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和郭德纲这两个人,经过多年的“嘴仗”,似乎已经到了“汉贼不两立”的地步。郭德纲和姜昆都从事的是相声表演,那么,他俩到底谁说的是正统相声呢?关于这个问题,曾经就有媒体采访过知名笑星陈佩斯。德高望重的陈佩斯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相声的本质就是逗人笑,只要能让观众快乐,那便是好相声。
虽然陈佩斯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其实从他的话语中,我本人已经听出了答案。我认为陈佩斯的观点很正确,相声作为一门艺术,目的就是为了让大众从中获得快乐,我们也不要去纠结谁能代表传统相声这个问题。而且,我个人的观点就是,相声的本质就是快乐,只要不违背相声的本质,就是好相声。
一、正统相声之争。毕竟,这些年来,郭德纲经常活跃在相声的舞台上,给很多的观众带来了欢乐。反观姜昆,几乎已经有很多年了,都没有呈现出令观众发笑的作品。而陈佩斯对相声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了郭德纲的。郭德纲和姜昆原本都是相声大师,二人为何会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呢?这背后到底有啥原因?
在过往漫长的相声发展的过程中,相声的风格各有不同,也形成了各种流派。但是,相声界的矛盾,其实也就发生在过往的十几年中,而矛盾的起源,跟郭德纲和姜昆这两个人密不可分。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人对于相声的“正统与非正统”之间的争论,归根结底,是跟时代的发展有关。
在以前的时候,相声作为一项民间文艺,主要在街头巷尾、茶馆和剧场等地演出。不少相声艺人靠这门手艺来养家糊口。在一九四九年以后,我国对于民间艺术的发展,起到过规范作用。在这种情形下,相声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改变。传统相声中的一些经典的东西,保留了下来,而一些比较灰暗、低俗和不太符合新时代的东西,也陆续被剔除。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声曾经迎来过自己的辉煌,像陈佩斯、姜昆等一大批相声艺人,都取得了成功。他们成为了全国观众耳熟能详的笑星。这些人基本上代表着相声界发展的一个时代,而且,在那个时代,他们通过电视荧屏,给观众带来了很多欢乐。
可是,时代的车轮永不停息,而且发展得很快。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大家喜欢的娱乐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因此,相声的地位开始慢慢下降,而姜昆等人,他们过往的那种相声表演方式,越来越被观众冷漠,甚至不少的年轻人都不再去听相声了。在这种情形下,相声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进行改变。
但是,姜昆等人,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他们的相声表演艺术形式已经有点固化了,很显然无法跟上相声市场的变化。因此,一旦市场的需求变化了,便会有人去尝试对相声的表演方式进行改变,而郭德纲便是这样的人。
他以相声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相声演员,并且靠着这伙人为班底,加上自己的辛苦努力,创办了专业相声剧团“德云社”。郭德纲表演相声有个特点,便是尊重古老传统相声段子的同时,还敢于创新,把很多跟时代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加入到了作品之中。
他的这种改变,很好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吸引了大量观众去剧场买票听相声。变革的本质就是要打破旧的东西,创造或者添加一些新的东西。而郭德纲的这种变革,无疑在艺术上需要进行改变,甚至颠覆一些传统的东西。因此,在相声界里,新旧理念必然产生冲突。
众所周知,说相声的嘴皮子都是比较利索的。于是乎,以郭德纲为代表的新派和姜昆为首的保守派,在某些时候,必然会用语言来调侃或者驳斥对方。久而久之,这便会在相声界引起矛盾。这种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媒体的添油加醋,逐渐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郭德纲。提起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及师徒传承,时至今日,依然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快乐。这些年来,在相声行业里,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无疑是行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相声社团。
