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问题

乐理问题,第1张

节奏与节拍两者之间有所差别,前者是指音符,而后者是指歌的小节中的拍子,有可能一个拍子是一个音符,也可能是多个音符,所以拍子是比节奏更大的概念,所以节拍是不变的,而节奏是可变的。节奏反映了唱词的快慢。而节拍反映了整个歌曲的快慢。

在表示方法上,节奏可以用拍手来表示,也可以用”嗒”来表示,或者脚来表示,而节拍只能用手姿来表示。

定义附上: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节拍:相同时值的强排与弱拍有规律的循环出现,叫做节拍。(节拍)eg:3/4 强弱弱 强弱弱 2/4 强弱 强弱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个人认为乐理知识并不能解释歌曲富有年代感。所谓年代感是以内容及表现形式所判断出来的。所谓音乐鉴赏是鉴赏者通过聆听去感知评判音乐作品,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由于学生差异很大,不少学生苦于“不懂”音乐而无法提高鉴赏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学生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鉴赏音乐时要注意体会声音在我们心理产生的效应。

 

随后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短小的乐曲片断,让学生鉴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不断地体会,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受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积累一定的经验。

学生就能逐渐从情、意、理等方面去领略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它所产生的美。这样,学生对音乐也就渐渐地产生了极积探知的兴趣,那么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摇动乐理之桨,畅游音乐海洋

鉴赏音乐必须先了解音乐语言,这其实就像鉴赏文学作品必须理解文学语言一样。那么,音乐语言是如何表现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都是它的表现要素。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是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达的,只有掌握和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才能更好更深地鉴赏作品。因此要鉴赏好音乐,首先要有音乐知识作为基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鉴赏作品的关键。聆听,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带着简单的启发性问题去聆听的习惯。只有当学生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聆听者,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1、广板——largo

2、慢板——lento

3、弱——Piano/p

4、强——Forte/f

5、中弱——Mezzo Piano/mp

6、中强——Mezzo Forte/mf

7、渐弱——Diminuendo/dim

8、渐强——Crescendo/cresc

9、渐慢——Ritardando/rit/ritard

扩展资料

其他乐理术语

1、节奏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节奏变化为事物发展本原,艺术美之灵魂。

2、Meter

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如2/4 、4/4、3/4拍等。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3、复节奏

又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

乐理

就是音乐理论,音乐知识

音阶简单的说,就是有一定次序排列出来的音列,音列所占的数目并不是很统一,像东方音乐使用的五声音阶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五个不同的音所组成的五声音阶,有大小调之分,六音阶和五十音非常的接近,只有单纯的上行和下行,它包含了六个音,当然也有四个音的音阶,四个音的音阶就有多种的组合。

音阶的种类:

一般人熟悉的音阶,特别是大调音阶,最后一个音再回到主阶,这是七升音阶,七升音阶里的关系音阶是A小调,是由七个所组成。除了五升音阶、七升音阶、蓝调有六个音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音阶为调式音阶。这个音阶所使用的音和C大调所使用的音完全一样,从re开始到八度的re,如果你用re来作曲,通常最后也要回到re,而不是do,这就称为调式。这个音阶称为phrygian,是调式音阶里的一种,特别在西班牙是非常重要的音阶,也可说是他们民族音乐的重要音阶。这些音和C大调的音完全一样,如果你在钢琴上弹,不需要用到任何升降记号,这就是所谓的调式。

我们也可以说C大调音阶和A小调音阶属于同样的音,但主音不同,调式的差异就是主音不同而已,选择音阶上的任何一个音构成主音,这就是调式。从la开始就是所谓的A小调,A小调和C大调用到的音其实是一样的,可是排列的顺序不同,A小调和C大调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调性。

