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长“情感勒索”的孩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被家长“情感勒索”的孩子,最后会变成什么样?,第1张

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对,会伤害到对方,我们不要企图用自己的爱绑架别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我们的“情感勒索”是最大的伤害,家长们要学会克制与尊重。

前几天朋友来找我聊天:“我每天都生活得太痛苦了,我都不知道我该选择哪份工作,一份是我喜欢满意的,一份是我父母要求的,我如果不听父母的话,他们又要开始给我施压,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什么赚钱都是为了我,我必须得好好读书以后回报他们,现在工作了还是如此,还是得听他们的,不然这日子没法过了”。

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一切都为了你好,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就是在用情感绑架你,不断勒索你,最后把孩子吞噬,让孩子失去自己。

家长们一定要了解什么是“情感勒索”,不要把这种“勒索”运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一、什么是“情感勒索”

其实这种勒索是在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会存在,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尤为明显,父母通过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们感到恐惧,并且选择妥协,最后放弃了自己,导致孩子最后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

可以看到很多家长都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我们在外面赚钱,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回报我们啊”,“听我们的选择,绝对没错,不然你就是不孝顺”…

实在是有太多类似的话,这种情感模式就是一种情感勒索,最后把孩子们自己的灵魂和想法淹没掉,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挽救的伤害。

二、被家长“情感勒索”,给孩子带来什么伤害

其实情感勒索中孩子们受到最大的伤害就是失去自我,最后成为一种讨好型人格。

孩子们在家长的道德压制下,渐渐地就会失去自己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断迎合家长的要求,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面没有自己的主见。

最后孩子不仅在家人面前是这样,在陌生人面前也会做出同样的行为,以后遇到别人侵害自己利益的时候,都学不会反抗,久而久之就会把所有问题归咎于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让别人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没有满足别人的要求。

所以家长们不要企图再用这种爱去绑架孩子,真正为孩子好的家长是会尊重孩子并且克制住自己爱的范围。

三、真正的爱,是克制与尊重

1、给予孩子空间

这里的空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空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一定的物理空间让孩子拥有隐私的权力,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感受到真正的爱。

除此之外,还有心理上的空间,也就是我们说的情感边界,很多家长想要关心孩子,但是最后越过了孩子成长的界限,最后没有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反而形成了情感勒索。

我们一定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需要预留,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让孩子自由选择

就是这种经验主义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很多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根本没有选择权,孩子们已经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那么为什么父母还要干预孩子们后半人生的选择呢?

所以将心比心,我们不要让孩子再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权利,相反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支配自由。

3、多沟通,多尊重

什么是爱,爱并不是闷在骨子里,我以为你都懂,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我们如果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不尊重孩子,就算给予太多的爱,也是“错爱”。

人生中,沟通是每个家长必须经历的事情,只有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在沟通中获得孩子们最高的尊重,在这些过程中才会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所以真正的爱,不是多么高尚不可得的东西,而是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从细节开始,从尊重孩子开始。

悲伤这种消极的情绪是这样总结的,因为它给人带来的感受是痛苦,是痛苦,有时甚至是绝望。就像很多被定义为负面情绪的情绪一样,我们常常会回避它,谈论“悲伤”。有些场合会被调侃掩盖。对于这种做法,我不推荐。如果你是出于好心去做,你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会给处于悲痛中的人一些安慰。但如果是基于别人的悲伤而开的玩笑,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个度的掌握,是对人的敏感和同理心的极大考验,需要言行谨慎。

不幸的是,悲伤和快乐一样普遍。它不是一个带着面纱的神秘骑士,而是一个带着许多积极情绪留下来的“明目张胆”的“绅士”。负面情绪后面往往跟着正面情绪,或者正面情绪后面跟着负面情绪,或者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

以快乐和悲伤为例。

一个异地恋对象,女朋友很久没见到男朋友,去机场接他。看到男朋友的一瞬间,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向男朋友,跳起来双手搭在男朋友的脖子上,双腿绑在男朋友的腿上,全身悬空,兴奋激动,幸福无比。过了一会,女朋友马上哭了,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滴,很伤心。难过的是思念相隔两地的痛苦。所以不能单看某一种情绪或者某一方面。而是要站在情绪之上,俯视其整体面貌。