郭德纲的相声幽默搞笑,并且有着大量的粉丝。但这些年来,郭德纲在接受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不乏争议。尤其是以姜昆为首的一批相声大师,经常抨击郭德纲的相声有点“三俗”,并且说他的相声表演已经脱离传统相声的本质了。而郭德纲似乎更看不上那些“主流”相声演员。并且,郭德纲经常在节目中调侃自己是“非主流”相声演员。
放眼如今的娱乐圈,郭德纲确实是星光灿烂,实力强劲的大咖人物。但郭德纲的成名史却颇为曲折,而在他过往的奋斗历程中,也饱受了无尽的辛酸。郭德纲看上去似乎有点老,但他的年龄其实并不是很大,七零后的郭德纲还不满五十岁。郭德纲生于天津,这座城市有说相声的传统,在郭德纲很小的时候,他也很喜欢这门艺术。但是,喜欢是一码事,把这个当成饭碗,却远远要比想象中的苦得多。
郭德纲选了相声这条路后,最早拜在一个姓杨的师父门下。他从师父那里受到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启蒙恩师的能力有限,郭德纲再想上个台阶也很难。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郭德纲也想在相声行业里混出名堂。于是,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勇敢地离开了天津,来到了相声行业更加活跃的北京。
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后,郭德纲可谓是尝尽了底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他依然没有放弃相声事业,一旦有机会,还是会去跑场子,去各个小剧场说相声。在那个时候,由于他没有名气,他的收入也非常低,经常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为了糊口,郭德纲也做过不少屈辱的事情。
在当年,他有一个节目,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策划了一个活动,就是把一个人关到一个透明的玻璃大盒子里,然后吃喝拉撒都在盒子里解决,只要待够三天,便给一笔钱。郭德纲为了赚收入,当时接了这个挑战的任务。他整整被关在玻璃盒子里三天,并且每天都有大量观众来观看,这些观众就像看猴子一样欣赏着郭德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个时候的郭德纲,也顾不上啥脸面了。
刻苦努力的人,或许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勤奋的郭德纲,在相声技艺方面,他的造诣越来越高了。到后来,他得到了侯耀文的赏识,并且被侯耀文收为徒弟。在相声行业里,师父很重要,一旦有个知名的师父,便意味着“师出名门”,不仅能得到师父的指点和提携,而且也能得到圈里人的认可,对他的事业的发展很有帮助,这为他以后走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贵人的提携,再加上郭德纲自己的努力,他抓住了机会。在往后的时光里,他一步步在相声圈里走红。在郭德纲小有名气之后,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开始规划未来。他创办了德云社相声剧团,并且还按照相声的传统,收了一批孩子带在身边,亲自传授相声技艺,通过数年的培养,以曹金、何云伟和岳云鹏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徒弟,逐渐成为了德云社的顶梁柱。
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也让德云社成为娱乐圈里最受欢迎的相声剧团。郭德纲也凭借德云社的成功,登上了人生顶峰,成为了光芒四射的明星大咖。草根出身的郭德纲,他的过往岁月虽然很坎坷,但他的成功也是相当励志的。
三、姜昆。相比于草根出身的郭德纲,姜昆的人生要顺利不少。一九五零年,姜昆出生于北京。姜昆从小就喜欢文艺,而且很热爱表演。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出演了一部很知名的**《白求恩大夫》,从而被大家所熟知。
总体来说,姜昆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擅长表演,而且嘴皮子也很利索,还是一个主持人,后来,他也迷恋上了相声。并且在一九七六年的时候,姜昆拜了知名相声大师马季为师。从初学相声就能拜师马季的这件事情,我们就能够看出,姜昆的家庭实力不一般。
后来,相声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姜昆在马季的提携下,获得了大把的露脸机会。尤其是马季连续几年带着姜昆上春晚,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姜昆也凭借春晚的舞台,成为了全国观众都很熟悉的笑星。在成名之后,姜昆并没有在相声事业上有更多的想法,而是进入了体制,他发展得也很顺利,一步步成了我国曲艺协会的一把手,他的职位越来越高了,其社会地位很不一般。
四、陈佩斯的看法。陈佩斯是娱乐圈里德高望重的人物,当主持人把“姜昆和郭德纲谁能代表传统相声”这个争议性巨大的问题抛给他时,尽管很多人觉得陈佩斯没有正面回答。但仔细分析一下,陈佩斯说相声的本质就是要让观众发笑,只要能逗乐观众便是好艺术。这些话虽然很简短,却是一针见血地说明了问题。
