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好的故事》中,展示了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与黑暗现实的对立,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内心存在的希望与失望矛盾产生的现实基础。
启示人们为毁掉这“昏沉的夜”,实现那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而斗争。更为可贵的是,这篇散文诗不仅倾诉了鲁迅这种斗争的激情,而且表现了他执著追求的精神。鲁迅在一场梦境醒来之后,是那样急切地要追寻这梦中的幻影。
扩展资料: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在编成《野草》集子的时候,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鲁迅误记。
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本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写作特点
一、卖火柴的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出现了四次幻象。作者把现实同幻觉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在鲜明的对比中使我们认识了旧制度的不公平、腐败与丑恶。
二、课文的结尾意味深长。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中的最幸福的时刻冻死了。她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这个回叙性的结尾,及结尾中的“美丽”、“新年的幸福”等词语更突出地衬托出了结局的悲惨。
《春天的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该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史诗般的气势,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
蒋开儒和叶旭全亲身感受了特区的巨大变化,他们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的笔触,和亲切感人的语调,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春天的故事》社会影响
该曲自发行后,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其手稿被收藏在深圳博物馆。1997年,《春天的故事》被选作十二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曲。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太空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该曲曲名被命名为中国建国50周年、6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方阵其中一个方阵(60周年为第七方阵)的阵名。
1)坚定自我。名字是这部**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忘记了名字的人,就只能一直为汤婆婆工作。小白给千寻她衣服里的卡片,提醒几乎要忘记的千寻,“我是千寻,不是小千”。只有清楚自己是谁,坚定自己要走的路,才能不受他人的掌握,才能抵达自己的目标。
2)善待自然。河神沐浴的场景,不用多说了吧。
3)互相扶持。小白、小玲对千寻的帮助,千寻为了无面人、小白放弃了本来准备给爸爸妈妈的药丸。在困境中彼此依靠,互相扶持。我猜小玲以前也是人类,但是后来忘记自己的名字了,一直为汤婆婆工作。
4)抛除贪欲。“吃”在这部**中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千寻爸爸妈妈因为贪吃变成猪,无面人在无休止的吃中“变坏”(千寻:“他是来到这里才便坏的,所以我要带他离开。”),“吃”就像人的贪欲,不加控制就会造成毁灭。
5)没有绝对的善恶。钱婆婆和汤婆婆是孪生姐妹,两者性格却完全不同。我觉得这就是人性中善恶的两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正如“变坏”的无面人,却向千寻给出满把的金子来报答她在雨中救了他。
6)人要学会成长。汤婆婆的孩子,说外面脏所以呆在婴儿房里不出去,是,汤婆婆的浴场真的很“脏”,就像是这个社会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一个缩影。但即便是这样的世界,我们也要学会去面对它,于是小宝贝变成老鼠,跟着千寻,在去拜访钱婆婆的过程中长大了。
赫本说,“外貌是女人不可或缺的资本。其实两个人聊得再投机,见面之后,还是外貌决定一切。外在决定两个人在一起,内在决定两个人在一起多久”。想要别人爱你,前提是先好好爱自己,独立的人生,才是爱情的底线。爱情不是依附和取悦,而是各自独立坚强,然后努力走到一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