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少将退休后回乡18年植树205万株!他的事迹对你有何触动?

河北少将退休后回乡18年植树205万株!他的事迹对你有何触动?,第1张

据媒体于2020年5月9日的消息,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共和国少将张连印在退休之后回到了家乡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18年来种树205万株。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发酵后,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直呼自己被张连印少将的行为所打动,自己要向他学习;也有部分网民认为,张连印少将放弃了退休后优渥的生活,回到了贫瘠的老家,这可以看出他那弥足珍贵的品质。而实际上笔者对于张连印少将的事迹也是十分感动,以下笔者来讲讲他的事迹对自己的触动。

一、理念上: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

张连印少将之所以在退休之后回到家乡种树,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从小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把他送去参军,把他培养成为将军。因此他要为家乡的父老做些事情,实际上这便是张连印将军给自己所定下的人生的意义。而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我们也应该明确自己人生的意义,而笔者认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像是《工人周刊》的李汉俊所说的,我们求学是为了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所以笔者也会在未来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信念。

二、行动上:以情怀立命,用实力安身

而在行动上,我们可以看到张连印将军回到家乡之后,在种种艰苦的条件之下种出了205万株树。笔者始终认为,当有信念的时候还要将它付诸于行动,我们要以情怀立命,用实力安身,光有情怀不付诸行动便是空话,光有实力没有情怀,那么就找寻不到自己的意义。而张连印将军的事迹正告诉了我们要以情怀立命,用实力安身。

三、品质上:像白杨一般的品质

在戈壁滩上有着这样一种树,它便是白杨,白杨树扎根于恶劣的沙漠之中,饱受风沙的吹打,但是它仍然屹立于此、成长于此、守护于此,而实际上在张连印将军的身上,我们便可以看到像白羊一般的品质,他刚回到家乡之时,家乡缺水不利于种树,他便自掏腰包带领乡村民众们打下了水井,实际上像白杨一般的品质,无论在任何时代,它都是弥足珍贵的。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柯察金讲道。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前进的过程中也要思考于此。

引言:2021年10月18日,网上关于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并且他自身做出的一些行为也让大家非常的敬佩。中央宣传部也向张连印同志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那么他的先进事迹都有哪些呢?

一、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与军队

张连印将军出生于1945年,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在入伍之后一直都任劳任怨,服从党的命令,听从党的号召。最终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他也成为了军队的高级干部,在40多年的军旅生活当中,他的贡献也是非常多的,在这段青春岁月当中也一直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可以说是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事业与军队现代化事业。而且在职期间他一直都非常的有责任,在自己的岗位当中默默奉献。

二、返乡,为当地土地做贡献

张连印将军在自己退休之后毅然决然的返回自己的家乡,因为他的家乡的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所以为了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连续18年种植树木,最终通过他的努力下,现在已经有200多万棵树,一共有18万余亩的面积,这片森林能够生长得如此的好,都是因为当年于将军的努力,以及当地老百姓的付出。连续18年,他一直都任劳任怨,没有间断过。虽然他退休了,但是他的精神还是让很多人非常的敬佩。

三、即使患病,他依然坚持下去

张连印在之后的几年也被查出来疾病,但是他都忍受下来,并且依旧坚持做绿化种植树木,在他的世界里,仿佛已经将这片黄沙土地作为自己的战场,而沙漠化就是敌人,他手上拿的树苗就是用来对抗敌人的武器。虽然也身患疾病,但是他依旧乐观,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 事迹 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那么关于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欢迎查阅!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1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退休后回到故乡植树造林。18年绿化荒山18000多亩,植树200多万株,和乡亲们一起将昔日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

这两天正是秋冬森林火险期,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张连印正忙着跟值班人员一同在林间巡查。张连印的故乡山西省左云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常年受风沙侵袭。为了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退休后的张连印没有在省城安度晚年,而是返回家乡,立志让左云县绿起来。