毕竟,长久以来,大家似乎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郭德纲和姜昆双方个人的话题之上,却忽略了相声本身。而陈佩斯恰恰是从相声艺术本身出发,用客观的话语,点出了相声艺术的本质。相声虽然是传统艺术,但不论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走红的姜昆,还是二十一世纪爆红的郭德纲,其实这二人都对传统相声有过很大的贡献。
他们身上既有传统相声的功底,也在不同的时期,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加入到相声艺术之中。所以,争论这二人到底谁能代表传统相声,其实这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只有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而陈佩斯恰恰点出了这一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陈佩斯作为老艺术家,他看待问题,总是能一针见血地说出其本质来,这着实令人敬佩。
五、把姜昆和郭德纲进行对比。按照年龄来看,姜昆似乎也比郭德纲大不了几岁。但从相声艺术发展的历程来看,姜昆和郭德纲基本上就是两代人了。姜昆在二十三岁的时候,他已经通过春晚的舞台走红了,而郭德纲走红却要晚很多。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两人虽然都是相声出身,但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
姜昆刚入相声行业的时候,他就有了马季的提携,并且在那个春晚爆火的年代,姜昆凭借在春晚上跟马季搭档,他很快就走红了,他基本上没有底层摸爬滚打的经历,更没感受过相声界里的竞争的残酷。
因此,姜昆常常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或许这跟姜昆在相声艺术方面不够接地气有关。而郭德纲在成名的道路上,却跟姜昆截然不同。草根出身的郭德纲,长时间在相声界的底层摸爬滚打,尝尽了其中的艰辛。而他的作品,也更加能表现出社会的现实。
除了截然不同的经历,在成名之后,二人的发展方向也是千差万别。姜昆在春晚上凭借相声成名后,便进入了体制内。而郭德纲在成名之后,依然坚守在相声行业当中,从创办德云社到收徒弟等事情,他所做的这一切,似乎都没有离开过相声行业本身。
六、总结。郭德纲和姜昆持续多年的争论,其实这跟两个人成名的时代和个人经历以及事业的发展方向都有关系。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才造成了姜昆和郭德纲难以解开的纠葛。
回顾过往,无论是姜昆还是郭德纲,这两个人都在不同的时间段,用相声艺术的表演形式,都带给了观众巨大的快乐。或许正如陈佩斯所言,相声就是要让观众笑,让大家感到快乐。与其去争论姜昆和郭德纲到底谁能代表传统相声,其实还不如让相声艺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上,毕竟,让人感到快乐,才是相声的本质传统。
陈佩斯的节目《大变活人》中的女艺人是梅婷,1975年4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9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梅婷从小就很喜欢跳舞,1982年,考取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后苦练基本功,12岁以舞蹈特长生资格保送到南京市第一中学。1988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前线歌舞团。
1993年,毕业后进入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1994年9月被提为正排级干部。同年梅婷瞒着家人、团里,偷偷报考了北京**学院。专业课顺利过关,文化课却吃了闭门羹。
原因是还没有转业,部队不给出证明考不了。两年后,她坚决退役一心一意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扩展资料
梅婷,2012年,与郭涛主演家庭情感剧《父母爱情》,凭借在剧中饰演的资本家大**安杰提名第20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主角;同年,参演娄烨执导剧情**《推拿》,2015年凭借该片获得第15届华语**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奖。
2015年12月23日,凭借《父母爱情》夺得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并提名第20届上海电视节最佳女演员。同年,在爱情都市剧《恶老板》中饰演事业女狂人沙丽薇。
演小品就类似写文章,最后必须要点题。看完了,不能只是笑一笑,还要能引导大众反思,这些才是小品的精髓。
①小品的定义是:小的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不能一直搞笑到底,一直搞笑就给你一种肤浅的感觉。
②小品需要针砭时弊,内含哲理。一直搞笑到底,还会给人一种没有结局的感觉。所以小品的结局都是坏人要被绳之以法,好人得到善终。
③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之后,小品为了与时俱进,渐渐吸收相声、戏曲等优秀的内容,并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形式。
