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事的格式范文有哪些?

启事的格式范文有哪些?,第1张

1陈述事情。多用于下对上。 2陈述事情的奏章;函件。 3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多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

编辑本段一、含义

启事是指将自己的要求,向公众说明事实或希望协办的一种短文,属于应用写作研究的范畴。通常张贴在公共场所或者刊登在报纸、刊物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使用。

编辑本段二、分类

按其内容,启事可分为不同类型的多种启事,主要有:招生启事、寻物启事、招聘启事、挂失启事、征集启事、征婚启事、庆典启事等。

编辑本段三、写作结构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写明启事的名称,这主要由启事的内容决定,如内容是征文,则名称写明“征文启事”。名称字体应大于正文字体,居中排、写。

二是具体内容,即要向大家说明的情况。

三是启事者的落款和启事日期。

编辑本段四、特点

具有公开性、广泛性、实用性、随意性的特点。

在什么情况下要写启事:一是“有时需要公开说明或有问题要人们帮助解决”;二是这个“公开说明”必须“用简明的文字”,让很多人都知道。习作要求强调写启事要“按格式”。因为启事是一种应用文,有固定的格式。“习作内容”要求学生写两则启事,一则是“招领启事”,另一则是“寻物启事”。“习作提示”举例说明“招领启事”,“寻物启事”的写法。值得注意的是,“招领启事”的语言有特殊的要求,既要说明特品的主要特征,又不能说得太具体,以免冒领。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rYodusOnZy2JFeddjojOg

pwd=frb5 提取码: frb5    

徐悲鸿与孙多慈:一场不该发生的恋爱,苦恋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传播也促使着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女性要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国大学校园首开“男女同校”,随之而来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师生间恋爱之事时有发生。

1930年秋天,徐悲鸿为得意弟子孙多慈画了一幅素描。画稿上的孙多慈齐耳短发,面如圆月,表情淡然,画作中的她有属于那个时代女学生特有的青涩稚嫩。徐悲鸿在画作的右下角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

孙多慈自画像

1930年9月,35岁的徐悲鸿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一天,他的画室里来了几个旁听生,旁听生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但是其中一位才华与悟性出众的女学生不久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就是孙多慈。

孙多慈出生于书香门第,孙多慈的祖父孙家鼎是咸丰状元,在光绪年间历任工、礼、吏、户四部尚书,官至一品。孙多慈原名叫孙韵君,她的父亲孙传瑷饱读诗书,是大学教授、教务长。由于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长相端庄清秀又带有艺术气质的她,很快吸引了老师徐悲鸿的注意。

1931年的一天,徐悲鸿邀请朋友盛成和宜黄大师参观自己的画室。盛成和宜黄大师到中央大学的门口碰巧遇见了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盛成记起徐悲鸿曾对自己说,他与蒋碧薇因孙多慈在感情上有隔阂,便想绕过蒋碧薇。但蒋碧薇却眼尖地看到二人,热情地走过来打招呼。宜黄大师不知道内情,便老老实实地回答来由,又邀请蒋碧薇一同参观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犹豫了一下,便点了点头,答应了。

徐悲鸿作品

一行人来到中央大学,徐悲鸿看到蒋碧薇同行,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表情却开始不自然起来。蒋碧薇走进艺术专修科素描组画室时,孙多慈一眼就认出了她,蒋碧薇出身于名门望族,举手抬足间尽是高贵优雅。凭借女人特有的敏感,蒋碧薇也认出了立在教室一侧的孙多慈。待走进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一眼就看到了那幅丈夫为孙多慈作的画像和《台城夜月》,心里五味杂陈,想起徐悲鸿曾给她写过的一封信,信中说道:“碧薇,你快点回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徐悲鸿与妻子蒋碧薇

蒋碧薇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她晚年在回忆录中写:“尽管徐先生不断地向我声明解释,说他只是爱重孙韵君的才华,想培养她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我的感觉中,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绝对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因为徐先生的行动越来越不正常。我心怀苦果,泪眼旁观,我查觉他以渐渐不能控制感情的泛滥。”