既然悲伤弥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隐藏和逃避显然不是一个成熟健康的人的正确选择。它的到来确实带来了困扰,但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从中找到令人欣慰的积极意义。

1悲痛是哀悼过程的关键,哀悼的能力等于人格成长的能力。

恋人失恋了会难过;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会难过;夫妻吵架会伤心;孩子离开父母,父母会难过;父母生病住院,孩子会难过;当我们的工作出现重大失误时,我们会悲伤悲伤贯穿了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但我们不能完全陷入悲伤的漩涡。我们需要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活下去。要从悲伤和痛苦中恢复过来,我们需要对悲伤进行仪式性的哀悼,比如给自己写一封信,然后烧掉,去一个期望的地方待几天或者寻求心理咨询师的辅导,等等。

有一些人对悲伤不那么敏感,但当时很痛苦,他们能很快调整过来。我们可能认为他们真的很强大,是自我控制的大师。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在他们看似强大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幽灵般的恐惧。面对失去的结果,他们异常淡定,微笑着仿佛在向外界宣告:我很好。悲伤被他们压抑,他们对悲伤的排斥是对恐惧和悲伤的防御。他们习惯性的努力,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被悲伤吞噬,但他们心中捍卫情感洪流的大堤,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崩塌瓦解。

这样的人需要做的就是完成悲伤的哀悼过程,告别过去,褪去旧的自己,让新的自己成长。一次悲伤的经历,终将成为人格成长每个阶段的亮点,照耀人生之路。

2悲伤不仅能丰富情感,还能培养人的同理心。

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就是他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还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带来温暖。共情是共情发挥重大作用的地方。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悲痛表现出不耐烦,习惯性的大喊大叫,大吼大叫,打骂,而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招他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以后他会用在同学、朋友、伙伴身上,会“回报”父母。他们下意识学到的是,悲伤是错误的、不好的、不被允许的,悲伤是可耻的、无用的表现,悲伤被牢牢地锁在心里。

很多来访者的问题,大多是因为情绪淤血,大量类似悲伤的情绪滞留在体内,得不到解决。进入咨询室的来访者需要通过咨询师的共情能力来修复被遮挡的部分。心理咨询师不会评论来访者的悲伤、痛苦和难过。他们会尽力去理解来访者,让有毒的情绪从心中流出,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家长也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换位思考能力。当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的痛苦,耐心陪伴他的时候,你的积极温暖就是在向孩子传达:我可以难过,难过并不可耻。你这样做,你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孩子会内化你的共情能力,以后他也会温暖别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不会承受感情上的负担,会更轻松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受伤,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伤口一样,我们也会感到疼痛。我们要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和悲伤的一面,并学会接受,允许自己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里抑郁、悲伤、软弱、痛苦。静静的和悲伤呆在一起,不要干扰它,不要赶走它,像个孩子一样哭出来,彻底释放内心的痛苦,给自己一个拥抱。

勇敢面对悲伤,才能无所畏惧的成长。

这个看个人性格吧,开朗活泼型可能找朋友喝顿酒就解决了,但性格偏内向的话可能更多的需要自己调节,有时候找了朋友聊了可能也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属于时而内向时而活泼类,基本上是听听歌看看书就好了,潜意识里觉得烦躁是因为自己太闲,仔细想想真忙起来哪有那闲工夫心情不好。

当强烈而不愉快的情绪来临时,我们可以怎么做?是拼命地压抑,堵住洪水,还是任凭他如撒缰般的野马任其疯狂的驰骋?

压抑情绪,情绪总要寻找出口,或许就会用被动攻击或者隐形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拖延、躯体症状来表达;放任情绪的爆发,可以会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无论是压抑还是放任,最终伤及的都是自己。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困扰?

