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如何升温感情?

恋爱中如何升温感情?,第1张

在恋爱中升温感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深入了解对方:积极倾听对方的想法、感受和故事,展示出对他们的兴趣和关心。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

营造浪漫氛围:创造浪漫的场景和时刻,例如安排浪漫的约会、送上小礼物或写一封情书。这些举动能够增加情感的亲密度和激情。

互相支持和鼓励:给予对方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关心对方的目标和梦想。共同努力实现彼此的目标,建立起合作和支持的关系。

创造共同的回忆: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旅行或尝试新的经历,创造共同的回忆。这些共同的经历能够增强感情的纽带和亲密度。

尊重和包容:尊重对方的意见、需求和边界,展示出包容和理解。建立起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关系,让对方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沟通和表达:保持良好的沟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积极倾听对方的需求和反馈。有效的沟通能够增进理解和亲密度。

保持激情和新鲜感: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挑战和活动,保持激情和新鲜感。共同探索和成长能够为感情注入活力。

重要的是要保持真诚、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情感连接。每对恋人都是独特的,因此适应对方的喜好和需求,并在关系中持续付出和维护。

一、情感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2、情感设计的定义

情感设计主要是指艺术设计师通过对人们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情感产生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和分析,再艺术设计作品中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使设计作品能更好地实现其目的性的设计。

2、情感因素的功能

情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桥梁,也是观众接受广告产品的一个桥梁,可以增加广告的感染力,可以塑造品牌个性,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把情感融入广告中,把情感传达给消费者,也把情感与品牌形象有机地统一和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会被消费者接受,才有可能引发其购买的欲望,达到其广告的目的。

3、情感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类型

情感因素在广告设计中的表现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情型

广告中最为普通的感情变现形式,它通常表现家庭的温情和和睦,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谊之情,恋人之间的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其他情感,通过这些人们所熟知的情感,把产品融入其中,使人们对产品有所了解。它通过生活片段攫取缩短了广告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广告贴近生活。消费者当然也渴求能拥有这样一份家庭之爱,广告产品便自然地在这份渴求中揉入股股暖流和快意走进万千家庭!情感广告正是通过情趣、情感淡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广告的感染力。

(2)气氛型

注重营造情绪氛围,通过一系列渲染烘托使特定气氛浓郁,在画面的人物、情节、色彩上都尽量地体现一致性,使广告在整体的气氛上呈现出统一的格调。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当然是流行于90年代上半期的南方黑芝麻糊广告。这个广告把商业动机与美好的怀旧情愫缝合在一起,沉浸于精心制作的画面中的观众几乎不把它当作广告。正因为如此,他/她在承受一份深醇的情怀的同时也自然记住了这则广告中要推销的商品。

(3)故事型

运用故事来做广告是一种比较容易出效果的结构方式,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助于对广告的理解和记忆。一天傍晚,一对老夫妇正在进餐,这时电话铃声的响起,老太太去另一间房接电话,回到餐桌后,老先生问他,是谁来的电话?老太太回答,是女儿打来的。老先生又问,有什么事吗?老太太说,没有。老先生惊讶地问,没事?几十里地打来电话?老太太呜咽道,她说她爱我们!两位老人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旁白道出,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这是美国贝尔公司一则经典的亲情广告。整个广告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安宁、很和谐的一个生活场景,却带给人澎湃的关于爱的思潮。广告完整的展示了产品,演绎了幸福的家居氛围;完整的故事情节也增强了广告的观赏性和说服力。

(4)夸张型

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很清楚地让人明白广告中产品的作用和功能。虽然夸张手法有不可信的一面,但是谁都知道,平面广告并不意味着权威机构对其产品的鉴定。所以,目前来说夸张型手法可以被大多数的受重人群所接受。