这就是社会所需要的主流文化吧,大多数小品结尾都十分煽情,让人泪目。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证明这个小品给大家带来欢乐的同时,还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每一个小品就是一个小的剧情,它更要求剧情演绎的精练,也更要求演员演技的卓越和带动全场气氛的能力。一个煽情的结尾,更有利于让观众在眼泪中明白,在眼泪反思,真正思考小品所传达的信息,如果一个小品,仅仅是从一而终的搞笑、娱乐和滑稽,观众很难会在说说笑笑中停下来,想着去思考什么,想着去获得什么。
让人记住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人痛,这里的痛,就是能刺激到绝大多数观众的某根神经,包含爱、恨、厌、惋惜、遗憾、可怜、同情、认同、共鸣等因素,正所谓“打动人”。搞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大家感受内在的意义,有所感悟,传递正能量,或引以为戒。小品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搞笑,还需要展现出人类的真实情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起到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的效果。
说到陈佩斯的喜剧不得不跟赵本山和周星驰去比较!赵本山东北二人转起家撑起了春晚二十年的荣耀,周星驰无厘头起家,而陈佩斯就是完完全全的小品表演起家!他的父亲是表演艺术家陈强,按我们正常人的思维中他出生在艺术之家,北方现在这样的家庭也挺多,子女承父业,从小就在影视圈长大,今年应该有六十岁了吧!对他的认识我们大都在春晚的小品和朱时茂搭档《吃面条》《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羊肉串》等经典小品!那时中国的娱乐活动不能跟今天相比,电视是广大老百姓的唯一娱乐节目而央视春晚覆盖全国所以陈佩斯和朱时茂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
说到陈佩斯必须说到他的父亲,当年延安鲁艺的老革命演员,出演过曾轰动一时的《白毛女》,扮演黄世仁,据说表演的极其可恶,竟有革命战士要拔枪毙了他。所以,陈佩斯的表演算是家学渊源,80年代与其父演出过很多家庭伦理喜剧,家学与传统戏剧的底子使得他的肢体语言特别出彩,注意这与时下那些耍贱,撂嘴子的搞笑方式有这天壤之别。
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陈佩斯,朱时茂和中央电视台那场官司(央视的官司输了,后封杀了陈佩斯和朱时茂)及央视封杀他们的强势,令人唏嘘。当年全国人民对陈佩斯,朱时茂有愤愤不平之同情和无奈,人心项背,都认为央视心胸狭窄,封杀不该。至此,陈佩斯从全国人民的视野中消失。
陈佩斯的演艺生涯跌入低谷,生存都出现了危机。不畏权势,为人正直,铁骨铮铮,凭他戏艺的基本功,人脉关系重新在中国的话剧舞台崛起。 陈佩斯拍**受挫后,专注舞台剧,算是急流勇退,人们对这样有才的人,往往抱不平,几波人过去后,大家依然对他充满期待。喜剧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时代的审美趣味已然发省着改变,陈佩斯的艺术能否在这个时代躲过一些伪文艺青年的恶评和商业的不利因素也未可知。
期待,陈先生再次进入大众舞台,**屏幕。一个有着非凡才华的人随意摆布,看到他被封杀,看到她的郁郁不得志,看到他的愤恨与抗争,我们就仿佛看到自己,认为自己也可以像他一样依靠着家人的支持,重回舞台,弥补自己曾经的荣耀。但我们普通人很难有那样的才华,机遇,重新赢得自己所认为的尊重与荣耀。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有没有涵养和功底的人,都想在这个上面砍点油下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结果出现了很多垃圾,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怀念这个有功底有节操的陈老师,有才的人会发光,很多人喜欢陈佩斯是很理所当然的。
《金牌喜剧班》这档综艺节目无疑给很多观众朋友们带来了笑声,郭德纲和陈佩斯作为这档综艺节目的导师对喜剧的理解看似截然不同,实在也是相辅相成:
1、郭德纲讲究实战,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看待真正的喜剧。
2、陈佩斯讲究更高级的手段表演更高级的喜剧。
