人民的负担大大加重,清政府国库也日益空虚。
广大人民强烈要求严禁鸦片,清政府中一些政治上敏感而又开明的官员也纷纷提出禁烟主张,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一八三八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痛切指出如果不把鸦片严加禁绝,将来国家不但无人可以当兵,而且也将无钱维持财政开支。林则徐的正义主张深得人,道光皇帝也不得不考虑,如果不禁烟,他的宝座就会被鸦片冲垮。于是他采纳禁烟主张,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贩毒活动的中心——广州查禁鸦片。
一八三九年三月,林则徐到广州,一到就明确宣告:鸦片一天不禁绝,一天不回北京,一定要全始全终,决不半途而废。接着,他收缴鸦片,捉拿汉奸,严惩贪官污吏,逮捕破坏禁烟的英国烟商颠地。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开展起来,英美鸦片贩子被迫交出鸦片二万余箱,共二百三十七万余斤。
一八三九六月三日,林则徐在虎门镇口村前的海滩上,主持了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这一天,虎门人山人海,三声炮响,兵勇们把水放入禁烟池内,加入食盐成为浓卤,随后抛入鸦片浸泡半日,再投进石灰。顿时,池内沸腾,虎门滩头烟雾冲天,一箱箱鸦片化为渣沫。到六月二十五日,二百多万斤鸦片全部销完。
虎门销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强意志。从此,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封建伟大斗争的序幕。(张林娜)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引起了很大震动,英政府决定发动对华战争。一八四○年六月,英国派遣侵略军队四千人(后增至一万五千人),携带五百多门大炮,他乘四十八艘战舰,同乔治·懿律率领,侵入广州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广东没海军民在林则徐亲自指挥下,严密防守,使英国侵略军捞不到一点便宜,它只好改为进犯福建,又遭到闽浙总督邓廷桢的迎头痛击。可是腐败的清政府在其他港口不作任何抗敌准备,致使英国军攻占浙江定海,接着沿海北上,进犯大沽口,直接威胁天津。道光皇帝张皇失措,马上转向投降派的立场,斥责林则徐“贪功启衅”,“误国病民”,并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向侵略者求和。
琦善抵达广东后,拆除沿海工事,解散招募的丁勇,并与英国订立了丧权辱国的《穿鼻草约》,答应永远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和开放广州等苛刻条件。同时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充军,想以此来解侵略者的焚烟之恨。
可是英政府并不满足,
又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陷厦门、镇海、宁波等地。道光皇帝大为恐慌,派盛京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会同原两江大臣总督伊布里前往浙江议和。英国依丈战争中取胜的优势,对清廷求和要求不予理睬,继续攻陷吴淞口、镇江,英舰直逼南京城下。道光皇帝心惊肉跳,发出了对侵略者“所求无不允准”的圣旨,让耆英等大胆卖国。一八四○年八月十九日耆英等在南京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出卖中华民族权益的《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一、割与香港;二、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四、英商可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五、中国海关抽收进出口货物税须与英方议定,不得随意变更。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相继效仿,胁迫清廷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规定美国、法国享受《南京条约》中除割地、陪款外的一切特权。后来,沙俄、葡萄牙、荷兰等国也争相要求各种特权。后来,沙俄、葡萄牙、荷兰等国也争相要求各种特权,清廷一概允准。
《南京条约》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中国从此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张林娜)
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以后,封建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更加苦难的深渊。人民群众走投无路,只有起来反抗。从一八四四年到一八四九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终于在一八五一年爆发了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是洪秀全。
洪秀全,广东花县官禄布为,生于农民家庭,当过农村私塾教师,也曾幻想通过科举取得功名,先后四次应考都没考中,由此逐渐看到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黑暗。鸦片战争失败,更激发了洪秀全的革命激情。一八四三年,他利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创立了革命团体——拜上帝会。第二年年初,洪秀全和拜上帝会最早信徒冯云山从广东前往广西宣传革命和发动群众。开始成效不大,洪秀全便返回花县,从事理论著述。冯云山则进入紫荆山区进行艰苦的革命组织工作。
