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习俗,注视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呢?

送别,诗人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哪些习俗,注视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呢?,第1张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解题时要注意谁送谁,谁要走谁不走。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同时还要掌握其他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深婉含蓄,有的直露,有的蕴籍、有的用语浅近不事雕琢,却 "境近意远,词浅情深"。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的往往有别,大致可以分为:谢别、恋别、壮别和阔别等几种。 (1)谢别 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花深千尺,不及汪伦迭我情。”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因羡慕大诗人李白,于是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玩,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当李白见到汪伦时,才知道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虽然这位冒失的汪伦的做法有点让李白哭笑不得,但他欲见自己的良苦用心和热情好客又让他感动,数日汪伦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并亲自引导李白游历泾县的名胜古迹,临别时,汪伦又送给他许多的礼物。李白深受感动,为感谢汪伦的深情厚意,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这首诗赠别,表达对汪伦的深深谢意。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2、恋别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

1、柳(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

3、日暮

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 “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

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

5、长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 “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送友人》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第一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接下去两句写离别之情。第三句用比喻写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最后一句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

《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

按照诗中的人物关系和对象的身份进行划分,可分为男女情侣之间、知心朋友之间、人与物(如辞别故乡、名山 、大川等)之间的送别 ,由于人物的关系、对象的身份不同,因此在送行与辞别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等。劝慰对方珍重自己, 放心前行 。

送别诗从诗中表达的情感因素划分 ,可分为惜别、伤别 、哭别 、恨别等, 其感情的浓重与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又如,按照送别的方式划分 ,可分为话别、饯别 、赠别 、送别等等,其送行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般常见的送别诗:集体送别诗表现出的是温柔敦厚、庄重严肃的“政治感情”,作为交往应酬的产物,发挥了合群团结、协和关系的作用。个人送别诗,或送人赴边、赴任,或慰勉友人落第、贬谪;或送友人归隐。送人赴边、赴任之作,多表达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慰友落第、贬谪之作,多表现对友人的同情与安慰;送人归山隐居之作则表现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的向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