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十大预言,是世界正处在大循环的最后阶段,旧的秩序已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重建,经济、金融、地缘、思想等方面的动荡将会加剧等共计十大预言。
小伙伴们知道,任泽平可谓大名鼎鼎,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管院博士后、人大经济学博士,曾担任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也是前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恒大经研院长。下面,我们就盘点下任泽平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十大预言具体内容吧。
第一大预言,全球正处于大周期末期,旧秩序开始瓦解,新秩序正在重建,经济、金融、地缘、思潮等动荡加大,贫富差距、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强人政治、地缘冲突、修昔底德陷阱、国际秩序重建等现象涌现。
第二大预言,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战略遏制,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中国必须清醒认识到发展仍是未来十年首要目标,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与美国保持竞争合作、斗而不破的平衡关系,不要轻易陷入地缘冲突泥潭。
第三大预言,中国发展战略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是中国重回世界之巅的最终战。
第四大预言,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深刻改变全球经贸和治理版图,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第五大预言,中国经济结构将发生历史性巨变,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将代替房地产、老基建成为经济新发动机,带来无限新机遇。
第六大预言,迎接新能源革命,中国有望弯道超车,开启新能源发展“黄金十五年”和万亿级赛道,引领第三次能源革命。
第七大预言,中国城镇化步入中后期,迈入都市圈城市群时代,人口往都市圈大迁移和集聚,东北、中西部等部分地区面临人口外流和“铁锈州”化。
第八大预言,房地产步入存量时代,区域分化将日益明显,行业面临洗牌,土地财政往房地产税转型是大势所趋。
第九大预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加速到来,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将带来经济和社会结构深远变革。
第十大预言,中国经济启动第二增长曲线,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将创造完全不同于过去的财富机会,拥抱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消费、新青年,面向未来、重仓未来将获得丰厚回报,投资就是投未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每个时代的机会,世界终将属于理性乐观主义者,这是一个哲学命题。
俗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小伙伴们知道,目前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以及近期新冠肺炎奥密克戎虽未被征服,变种XE却已不请自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使人们对经济走向感觉迷茫。我觉得,无论是大至国之经济,小至个人投资置业,都需要了解社会大周期背后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从而看清大趋势,了解大变局、抓住大机遇,进而实现大作为。
“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
“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结婚人数的下降,必然会对出生人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今年人口警报已经拉响。“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
“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1最近,“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的新闻冲上热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我国的结婚登记人数从2013年起,已经连续七年下降。近些年来,有关结婚率下降的新闻层出不穷,为何年轻人好像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告别传统社会,迈进现代社会
生育率的下降与我们告别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这一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我们谈到结婚和结婚率问题时,似乎还是与这一点有关系。
在过去结婚生子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很少会对此追问和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结婚?结婚的意义在哪里?
在传统社会或者说农业社会,家庭的劳动力数量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直白点说:如果想要多几个劳动力去耕地、挑水,保护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在旱灾时期去抢水,家里的孩子越多越好(尤其是男孩)。在农业社会,哪怕没钱也要尽量结婚去生子。农业社会的经济模式使得那时的结婚相当自然(与现在对比),具有相当强的经济理性。
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生产结构形成了熟人社会和独有的社会意识。即使近七十年来,我们不断地进行工业化建设,但传统社会形成的影响还是能在一些地方看到痕迹。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如果到了年纪还不结婚会显得很奇怪,三姑六婆会催婚甚至主动帮你联系邻村的姑娘或者媒婆。当你要离婚时,七姑八姨都跑过来劝,例如劝你:将就着过算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种情况下,不结婚和想离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阻力相当之大。
迈入现代社会以后,一切都开始变得不同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模式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们进入现代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从“一个人过不好”变成“一个人也能过得好”。如果看一些关于结婚和生育的新闻评论区,会发现很多人会谈到:我一个人生活也挺好,能吃饱穿暖,为什么要结婚?