二、现代情感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

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

结论

现代的人们被各种各样的浮躁和嘈杂所包围,于是,对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环境已经麻木不仁了。观众们已经不仅仅注重于广告产品的性能和特点,因此在广告创意中融入浓浓的情感因素。人是有感情的,是有血有肉的,并且,人有极度的自主权,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因此,只有从感情上征服他们,触及其内心的深处,让他们觉得自身是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感染者,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灵魂的对话,真切地和观众交流,才会让广告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生机,也最终才会实现其消费行为的目的。

在广告之中注入情感的因素,容易被大多数的观众所接受,这也说明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日益提升,同时也体现了人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那些低俗、恶劣的广告已经立不住脚了,情感与品牌形象的二位一体,能更好的阐释广告的内涵,融入每一位观众的心中。对于观众来说,从广告中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沟通,而且可以获得自己需求的信息;对于厂商来说,不仅可以在广告中宣传了自己的品牌,也可以让自己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教育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探讨了如何在该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具有先天优势。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育、初中思想政治、知行统一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后天形成和变动的一种心理现象。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是政治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治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八年级的政治课“采用以例说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  如在初三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我谈到旧上海外滩码头轮船上遍布外国国旗,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的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  如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第二单元“法与学校生活”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大家观察》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某市一职业高中里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仅仅因为偷拿了同学的35元钱,一女生在半夜的寝室里被全班女生集体虐待凌辱了四个多小时……  短短十分钟不到的录像,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看的时候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而看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初二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模拟法庭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政治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中,使用**、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高中生的思想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讲述初一第一课家庭与父母时,腾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当你受到父母的关爱时的感受如何?当你孤独无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感受?想想父母在受到孩子的孝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有些什么感受?(劳累时捶捶背;端上一杯茶;知道家里经济困难,主动不要零用钱……)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放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家长感受的录音,必将更加激发学生内在的孝敬父母之心。

讨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别可以为孝敬父母做些什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少年,将来使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自己身上闪闪发光。(按道理行事),这样实实在在的情感意通,有效地激发和提升了学生内在的美好道德情感,也使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很近很近。

1 )以情激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1)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2)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有些政治课教师也心灰意冷,抱着“你们不愿学,我也懒得教”的思想,照本宣科,支差应付,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一名老教师,笔者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但终究还是“一定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好”的意识战胜了自己。笔者坚信:事在人为,唯其难教,方能见真功夫。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笔者首先运用以情激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笔者利用值班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像妈妈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他们把笔者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笔者说,发生争论请笔者评判。笔者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笔者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出“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内容时,笔者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笔者介绍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笔者又举了个反面的例子:有个大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笔者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学生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升温”,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2) 以情明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不管是讲概念还是原理,笔者都注意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

笔者以饱满的情绪、旺盛的精力讲授每节课,同时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或高昂热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丝般的描述,娓娓道来,使学生的情绪随笔者的语调而变化。如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时,笔者以悲愤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愤怒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南京30万同胞的暴行。“侵略者展开杀人比赛,尸横街巷,血流成河。血泊中的婴儿哭声伴着刽子手的狂笑……”随着笔者声音的颤抖和拳头的挥动,学生个个绷紧小嘴,闪动泪花。笔者点明“落后会挨打,贫穷就受辱”的道理,话锋一转:“沉睡的雄狮苏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东方!”笔者兴奋地讲了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脸上绽出欣喜的笑容。最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国耻我辱,国兴我荣”8个字,让学生高声朗诵。

书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有的例子时间较远,笔者就进行增补或系统形象化。如讲礼貌,笔者会让学生通过演小品这样的形式来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礼貌的,怎么样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讲“为人民服务”的内容时,笔者适时地补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风雪天,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给90多岁的藏族老奶奶穿上;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4个持刀歹徒搏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50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壮的语调、赞叹的表情、形象的手势像磁铁般地吸引住学生。有的内容笔者也让学生讲自己身边的小故事,通过故事反映的精神来教育学生。

笔者还注意选用教具,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如讲“为人民服务”,用投影机打出周总理的大幅画像,那浓眉英姿、微笑神态,使学生感到他那博大胸襟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讲“发挥艰苦奋斗精神”时,笔者把从校园里拾来的大块面包摆上讲台,让学生背诵“锄禾日当午……”的诗句,并展开讨论。