3、喜剧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当今的社会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喜剧表演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不得不说《金牌喜剧班》的的确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郭德纲和陈佩斯这样的喜剧老将来做导师,无疑会给观众朋友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一、实践出真知,演员需要了解观众的喜好。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其实用到哪里都不为过,不管是喜剧表演还是喜剧创作都应当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了解观众朋友真正的喜好。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观众朋友们究竟想看什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战,演员也会变得越来越成熟,自然会将喜剧表演表现的更加炉火纯青。
二、高级的表演技巧和表达方式会给观众呈现不一样的喜剧。陈佩斯还是比较主张用更加高级的表演技巧来表达喜剧的,这一点虽然和郭德纲不同,但是却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一部真正的喜剧创作应该有的过程和方式。有些人会认为传统的喜剧过于庸俗,那么自然就需要一些更加高级的艺术表达元素添加到现在的戏剧表演之中。
三、喜剧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要以更幽默的方式高于生活。我们总在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喜剧表演作为一项艺术也是如此。喜剧讲究幽默搞笑,讲究将包袱笑料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需要喜剧演员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虽然我们说郭德纲和陈佩斯对喜剧的看法有着看似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是不得不说两个人都是真正希望喜剧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的。
四、结语喜剧表演是现代人十分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放松人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侧面反映现实存在的生活。郭德纲和陈佩斯在喜剧界都是十分有发言权的,因此担任《金牌喜剧班》的喜剧导师也是实至名归的。一百个读者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喜剧表演艺术家自然有一百个对喜剧的看法。
30年前陈佩斯和父亲陈强拍摄的《父与子》,至今仍是内地喜剧片中父子刻画的精品之作。30年后陈佩斯和儿子陈大愚拍摄**《顶牛》,即将上演“2021版父与子”。
跨越30年的父子之情再度走上荧幕,当年曾经一脸稚气的儿子也已摇身变成了两鬓苍白的父亲,正如预告片描绘的那句经典词一般“30年前看陈佩斯父子,30年后还看陈佩斯父子”。
京东所出品的贺岁档微**《顶牛》出街了一套碰撞感十足的海报,海报一经发出便引得全网热议。从海报中不难看出,贯穿整部**的强力情感驱动,必然是两个顶牛主人公陈佩斯与陈大愚的“对抗式”父子亲情。
并且,海报中在顶牛的父与子之间是陈大愚作为鼓手击打架子鼓的画面。由此可见,《顶牛》是一部父亲与儿子关于人生志向上“对垒”的影片。
思缘和陈佩斯在外貌上确实没有太大的相似之处,但从其他方面来看,他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首先,思缘和陈佩斯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陈佩斯在相声、小品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的荣誉;而思缘则是一名实力派演员,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琅琊榜》中的表演备受好评。
其次,思缘和陈佩斯都非常擅长于自我调侃,具有非常幽默的个性。陈佩斯的相声作品中充满了幽默和自嘲,而思缘在真人秀节目中也经常表现出自己的幽默和调侃风格。
最后,思缘和陈佩斯都具有非常强烈的个性,不愿受限于传统的规范和束缚。陈佩斯曾经在相声界中打破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创造出了全新的相声风格;而思缘则在表演中也常常突破传统,尝试新的表现方式。
综上所述,虽然思缘和陈佩斯在外貌上并不相似,但从其他方面来看,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如何处理家庭关系,是 每个人都躲不过 的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家庭中担负的责任、扮演的角色,都会随之变化。而随着责任、角色的变化,冲突和矛盾也会接踵而至。
在**故事的创作之中,不少导演、编剧都能巧妙地抓住,家庭成员之间的 矛盾、冲突 ,打造出经典的作品。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就是典型的例子。