紫荆山在广西平县金田村附近,山深林密,地势险要,居住者大都是种山烧炭的贫苦农民。冯云山进入山区后,同许多受苦人结成了朋友。经过艰苦的活动,在群众中建立和发展了拜上帝会组织,紫荆山成了革命起义
的根据地。
一八四七年,洪秀全完成了他的理论著述来到紫荆山区。这时拜上帝会已发展到三千余人。洪秀全一面向群众讲述他写的《原道救世训》等三篇革命文献,一面率领群众捣毁庙宇,煞地主阶级威风。在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为首的革命领导核心,拜上帝会也得到迅猛发展,从紫荆山区扩大到周围各县以及广东各地。
拜上帝会同地主团练间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注意。双方剑拔弩张,金田村已成为一触即发的革命火山。洪秀全、冯云山等加紧制造武器,同时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会众迅速向金田集中,准备起义。无数涓涓细流,终于汇集成汹涌澎湃的革命洪流。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庄严宣布起义,震撼世界的农民革命爆发了。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义旗所向,遍及十八个省,斗争达十八年之久,达到了我国旧式农民革命的顶峰。(张林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火烧圆明园
北京西北清华大学附近有一片废墟,叫作圆明园。一百多年前,这是清朝明皇帝的一座极为精美的大花园,比现在的颐和园学要漂亮得多。那里面有宫殿祠庙、亭台楼阁,有中西风格的精美雕塑,还有无价的文物珍宝。清朝皇帝用了近二百年才营建起来的这座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宛,却在一八六○年被英法侵略军一举焚毁。
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不但打击了清王朝,也引起了英法美等国的极度恐慌。它们开始自称“中立”,派公使到天京诱胁太平天国承认它们在中国的特权。遭到了太平天国严词拒绝后,它们便趁政府急危之时,先用武力驯服清政府,然后协助清政府绞杀太平天国革命,以扩大它们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年得到的权益。
一八五六年,英国借口中国水师在一艘名叫“亚罗号”的中国走私船上逮捕水盗,污辱了英国国旗;法国也借口一个传教士在广西内地被杀,两国共同向中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行动得到了美国和沙俄的支持。
一八五七年十二月,英法侵略军攻陷广州,俘虏了清朝两广总督叶名琛,接着北犯大沽口,直扑天津。咸丰皇帝惊慌失措,只能乞降,全部接受了侵略者提出的东西方条件:向英法两国赔款,开放南京、汉口、九江等地为通商口岸,外国传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各国派公使驻北京等等,这便是《天津条约》。
一八五九年六月,英法公使前往北京交换条约,清政府要他们从北塘登陆进京,他们却强行率军舰闯进大沽口,遭到中国守军痛击,大败南返一八六○年八月,英法侵略军重整旗鼓,再次北上,攻占大沽口和天津,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往热河十月,侵略军占领北京,大肆烧杀抢掠圆明园内的珍宝文物\书画古董,都被抢夺一空为了掩饰这个罪恶野蛮的行为,强盗头子下令烧毁全园一时烟雾迷漫,火势三天三夜不熄一座世界闻名园,就这样在侵略者的野蛮抢夺下,化为焦土这是祖国文化史和人类文化史上无可估量的损失。
清政府在敌人威逼下,又一次屈膝投降,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北京条约》,除全部承认《天津条约》外,又给英﹑法各赔款八百万两,并增开天津为商埠,将九龙割给英国中国从此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太平洋痛打洋枪队
太平天国建都在天京后,北伐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一八六○年继续向苏浙进军,兵锋直指上海这时上海已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者在这儿建立了租界许多清朝官僚地主逃亡上海,他们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异常惊慌,极力怂恿外国侵略者出兵干涉,于是外国侵略者一面以武力威胁太平军“勿攻上海,否则打击”,一面由美国流氓华尔出面招募洋人,成立一枝洋枪队,专门对抗太平军。
八月,太平军进攻松江。华尔率洋枪队迎战,被打的落花流水,华尔也身中五枪,狼狈逃回上海。太平军乘胜追击,进抵城郊。这时,英法侵略军只好公开参战。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平军被迫退却。
一八六二年初,太平军兵分五路,又一次向上海进军。华尔的洋枪队,改用中国人当兵,外国人当官,人数发展到五千人,加上英法侵略军四千人,清军一万人,互相配合,共同向上海郊区高桥的太平军反扑。太平军奋起还击,打伤洋枪队副领队白齐文,华尔和英海军提督何伯几乎被活捉。洋枪队和外国侵略军用炮火猛烈轰击,太平军不得不从高桥退出。清政府为此赏给华尔三品顶戴,并把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上海的大买办杨坊竟恬不知耻地把女儿献给华尔做老婆。