《当情绪遇见心智》这本书提到,造成情绪困扰的是我们不良的应对方式,它把这些方式归为七个类别:

回避

回避是我们应对痛苦的防御机制,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时,我们可以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呆着,待我们有能力、有能量、有勇气时,我们才尝试去面对,这是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当我们长期处于回避中,就可能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困扰:因为现实的困难无法解决,我们开始沉迷网络 游戏 或者药物成瘾,长久下去,我们的 社会 功能会丧失,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断裂,而我们把自己制造成了一座孤岛。

思维反刍

就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情绪的认知思维,思维反刍是对外部事物的预测与批判,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测会带来焦虑,为了克服这种焦虑,我们会使用一些可控的思想去对抗这种恐惧,我们会在脑海中不断地闪现,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想它,忘记它……结果呢,这个记忆更清晰了。你的能量都消耗在了与这样的思维的斗争中。

思维反刍让我们总是被困在过去,而无法充分地参与现在的生活,也就是无法活在每时每刻。

情绪伪装

这个跟假性自我类似,为了呈现自己完美的一面,我们害怕让别人看见我们内在的脆弱、懦弱与悲观,我们带着厚厚的面具生活,将自己的情绪都深深地隐藏。痛苦与悲伤都被排除在 情感 之外,时间久了,我们可能会 情感 麻木,我们已经不知悲伤是何物,有时,我们以为骗过了别人,甚至骗过了自己,但身体却不会说谎。

曾经遇到一位女性,总是会在阴雨天腿疼,一直以为就是普通的关节炎。曾经看过医生,似乎也没有好转。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谈到妈妈去世那天,天上下着雨,妈妈的离去,她一滴眼泪也没流,因为她是家里老大,大小事情都是她安排的,似乎在经历妈妈离去这件事情时,她一直忙碌,几乎都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情绪。葬礼结束,她立即赶回单位上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她看起来没有悲伤,其实是她害怕那种情绪崩溃的感觉,她知道当时弟弟妹妹都需要她,她不能表现出无助与脆弱,她伪装了自己的真实 情感 ,表现出冷静、理性与坚强,但她的身体却诚实地记录下来了这一切。

短期焦点

第二天中午起来,你感到浑身无力,而那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你开始焦虑,预测着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更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头绪,你开始烦燥不安,发现什么也做不了。就这样磨蹭磨蹭,时间又消磨过去了。短期你似乎找到放松自我的方法,但接踵而来的是被焦虑所吞噬。

应对固执

你总是用固有的方式去应对问题,不理会时间与情境的变化,就如刻舟求剑,似乎很努力,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僵化的思维会害怕变化,害怕新的事物,也害怕去做出任何的改变。固执让我们有一种稳定的感觉,我们会从中获得安全感,因为那都是熟悉的味道,甚至还有曾经成功的经验,可是殊不知人、事、物已经完全不同,但我们还沉浸在过去的经验中,以为自己握着的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钥匙。

敌意或攻击

攻击是表达愤怒的最低级的方式。愤怒背后隐藏的是脆弱、羞耻、失落、恐惧、无力等等。当面对压力时,我们的能力不足,我们会烦燥,会把责任推给别人,对别人的失误或者无能进行谴责或者攻击,而其实质是无法面对自己的无能。

当我们做错事被人发现时,我们不去面对做错事的后果,不愿意承担后果,不去面对我们的羞耻感,我们反而会恼羞成怒,然后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

负面评价

有些人总是用负面的的眼光、消极的评价去面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方面他特别想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但另一方面,他会给自己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我肯定做不好,肯定不能成功,我能力不行,我经验不够,没有人支持我。我们能看到思维与行动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其实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因为,你把力量都用在了与自己做斗争上了。

或许有着这种不良应对方式的人曾经有一个严苛的父母,他无法满足父母完美的要求,总是受到批评指责,这些早年的经历内化成了一个内在的批评者,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个批评指责的声音跳出来,给他负责评价。

如何应对我们的情绪困扰?