告别了传统社会以后,我们个人解决日常生活和满足需求的能力相对提高了。同时,结婚、育儿、离婚所花费的成本(如房贷、车贷、教育投资、吃喝拉撒睡)不断提高,这从客观上降低了我们的结婚欲望。
此外,现代人似乎更加注重自我的感受了——我们关注爱与被爱、两性之间的情感、平等、相互尊重(即使我们可能虽然依然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学历、家庭状况)自由的恋爱关系和现代的情感意识在为我们提供更加自由、富有爱情的婚姻关系时,同时可能对家庭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结婚不再是、不完全是找个伴过日子,找个老婆洗衣做饭……他们对于个人生活体验的要求让他们不愿意随意地结婚。
农村结婚难题
刚才一直在聊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现在将目光转向农村地区。农村在固有惯性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是我国生育和结婚欲望较高的地方。但目前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仍然面对着结婚难的问题。
过去的生育观念问题和女性的外出打工造成本地育龄女性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的单身男性较多。《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2-11《分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乡村)(2020年)》显示,全国乡村人口性别比为10791。(前段时间,“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鼓励农村女青年留在家乡”的新闻可以说是这一问题的生动体现了。)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存在的高昂彩礼问题,使得一部分收入较低的年轻人难以支付。这些问题叠加,造成了农村地区的结婚难。
观念的转变
观念的变化其实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现在进行进一步的补充说明。随着时代的变化,那种“两床棉被就能结婚”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或者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在特有的经济条件和文化下的产物,因此现在去追忆、缅怀也无济于事。
现代社会新成长的一代人中,许多人在经济层面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享受着独身的乐趣——由于物质资料和精神娱乐产品的丰富,他们对于结婚的需求并不那么高,或者说对他们而言结婚不是必需品,快乐才是(这里要区分结婚的需求和谈恋爱的需求,尤其在这个性自由的时代)。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无人陪伴或者孤苦伶仃的状态对于他们而言是难以直接体会到的,或者说是无感的。
另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式各样思想的时代。平等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权利意识等等都拥有着相当大的市场(这里只是简单列举,并无褒贬之意)。这些思潮可能也影响着我们对婚姻的看法与态度。我们对于婚姻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怀有一种无名的焦虑和敏感。
结婚与生育
结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生育问题有些类似,但我这并不是想谈结婚后的生育,而是生育对结婚的影响。
结婚人数的下降与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数量有关。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们人口出生的增速有所下降,结婚登记人数下降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由于一孩政策持续时间之长,导致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思想培养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很多人对生小孩、培养小孩感到一种焦虑,我认为这种焦虑又会对结婚欲望造成影响。
总结
受到现代工业社会和其所产生的思想所影响,个体的生活能力提高和结婚成本所造成的压力都会影响结婚的'欲望。而农村地区面临着结婚难的问题有待解决。大多数人的生活观、恋爱观和人生观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结婚登记人数下降。
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后果,现在尚未能全知。不过结婚和生育问题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各个阶层都造成影响。至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阻碍颇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2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也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年轻人的结婚率、生育率怎么跌成这样了?
作为被热心关注的对象,年轻人们的答案其实早已达成共识。
不结婚?从最浅层的来讲,那就是没时间:没时间恋爱也没时间结婚。
据中国青年网联合珍爱网发布的《90后青年婚恋新常态调研报告》显示,“工作忙”是年轻人单身排行榜的前三原因之一。
一个网红博主吐槽:没时间、没钱,连恋爱成本都负担不起,别说结婚了。
至于没时间结婚,昨天关于这个事网上都吵翻了,网友:3天婚假,完全不够用,简直就是上班期间抽空结个婚!