除了这些音阶外,还有其它的音阶,像中东常使用的音阶是和声小调的第五个音开始,音阶的观念和形成调式的原理是一样的,以上所提到的这些音阶,是平常音乐里比较会接触到的,音阶在作曲里是最基本的素材,要作一首歌曲时,当然要先选择音阶来创作,每个音阶都有不同的情感,选音阶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熟悉音阶,最简单的是大小调音阶,大调音阶较能表达光明快乐的气氛,相对的小调音阶就比较忧伤,这只是一种非常粗浅的分类,以二分法来区分这些音阶有些粗浅,何况音阶种类盛多。

一般来说大小调的区分关键到底在哪里?是在音阶上的第三音,第三音和主音形成大三度,不管调式或其它音阶,只要第三音是形成小三度的状态,这个音阶基本上就比较有伤感的味道。至于蓝调有所谓的七升蓝调,音阶就是多了re和la,当选定一个音阶开始创作时,就要掌握音阶的特性,譬如大调音阶里的倒音,倒音可以让音乐产生动的感觉,当音乐进入主音时就会有结束的感觉,其实音阶里的趋向适合大家去研究,这样写出来的音乐才能带动情绪

  乐理中所说的十二音音乐由勋伯格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初创建,在乐理中有关它的基本知识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十二音音乐的基本 乐理知识 ,欢迎阅读!

  十二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解析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贝尔格、韦伯恩(Webern, 1883-1945)继承此法并有所发展。其他作曲家受此法影响者有达拉皮科拉、斯特拉文斯基、沃尔夫、布里顿、兴德米特、箫斯塔科维奇等。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突飞猛进、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创立新的艺术观和新的音乐语言的作曲家大量出现,流派的复杂与风格变换的频繁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这些在20世纪上半叶的钢琴音乐中反映为:以阿诺德·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保罗·兴德米特等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和以贝拉·巴托克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其中,以勋伯格为创始人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十二音音乐在音乐语言上最为极端。

十二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介绍

 勋伯格是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开山鼻祖,创作于1908年的《3首钢琴曲》是第一部完整的无调性作品。经过近10年的实验,勋伯格于1923年发表了第一首完整的十二音音乐作品《钢琴组曲》,完成了严格的十二音音乐作曲技术体系。勋伯格的作品虽然音乐语言晦涩难懂,却蕴含着丰富的戏剧性力量。而勋伯格的两位弟子在继承他创作体系的基础上,各自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阿尔班·贝尔格在十二音音乐中揉入了更多的旋律因素,减弱了音乐语言的艰深程度;而另一位弟子安东·韦伯恩创作手法虽然简洁,但音乐语言却比勋伯格更加晦涩。然而,韦伯恩进一步发扬了序列音乐的思维,为后世开创了整体序列音乐写作的先河。

 关于谁是真正的十二音技法的创造者这个问题至今尚存有争议,中世纪有人使用过十二音作曲;俄国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神秘的和弦”也是十二音作曲的例证;德国作曲家杰夫·戈里谢夫曾在1914年写过一首明显的十二音音乐作品。但不管怎么说,勋伯格及其弟子们在研究前人作曲技法的基础上,把十二音技术发展成为现代作曲的一种技法,并在世界音乐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十二音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概述

 十二音技法音乐是现代西方作曲技巧之一,亦称十二音体系,它是现代表现主义音乐的一个流派。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1911年发生在绘画界。德国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与画家马克尔、马克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登了康氏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绘画、诗歌、戏剧等方面的表现主义理论 文章 ,其中奥地利音乐家勋伯格的著作掀起了音乐史上表现主义的狂潮。

 十二音技法音乐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与印象派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而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这种观点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即通过艺术揭示人类的心灵世界,把疯狂、绝望、恐惧、焦灼等病态情感以及人类不可思议的命运相互掺杂在一起。