上面我们提到了七种适应不良的策略,这会形成我们的自动化思维及行为模式,这是造成诸多的情绪困扰的根源。

书中给了我们许多的技巧,比如行动中的价值观、正念、去融合、认知弹性训练、自我安抚、反其道而行、情绪暴露等等方法,来针对一项或者多项的适应不良策略做出改变,从而让我们从情绪困境中解脱出来。

针对负面评价,我们可以使用认知弹性训练,让我们一起看看它的工作原理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

辨识负面评价的类型

评估自己的类型

通过记录思维日志表,我们获得了自己负面评价的类型,总结出出现频率最多的,那就是我们主要的负面评价类型。

针对这种类型的应对策略

假如你的主要负面评价来自于消极预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完成干预:

估测你的效度系数,也就是发现你的这些消极预测可能发生的几率。

小A有社交恐惧,她很害怕见陌生人。她害怕主动与人打交道时被拒绝,也害怕别人跟她搭讪时自己应对的不妥当而让别人感到失望。

为了确定这个效度系数,我们可能会尝试询问这样的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间,你做过多少类似的预测?

在过去的五年间,这些预测有多少次应验了?

小A会发现,原来她害怕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事实,发生的几乎微乎其微。这样,就抵消了她消极预测的念头。

记录你的预测日志

把你担心会发生的糟糕事件记录下来,写下日期,并记录下实际发生事情的情形。记录,会让我们有一种对现实的把控感,看起来,事情并没有像我们预测的那么糟糕,我们的焦虑可能就会减低。

小A在上次与同学的聚会上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小A鼓足勇气上前跟他打了招呼,她当时非常害怕他不理会她,或者假装没看见,或者让她难堪。而事实上是,他礼貌地回应了她,而且进行了自我介绍,并且闲聊中,她还得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一个朋友。简短的交谈后,小A感觉到对方还是很友好和善的。小A在她的预测日记上把当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当小A把自己的预测只是当作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可能的结果,甚至必然的结果时,小A也就不再那么忧虑了。

以上只是呈现了自我情绪调整技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学习与了解如何面对压力状态下的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建议你通过书中的内容去实施。

《当情绪遇见心智》这本书整合了辩证行为疗法、接纳承诺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这三种疗法中的精华,针对情绪困扰开出了各种解药。通过你的亲身实践,你一定可以选择不被情绪控制的生活。

我对心情不好的时候,处理的方法是这样的,我会不停的深呼吸,并且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欠你的,你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努力,如果你受到了什么委屈的话不要太在意这可能就是前行的路上的一些小阻碍而已,所以有一些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想了

和朋友欢聚最多只能缓解一时,还是要自己静下来慢慢调节

找闺蜜或最好的朋友聊聊天,把心中的不快通通都讲出来,这也是心理疏导的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心理郁闷情绪,通过倾诉后会很好的释放不良的心情。此时无所顾忌地一一讲来,再听听好朋友的忠告。也不仿听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看看喜剧**也会引你发笑。最好注意在这个时候不要看,家长理短的又是婆媳矛盾又是临里风波的电视剧了。那样只能加重郁闷心理,看轻松 娱乐 的节目吧。

睡觉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是婚姻的一部分,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由亲密、激情、和承诺三元素组成的稳固的图形。亲密就是彼此的理解、喜欢和期待,比如说,你对一个人很欣赏,喜欢和他在一起,觉得可以被理解,关怀,这些,就是亲密的体现。激情通常和性、性感联系在一起,你有强烈的被吸引的感觉,想有和他有更进一步亲密的愿望。承诺则意味着,你们决定把彼此的关系明确,并准备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这三个元素都具备,那就是最完美和最牢固的爱情。可是生活中有些人的爱情中这个三角并不平衡,只有两元素,比如亲密加激情,就可以产生浪漫的爱情;亲密加承诺,是同伴的爱情;最糟糕的是激情加承诺,等于愚昧的爱情。他们自有独特的好处,可是因为不是三角形,所以不够稳固。”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的本质是一种承诺,是以我的全部生命对另一个人全部生命的承诺。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门艺术。只有爱的情感体验,而不知如何去爱是达不到爱的目的。爱只有引起被爱,才能证明这种爱是有效的。爱的能力和艺术包括给予他人爱的能力和艺术,接受他人给予爱的能力和艺术,拒绝爱的能力和艺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祈求爱、渴望爱、歌唱爱,却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得不到爱,因为愿意学习爱的能力和艺术的人却很少。要拥有爱的能力,掌握爱的艺术,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爱的理论,更要用这种理论去指导爱的实践。

