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以前参与过科举,赢过解元,本可以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但由于得到了舞弊案的牵涉,完全赌上了他官场人生的期待。之后他看透了富贵荣华,心甘情愿过清苦的日常生活。他在一个名字叫做“百花洲”的山坞中构建了一个草庵,因此称其为桃花庵,自身为桃花庵主。这首诗便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的。
桃花运,在凡俗看来是一个艳情的词,创作者却给它了新的含意,借桃花运来表示自身的精神追求。前四句全篇的桃花运,恰好是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当中的优雅之人的品牌形象。除此之外“桃”寓意“逃”,也反映出了创作者要想避开凡俗的争夺,不肯再去追求名利。全文与桃花运相对性的便是马车、荣华富贵这种词了。这种词句表示了创作者以前所追求过的名与利。在这儿用客观性辨证的视角对待了功利与清苦的关联。拥有高官厚禄并不一定开心,一定要维持自身的质量不被理智与情感所污浊。
前四句,以“桃花庵”为住所,自夸为“桃花仙”,赏花踏青饮酒花下眠,唐伯虎勾勒了属于他自己的世外桃源及其开心无羁绊的隐居生活。后四句,将桃花庵日常生活与马车日常生活作了比照,果断表示自身的观念与观点,宁可花中困穷闲,不肯马车前卑膝,换句话说,宁可做一个困穷的花农,自耕自给自足,自斟自酌,也不肯为官,奴颜媚骨,追求名利。
桃花运下饮,桃花下眠,桃花运下纸醉金迷,无羁绊!确实抛下凡俗一切,与当然为伴,花月同眠,这类生活是每个人渴望的,却无几人会保证的。唐伯虎的桃花庵,特别是在这几句“ 醒酒只在花前坐,醉酒还来花下眠”,让人无尽憧憬,诗情画意与烂漫,率真潇洒,无拘无束,是自身的极度随意与精气神的完全愉快,并且是得到建立的。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
桃花庵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一首诗为世人所喜欢也不是没有理由,虽然用了古体诗,却读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诗人在桃花树下饮,把在桃花树下的醉写得很形象,这样无牵无挂自由洒脱的逍遥生活,是很多人的追求。
人活在世间,总是有很多的身不由已,世人羡慕唐伯虎的气度,初下考场正是扬名立万之时,却因卷入行贿买题的案件,仕途之路已无缘,可他的豁达开朗却对此看得很开,“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他不顾世人眼光,寻找自己的快乐,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坚持,一生与书画相伴,即使穷困潦倒也不向当时的社会低头,这正是现代人所欣赏他的人格魅力,这种人生境界才是人们喜欢这首《桃花庵诗》的理由吧。
其实在唐伯虎写下这首诗后的九年,他还是出任了当时宁王的幕僚,可惜他很快发现这位宁王不甘于人臣,有篡位之心,唐伯虎很快选择了退出。
当时《桃花庵诗》是唐伯虎在失意的时候所作的,内心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却也有不为功利禄所缚的一种洒脱和崇尚自由,在当时的社会大家都被各种各样的琐事教条在束缚社会,每个都更向往自由,《桃花庵诗》正写出了人们当时的心声,所以如此的受大家的喜爱。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至于其诗意我不解说了。只说说其诗流露出来的唐伯虎写这首诗的内在的含义。
与其说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不如说唐伯虎是个驳命才子。他一生向往像他诗中写的那样,赏桃花,在花下醉花下睡,花下醒,花下半醉半醒,其实他没有得到,无论是功名还是家庭,都迫使他没有过上‘风流’的日子。唐伯虎点秋香,是唐伯虎看中了秋香的人品,他家室要秋香,绝不是风流的需求。为什么说‘看不穿’呢?是无人理解他了,只是讲究了一下文字。唐伯虎追求的生活不如自己的意愿,以诗词抒以寄托,以歌藏悲而己唉?
先看全文
桃花庵歌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 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 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给我的感觉是知音难觅,知己难求,空虚、寂寞,曾经去苏州的时候到他的墓前看过,晚景挺凄凉的,多亏他的好友祝枝山给他修的坟。
我曾亲临过桃花坞,它已没有了昔日唐寅年代的奢华,一条靠水之巷,苍凉暮淡,我即刻泪眼婆娑,惜这位江南才子当年的无助奈何?唐伯虎才华横溢,但其生不逢时,让他怀才不遇,心力不足,于是借酒消愁。隐居桃花坞,誉来斗酒诗百篇。《桃花庵歌》,便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宣泄……。茫茫然,茫茫不尽然!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种贫穷者的缘分和爱好啊。
如果将我的贫贱和别人的贫穷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的到了纵意驰骋,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
别的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别的人看不穿世事,君不见那些豪杰之士虽然也曾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存,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哪有我唐寅倚花饮酒这样的洒脱,倜傥。)
字面的意思就是这样,但是古诗不能看字面的意思,得看意境。
这首诗其实是唐伯虎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写下的愤世嫉俗的言辞,虽然言辞间会有“他得驱驰我得闲”的自我安慰,但也不免会有“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愤愤不平。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都是这样,文人的特质决定了他们绝大部会都不能适合官场,也就必定要郁郁不得志……
另:
五陵,五陵原,是以西汉王朝在这里设立的五个陵邑而得名的。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二千石大官、高訾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大量迁徙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以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汉昭帝在修建平陵之时,也都竞相效尤,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
前八句诗人自比为桃花仙人,描述了流连花酒、醒后复醉的逍遥生活。中间八句通过自己与富贵者的比较,表达了一种安然自得、不慕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诗人表示,宁愿贫困而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达官贵人面前摇尾乞怜。他以达观的态度表示,无论处于富贵还是穷困境地,都要各安天命,虽然两者相差极为悬殊。接着又以诙谐的口吻又将贫贱的人跟受驱使拉车的马作一比较,见出自己虽清贫却安闲自乐、保全气节,自有另一番生命的尊严。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向世人表明,不要把自己貌似颠倒狂放的忠告当做笑i舌,实际上是世人都为名利所遮蔽而不能清醒地面对人生。末尾两句收拢全诗,于冷嘲热讽中忽作状语,精警沉痛。
全诗以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诗中借鉴了民歌中的顶针手法,前数句接连而出,亲切通俗。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明唐寅《桃花庵歌》唐寅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在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伯虎的诗通俗易懂,平易清新,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自由奔放的个性气质。连用五个“桃花”,循环往复,堆出了一个满是桃花的世界。那在花下饮酒的桃花仙人是谁?拿花枝当酒钱,淡泊名利的超然背后,是一份洒脱。时醉时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桃花树下,静静的,体会那一份宁静。桃花,最早见于《诗经》中,一开始只是用来表达一种自由的情感态度。直到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被历代的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用来表达归隐悠然的情怀了。想这样一直安然自得,远离车马喧嚣,忘记世俗纷扰,只在这片桃花林中饮酒。车马华丽,名利富贵,是权贵们的志趣,或许这些酒杯和桃花枝,只和贫者有缘吧!来源:投资与理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