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学术界对体验式教学的特征虽然有着不同认识,但大部分学者均认可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双边性、实践性、开放性、情感性、生活性和主体性等特征。在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中本文认为体验式教学主要包括亲历、感悟和反思这三个特征。亲历:个体经历某一事情或某一情境阶段;感悟:个体对亲身经历的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点的阶段;反思:梳理感悟,反思、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意义建构阶段。
( 一)强调学习者的亲历
亲历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心理情感和实践活动的亲历。体验式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亲历性,我们认为这种亲历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心理情感的亲历,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参与其中并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式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才能形成发自肺腑的深刻感悟,才能构建良好的道德信念,进而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道德实践。其次是实践活动的亲历性,在开展体验性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围绕目标知识来设计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知识,在完成教学之后逐步将这些知识内化,进而转变为自身的感悟,通过感悟和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认知。
( 二)强调学习者的感悟
感悟是指学生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感悟对于体验式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有两点十分重要,第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来充分体验教学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感悟,从而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真正的感悟来源于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的是渐渐的领悟,有的则是瞬间的开悟。无论是渐渐的领悟还是瞬间的顿悟,都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教育者不能替代的,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用新型的即以学生、情境和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学会主动、自主的学习和探究,逐步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 三)强调学习者的反思
在课堂上使用体验式教学法,要重视学生再体验活动的自我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师安排何种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情境,最后都需要学生的反思,学生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后对教学内容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反思才可以使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升华成个人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而言,其反思有助于他们辨别是非,培养积极的情感及科学的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使用体验式方法的反思,不但包含了学生的反思,也包含了教师的反思,其中学生的反思针对的是整节课的授课内容以及情境,教师的反思则针对的是课堂教学以及学生对整堂课的反应。教师应该深刻反思课堂中所采用的授课情境以及教学活动是不是与预期相符,是不是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最终的教学效果是不是和预期结果相符。这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体验活动。
我们认为亲历性、感悟性、反思性,是体验式学习最基本的三个应用特征。
不同地区的初一道德与法治满分是不同的,北京市的道德与法治满分是80。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按:思想政治课教学,尤其是低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必须贴近现实生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照本宣科。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思想品德相比, 是紧跟形势变化、理论变化、 学生思想变化、 针对性更强, 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课程, 对引导青少年适应新形势, 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就《道德与法治》 教育实践中的探索的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做一些探讨学习。
1 问题启发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有“小大人” 的一面, 另一方面好奇心、 求知欲增强, 爱发表不同意见, 活泼好动的一面。 这样一来, 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 对他们“另类” 的表现一味的压制, 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 为此, 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 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利用问题式教学法, 让学生们带着疑问学习。 问题式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 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 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 解决疑问, 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 如: 我的理想是什么? 我准备如何实现自 己的理想? 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 要到哪里去? 生命可以永恒吗?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 大家踊跃发言。 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课堂上充满了掌声、 笑声, 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 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 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2 情景体验教学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情境化引入, 在潜移默化让学生形成对价值观、 法治观、 人生观的正确的认识。情景再现是指把某种社会环境或生活环境通过“剪辑”、“复制” 或再创造后搬进课堂, 诉诸学生的视觉, 从而给学生以道德感召。 它主要通过视频、 挂图、 投影、 等直观形象教具和进行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实现。 教师恰当地使用视频等直观形象教具能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 有利于陶冶情操,明确道理, 形成观念。 并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 有所感悟。
让学生扮演角色, 再现某个情景,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他们不仅喜欢看, 而且乐意做。 恰当的组织学生表演, 能够深化主题教育还能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表演中, 强化道德观念, 塑造健康心理。 在学习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生命可以永恒吗》 时,小组为单位, 观察和提示, 车轮战的方式原地即兴表演,动作形式不限, 效果还是不错的 。 同学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到生命来之不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我们自己的幸运。 小品表演要求主题明确, 小品演员具有丰富的表演能力, 其形式活泼, 引人入胜, 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
3 案例教学法
以学生生活为背景,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结合课本选取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教学,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更亲切、 更真实, 让学生学有所想、 学有所悟、 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
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深深浅浅话友谊》 这一框时, 在上课之前我播放了一首歌曲“友谊天长地久” 一下子就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要上的主题是什么,中途播放了一段“惊呆! 哥们讲义气_男子紧抱交警_助酒驾朋友开溜的视频, 使学生明白了友谊是讲究原则的, 当朋友误入歧途时, 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 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像这样把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诉诸学生的视觉, 寓意 深刻的事件, 幽默典型的人物, 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使他们在情境中明理, 并在情境中自觉导行。
4 趣味故事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恰当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故事,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还能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在讲到《以礼待人》 这框时, 结合青少年学生常为一些小事争吵, 甚至打架斗殴, 不懂得讲文明礼貌。 我就讲“程门立雪” 的故事: “杨时时北宋时期的哲学家, 他好学上进,专心于专研理学。 他到陈颐处求学时, 已在仕途和学问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 但是他还是恭候闭目养神的陈颐, 表现出他态上彬彬有礼。” 学生听了这故事后, 他们明白, 做文明有礼的人,待人接物妖态度好、 用语文明。 故事富有教育意义且有趣, 在快乐的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品质、 思想道德得到了提升。
5 角色体验教学法
对课本中涉及人物或人际关系的知识点时, 我主要采用角色体验法来教学,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去体验不同的角度和立场, 使教学活动更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培育践行正确价值观。
例如: 讲述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尊重他人》 时,我让几个学生分成两组: 1 组和 2 组, 每组两人。 先让 1 组的同学扮演相互尊重的角色, 他们一上来就相互握手, 有说有笑, 礼貌相对, 两人都显得很高兴。 而让 2 组的同学扮演反面角色, 他们一上来就恶话相对, 互不相让, 互相指责,两人都气得面红耳赤。 他们两都显得很不开心。 通过了这个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 明白了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尊重的道理。 这样的“角色体验” 教学法, 能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道德与法治》 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些实践,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今后我将继续以学生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不断探讨实践新的教学方法,重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 推进学生间互动、 推动学习方式转变, 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