(1)、给予他人爱的能力。要具有爱的能力,首先要懂得爱是什么,什么是健康的爱。先要了解自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也要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兴趣、爱好;要学会如何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具备给予他人爱的条件。其次,要培养爱的表达艺术,掌握施与爱的技巧。许多恋人之间矛盾不断,并非缺乏爱,而是缺乏爱的表达艺术。在追求爱时,给予他人爱时,要勇于、善于表达爱,使自己的爱得到真正的体现和高水平的爱。

(2)接受爱的能力。不仅要勇于、善于追求爱,掌握表达自己爱的能力,还要学会如何接受他人给予的爱。很多人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当爱突然来临时,显得惊慌、不知所措,不敢接受属于自己的爱,以致造成终生的悔恨,因此也要勇敢的接纳他人的爱。爱是双向的,不仅仅是付出,同时也是收获。一个人只有领悟到了他人的爱,才有可能给他人以更大的爱。

(3)拒绝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果断地、理智地拒绝自己所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在自己不希望得到的爱情来临时,一定要勇敢的说“不”,优柔寡断或屈于对方的穷追不舍而接受是极其有害的。爱情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来不得半点的勉强和将就,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不要因一时的勉强和将就,错爱一生,造成终生遗憾。二是要掌握适当的拒绝方式。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有接受爱和拒绝爱的权利。要尊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珍重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要学会用充满关切、尊重、机智的方式来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尊严。

爱情检验了人格,也促进发展了人格。恋爱中双方关系的协调,各种矛盾的解决都会丰富人的生活经验,促进双方在心理上更加成熟。恋爱中为了获得对方的爱,提高自己在恋人心目中的地位,给对方良好的形象,每个人都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此时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爱改变了人的趣味,升华了双方的人格,促进了人的新生,正如莫里哀说:“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会我们重新做人。”

爱不光是甜言蜜语,不仅仅是性,爱是付出,是奉献,更是一种责任。

而爱的责任又包括了:

(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

(2)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文明用语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文明用语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性爱也就愈为高尚。”发展爱的能力,并不是非要具体到对某一异性的爱,可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爱。我们的亲人、同学、朋友、祖国和人民,都值得我们去热爱。发展爱的能力,就是要培养无私的品格和奉献精神,要培养善于处理矛盾的能力,有效地化解消除恋爱和家庭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可以说,爱的情感我们大家都有,但爱的能力却未必有。

  母亲爱女儿,爱到要以自己的标准为女儿选择婚姻对象,以至于母女反目;子女爱父母,却往往用任性和冷漠伤得父母鲜血淋淋;丈夫爱妻子,却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繁重的家务把一个美丽女子变成"黄脸婆";妻子爱丈夫,却又用多疑唠叨把丈夫变成一个不爱回家的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且皆缘于一个"爱"字。

  既然爱,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爱的温馨和美好呢?其实,心中有爱是一回事,如何去爱又是另一回事。爱的能力的缺失,必然要给我们爱的人带来诸多的遗憾和伤害。所以,心中有爱的同时,还要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爱要学会尊重。把对方当做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尊重他的思想和行为,尊重他的生活方式,不管他是你的小辈还是长辈,都要怀尊重之心。

  爱要学会接纳。你有自己的个性、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他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爱,就不能强求他各方面都如你所期望的那样,而是接纳他,鼓励他成为他自己。

  爱要学会自信。自卑的人往往无法很好地爱别人,因为不自信,所以对爱患得患失,害怕得到,也害怕失去,更害怕对方看不到自己的爱。而亲人或爱人之间相处,即使相爱也可能会产生伤害,自信的人在受到伤害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爱的承诺,依然信任对方、爱对方。

  爱要学会付出。爱不能藏在心里,挂在嘴上,而是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陪他去想去的地方走一走,买回他想买却不舍得买的东西,呵护他的疲惫与劳累,这些都是你表达爱的方式。

  爱要学会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是爱的核心,为人子女有为人子女的责任,为人父母有为人父母的责任,为人夫为人妻有为人夫为人妻的责任,也许你有着多重身份,而每一份责任都是责无旁贷的。