一八六二年五月,太平军第三次向上海进军,攻克了嘉定,并向青浦进军。华尔急忙派“常胜军”。救援,遭到迎头痛击,“常胜军”副领队法尔思德被太平军活捉。太平军连续作战,乘机进攻,攻克了除松江以外的上海附近各县。“常胜军”成了常败军。华尔最后在浙江慈溪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这个罪恶累累的强盗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林纳)
镇南关大捷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交界的地方,有一座险要的关隘,叫友谊关,过去称镇南关。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这里曾是闻名国内的重要战场。
一八八三年,法国向越南侵略,并以越南为跳板,向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广西前线的清军在清政府投降路线的影响下,军心涣散,全线瓦解,镇南关为法国侵略军占领。法军统帅尼格里派人在废墟上插块牌子,狂妄的写道:“广西的门户已不在存在了!“镇南关周围的我国群众针锋相对,在关上奋笔直书:“我们将用法国人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在人民群众反侵略热潮的激励下,以冯子材为首的爱国清军积极展开了抗法斗争。
冯子材是广东钦州人,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后投降清朝,被任为广西提督,一八八二年因年老多病还乡。法国的猖狂侵略,激发了他的民族情感,主动重返前线,奋起抗法。
冯子材到达前线,一面收集溃兵,稳定军心;一面招募民间丁勇,积极团结边防其它部队,鼓励军民保卫国家,并在距镇南关内十里的关前隘沿着山麓修筑一道三里多的长墙,挖掘长壕,以备攻守。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法国侵略军大举进犯,冯子材率部下沉着应战,不断打退敌人进攻,激战终日,相持不下。次晨,大雾弥漫,法军在绝对优势炮火的掩护下,分兵三路,猛扑长墙。炮声震谷,枪弹雨集,长墙几乎已被突破,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七十岁的冯子材以帕包头,脚穿草鞋,手持长矛,一跃而出,全军将士也一齐冲入敌阵,人人奋勇争先,刀劈枪挑,法国侵略军旗靡阵乱。这时关外的中越群众一千多人也冲杀前来,里应外合,法国侵略军全线崩溃,仓惶逃命。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毙敌官兵一千多人,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镇南关清军取得大捷,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
法军溃败的消息传到巴黎,法国菇费理内阁被迫下台,新成立的内阁急切期望与清政府妥协求和。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害怕战事延续下去会损害他们享乐苟安的生活,也想乘胜求和,于是派人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汉议和条约》。打了胜仗还要投降,这真是千古奇闻,充分反映了清政府投降卖国的丑恶嘴脸。(林纳)
沙俄强占我国大片领土
沙皇俄国早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加紧了对中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地区的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部西伯利亚总督,指示他加紧部署吞并黑龙江的军事行动。一八五○年,穆俄维拉地派海军上校涅维尔斯科伊率兵占领黑龙江入口处的庙街,一八五四年强占了中国领土库页岛,一八五四年到一八五七年间,沙俄侵略军大规模武装入侵黑龙江地区,强占海南泡等地,设立哨所,修筑炮台,企图长期占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穆拉维约夫乘英法侵略军进犯天津、威胁北京的时候,率领兵舰侵入黑龙江的瑷晖,以兵力挟制黑龙江将军奕山,逼令他在预先拟定的条约上签字,这就是所谓的《中俄瑷晖条约》。依据条约,沙俄侵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一八六○年,沙俄利用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的机会,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以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强行侵占。
一八六四年,沙俄根据《中俄北京条约》片面拟定的中俄西段边界“走向”,与清政府在新疆会商,勘分西部边界。谈判中,沙俄以武力相威胁,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把中国境内的三个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克塞湖,连同周围面积共达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占了去。
从《瑷晖条约》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皇俄国一共从中国侵占了一百四十四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侵略、霸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也是奴役、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最凶残的刽子手。(林纳)