家庭主题的**作品,并非是台湾**人的专利。在内地大银幕之上,也有不少善于把握 家庭主题 的**人。而 陈佩斯 ,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80年代的内地喜剧大银幕上,陈佩斯、陈强这对“父子搭档”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而《瞧这一家子》、《父与子》等一系列围绕父子矛盾展开的 家庭喜剧 ,也成为了影迷们对于一个时代的**记忆。
进入90年代之后,陈佩斯选择了转型导演。由他自导自演的《爷儿俩开歌厅》、《孝子贤孙伺候着》,也成为了内地大银幕上,不可多得的 家庭喜剧经典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诞生于1993年的家庭喜剧《孝子贤孙伺候着》。
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的诞生,与陈佩斯的自我风格突破,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年的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合作,拍摄了不少父子之间嬉笑怒骂的**作品。90年代初,陈佩斯成立“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转型**导演,而他执导的首部长片作品,依然还是 以父子矛盾为主 的《爷儿俩开歌厅》。
《爷儿俩开歌厅》之后,陈佩斯开始尝试走出“父子家庭喜剧”的束缚,寻求故事风格的突破。
毕竟,从《瞧这一家子》、《父与子》、《二子开店》到《傻帽经理》、《父子老爷车》,整个80年代,观众们都在看陈氏父子相互吵架、相互耍宝。对于这类父子主题的作品,观众们看腻了,而陈佩斯也演腻了。
1993年,陈佩斯与曾剑锋共同执导了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曾剑锋导演有意让陈佩斯、陈强的“父子搭档”再度携手。
但陈佩斯却放弃了与父亲陈强继续合作,而是选择了邀请赵丽蓉、魏宗万、倪大红等一批实力派出演、助阵。
当然,演员的变动只是其次。故事形式、**内核的改变,才是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的突破重点。
在该片中,陈佩斯不再执着于 儿子的成长、父权的反抗 ,而是通过对 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进行深挖,剖析了中国家庭背后,家庭成员之间的那些思想碰撞。同时又 以小见大 ,通过家庭矛盾,反馈大背景之下的 社会 问题。
深刻的故事内核,让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成为了国产喜剧绕不开的一座高峰。而在豆瓣之上,该片也获得了84的高评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这部高分喜剧的故事。
《孝子贤孙伺候着》的故事,聚焦在了一个思想、工作都 充满矛盾感 的家庭。
故事的男主角儿“二小”(陈佩斯饰演)是民政单位的一名公职人员,主要是负责在农村推行“火葬政策”。而二小的舅舅(魏宗万饰演),是乡里主办白事的大寮,专门承办各类土葬业务。
随着“火葬政策”的推行,二小舅舅的事业发展,遭遇了危机。而二小与舅舅也经常因为各自的工作职责,产生正面的冲突。与舅舅的不合,成为了二小家庭关系的潜在威胁。
二小的父亲早逝,母亲(赵丽蓉饰演)一直跟随二小夫妇生活。舅舅经常趁二小不在家,偷偷来探望自己的老姐姐,并在姐姐面前说二小的坏话。
老一辈人都对土葬有着一种执着,共同的思想理念,让母亲、舅舅站在了同一战线。每次舅舅来探亲,二小都会受到母亲的一顿数落。
家庭矛盾,大多都是因为周围人的闲话引起 ,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的故事,也不例外。
听多了二小舅舅的闲话,母亲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也会被儿子送去火葬,所以每次想到这件事,就又哭又闹。
对于婆婆时不时的哭闹,二小妻子(李丽娜饰演)心里有不少想法。但出于孝道,她将一切都压抑在了心中。然而, 情感 这种东西,越是压抑、越是浓烈 。在反复的压抑之下,婆媳关系也逐步陷入危局。
矛盾积攒久了总是要爆发的,而母亲的73岁生日,成为了一切的导火索。
老人对于73、84这两个年龄,十分忌讳,二小的母亲也是如此。生日这天,母亲担心自己过不去人生这个坎儿,于是又哭又闹,逼二小写下承诺、按下手印,保证将来按照“土葬原则”,为她办理后事。
当然,写承诺书只是开始。生日之前,二小母亲给大女儿(丁嘉莉饰演)打电话,还让女婿(倪大红饰演)帮忙买一口棺材。而实诚的女婿,也在生日这天,将棺材送到了二小家中。
二小的领导来找二小,结果发现了他的家中放着一口棺材,心中有些不悦。
领导劝诫二小,公职人员不该搞“封建迷信”这一套,传出去影响不好。二小告诉领导,这些都是为了哄母亲开心,如果将来母亲真的到了生命尽头,自己还是会按照规定办事的。
二小与领导的谈话,无意中被母亲听到。伤心的母亲将二小斥责了一顿,之后又将心中的苦楚,告诉了自己的弟弟。
随着二小家中矛盾的愈演愈烈,舅舅心中产生了一个歪主意。
舅舅想利用二小的母亲打压二小,如果二小这个“主办火葬业务”的公职人员,都为母亲实施土葬,那么乡里的“火葬推广工作”,自然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于是,舅舅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二小的母亲算命。算命先生告诉二小母亲,她今年有一个劫难,要想躲过这一劫,就必须办一场假葬礼。