但这也只是表象。
不想结婚的年轻人关心的是婚假吗?不是,大家更承受不住的是结婚成本和结婚背后附加的种种压力。
首先就是没有安全感,当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但保障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生存顾虑。
其次就是另一个更沉重的顾虑:经济压力。
有网站做过“结婚最大顾虑”调查,其中没有房产、资金不足占了40%,所以相比于问“年轻人为什么不敢结婚”,不如换成“年轻人到底需要多少钱才敢结婚”——
想想房贷、车贷、生活成本的压力,再掰着手指头算算生育成本,年轻人萎靡了。
前段时间,去鹤岗买房成为热潮,几万块就能拿下一个房,很多年轻人都心动了。
抖音博主郑前两年前就从广东跑去鹤岗生活了,他用“解脱”来形容自己,“这一年里,没有房租,没有房贷,生活压力小了太多,简直就是解脱。”
更沉重的一个现实障碍是生育成本。
新浪财经发布过生育成本的城市排名,暂不提“北上广深”,哪怕在普通城市,养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在100W+。
种种真实且残酷的压力下,年轻人们对待婚姻和抚养下一代都多了一份谨慎。
但这种谨慎也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对另一半和下一代的人生负责。
所以,低结婚率低生育率的数据虽然冰冷,并不意味着爱少了,情感欲望低了。
大家其实更理智了,我们都在寻找和这个世界和平相处的平衡点,也想用自己更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90后”为何都不愿结婚了3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减少,平均结婚年龄不断提高,单身人群不断扩大,出生人口不断减少等问题备受关注。根据民政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数据为5894万对。也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婚姻登记数量同比小幅下降01%。
但是,由于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的结婚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因此,与2019年前三季度的7131万对结婚人数相比,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比2019年同期减少1245万对,降幅175%。结婚人数的下降,必然会对出生人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育龄妇女和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1978年以来新低。早在今年5月,就公布了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比2019年减少265万人。2017年以来,出生人口连续四年减少。今年上半年多地公布了出生人口,大部分都是下跌,人口警报已经拉响。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著名的人口大国。尽管如此,40年前中国经济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许多地区甚至解决不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为此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倡晚婚晚育、优生少生。
计划生育法实施以来,我国人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直到21世纪初,我国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行各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也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我国从2015年开始提倡二孩政策,但该政策对提高新生儿生育率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面对逐年下降的出生人口,我国在今年再次放开三孩政策。
现如今2021年已经过了大半,2021年上半年新生儿出生统计数据也出炉了。但根据全国公布的数据来看,新生儿出生率再次下降,究竟是什么原因?数据显示从2021年1-7月,全国新生儿出生率均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甚至下降高达35%,网上很多人看完这些数据后,并没有引起重视。
反而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在人口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很多人认为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新生儿数量的减少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
公民可以享受的红利也会随之减少,因为没有足够的年轻人来缴纳养老金,所以也就无法支撑庞大的老年群体。而我国开放二孩、三孩政策后,新生儿出生率并没有大幅回升,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
第一个是因为思想的改变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过去那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他们甚至不想结婚,想享受单身的自由。就算结婚了,也会选择不生孩子,让生活没有负担。
第二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便是经济的负担
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抚养孩子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分散她们的工作注意力。考虑到如果你休产假太长,你的工作将被其他人取代。面对失业的困境,她们更不敢生两个甚至三个孩子。除了女性,男性也面临着生活压力大的问题。现在很多地区的男人结婚不仅要买车买房,还面临着“天价彩礼”的问题。
仅高房价就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再加上抚养孩子的成本。据媒体统计,把孩子养到15岁,包括分娩、奶粉、幼儿园费用、学杂费、购物等,平均要花费40万到60万。因此,对于家境不富裕的家庭是不敢多生孩子的。通过以上分析和结论,房价、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对其生育有显着抑制作用。这时候,即便放开三孩政策,也很难激起年轻人的生育欲望。
给钱给假期,也不愿意生
许多地区也想出了各种鼓励人们生孩子的方式。在四川攀枝花,有新生儿的家庭连续三年每月可领取500元补贴。经济学家任泽平建议,一线城市生三个孩子的,每月奖励3000-5000元。但这个提议不被认可,因为一线城市的成本非常高。人口专家梁建章也建议生一个奖励100万,这个数额相对比较大,但不太现实。
此外,安徽省已经通过了《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产假60天,男方还有30天的护理假。这个政策其实是好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的压力。此外,山西、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等地也出台了类似政策,但效果甚微。
总的来说,在房价没有下降、学区房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人们的生育欲望依然无法提高。事实上,要想提高人们的生育欲望,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抚养孩子的成本,降低房价,实现教育和医疗的公平分配。
因此,今年教育部提出设立课后延迟服务,帮助家长解决上班不能及时接孩子的问题。现在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全国推广。然而,从今年各地区房价数据来看,很多地区的房价呈现下跌趋势。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营造鼓励生育的良好氛围。随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实施,相信离实现新生儿出生率反超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一些国际型的大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发展,通常会花大价钱去挖人或者吸引人才。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大价钱具体数字是多少倒还真是个谜。
今天,有媒体报道,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正式担任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任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此前,他刚从方正证券离职。
离职方正、入职恒大,人们对于他此次的薪资颇为关注。此前有传言说为年薪5000万,但据媒体报道,市场传言有误,此次的薪资没有市场传言那么高,其真实薪资为1250000元/月,但这也未得到恒大方面证实。
exm???来来来,咱们好好数数后面的那几个零……125万?月薪?虽然只是税前,但这个薪资还是令很多人吃了一惊。
这让很多人想到了北京大学的薛兆丰老师,此前,薛兆丰老师曾凭借自己的才华,在某知识付费APP大咖专栏上的总订阅数突破了20万人,收入破千万。这让很多人曾一度惊叹。
就像网友说的那样:
沸腾君:可以说是很厉害了兄弟。人家挣一年,咱估计一辈子都挣不到……心疼地抱抱自己。
也有人怀疑写新闻的记者是不是写错了哈哈,既然质疑,那便坐等恒大的回应,看能否落下实锤。
沸腾君:这得要多大的能力……
沸腾君:向马云大佬低头!!!
