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的原文及译文

《长干行》的原文及译文,第1张

妾发初覆额⑵,折花门前剧⑶。

郎骑竹马来⑷,绕床弄青梅⑸。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⑹。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⑺。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⑻,愿同尘与灰⑼。

常存抱柱信⑽,岂上望夫台⑾。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⑿。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⒀。

门前迟行迹⒁,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⒂,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⒃,坐愁红颜老⒄。

早晚下三巴⒅,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⒆,直至长风沙⒇。

注释

⑴长干行,乐府旧题《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其源出于《清商西曲》,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崔颢也以绝句形式写过四首《长干行》。长干,地名,今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河南,古时有长干里,其地靠近长江。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⑵妾,古代妇女自称。初覆额,指头发尚短。

⑶剧,游戏。

⑷骑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骑。

⑸床,这里指坐具。弄,逗弄。

⑹无嫌猜,指天真烂漫。

⑺羞颜句,指结婚后,就一直含着羞意了。详见下面的低头两句。未尝,《全唐诗》校作“尚不”。

⑻始展眉,意谓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间显现出来。

⑼愿同句,意谓愿意永远结合在一起。尘与灰,犹至死不渝,死了化作灰尘也要在一起。

⑽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事见《庄子·盗跖》。《战国策·燕策》也以此为信行的范例。

⑾岂上句,因深信两人的情爱都是牢固的,所以自己决不会成为望夫台上的人物。望夫台,类似的望夫石、望夫山的传说有好几处。故事的大意是,丈夫久出不归,妻子便在台上眺望,日久变成一块石头。王琦注引苏辙《栾城集》,说是在忠州(今四川省 忠县)南。

⑿瞿塘,峡名,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奉节县东。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每年阴历五月,江水上涨,滟滪堆被水淹没,船只不易辨识,易触礁致祸,故下云不可触。古乐府也有“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语。

⒀猿声句,三峡多猿,啼声哀切。

⒁门前句,意谓女主人常望着丈夫出门时的踪迹而等待着,只见踪迹上都已生出青苔了。迟(直zhí),等待,一作“旧”。

⒂蝴蝶黄,明杨慎说是秋天时黄蝶最多,恐系附会之说。黄,《全唐诗》作“来”。

⒃此,指蝴蝶双飞。

⒄坐,因而。

⒅早晚,何时。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省东部。

⒆不道远,不会嫌远。

⒇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 安庆市东的江边上。据陆游《入蜀记》说,自金陵(南京)至长风沙有七百里。地极湍险

《长干行》(其一)古诗全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长干行》(其一)古诗赏析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古辞中说:“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写的是长江上船家女儿的生活。盛唐诗人崔颢曾运用这个乐府题材写下了《长干曲》四首,其中前二首特别有名:“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去来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李白的《长干行》虽沿用乐府旧题,而内容和题材上都作了较大的发展和改造。虽仍是写长干里的人情物事,发生的地点却不在江上,而在江岸上。虽写的是男女爱情故事,却不是互不相识的男女江上相逢互答,而是写了一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年青夫妇的缠绵爱情故事,是一首感人肺腑的爱情叙事诗。

故事是以一个 的回忆展开的。她的思绪,首先飞回了遥远的童年时代,那时她和如今的丈夫都还是天真漫烂,情窦未开的儿童。记得那一天,她折枝花儿正在门前玩耍,郎却骑着一条竹竿当做马儿跑到她家门前来玩,绕着井台旁的青梅树转了起来。他们从小都住在长干里,从幼年时,就常在一起玩耍,玩着过家家一类的游戏。当时童心无猜,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男女之嫌,没有想到今天竟成了小两口,想起来真有些令人害羞,自己和丈夫的爱情溯源起来,还真与那时有点关系哩!

诗人的头六句以女主人公的口气和角度,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回忆。回忆总是美丽的,象一坛陈年老酒,年代愈是长久,其味道就愈是香醇。

从“ 十四为君妇 ”到“ 岂上望夫台 ”八句,写她与丈夫婚后的甜蜜生活,写出了一个 婚后微妙的心理变化。古人结婚早,刚结婚时,她才十四岁。第一次做小媳妇,她感到既新鲜又害羞。见了人总觉得羞颜难开。别人和自己开个玩笑,就觉得羞的抬不起头。躲进内室里,怎么叫也不出来。经过了一年的恩爱夫妻生活,她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环境,性格也开朗起来,对丈夫的爱情也越来越深厚,感到了爱情的甜蜜。她愿意在丈夫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守,并发誓愿白头偕老,同尘共灰。她相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也是忠贞的,就象是传说中那位与情人相会守约抱桥柱而被洪水淹死的痴情尾生那样,对自己忠心耿耿,而自己也是这样。她只感到夫妻恩爱的甜蜜,那里想到人间还有夫妻别离的哀痛。“ 岂上望夫台 ”一句,暗示诗的下半首郎君的远行。望夫台、望夫山、望夫石,全国各地都有,仅在长江沿岸就有多处。