  

  爱要学会容忍。爱要学会宽容。爱要学会适时地放手。爱的能力方方面面,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还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让自己幸福也让别人幸福的能力,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能力,是一种化百练钢为绕指柔的能力,是一种懂得给予的能力,是一种宽容接纳的能力,是一种不自私的能力。只要你拥有了爱的能力,就一定能让你和你身边的人深深地体味到幸福的滋味。

爱不是强加,也不为证明什么。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很幸福。我需要你,依赖你,你对我的帮助是无尽的,价值是巨大的,你和我的梦想联结了在一起。这是非常感动人的,可惜很多人对你都无用,你需要的是你爱的人,你要能感动他/她才行。爱是你和他/她之间的事。他/她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你需要他/她,是为你需求的得到满足。同样地,他/她也有自己的需求,他/她是否能从你这里得到其自身需求上的满足,会得到多大的满足,这是他/她决定爱或不爱你的前提。所以,让你爱的人爱你,第一步要做的是了解你爱的人的需求,越多越好。在一定时期,总有其最重大的需求,他/她能指望谁?你不能忽略了这些,否则他/她会感觉你并不爱他/她,起码你不知道怎样去爱他/她,他/她爱你便没有什么意义了。需求满足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需求的将要满足使人获得众快乐多的情绪体验。即便你不能完全满足他/她的需求,至少你可以和他/她一起共同分享和探讨,说不定他/她对自己的需求还没有你了解得清楚,这对他/她来说是意外的惊喜。你的用心是能深深打动他/她的。

让你爱的人爱你,第二步是行动。爱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你要尽你的能力帮助他/她去实现其梦想,在共同的努力中使他/她产生对你的依赖,他/她会从你身上发现他/她从未见过的巨大价值,他/她会对你产生需要。你会发现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她爱你就像你想像中的那样。

人的需求是无止尽的,活着的每一天总会有需求。所以要学会观察,学会用心思考。这样说并不是要你一个人自己去窥探和遐想,你应该学会同他/她的交往,并从交往中得到最大的益处。让你所爱的人爱你,第三步是运用ARC三角形原理,即亲密、真实、交往的原则。爱情从交谈开始,你要和他/她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按照德鲁克的观点,你要能和他/她就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能谈论至少一个小时以上。因为你们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有效交流的基础,而人的语言的可信度是极差的,所以只有长时间的交流你们才会准确的理解对方所说的话,而不致产生误会和曲解。这是有效交流的前提。而要有这种交流的愿望,靠的是亲密、真实和交往原则。不要害怕亲密,亲密达至无间,便什么都会说,什么都想说,并不有意要歪曲和隐瞒什么,这样便得到真实的东西,包括思想和情感。敢于说实话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就是你,他/她迟早乃至始终都必须接受这一点,害怕是没有道理的。而真实更容易带来信任,而使你们更愿意和对方交往,交往越多,就越能产生亲密的情感。要亲密,要真实,要多交往。不要让无知和担忧吞噬你和你的爱人的感情。

还有什么可说的?也许你说要培养自己的魅力,以此打动对方。而如果对方确有这种需求的话,也未尝不可。看看男人感动女人的42招,女人培养十种能力获致终身幸福。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亚当和夏娃两个人,人都是要有选择的嘛,他/她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你为什么选择他/她而不是别的,都有不可言状的原因。世界太花,我们就要会学会让自己变得更亮丽一点。这没什么不对。

说这么多,我想你该知道怎样让你所爱的人来爱你了。果真这样的话,你可以祝福你自己了。“爱是一种储蓄呀,你深深地打动他,不是浅浅地,深深地打动你的爱人一次,他真地能爱上你5年不变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一旦有变心的时候他就想了,哎呀,我对象多不容易呀,当初怎么怎么着打动过我呀,这种储蓄就焕发了。不要光储蓄钱呀,要储蓄一点爱呀。你再深深地打动你的爱人一次,他又爱你5年,这可就是10年了。你能经常不断地去深深地打动你的爱人,他就能永远爱你而不择他,这就是爱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1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