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发生在农历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场战争。
日本原来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一八六八年明治维新后,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极力推行扩张侵略政策。它的侵略矛头首先指向朝鲜和中国的东北。
一八九四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封建王朝向清政府求救。日本竭力劝诱清政府出兵,同时它也借口保卫侨民,派大批军队在朝鲜登陆。朝鲜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向日本提出,双方立即从朝鲜撤军。日军不仅不撤,反而大量增兵,并向驻朝鲜的清军发动突然袭击,挑起战争。
这时慈禧太后正在准备庆祝六旬大寿,根本不积极筹防备战。她幻想西方各国能出面调停,妥协了事。朝鲜前线的清军毫无作战准备,日本一进攻,便节节败退,战火很快烧到了中国边境。
与此同时,日本的海军在黄海也对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了海战。中国舰队毫无准备,完全处于不利地位。主力舰“定远”号首先被日舰炮弹击中起火,另一艘战舰“致远”号舰长邓世昌命令舰兵拚死冲锋,撞沉敌主力舰“吉野”号,以打乱日舰阵容。日舰官兵慌忙发射水雷,击中“致远”号,邓世昌和全舰二百多官兵壮烈殉国。仅剩下的“经远”号,弹药库也被日舰击中,满船起火。舰长林永升临危不惧,命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冲击,最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在这场海战中,北洋舰队官兵充分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崇高爱国气节。由于他们的英勇还击,日本舰队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甲午海战结束不久,日军便兵分两路侵入中国:一路越过鸭绿江;另一路在山东荣成登陆,包围威海卫,击溃了残留的中国北洋舰队。清朝统治集团一片慌乱,只得派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屈膝求和,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各种工厂;默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林纳)
戊戌变法
一八九五年四月,清政府准备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来,人民群众激愤异常,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各省举人,纷纷拥向都察院,坚决要求拒和。广东举人康有为,早就怀有改革清朝腐败政治的决心,曾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现在他看到“士气可用”,就和弟子梁启超一起串连各省举人开会商议,连夜赶写出一份《上皇帝书》,慷慨陈词,提出了“拒约、迁都、变法”的主张。在这份《上皇帝书》上签名的有一千三百多个举人,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汉朝被举荐的人士入京,由公家备车接送。后来就用“公车”称呼进京会试的举人)。这份“上皇帝书”虽然没能送到皇上手中,但被广为抄传,影响很大。
“公车上书”第二天,分试放榜。康有为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工部主事官职。但他没有就职,而是继续忙于变法活动,积极宣传维新主张。一八九八年四月,康有为发起成立“保国会”,宗旨是“保国、保种(民族)、保教(孔教)。”保国会的声势越来越大,受到光绪皇帝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
经过一段酝酿、策划,光绪皇帝决心采纳变法主张。他起用了一些维新志士,并在一八九八年(戊戌年)六月十一日颁布实行新法的号诏令。新法主要内容是;撤并闲散衙门;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减绿营兵将;废除八股;兴办学堂,提倡西学;准许自由办报。
新政立即遭到顽固派的反击。慈禧太后强迫光绪皇帝将他的师傅、支持维新派新的翁同和革职逐回原籍,并将用人大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还准备秋间“阅兵”时,发动政变,废黜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无兵无权,感到形式危急,就命令康有为设法挽救。维新派只好求助于大臣袁世凯,要他在“阅兵”那天杀掉掌握大权的顽固派荣禄,以便继续推行新政。殊不知狡猾的袁世凯当面答应,背地里却向太后告了密。九月二十一日,政变突然发生,光绪被囚禁,维新派的谭嗣同、杨锐、刘光弟、林旭、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位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维新派的改革措施全部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给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在封建势力顽强的中国,想依靠皇帝,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亦青)
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事