 该技法在作曲技巧上是绝对反传统的,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和声功能规律,而是把八度中十二个音给以同等的价值,抛弃过去主音、属音、下属音等观念,使无调性占有绝对统治地位。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不均衡,又无反复,仅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节奏上也难以捉摸,几乎无拍子可言,打破了过去的平衡,故而显得非常自由自在。在乐队编制和配器上也绝不追求过去的庞大与音响的夸张,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我制,带有明显的室内乐性质,但色彩上不像印象主义那样悠闲与冷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最早试验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一般首推奥地利作曲家豪埃尔。以后经过音乐表现主义人物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多年摸索,他们均以各自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新思维在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他们作曲的基本技法是:所有十二个半音按固定顺序组成音列,音列中的每个音不能重复,它没有主题的概念,仅仅是一个骨架,一个渗透在使用它的作品中的音乐概念。1923年,勋伯格的《五首钢琴曲》和室内乐《小夜曲》;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歌剧《璐璐》;韦伯恩的《钢琴变奏曲》(作品 27)、《六首小曲》(作品9)等均是他们的代表作。

基础乐理知识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 其它 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现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一)乐理教学为其他专业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理是所有音乐专业学科的基础,只有教好了学生乐理知识,他的其他专业学习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乐理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识谱,很多学生学习音乐只凭着一腔热情,觉得自己唱得好或者弹得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如果不认识乐谱,学生学习声乐和器乐就像一个高级模仿者,就好像鹦鹉学舌一样,这样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音乐,在专业上必定走不长远。很多学生以为认识了乐谱就是了解了乐理,这种认知是非常浅显的。乐理是一门非常系统和严谨的学科,乐理教学不仅是带领学生认识了解音程、音节、和弦等表面的知识,同时也要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内在联系,反应在声乐、器乐方面我们该如何利用。换句话说乐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像和声、旋律、复调等比较高级的乐理知识则更是各个专业的基石,就好比是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没有地基的音乐学习,不管是什么专业,都会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而面临着无法学下去的困境。在教学中,很多音乐的专业教学都会利用到乐理知识,如果学生不懂,那么教师就需要在这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指导。没有掌握乐理知识,不利于教学进度的推进,浪费的既是教师的时间也是学生的时间。

(二)乐理教学能够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

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学习它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坚持到最后,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专业乃至职业的却很少。我们看到的那些选秀类节目中歌唱或者演奏的选手,他们是音乐的爱好者,大多数不足以称之为专业的音乐人,因为他们只是唱或者弹奏,都只是音乐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就像前文中我们举到的那个例子,鹦鹉学舌,但他不会运用语言,不能说出属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音乐的学习就像鹦鹉学习人类语言一样,要想达到说出自己的语言的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乐理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目前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都不是从乐理开始学习的,这为乐理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与他的乐理知识水平不成正例。通常情况是专业水平高,乐理水平较低。这使得在步入大学后,很多学生的音乐水平踏步不前,因为他自身所蕴藏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这时候没有强大的乐理知识做支撑就会后劲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乐理教学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占很大比重,教师要从基础讲起,一步步带领学生根据自身的音乐水平进行对照,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都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就仿佛以前一直在自己面前紧闭的大门忽然打开了一样,再也不要靠**这样高难度的动作来进入了,后面的专业学习也变得容易很多。

(三)乐理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任何领域都需要创新,特别是在快节奏生活的情况下,人们对音乐的诉求越来越高,潮流一闪即逝。很多歌曲今天传遍大街小巷,明天就会被另外的曲调代替。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音乐专业的人士,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的话,是很难在这个行业里立足的。这种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后天的培养,而乐理教学则非常有助于学生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乐理学习的是旋律如何产生的、曲式背后的史学与美学、复调的意义……这些内容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只有了解音乐的整体构成,才能将它们相互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独有风格的乐曲。我们说在同一门类里面的学科学习都是相通的,音乐的学习也不例外,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会很多种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演奏得非常好,这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了乐理知识,是扎实的乐理让他们一通百通。乐理的教学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奠基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乐理教学肩负着未来音乐发展的重任,是带给大众多样化风格音乐的先行者。