3) 以情导行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不仅是教给学生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增强其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笔者竭力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母亲,笔者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思想上鼓励他们进步;学习上耐心辅导;晚自习后,还经常找思想上有波动的学生谈心,认真记下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校大扫除中,笔者不怕脏累干在前,从自己的行动中,让学生懂得热爱劳动。在笔者的影响下,现在班里的学生每到值日、大扫除都是争先恐后,班里的卫生评比每周都是学校的先进。

  总而言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3议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200744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与研究《江南教育资源网》20066

情感培养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刻苦学习 勤于思考

情感与认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情感必须建立在认知基础上,一个人要想具有较高的情感水平,就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知识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情感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同形式的知识和智力将会侧重于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人的情感水平。

“数学使人精密”。数学手段一旦被人所掌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各种情感反应活动中,就会使情感与价值之间建立更加精确的对应关系。

“历史使人深刻”。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就是人类社会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的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经常阅读历史和研究历史能够使人习惯于和善长于从时间推演的角度或从逻辑因果关系的角度探索社会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有利于深刻地认识社会事物及其价值关系变化的必然规律,使自己的情感在其时间推演和因果变化上具有更高的深刻性。

“哲学使人明智”。明智就是指一个人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和辩证的角度来考察和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哲学反映了事物最一般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哲学的学习有利于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认识各种价值事物最一般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从而有利于培养人的长远观念、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能力。

“逻辑学使人严谨”。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些逻辑法则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提高了思维的逻辑严谨性。

“文学使人丰富”,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描述各种具体的生活内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将社会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意志、时代脉搏、大众呼吸等注入其中,从不同角度映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向读者敝开自己的心灵,灌入自己的热情,倾诉自己的衷肠,表达自己的观点,刻画自己的性格,描述自己的人生,从而引起读者的好感、关切与共鸣,有利于使读者在其内心逐渐建立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情感世界。

投身实践 积极工作

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的变化,并形成现实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实践活动使人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失败的实践活动使人产生负向的情感体验,参加的实践活动越多、越复杂、越激烈,人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就越多、越复杂、越激烈,就越有利于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增强人的承受情感挫折的能力,培养人的情感灵活性,提高人的情感层次性,增进人的情感效能性。

人如果总是逃避或消极地对待实践活动,其情感就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就会是脆弱的、不稳定的、低层次的和低效能的,经不起风吹雨打。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往往经受不起生活的磨难,工作上和生活上一旦遭受巨大的打击,就可能产生生理上的疾病、情感上的缺陷和精神上的障碍。

兴趣广泛 业余充实

不同的兴趣与爱好往往从不同角度培养人的情操,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可以全方位地培养人的情感。例如,朴克、麻将等可以培养人对于概率性、模糊性事物的正确掌握,提高人的情感灵活性,使人果断、活泼;象棋、围棋等可以培养人对于确定性、逻辑性事物的把握,提高人的情感稳定性,使人严谨、稳重、深邃、细致;钓鱼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持久性,使人有耐心、有毅力;球类和田径运动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强度性和效能性,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音乐欣赏、唱歌和跳舞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细腻性,使人温和、体贴;观看电视、**及阅读报刊、小说、杂志等可以培养人的情感丰富性、层次性,使人浪漫、有情调。

丰富的业余生活可以排遣人的精神空虚,发展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乐观开朗的性情;可以合理宣泄人的情感积郁,缓解或消除人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可以加强人与人的沟通,缓解或消除人际间的冷漠与隔阂;可以训练人对于负向情感的感受性,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然,任何业余活动都必须掌握一个限度,不能痴迷到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广交朋友 珍爱友谊