可听说当了将军的张连印退休要回家乡种树,乡亲们并不相信。面对质疑,张连印,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还集体。

万事开头难,张连印和家人第一批栽种的1万棵树苗几乎“全军覆没”。为了搞清楚来龙去脉,他虚心向苗木专家请教,终于使沙化土地栽下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2011年,张连印被确诊为肺癌中期,随后几年,又相继查出脑梗、肺癌骨转移等多种病症。面对疾病的折磨,张连印没有畏惧退缩,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回到了“战斗岗位”。

十多年来,他通过不懈努力,和乡亲们一起将昔日的荒山头建成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为人民谋幸福的路上没有终点,为了唤起全民绿化意识,张连印建起清风林党性 教育 基地,先后为省市县党政机关、各类学校和企业作 报告 200多场,他还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在造林基地务工,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又促进了荒坡荒地增绿。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2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在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一位黑红脸庞、肩扛铁锹的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上不停地栽树。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植树,至今已经18年了。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205万株,被人们誉为“当代愚公”“绿化将军”。

2003年5月,服役38年的张连印从领导岗位上退休,这一年他58岁。

将军是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人。张家场村位于全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是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全村共有土地17754亩,耕地只有6346亩,其余11000多亩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站在家乡的荒山上,张连印心里很不是滋味。

望着一片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给乡亲们作个示范,以回报家乡、报答部队。”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

“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关照,就没有我张连印的今天。当年在部队报效国家,如今退休了总算有机会报答家乡父老了。”

200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是咱们国家的一项战略工程,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我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张连印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的军令状。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3

张连印从军报国40载,解甲不懈志。退休后,他深念组织培养之恩,心怀乡亲养育之情,抱定治理风沙、植树造林、为民造福的如磐信念,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扎根在风沙漫天的毛乌素沙漠边缘植树造林18年,将昔日连绵的荒山秃岭变为绿水青山,是新时代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生动缩影。

张连印是新时代***员的榜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个56年党龄的老党员,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党把他培养成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后回到故乡,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一干就是18年,诠释了***人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张连印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杆。军人的血性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军人的本职是履行使命、担当尽责。张连印以军人特有的勇气和毅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人生信条,始终坚守在防风治沙最前线。即便身患癌症直至癌细胞转移扩散,他依然斗志不减,手术不到一个月就重返荒山继续植树。他用生命书写了革命军人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拼搏底色。

张连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楷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他本可以在大城市里安享晚年,却选择在家乡改善生态环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带领乡亲植树造林。为了种树,他动员家人解囊拼凑启动资金,坚持不要林权、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他的无私奉献生动诠释了领导干部坚守初心本色、不懈奋斗奉献的境界情怀。

学习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要永葆赤子之心,汲取前行力量,把使命放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奋楫扬帆。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4

改变生态环境,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

不懂就学,他拜专家为师。经过现地调查后,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的难题解决后,张连印又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难题。

从2004年春季开始,他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他只好向儿女们求援:大女儿一家将刚买的一套新房作抵押,贷款20万元送到父亲手中;儿子一家拿出10万元支持爸爸;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起拿给了父母。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

接下来,就是上山植树了。张连印在荒山上盖起了平房小院,安了家。他和妻子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这里。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张连印身先士卒,带头苦干,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由于 经验 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痛定思痛,张连印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树种和植树 方法 。

整地、挖坑、植树、围圈、浇水、掩埋……每一道关口科学把关,终于使树的成活率上升到85%以上。

4年多的风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张连印终于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如今,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18万亩、205万株。“左云县的海拔和纬度较高,4月,温湿度正合适,栽下苗后很快就能发芽。”谈起种树,张连印早已成为行家。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5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先进事迹有感及心得5篇相关 文章 :

★ 精选10篇关于学习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范文

★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8篇)最新

★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 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观后感精选十篇

★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心得感想5篇

★ 王红旭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体会5篇

★ 学习党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

★ 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范文10篇

★ 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精选大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1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