二小母亲对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而舅舅也在一旁推波助澜,让二小母亲“假戏真做”,一来可以度过劫难,二来可以看看二小的孝心。
于是,一场魔幻又荒诞的葬礼,就此展开。
二小母亲决定按照算命先生的办法,来一场假葬礼,而为了检测儿女们的孝心,她隐瞒了“自己假死”的真相,将之后的一切事宜,全部交给自己弟弟处理。
二小夫妻得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伤心不已。在伤心之余,二小也决定将母亲的后事,交给民政部门的“红白理事会”,一切都走火葬流程。这番话,让“躺在棺材里装死”的母亲气愤不已。
听闻母亲的“死讯”,二小的姐姐也回来了。姐姐决定遵循母亲的遗愿,施行土葬,但遭到了二小的反对,结果姐弟二人打了起来。
二小想让自己民政单位的领导,到家中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然而,二小的姐姐脾气暴躁,与二小单位的领导大吵大闹。
都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 ,面对二小与姐姐的矛盾,领导也选择了置之不理、不再过问。经过了几番争吵,姐姐占据了山风,最终二小母亲的丧事,在姐姐的主导之下,选择了土葬。
心有不甘的二小表示,土葬太花钱,还是火葬为好。而不甘示弱的姐姐,也顺势夸下海口,要自己出钱承办葬礼。
对于出钱承办葬礼,二小的姐夫颇有意见。但“怕老婆”的性格,让他选择了隐忍。
决定土葬之后,二小的舅舅开始为葬礼进行张罗,二小也被迫,参与到了其中。
舅舅告诉二小, 土葬不仅是传统,也是人情、牌面 。如果放弃土葬、选择火葬,以后还怎么在亲朋好友面前抬头做人。舅舅的话刺激了二小,于是二小决定,母亲的丧事要大办、要办出牌面。
二小和舅舅一起到县上的“纸扎作坊”购买纸扎,而纸扎店的老板也十分热情的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小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大到“与县长同款”的桑塔纳,可谓是种类繁多、样式齐全。
二小、舅舅临走之际,纸扎店老板还不忘给二小推荐一把纸糊的手枪。老板告诉二小,黄泉路上不太平,给老人买一把有备无患。
二小的妻子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得知二小母亲去世,印刷厂厂长也赶来探望。探望之下,厂长也不忘给二小推荐他们的产品。
原来这家印刷厂,除了刊印书籍,也印制各类冥钞。厂长还向二小承诺,一定都是出厂价。
为了制办这场假葬礼,二小母亲白天在“棺材里装死”,晚上趁宾客散去之后,在二小舅舅的帮助下,吃一些东西。
这一夜,二小母亲在棺材内辗转翻身,结果被几名宾客听到了响动。亲友们都表示,这是“死者心有牵挂”,应该找法师前来做法。而舅舅也从梆子剧团,找来了几名法师,安排了一场法事。
在法事上,二小看出几名法师都是假扮的,但舅舅却表示,一切本来就都是假的,这世界难不成还真有鬼魂存在?
因为承办葬礼,二小的舅舅从中抽取了不少油水。而为了葬礼的体面,二小、姐姐两人也花费了大量的积蓄。
市场经济的推动之下,利益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 “婚丧嫁娶”这类 情感 仪式 ,也都被 经济因素缔结而成的利益链 所捆绑。
出殡的前一天,二小家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在财务的压力之下,姐姐、姐夫大打出手。而二小与妻子,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在出殡这一天,二小母亲看到了土葬仪式的人情、牌面,给子女们带来的巨大财务压力,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可笑。
**的最后,导演给出了一个颇具深意的结尾。送葬的人群与结婚的队伍,在一个路口狭路相逢。这个关于葬礼的闹剧落下了帷幕,而关于婚礼的闹剧,却仍在继续。
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可谓是一部以小见大的国产喜剧经典。
影片不仅通过二小一家,展现了中国家庭背后的鸡毛蒜皮、冲突矛盾,同时还通过一场荒诞的葬礼,反馈了物质潮流冲击之下的 社会 问题。
荒诞的葬礼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背后有着一群荒诞的人、一些荒诞的想法。而这些荒诞的人和荒诞的想法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个荒诞的时代?
《孝子贤孙伺候着》之后,陈佩斯又接连拍摄了《临时爸爸》、《编外丈夫》、《太后吉祥》、《好汉三条半》等作品。
这些作品的质量相比于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却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1998年,陈佩斯的小品事业、**事业双双遭遇瓶颈。属于他的喜剧**时代,也在此时落下了帷幕。
1993年这部《孝子贤孙伺候着》,也成为了陈佩斯**之路上的最高峰。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