广交朋友、珍爱友谊,一方面可以帮助人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使其价值关系多样化、复杂化,从而有利于发展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并使其情感在复杂多样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从不同侧面培养和完善人的情感,这是由于不同阶层人的价值关系及其情感反映往往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低社会层次的人的价值关系往往比较简单,其情感通常表现为纯朴而粗俗;高社会层次的人的价值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其情感通常表现为高雅而虚伪。与不同阶层的人进行交往,将利于在情感发展中进行取长补短;第三方面,与朋友的交往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沟通和心理籍慰过程,容易使人形成乐观开朗和自尊自信的性情,有利于缓解和克服压抑、退缩、冷漠、焦虑等负向情感。

独生子女的价值关系通常比较简单,不利于全方位地培养情感,因而应该鼓励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关系。

乐善好施 善解人意

乐善好施就是指人主动帮助他人,多做好事。善解人意就是指人总是优先从正价值的方向判断他人的行为和思想动机。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要比他人多付出一些价值,违背了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但从深层次上来看,同样遵循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因为他将由此得到别人更多的尊敬和爱戴,其利益将会更多地、更好地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乐善好施、善解人意者一方面可以借助他人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享受人际间的亲情与友情,降低心理压力。

人如果过分提防他人、处处封闭自己、时时自私自利,就会不断缩小自己的社会关系范围,其情感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单调和狭隘,虽然减少了吃亏、受骗的机会,却会出现更大的可能使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无人同情和帮助,在碰到大好发展机遇时无人支持和合作。

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利于破除陈旧的、衰落的价值关系,发现和建立新生的、有生命力的价值关系。新生的价值关系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人对新生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也往往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情感上和意志上的严峻考验,从而有利于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新生事物的价值关系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层次,代表着社会的长远利益或整体利益,因此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者往往不计个人得失,不恋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具有无私无畏的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他们往往能够紧紧抓住高速发展的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出乐观开朗、豁达宽容的性格。

善待挫折 百折不挠

挫折是指人的需要受到阻碍或限制而得不到满足时的生活过程。人的需要如果通过正常的努力得不到满足,通常将会采取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是削弱意志,压抑这种需要,使之逐渐淡化;二是加强意志,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促成需要的满足。挫折既可以使人失望、痛苦,使意志薄弱者失去自信,也可以给人以收益,使意志坚强者更加坚强,经验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成熟,工作更加努力。

人的意志通常需要依靠挫折的磨炼才得以强化。如果人的需要能够得到轻松而充分的满足,很少经历挫折,那么他的情感和意志必然是脆弱的。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未遭受挫折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会手足无措、悲观失望。

挫折对于弱者来说是一种灾难,对于强者来说是一种精神财富。失败作为一种挫折,有利于强化人的意志,失败者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强者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皈依信仰 淡泊名利

信仰的客观目的在于帮助人确立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有些宗教信条虽然其表现形式是荒诞不经的,但其价值内容往往是对某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或社会要求的模糊反映,信仰宗教往往就是对某些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或社会要求的认可和遵守。如“因果报应”论就是对人际交往等价规律的模糊反映,“生死轮回”论就是对社会连续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的模糊反映。正当的宗教信仰通常有利于帮助人建立一个适应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人生价值目标。人如果能皈依某种正当的宗教信仰,就会有明确而稳定的人生目的,就会把追求财富和地位看作是实现人生目的的具体手段,而不会看作是人生目的本身,就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长远利益、他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就会淡泊名利和地位,就会较全面地、理智地考虑自身行为的社会作用,就会较严格地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使自己的情感变得高尚起来。如果人没有任何信仰,其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指向就会游离不定,其情感就容易被本能或低级的情感所控制和驱使。

当一件商品具有了感性的因素,就可以打破价格的桎梏,让情感因素来为商品加分,比如,为商品起一个带有情感内涵的名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等。

为商品注入感情的案例有很多:

1、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钻石最早的名字叫“石碳”,但这样的名字怎么也无法同他的稀有与尊贵联系起来,更没有哪个女孩会愿意挂一块“碳”出门。后来这种矿石商品化后,起了一个还算好听的名字——金刚石,但是这个名字又太阳刚坚硬了,而佩戴者多为女性,并以此来体现柔美高贵,所以,后来作为珠宝饰品的金刚石就叫做钻石了,这个感性美丽的名字为女性所喜爱与接受。商家又在感性上大做文章,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等经典广告语开始出现。

