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双向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第1张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精神障碍。受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生物节律因素、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因素、神经免疫因素、神经影像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几个重点

1、遗传。关于遗传,目前还没有明确发现是几号基因上面有对这个病有直接的影响,但是肯定是会有一些遗传的。

2、环境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的环境,比如有没有污染或者是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会有影响。另一个环境是指的个人的社会环境,比如家庭环境,包括后期的与人相处的这些方面的内容。

3、跟性格因素有关系,当然性格跟刚才成长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如何对双相情感障碍进行治疗?

第一、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病人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者是复发,既往治疗史等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的剂量开始,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应该及时调整,提高病人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第二、综合治疗。应该采取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的措施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第三、长期治疗。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了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双向情感障碍会导致患者存在说谎骗家人的行为。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能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心,由于这种情况,他们可能会选择不真实的故事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此外,患者也可能会选择说谎来避免面对不利于他们的真相。此外,有时患者也会出于好奇或开玩笑考验别人耐心而说谎。总之,变态情感障碍使得患者存在说谎骗家人的行为是由于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双相情感障碍也分轻、重类别以及混合类别,即:分一型和二型、混合类。

一型,则是典型的重度躁狂重抑郁,即抑郁症和躁狂症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都很严重。

而且重度躁狂的症状表现有些丧失人性的表现,比如:摔东西、发脾气、完全丧失了情感的召唤、甚至有些人会控制不住地伤害自己,比如:割自己的手与手臂,看着血流的麻木感,而潜意识里又觉得心疼不应该。

类似这种一型的双相情感障碍之躁狂发作,需要及时就医治疗,治疗的方向必须先采用心境、情感稳定剂类的药物为主,具体使用何种药物,要针对其症状对症下药,先使用一段时间的心境、情感稳定剂之后,再来联合使用抗抑郁症、抗焦虑的药物。待症状缓解些了,结合心理咨询治疗,可以收到很好的干预效果。

当然,如果睡眠不好,也可以前期联合心境、情感稳定剂一起使用。

而二型,则是典型的轻躁狂重抑郁,即轻度躁狂症,其程度明显低于抑郁症发病的程度。

二型轻度躁狂,如同文章开头的案例一样,在抑郁症发作期间时,虽然有想死的想法,但是想死却不敢死的,往往不算是躁狂的表现,而是痛苦的表现。你也可以说是矫情,当然这是外人的理解。

轻度躁狂的表现,往往不会表现出摔东西、攻击人、发脾气,而是更为和谐的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如文章开头的案例极其符合又疑似轻度躁狂的症状,那么轻度躁狂的表现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梳理清楚,这里把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症状罗列出来,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得根据患者实际体验为主,再来判断才是符合科学的。

因为人类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复杂性在于一个人的人格和环境以及结合以往的表现来全面综合判断,不可单一性就作出结论,文章旨在普及一些常识和理念、提醒,仅此而已。

1、双相情感障碍症状表现:

抑郁状态与亢奋来回切换,时而低落时而兴奋,低落时就是抑郁症状,亢奋时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脾气暴躁、不睡觉也不困、行动力变多、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冲动做些丧失理性的事情,比如:过度消费、冲动做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这种抑郁与亢奋来回切换后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频率亦是如此。

躯体症状如抑郁时躯体症状一样,如:头晕、头痛、心慌、肠胃不舒服、颈椎腰椎酸痛等等。

亢奋时,躯体症状不明显。

2、 抑郁症症状:

主要是心境低落、丧失兴趣、怕压力,怕社交、自卑、不爱说话、喜欢封闭自己、爱哭、脆弱、轻生念头浮现、觉得活着毫无价值与意义、食欲下降、失眠(少部分患者出现嗜睡情况,属于逃避现实的本能反应)、性欲降低、不怕死,并伴随有躯体症状:头晕、头痛、心慌、肠胃不舒服、颈椎腰椎酸痛等等。

3、 焦虑症症状:

主要是坐立不安、惶恐不安、担心有害怕的事情发生、失眠、怕死、疑心严重、无心做任何事情、眼神游离等等,并伴有躯体症状:心跳加快、惊恐发作、腹泻、肠易激、颈椎腰椎酸痛、喉咙有异物感等等。

4、 精神分裂症:

感情缺失麻木,出现幻觉、幻听、幻想、幻嗅等等,主要以幻听为最常见,并伴随有被害妄想症,对事情的理解思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扭曲,不同普通人。