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大学一年级时,孙多慈便感觉两人感情日渐深厚,徐悲鸿把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先是推荐孙多慈在中华书局印制画作。为了鼓励孙多慈创作,徐悲鸿拿出2500元的私房钱,寄存于友人舒新城那里,并委托舒新城匿名代为购买孙多慈的作品。

1930年孙多慈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右二)

孙多慈大学毕业后,与徐悲鸿不在一地,只能互相赠送礼物,以寄托恋情。1935 年冬,徐悲鸿绘《燕燕于飞图》赠送孙多慈。画面为一古装仕女,愁容满面,仰望着翱翔的燕子,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表露了对孙多慈的一片深情。第二年,孙多慈寄了徐悲鸿一颗红豆,以表相思。

徐悲鸿

1936年春夏间,孙多慈一家住在安庆,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与徐悲鸿交往,连亲戚都不赞成。每次,孙多慈到小表妹陆汉民家去的时候,其父母便劝说孙多慈迷途知返,孙多慈只是默默地听着,不作表态,神态忧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孙多慈全家避难长沙,巧遇徐悲鸿。徐悲鸿通过朋友关系,将孙多慈一家迁至桂林,而且为孙多慈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然后返回重庆中大上课。1938 年7月孙多慈任广西省中等学校教员暑假讲习班风景静物讲师。1938年暑假徐悲鸿又回到桂林,与孙多慈常常同赴漓江写生,这段时间大约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创作了不少作品。

孙多慈

1938年7 月间,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徐悲鸿启事: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他们的朋友沈宜甲拿着这份报纸去见孙多慈的父亲,想极力促成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坚决反对,并且带着全家离开桂林,转往浙江丽水。一向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终于屈从于父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孙多慈终于向世俗妥协,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并最终与其结为夫妻,与徐悲鸿相忘于江湖。

以上内容截取纪录片《凤凰大视野》。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李筱懿在该纪录片中说道:“孙多慈的身上,你能够明显感觉到新旧两个时代的冲突。如果从大的环境来讲,民国那个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其实那个时代的女性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一堆爱情的向往:我非常希望追求自由与热烈的爱情,另外一个是无法摆脱的桎梏:我知道我的双脚还在泥淖里面,没有办法走得太高太远,但是我的内心是悲苦的……”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五四女性受到了新旧时代的交替,不论感情的结果如何,受教育的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和婚姻成为他们打破旧道德的一种方式。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无论民国还是现在,女性在爱情中的自由选择和为爱抉择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缚往前的一步。

  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

  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

  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寒冬来临,漫天的雪花飞舞着,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

  我漫步在大街上,感觉格外的冷,不时地用手捂住嘴,好暖和一些

  。无意间,我发现对面的一堵光滑的墙上贴了几张宣传单之类的纸

  ,一位看上去四五十岁的老清洁工用沾过水的刷子在纸上刷了刷,

  然后再用手细心的去撕。

  虽然是在对面,但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手被冻得通红。

  当她认真的清除了好几张广告纸之后,又继续走到另一张跟前。但

  是,我看到,她右手举起来,却停在了空中,似乎定格了。又见她

  往墙面靠近了些,接着她微微摇了摇头,便离开了。

  怎么回事?她为什么不清除她?她是在偷懒吗?一连串的疑问

  在我脑中浮起。

  我刚想去看个究竟,却又见一个瘦小的女清洁工走近那张纸。

  我原以为她会把那张纸清除,却没想到她的举动竟和那个老清洁工

  一模一样:举起右手,定格在空中,微微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见此,我更加疑惑了,便下定决心去看看。

  过了马路,来到那堵墙前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寻人启事’

  。上面写着:何某某,78岁,女……

  疑窦冰释,我在这瞬间明白了一切。此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雪花仍如鹅毛般飞舞着,可我不再觉得冷了,而是感觉格外的温

  暖。

  冬天是寒冷的。但他也会让人感到温暖,正如那两位清洁工一

  般,这世间的那种浓浓的暖意,是源自于那火一般炙热的心。正是

  这种‘神圣’的火,点燃了我心中的那一瓣瓣心香。我想,它的温

  暖足够萦绕我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7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