2、一种用“相思草”制作的书签,成本只有几分钱,可是在一段凄婉美丽的故事衬托下却可以卖到十几元,消费者愿意购买这种物理属性价值并不高的书签,背后的原因就是它具有情感与生命。

3、通过品牌塑造来传递一种情感,如果操作得当,可以赢得无可匹敌的竞争力,获得源源不断的附加价值。万宝路让同质化的香烟与众不同,秘诀就在于为品牌注入了开阔西部的丰富形象——生机勃勃的牛仔、马群、篝火,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关系,赋予万宝路品牌阳刚、粗犷、成熟、豪迈的品牌个性,与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美国文化相关联,帮助人们暂时逃离紧张忙碌、枯燥乏味的都市生活,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释放和解脱。哈雷摩托车曲折的发展历程造就了其在美国社会中反叛、热情、爱国、喜爱冒险的鲜明形象,驾驶者通过摩托车张扬的外观、强劲的动力及巨大的轰鸣声表达自己的叛逆与个性,从心底里去追寻那种无拘无束、任我驰骋的洒脱生活。

4、可口可乐在二战期间的出色公关,从而成为美国胜利的一种标识,可以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团结向上的民族情感。随着美国战后经济复兴,可口可乐用“留住清爽瞬间”的系列广告热情赞扬美国的新式生活。在冷战的压力之下,可口可乐公司又重磅推出“意大利山顶广告”,以世界各地青年歌唱和平的方式,呼唤冲破种族和国家界限,彼此友爱,互相理解和宽容,使可口可乐成为和睦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缓和种族、政治和性别冲突的良药。号召人们用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美国精神战胜歧视和隔离,创造了一种缓解各种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总之,为商品注入感情,就是针对消费者的情感需要,通过对产品或服务各要素及营销过程注入情感,赋予其感性色彩,唤起和激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战胜无情的竞争。情感营销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用心制造、贴心服务或者巧妙传播,为营销过程注入人情味,使消费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亚伯拉罕·林肯有言在先:“你可欺骗所有人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于永远;但你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情感营销应该有真情实感,而不是企业一厢情愿的矫情或作秀。这就要求企业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多渠道加强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以消费者接受不接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准绳,努力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始终以顾客利益为中心,让顾客在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和购买决定过程中得到专业性的建议,然后尊重顾客的意见和建议,以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去满足。在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双赢关系,只有付出了真情,才能收获顾客的感情和忠诚。

论歌唱中情感的表达与运用方法

[摘 要] 歌唱是人们用声音来抒发感情、寄托希望和表现美以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声乐艺术,又是舞台表演艺术。通过词曲作者的创作和演唱者的声音、情感的演绎,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运用和表达歌曲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完美艺术。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声音

 一、情感的表达与运用对歌唱的重要性

 “情感”一词在歌曲的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被情感渲染的音乐是枯燥和乏味的。歌唱作为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是最能体现和营造各种情感的艺术形式。我国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就很精辟地说明了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情感是沟通歌者与听众的一座桥梁,就唱歌而言,一位歌者的技巧再熟练,音色再美妙,如果缺少情感,只会让人感到单调乏味。在歌唱艺术上来说,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情”,以“声”表“情”,才会有更好的艺术效果。盲目地炫耀声音技术,或不管作品的类型情感随意宣泄,会陷入一种僵硬的情感模仿和纯技术的发挥。这种歌唱技术与情感表达的不协调,使歌者难以与听众产生共鸣。正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教授所说:“歌唱者与歌唱家仅一步之遥,而情感的把握正是歌唱者与歌唱家的区别所在。”我们在欣赏一位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时,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尽管语言不同,但是从歌声的情感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说明他融入了感情。