有些患者还有自言自语的行为,逻辑思维混乱等等,躯体症状如同抑郁焦虑症的表现类似。

当然精神分裂症的人,伴随抑郁焦虑症是很常见的,重叠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还有一种双相情感障碍叫:混合型的。主要是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

现在的都市生活当中,因为快节奏的生活让非常多的人不适应,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很多人在精神上都有着各方面的疾病。而双向情感障碍则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在我看来,患了这样精神疾病的人,有三个方面的体验。

一、遇到自己心爱的人不敢表白。

对于一个双向情感交流障碍的人来说,最痛苦的就是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人,但是却不敢进一步的表白。因为跟一个有着精神疾病的人在一起,就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且很多时候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行为,无端的要去接受他人莫名其妙的情绪。所以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好,也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更加没有负担的生活,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总是会选择默默的在背后观看着他,即使是对方有了感情上的回馈和反应,也不敢再进一步。

二、每当痛苦来临的时候,就会撕扯着自己。

双向情感交流障碍患者很多时候都是在地狱和天堂之间游走,每当犯病的时候就会觉得人间不知道,各种难受,脑子里面就好像是要炸开,有着各种各样的思绪在脑海当中游走。但是一旦度过了痛苦的时期,就会又来到另外一个极端,会感到非常的愉快,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任何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自己伤心感到痛苦。

三、对这个世界不能够友好。

对于患有这项疾病的人来说,很多时候都不能保持着一个积极健康而又向上的心态,所以并没有所谓的这世界非常的美好,每一样美好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去发现,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就能够有一更美好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痛苦,没有办法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己的情绪,并且还会对他人造成一种伤害。

最近,有关“潘博文事件”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从一个匿名博主的文章中,人们了解到整个故事的梗概:三个学生在捡羽毛球的过程中拥有离奇经历,其中一个名为潘博文的人却没有顺利返回,甚至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

由于整个故事是从第一视角叙述的,并且没有给出准确的证据,所以引发了人们的猜测。

消失的潘博文

有关博主与同伴L失去好友潘博文的过程令人细思极恐,甚至一把钥匙都成为网友发挥想象力的重点。不过整个事件中只有两个目击者,而同伴L也没有正面回应过相关方面,目前这已经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虽然并没有科学家参与到这一事件的研究中,但是凭借现有的理论知识,也已经有一部分人对此展开了合理的推测。

进入平行世界

有观点认为,博主三人都意外进入了平行世界,而他和同伴L都幸运地回来了,并且保留着对应的记忆,潘博文很有可能被永远留在了平行世界里。

这一观点之所以获得人们的支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逻辑性。因为平行世界如果存在,那么这里的一切事物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潘博文也可以回到自己生活的场景,只是他在那边失去了两个朋友。

这样一来,有关平行世界的运行方式也存在很多说法,并且对比之下,孤独的潘博文在另一个世界寻找两个不存在的人,听起来更加悲凉。

曼德拉效应

另一种观点认为,“潘博文事件”有可能是受到了曼德拉效应的影响。

据悉,该效应往往在心理方面发挥作用,是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事实不符,典型案例就是曼德拉的逝世。

支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我们在某种情况下通过时空跳跃,由现实世界进入平行世界中。虽然主流科学并没有承认这一效应的真实性,但是在“潘博文事件”中,也能够找到对应的环节。

也就是说,博主受到曼德拉效应的影响,记忆出现了错乱,这是少数情况,即便存在一些无法解释的细节,也不妨碍整个事件的发展,才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情节。

双向情感障碍

根据相关消息,该博主随后在网上澄清,自己当初患上双向情感障碍才会杜撰出这个故事,潘博文本人并不存在。但这并不能将网友打发,仍然有一大批人反复猜测这一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

正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中所写,一些不被大部分人认可的事件,在我们眼里变得离奇,于是提出这种说法的人也被视作异类,为了不被大众排斥,他就只能假装无事发生。

或许潘博文真的存在,甚至真的消失在那一年,如今却成为一个具有科幻色彩的故事。更有甚者,他也许在平行世界里孤独地存在着,还会被人们当作精神不正常的人……这一切都很难用只言片语解释清楚。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也曾提到过有关平行世界存在的观点,不过当时他获得的信息有限,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或许在很多人的想象里,未来人类能够证明相对论中剩余部分的真实性。到那时,我们将会看见一个全新的宇宙,而人类的认知也有可能被彻底颠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