从“ 十六君远行 ”到“ 坐愁红颜老 ”十二句,写夫妻离别后 的担心和伤心。到了 十六岁时,也就是她结婚的第三个年头,她安静的家庭生活忽起波澜。就是她的丈夫要出远门做生意。做生意的方向显然是沿着长江西行,要到路过三峡瞿塘滟滪堆的巴蜀地区。这位年轻 虽不愿与丈夫分离,但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生意人总得通过做买卖以获得衣食之资啊!她开始从无忧无虑的爱情梦幻中清醒过来,原来爱情不但要共享甜蜜,还得要共分忧愁。五月是涨水季节,瞿塘峡的滟滪堆非常险恶,湍急的江水被江心的礁石劈成碎片,飞溅空中,吼声如雷,连两岸的猿猴也吓得发出悲鸣。想到丈夫所坐的船只就要从这个地方过来过去,真令人提心吊胆。她虽然没有去过滟滪堆,可常听家人讲过,歌曲中唱过:“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滟滪大如襆,瞿塘不可触。 ”郎君就要在这个鬼门关闯来闯去,怎能不令人揪心呢于是,她天天盼着夫君回家,开始时,她每天都要在门前张望,希望能见到她的郎君能够突然在她面前出现,扑到她的怀里。这样过了许久,门前都走出一条明晃晃的小路来了,但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从五月一直盼到八月,郎君的影踪全无。她因失望而感到悲伤。于是连门口也怕去了,以前的旧行迹上又一一长满了青苔。秋风起时,树叶飘零,落在青苔上,一层又一层,就象是痛苦郁积在心头上,扫也扫不尽,干脆还是不扫。八月的蝴蝶黄了,双双对对,在西园的草丛中飞来飞去,象是故意在挑逗她的心事。昆虫尚能双双起舞,人将何堪

只能使她倍感别离的孤独和凄凉。虽然分离不过是几个月的功夫,但她已感到度日如年,红颜减损,衣裳渐宽。这一段着重写她与丈夫别离后的痛苦相思,孤独和悲哀。

最后一段,写 盼望夫君早日归来的急切心情。她要想尽办法催促丈夫赶快回来,并希望他在来之前及早给家先来个信儿,把回家的具体时间告诉她。只要一接到丈夫的来信,她就准备乘船到半道上去迎接,就是到离长干七百馀里的长风沙去迎候丈夫,她也不嫌远。“ 早晚下三巴 ”,“ 早晚 ”即多早晚,唐代口语,意即何时。“ 三巴 ”,指唐时的巴郡、巴西郡、巴东郡。都在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不道远 ”,不感到远。“ 长风沙 ”,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长江边上。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叙事诗。李白的大多数诗都是抒情诗,很少叙事,而这一首则叙述了一则优美的爱情故事。在诗中塑造了一个纯情的 形象。这个女子不象是封建社会中旧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而是一个幸运儿。她和郎君的结合,不是一个不幸的女子被迫嫁给一个与自己毫不相识的陌生男子,而是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幸福伴侣,婚后又感情和谐,恩爱和美。幸福的童年,美满的婚姻,她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是顺利而又平坦,因此就决定了她的性格单纯、深情、娇柔、脆弱等特点。诗人把握住了女主人公的这些性格特点,在诗中展开了充分的心理变化描写。她刚结婚,见是心中的他,就带着甜蜜的感情回忆了他们儿时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由于刚刚结婚,年龄又小,感到初当小媳妇的羞涩、忸怩。随着夫妻感情的日渐浓厚,遂觉得二人不能分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也使她不堪忍受。因为她的生活实在是太顺利、太平坦了,没有经过一点挫折,因此,她的心理上也没有做过受挫折的思想准备,大概这短暂的夫妻别离,就是她情感上的第一次痛苦的风波,所以才觉得这是受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别离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担心,又使她浮想联翩,甚至于经常想到或梦到滟滪堆浪起船翻。她先是经常到门前观望,但常常使她失望,由于她怕绝望,就干脆不出去了。但在家园中的小天地里她仍然无法排释她感情上的苦闷,她见落叶思远人,见双蝶飞舞而倍感身只影单,由于她的忧虑和伤感,顿时觉得老了许多。她又由失望突然变得满怀希望,想象着丈夫很快就要来信,告诉她,他要很快回来,她也要准备乘船去很远的地方去迎接他„„诗到这里,戛然而止。

诗人用他卓绝的诗笔,细致地刻划出一个闺中 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形象。有人说李白这首诗开创了描写爱情心理的新途径,这种评价并不为过。这首诗叙事、写景、描写心理活动,刻划人物形象都极成功。情、景、理三者交融一片,把抒情和叙事,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对以后的叙事诗,特别是白居易等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都起着良好的影响作用。至于李白集子里的另一首《长干行》,比此首的艺术水准要差得多,前人已指出不是李白所作。

译文:

请问阿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健康的横塘。停下船吧暂且借问一声,听口音恐怕咱们是同乡。

原诗: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唐·崔颢

《长干行四首·其一》赏析

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话。联系其他三首来看,这个女子应是在江上采莲,见到船家青年,可能因对方的乡音引起了她的注意,便主动上前搭话。她先问对方住在何处,语气直捷,开门见山。然后不等回答,便介绍自己住在横塘。

接着似乎又很快意识到这样直截了当地向一个陌生男子打听住处并自报籍里,未免过于唐突,于是旋即便解释自己之所以停船借问的缘故,是想到彼此可能还是同乡。

诗中这四句平平常常的问话,语意直白而又几经转折,虽不见人,却闻声便可见出这个在水上长大的女子快人快语、热情开朗的性格,天真而大胆的表情中还若有若无地流露出欲与对方结交的情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