 二、歌唱中正确运用与表达情感的方法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声乐作品的创作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词曲的创作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个性,也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和音乐风格。如《黄河大合唱》以昂扬、急促的旋律与节奏体现了反日反侵略的时代情绪和特征;《歌唱祖国》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新音乐的发展动向,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而《田野的春天》则以明快的旋律和欢腾的节奏反映了改革开放后21世纪人民的新生活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也为我们在演唱时的感情注入了依据,这样才能在演唱时更加准确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2)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

 音乐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一首歌曲风格的形成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民族、环境是分不开的。民族不同,语言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歌曲的艺术风格也不同。而歌曲风格掌握得好与坏,演唱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歌曲的风格主要指音乐材料所形成的曲调风格。一般来说,歌曲中的音乐语言都是比较接近生活的,尤其是民族歌曲。如歌曲《海风阵阵跟愁煞人》就是大量地吸取和运用河南地方豫剧的音乐风格,整首歌曲的音乐与剧情密切相关,开头运用了善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的豫剧风格,使歌曲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高亢、激昂、先声夺人,把女主人公珊妹倔强的性格和焦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功塑造了珊妹这个渔家女的英勇形象。在演唱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应该大量欣赏河南豫剧以及与这首作品有关的音响材料,了解它的音乐风格。在演唱时,要注意歌曲中大量的装饰音,控制好它的幅度,做到自然流畅,把歌曲的韵味和风格完整地表现出来。

 (3)发挥艺术想象力

 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中,除了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发挥。只有发挥想象力,歌唱者才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生动的音乐形象,才能通过自己的演唱将作品准确完美地表现给观众。要将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所演唱的作品中,进入一种忘我的思想境界,用最真挚的情感来诠释角色,才能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更接近完美。俄国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说过:“音乐是灵魂的直接语言。”演唱中贯穿丰富的想象,想象与情感活跃的交互作用,使情感得到升华,声乐作品才会散发出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演唱者应该将歌曲的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化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把自己化作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唱歌者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例如,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时,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美丽动人的维吾尔族姑娘,手拿细细的皮鞭,在宽阔的操场上赶着羊群的情景。这样的想象和意境会帮唱歌者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的主人公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当然,这种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所以作为歌者应该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4)声音的正确运用

 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这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作为歌者,有了美妙的声音之外,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的变化的能力尤为重要。比如在演唱一首进行曲时,要选用雄壮的声音,而面对一首圆舞曲时,应该用比较明亮、华丽、轻巧的声音,面对一首摇篮曲则需要用柔和、甜蜜的声音。这里的声音也需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总之要善于调动人的声音“库”中最恰当的声音,唱出歌曲内容所需要的听觉效果,贴切地表现作品。一般来说,表现高兴而欢乐的情绪,声音必须明亮而有光彩,明快而灵活;唱气势强大的或感情强烈,音量就应放大,音色要洪亮、有力;表现爱情的歌曲,声音则要尽量的柔和、温情,流动感较强,只要用半声的效果就可以表现出爱情缠绵的意境。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运用声音色彩的变化,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只有全心全意地投入角色当中,刻苦钻研,把音乐形象与生活感受紧密结合,运用恰当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更好更完整地表现歌曲内涵。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与运用是多方面的,从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到风格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正确运用都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歌唱应该成为多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正如清代著名声乐理论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唱曲不得其情,则正邪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着索然无味矣。”这段论述说明了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强调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在演唱声乐作品之前,要仔细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了解,知根知情,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歌曲的感情。只有把“声”和“情”融为一体,做到“声情并茂”,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加接近完美,从而散发出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51-54

 [2]王占文声乐中的情感艺术与表达[J]黄河之声,2008,(18):71

 [3]张智斌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9

 [4]王鸿俊声乐学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143-145

 [5]王春萌论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音乐创作,2012,(04):186

 [6]彭晓玲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4

 [7]黄振华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的情感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04):97

 [8]张建国声以情为源,请随意而行――论歌唱中的“意情气声”[J]中国音乐(季刊),2009,(02):234

 [9]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82-18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30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