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心理学认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犹如强大的驱动力,是人类从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内部力量。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应该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有意识地抓住演讲中的一些“动情点”,用情感去感染听众,打动听众的心灵,给听众以激情和力量,有效地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把听众带入一个既饱含情感又充满理性的崇高精神境界之中,使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取得演讲的最佳效果。
下面根据一些演讲成功范例,谈谈演讲者怎样抓住“动情点”的问题:
一、由人及情——以典型人物为“动情点”
演讲中,切忌空泛的“煽情”,演讲者表达情感最好应有所依托。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为“动情点”,由人及情,情因人生,可以有效地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例如,甘肃省孙坚在教师节的演讲《师爱无声》中的一段:
贵州省乡村民办教师陆永康,刚出生九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致使双腿终生残疾。二十岁时,他开始了跪着授课的教书生涯。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著名相声演员侯耀华在给陆永康颁发“三农人物”奉献奖时,“咚”的一声就跪了下来,他说:“当我知道要给您颁奖的时候,我只想着一件事,您跪着讲了三十六年的课,今天,我应该给您跪。”侯耀华这一跪,代表了所有人,对那些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老师的深深敬意和谢意。
这里,演讲者以跪着授课三十六年的乡村民办教师陆永康这个人物为“动情点”,又以著名相声演员侯耀华在给他颁奖时令人动容的一跪来“煽情”,触动了听众的心弦,感人至深,激发了听众心中的崇高感,唤起了听众的情感共鸣。
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情感的动物。人类的认知,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任何一个方面几乎都受到情感驱动。在人际互动和群体中,情感是隐藏在对他人的社会承诺背后的力量。不仅如此,情感也是决定社会结构形成的力量,但同时,情感有时也是摧毁社会结构和变革社会文化的集体活动的动力来源。
因为情感在人类事件中拥有如此核心的位置,我们应该可以发展出一套通行的理论,用以解释为什么在个体中和群体中会产生特定的情感,并且特别关注在社会关系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文化模式中情感导致的后果。作为通行的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情感力量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例如,情感使得人们与他人建立友谊,对社会结构做出承诺,或者参与导致集体恐惧的恐怖行为。因此,在建构理论时应找到一组可以理论他的共同基点,并由此来解释情感在人类事务中的所有维度。《人类情感》一书旨在建构这样一个能够经受多方面研究资料检验的普遍的理论,这些资料包括实验室研究,自然情境下的个案研究,以及情感怎样影响关键历史事件的历史学阐释等。
作者简介
乔纳森·特纳(Jonathan HTurner)自1968年从康奈尔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社会学系任教曾担任社会学系主任,1997年后成为该校的杰出社会学教授,是美国当代资深的理论社会学家,特纳在社会学的多个领域都有突出建树,尤其以社会学理论研究见长,其研究成果在世界社会学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还曾担任《社会学视角》(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和《社会学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杂志的主编。自1980年以来,特纳先后出版了28本学术专著,主编4本书,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40多篇。近几年来。特纳在情感社会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情感社会学》、《人类情感的起源》等多部有关情感社会掌的研究论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