(四)乐理教学是音乐文化传承的纽带

外在的音乐形式容易流失,内在的乐理知识却可以永存。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而宋词在当时的那个时代是可以唱出来的歌曲,但是流传到如今我们只看到这些文字,却无法探寻古人是如何将这些优美的词句唱得百转千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宋词的乐谱已经失传,而乐谱正是乐理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关于当年的乐理知识的流失,才导致今天本来可以传唱的宋词变成了只能朗读的词句。今天我们听到的根据宋词改编的歌曲也只是根据现代的乐理而演绎的,当时的曲调怕是无人能知了。可见乐理的传播多么重要。乐理教学在整个音乐文化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前文已经说过乐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新都是基于前辈的基础之上的,只要乐理知识还在,那么我们的音乐就会经久传唱,不管曲风如何变化,那些经典的歌曲无论在何时响起,都会触动人们的心弦。

(五)乐理教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乐理的学习永远不会像学唱一首歌或者学会弹奏一种器乐那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从给别人展示,它是一种内在的文化,是修养和底蕴,它只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现出能量,比如清凉甜美的嗓音、曲调的创作、高超的演奏等等都会一如既往,保持不变;任何新的音乐出现,都能够快速地掌握技巧并很好地演绎出来。当代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人们对于娱乐的形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音乐人如果没有深厚的乐理知识做依托,很可能会被冠以无知、文盲的头衔,甚至难与大众进行情感交流。就像现在做演员,都是经过专业的影视专业学习才能胜任,那些没有接受过演艺训练的演员发展大多没有后劲;音乐人也是如此,乐理的学习就是音乐人发展的后劲。乐理教学是音乐专业人士掌握乐理的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

乐理知识的重要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为了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让音乐知识得以传承,我们要端正自己乐理教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加强此方面知识的掌握,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乐理学习是一件长期性的事情,虽然效果不会在短时间内见效,但它带给我们的是深层次的滋养,会为我们的音乐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什么是音乐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音者,声音也。乐者,令人愉快之意。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哈哈!

人类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从考证。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的3要素是什么那就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

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2、什么是乐理

音乐理论简称”乐理”,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等。还有相对来说比较高级的—-和声、复调、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内容。我们平常所说的乐理,一般是指音乐理论中的基础部分,也就是“基础乐理”。

乐理的掌握,对于作曲、编曲、指挥、演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学声乐就像造房子一样,根基不稳无法建造出高楼大厦,不掌握一定的乐理基础知识,无法将声乐学好学精。乐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同加法于数学,汉字于语文,字母于英语一般,是诸多课程的基础。

民国时期,傅雷先生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曾多次提到乐理学习的重要性。所著《傅雷家书》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更被人们推崇为“艺术学徒的入门向导”,傅雷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对艺术修养的要求,不仅造就了傅聪,而且造就了更多的艺术青年,使其在艺术的道路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在信中,傅雷多次强调除了要练习钢琴技巧,更要注重加强对乐理方面的学习。他说:“……琴的问题一时急不来,而且技巧根本要改。乐理却是可以趁早赶一赶,无论如何要有个初步概念……”“一切都应以理论为基础,进而再谈实践”。

但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乐理好难啊,

不想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乐理呢,

我只要会唱就行了!

不想学习乐理,

枯燥、乏味,没意思!