沸腾君:默默地说一句--我十年还挣不上那些呢!
还有网友说:
沸腾君:兄弟,自己明白就行了,来,干一个,干了这杯酒,咱进修去。
沸腾君:别人家的工资单,咱望尘莫及……
沸腾君:没事,工资高也不好,你没看马云爸爸都说了嘛--1个月挣一二十个亿很难受的!!!
沸腾君:或许是纯粹为了炫耀一下吧,这二年,都不需要合同了,直接在人事任命上把薪资一写,白底红字,想赖也赖不掉了。
那么,你怎么看这事儿呢?你觉得这个薪资算不算高?反正沸腾君(ID:xjb-feiteng)看完后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北京大学的薛兆丰老师,二人都是国内经济领域的著名学者,也都享有盛誉,可谓是有的一拼了。
提起2021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任泽平:预计5年内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何这么说?另外,还有人想问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是多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2021年人口会负增长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任泽平:预计5年内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何这么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2021年人口会负增长吗?
1、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任泽平:预计5年内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何这么说?
在现在可以说我们人口的增长速度是十分慢的,这几就是因为在现在我们的生育率可以说是直线下降的,虽然说在我们的现在看来我们的还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在这个人口大国里面我们的青少年数量可以说是十分少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是十分高的,这对于我们来说自然就是十分不好的事情。并且在现在相关的研究人员说预计在五年内会出现人口负增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未来五年可能我们的人口会比现在的人口数量少,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现象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发生人口负增长这样的事情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在现在可以说这样的速度是十分快的。这也就说明我们还没有适应现在这个发展,如果说在这样进行发展的话,那么自然对我们这个来说就是一件十分不好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可以说我们不进行生育也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因为在现在可以说进行生育对我们的压力是十分大的,所以说在现在就会有很多的晚婚或者说不婚的人出现。对于我们女性来说如果错过的生育时间的话,那么在进行生育自然就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所以说在现在我们的人口数量少也是和我们的生育率有很大的关系的。在现在可以说我们60岁以上的人是十分多的,也就说明了在未来几年随着我们这些老年人的死亡那么我们的人口数量就会急剧下降,虽然说在现在我们已经全面放开了二胎,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想要生育但是不敢去生育。所以我认为为了我们这个的发展我们自然就是要去解决我们的人口问题。
2、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间是多久?