义和团又名义和拳,本来是北方秘密反清结社的一个支派。它的成员传习拳棒,也画符念咒。一八九九年,山东灾情严重,老百姓无法生活也去,义和拳首领朱红灯便领导高唐、茬平、长清等地的拳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前往镇压,被义和拳打败。后来朱红灯虽被杀害,义和拳的势力却日益强大。山东巡抚毓贤看硬压不行,便使用欺骗手法,假装承认义和拳的合法地位,义和拳也把斗争矛头转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毓贤没能把义和拳镇压下去,各帝国主义头子很不满意,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去替换毓贤。袁世凯带领几千“新建陆军”来到济南,贴出《查禁义和拳告示》,到处杀人放火,洗劫村镇。义和拳迅速由山东直隶(河北)发展,各地劳苦百姓踊跃参加。一九00年五、六月,义和团运动已发展到天津、北京。他们焚烧洋堂,破坏外国人的铁路、电线,声势越来越大。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眼看躲在幕后指挥,消灭不了义和团,就公然派出军队进行武装镇压。六月十日,一支由英、德、俄、法、美、日、意、奥八国级成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英雄手持长矛、大刀,英勇抵抗。十八日,义和团和一部分爱国清军联合向驻在廊坊车站的侵略军发动进攻,大获全胜,西摩尔被迫带领残兵连忙逃跑。与此同时,北京的义和团也因外国侵略军官员开枪杀害团民、百姓而包围了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并向西什库外国教堂进攻。
在义和团强大的声势面前,清政府害怕自己被推翻,便耍弄起两面手法,一面安抚、收买义和团,称他们为“义民”,表示要和义和团一起抗击侵略军,并假惺惺地在六月二十一日对各帝国主义国家“宣战”;另一方面却又密电各驻外使节向所驻帝国主义国家“解释苦衷”,“请求谅解“。当八国联军卷土重来,打向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急急忙忙逃亡西安,临走还命令清军官兵务必协助侵略军”剿办“义和团。七月十四日,天津被侵略军攻陷,八月十四日,北京被占领。慈禧太后再次派李鸿章向敌人求和,于是一九0一年又签订了一个卖国的《辛丑条约》。
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它狠狠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反抗我国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亦青)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一早就参加了太平天国。不过,在1851-1853年太平天国的转战中,韦俊并没有担任军事指挥。
直到太平天国西征,韦俊才开始以职同丞相的国宗之职,开始了领军作战。
可是,初领军的韦俊就表现出了强悍的军事才能。他在黄州击败清军,迫使湖广总督黄文容自杀;三克汉阳,两战武昌,战功卓著。尤其是在三克武昌,石达开由湖北回攻江西后,韦俊独当一面地在武昌作战。面对罗泽南、胡林翼、李续宾的围攻,他独守武昌18个月之久,并击毙了湘军早期台柱级人物罗泽南。
湘军创始人之一的罗泽南,就死于韦俊之手。
在当时清军的情报整理中,清军把韦俊视为西征军中第四号危险人物,仅次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高于燕王秦日纲,也高于林启荣、曾天养等宿将。
言拒湘军招降,却险遭问罪
在韦俊坚守武昌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
湘军历来重视对对方失意人物的招降。石达开、李秀成等人,都收到过过湘军的offer。
此时,韦家不但处于政治上失势阶段,更可怕的是,由于韦昌辉在事变中杀人实在太多(东王府、翼王府都是被该仁兄血洗的),许多战友都对韦俊这个“北孽”心存芥蒂。
因此,胡林翼射书进武昌和汉阳,招降韦俊。
但是,韦俊都坚决拒绝了招降。清军形容他“死心坚守”、“顽固不降”。
可是,由于武昌外援断绝,补给困难,韦俊被迫放弃武昌。尽管如此,韦俊退出武昌时,依然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敌人水陆封锁,妥当撤退,保全主力。
可是,洪秀全却要治韦俊丢失武昌之罪,幸亏李秀成周旋,才免去治罪。
小鬼当道,湘军大挫
即使今天的历史书,也普遍认为韦俊撤离武昌与天京事变后韦俊的“投降主义”有关。可是,我认为并非如此,湘军水师控制江面,武昌确实外援断绝了,即使在天京事变前,石达开等人都无法解困,何况天京事变后,确实武昌补给非常困难了。
在韦俊撤离武昌后,依然坚决转战江西等地。在整个1857年的江西战场上,韦俊和坚守九江的林启容,算是表现最好的太平军将领了。
1858年,是太平天国小鬼当家的一年,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人强势崛起,给湘军很大的打击,尤其是三河镇一战,重挫湘军,使得曾国藩一时难以组织起新的攻势。
三河镇,湘军受到重创,太平军有复苏迹象。
1858年9月,太平天国重新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韦俊被任命为右军主将,与李秀成、陈玉成、李侍贤并列,俱受中军主将蒙得恩节制。
小鬼当道的太平天国,欣欣然有复苏之象。
洪秀全的“上帝之手”导致风云突变
每当太平天国有好迹象时,洪天王就要使出“上帝之手”了。
湘军想挖人,洪秀全也想挖人。湘军想挖太平军,洪秀全想挖跟随石达开出走的部队。
洪秀全为了拉拢杨辅清,居然开出了“中军主将”的offer!中军主将!以前杨秀清的位置!以前蒙得恩虽然无才,但好歹是天王近臣,大家可以在他主持下商量着来!现在,刚从石达开那边回来,威望还未树立的杨辅清,一下子成了李秀成、陈玉成、韦俊们的上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