截止到年4月份,目前我国人口还在增长,中国人口将在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年缩减到年的规模。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年左右出现。
应对“人口负增长”必须早做准备。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发展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面对有关重大趋势性变化,必须采取措施积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负增长的危害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障负担不断加重,此前大量劳动力释放所激发的发展能量、人口红利以及消费能力不断衰减甚至消失。
随着老龄化、人口低生育率的持续,我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势必带来更多不利的后果。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导致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进而引发诸多严重经济问题。90后不婚慌了。
网——应对“人口负增长”要早做准备
以上就是与任泽平:预计5年内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何这么说?相关内容,是关于任泽平:预计5年内出现人口负增长,为何这么说?的分享。看完2021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任泽平是行业知名的学者,他的多篇文章都有着上亿的转发和浏览,影响力是其他经济学者所不能及的,任泽平加盟之后,东吴证券在行业的影响力有望再上一个台阶。说到任泽平,做投资的人应该都知道的,最早在国发院做研究员,后来跳槽到国泰君安做首席经济学家,在国泰君安期间,任泽平带领的团队,创造了多个投资排名榜的第一,成为行业的风云人物。
而且与其他经济学家较为低调不同的是,任泽平的举动一向比较高调,经常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一些很有讨论度的言论,而且不同与其他学者,任泽平对自己的研究非常自信,往往会给大众一个非常有确定性的结论。例如几年前,他表示一线城市房价翻一倍,股价会上到5000点,这些言论引起社会巨大争论,尤其后来当这些预测都成真之后,任泽平直接就被封神了。
但后来其退出了投资圈,来到恒大成立了恒大经济研究院,据传当时恒大给他开出的年薪达到5000万,但没想到如今任泽平再度回归投资圈,相信未来他会给东吴证券,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据财联社记者向东吴证券证实,东吴证券现任首席经济学家陈李将出任东吴香港副董事长,以及东吴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官;东吴证券总裁助理丁文韬将回归研究领域担任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统筹协调东吴证券“大研究”。
据东吴证券透露,公司高度重视、持续发力研究业务,自2015年引入新财富多年排名第一的分析师丁文韬任所长转型卖方业务以来,研究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影响力大幅提升,最新刚刚成为全国社保签约券商。未来东吴证券将进一步打造研究品牌,形成任泽平、陈李、丁文韬“三驾马车”发力格局。
一房难寻的,除开上海、杭州关键版块,也有苏州工业区。前不久,苏州园区“万科·颐和玲珑花园”又创出了新房子摇号中签率43%的最低。在公示名单中,“任泽平”的名称经常出现在100套人才房诚意金团队里。
6月17日,任泽平在“2022年新能源车产业投资企业年会”上声称:“新能源技术相关产业是将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极具暴发力的行业,从长久来讲,时下不投新能源技术,好比20年以前没购房。”但是话音未落,任泽平就被传来在苏州“摇号买房”。
《每日经济新闻》新闻记者从房地产商公示公告的诚意金表中发觉,“任泽平”身份证号开始为“370402”,恰好是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相匹配的身份证编号开始,曾在市中区枣庄三中入读的任泽平也正好是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人,加上任泽平曾于2021年4月-迄今年4月期内出任总公司坐落于苏州的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一职,以苏州市人才真实身份发生在诚意金名册里看起来名正言顺。
万科·颐和玲珑花园紧邻金鸡湖街道星体街东,行政规划为产业园区湖东,新项目二批次领结婚证楼盘165套,人才100套、非人才楼盘61套,平均价44503元/平米,比第一批新房开盘平均价(41927元/平米)增涨约5%。
但摇中便是挣到的销售市场里,购房者针对价钱已经不特别敏感,何况在苏州园区下跌的一二手价格眼前,两三千元上涨幅度基本上能够忽略。
“任泽平”进行摇号申请的100一套房源,一共有461位人才备案参加,中标率约为22%;而其他61套非人才楼盘吸引了1406组购房者争夺,新股再创新低—43%。
依照摇号规则,假如“任泽平”并没有新股人才房,那样他将和其他361位人才(假如没有人舍弃)一同添加一般摇号申请精兵,最后中标率很有可能低至35%。
从颐和玲珑花园的诚意金状况看来,人才在苏州园区这种高关注度版块“选房”,比一般买房者中标率高于近5倍,足见苏州针对抢人诚心。
依据5月份全新调整的苏州园区人才优先选择买房政策,产业园区范围之内新获得预(销)售批准(办理备案)的单做一套有点贵总建筑面积160平米下列商品住房,房产开发企业应当将不少于其建筑面积60%的楼盘,优先选择售卖给满足条件的产业园区人才。
宏观方面的使用价值都是该地区新楼盘频出上千人摇的关键原因。颐和玲珑花园二期发布的房型为128平米与143平方米的花园洋房,价格相比于附近二手次新房,下跌约2万/平米。假如成功入选并购买143平方米的楼盘,代表着账目盈利已经有280万余元+。
上海链家房产投资分析师卢文曦6月28日在下午通过微信对我们代表:“知名人物购房本来就是营销事件,变成吸引住别的顾客竞拍的‘点’。苏州工业园区楼市能够长期性看中,产业园区精准定位高、吸引住许多行业和高薪职位工作人员,吸咐工作能力不但仅限于苏州,还辐射源全部江苏的顾客。”
一、2019年宏观形势主要判断:经济年中触底,资本市场否极泰来
1 、上半年中国经济还将惯性下滑,随着主动去库存周期结束、产能新周期和货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年中经济将触底,下半年企稳,全年前低后稳 , 经济失速风险缓解。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库存、产能、房地产、政治等六大周期。
2、 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
3 、 货币宽松和周期轮动,债市、股市、房市、商品将先后转好。
4、 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5、中国“增速换挡”步入“经济L型” 触底期,有三次触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
二、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经济预测是哲学问题
2018年中国经济十分困难,被称为过去十年最差,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金融风险大面积暴露,资本市场十分低迷。
在社会上充满“离场论”“洗洗睡”之际,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在2018年底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提出“2019年中经济二次探底”“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2019年初提出“否极泰来”。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我们在五年熊市后的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市场一片“卖房炒股”声中,冷静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一线房价翻一倍”。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迷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让决策更加正确。这个世界没有水晶球,但是少数人确实通过努力拥有了洞悉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能力,从而与众不同。
2019,“否极泰来”。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一切都在周期框架里。
宏观经济形势最标准的分析框架是趋势与波动,即经济潜在增长率和周期波动。
三、周期之轮:否极泰来
2018年的经济困难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主动去库存周期、金融去杠杆周期、房地产调控周期等叠加的结果。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就是周期,均值回归。
2017 年3季度-2019年上半年处于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持续至2019年中,对经济拖累缓解,是经济触底的重要原因。 本轮库存周期运行:第一阶段是2016Q1-2016Q2,被动补库存;第二阶段是2016Q3-2017Q2,量价齐升,繁荣,主动补库存;第三阶段是2017Q3-2018Q3,量跌价滞,滞胀,被动去库存;第四阶段是2018Q4-2019Q2,量价齐跌,衰退,主动去库存。从2019年3季度,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
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8年中国产能周期触底,站在产能新周期的起点上: 市场自发去产能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产能出清充分,传统行业产能投资持续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5%;资产负债率从58%降至568%。
房地产调控周期后期 :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调控不再加码。
金融去杠杆周期: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金融周期的下半场,防化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特殊意义。
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2018年11月M2降至历史低位,2019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开始见效,但预计回升幅度不大,不会大水漫灌。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触底回升 ,但幅度不大,主因是货币宽松、财政积极和去库存结束。
四、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
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建议:
1 、建议2019年降准4次。 目前中国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依然高达135%和115%,降准空间大。
2 、利率市场化下,建议更多地通过货币市场利率引导广谱利率下降。
3 、从 “宽货币”到“宽信用”,建议金融监管政策从“一刀切”到结构性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债、地方基建、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场等。
4 、建议财政政策更积极,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减税优于基建。
五、中国经济步入“经济L型”的触底期: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作者在2010年参与研究提出“增速换挡”,2014年独立提出“新5%比旧8%好”,2015年下半年提出“经济L型”,这三大判断一脉相承,均在宏观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争论,但随后均被事实所验证。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已经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触底期,未来“经济L型”将会有三次触底,第一次触底是2016年初,第二次触底大约在2019年中,在库存周期的波动中完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增速换挡”,构筑新的高质量中速增长平台,取决于能否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潜力,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00美元,不到美国的1/6,发展潜力巨大;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中国14亿人,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32亿人,日本13亿人,德国8000万人,全球77亿人;中国GDP增速6%以上,是美国的3倍;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中美独角兽企业占全球70%;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
六、以六大领域为突破口,新一轮改革开放开启新周期
最大的改革是开放,通过开放实现国企、民企、外企等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中国从来都不怕开放,怕的是不开放。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未来应以六大改革未突破口,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考核体系,鼓励地方试点,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2、全面放开汽车、金融、石油、电力等行业管制,竞争中性,调动企业家积极性;
3、降低关税、放开行业投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中美自贸区,调动外资积极性;
4、大规模减税降费,从碎片化、特惠式减税转向一揽子、普惠式减税,全面降低企业所得税、制造业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率,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同时,通过简政放权和机构改革,压缩冗余人员及支出,调动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
5、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减少行政干预的同时加强法治监管,鼓励并购重组,推动以信息披露、严惩重罚、退市制度等为核心的注册制,调动新经济和PEVC风投的积极性;
6、建立居住导向的住房制度和长效机制,关键是人地挂钩和金融稳健。尽快改变过去“控制大城市人口、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思路,确立以大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区域规划战略,要促进人口、土地、技术等要素自由充分流动,调动各区域积极性。
(文章来源:泽平宏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