学乐器的人基本上都很爱练歌,但没多少人喜欢研读乐理,其实乐理真的没那么难,没那么无聊。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乐理知识。

3、什么是音阶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中似乎总有一些音是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

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

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Do Re Mi Fa Sol La Si)。

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

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

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

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

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8度关系。

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4、什么是调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

下面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阶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

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

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

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

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5、旋律与和声

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或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或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

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或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和弦,没错,和弦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和弦。和弦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

6、三和弦

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和弦呢

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

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和弦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和弦还是15的组合。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

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其它音符的功能。

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和弦。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弦,那么岂不是和弦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和弦是最常应用的。

那么常说的三和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和弦,246也是三和弦,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和弦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和弦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

那么大小和弦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和弦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

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和弦。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小三和弦。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和弦。

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和弦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和弦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和弦,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和弦,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概念。

7、音乐是一种语言

我们常听人说:“音乐,是一种语言。”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一个好办法就是用它跟我们日常理解的语言——在此我用语文,做一个对应表,一目了然。

音乐和语文,毕竟是两门学科,它们之间的对应,不可能是完全复制的或精确的对应。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建立音乐这种语言与自然的语言的联系,是为了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r&babbr

  1 =rhythm and blues 节奏极强的一种美国音乐 2 =room and board (供)膳宿,吃住  R&B简介 “节奏布鲁斯”(R&B)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时候,它甚至还没有名字。但这个词才一出现,它就迅速广泛地传播开去。时至今日,R&B已经成了黑人流行音乐的代名词。早期的摇滚乐就是以R&B为基础的,它是由受流行音乐影响的“乡村和西部音乐”延展而来。R&B不仅仅是在布鲁斯和摇滚乐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过渡音乐,它还是布鲁斯、灵魂乐、摇滚、爵士乐之间最重要的音乐分支。 当然,布鲁斯无疑是R&B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爵士乐元素也同等重要。最早的R&B艺术家就是来自“大乐队”(Big-Band)和“摇摆爵士”(Swing-Jazz)领域。在“二战”前,爵士乐远比今日风行,那时它是一种为跳舞而演奏的音乐,但是在乐队中通常会有歌手。“二战”期间,许多重要的爵士乐艺术家开始发展“上乘爵士”(Be Bop)和“酷爵士”(Cool Jazz),这种跳舞元素更少的爵士乐。然而受战时的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大乐队”开始逐渐减少。但听众们,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迅速增加的非裔美国社区的听众,他们仍然希望听到可以跳舞的音乐。于是音乐家们为了适应听众,就做出音量更大、使用更多的电声乐器,并且以“回复”(Riff)为主的“布吉音乐”(Boogie)。 著名的R&B歌手有鲁震宇、BigY 原创的单曲《写给陶喆》。

  跳跃布鲁斯

  最初开始流行的R&B风格通常是指“跳跃布鲁斯”(Jump Blues)。它不仅吸收了爵士乐里的摇摆节奏和以号为主的编配方式,而且吸收了布鲁斯里普遍使用的回复段与和声结构。这种风格最重要的先驱也许要算卡布·卡洛维(Cab Calloway)。在“跳跃布鲁斯”中,歌手的声音更加刺耳,节奏更快,乐器的演奏也不一样——钢琴的弹奏力度更大,萨克司的声音更加长而尖锐。 最重要和最具流行性的“跳跃布鲁斯”明星是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他的唱片在黑人听众和白人听众里取得了同样的成功。而且他还深深地影响了查克·贝里(Chuck Berry)。许多早期的“跳跃布鲁斯”表演者都是来自洛杉矶,因为那里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形成了庞大的黑人社区。40年代末期,更多的城市开始有了自己的“跳跃布鲁斯”明星。洛杉矶的独立唱片公司“专业”(Specialty)和“阿拉丁”(Aladdin)通过出版“跳跃布鲁斯”唱片,不仅填补了大唱片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空白,而且使自己获得了成功。乔·里金斯(Joe Liggins)、泰尼·布雷德绍(Tiny Bradshaw)、阿莫斯·米尔博恩(Amos Milburn)、卡米利·霍华德(Camille Howard),这些如今大部分已被完全忘却的艺术家,当时都在“跳跃布鲁斯”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他们时代最风光的黑人音乐家。 “跳跃布鲁斯”后来转变为几种不同的风格。那些被称作“大嗓门们”(Shouters)的演唱者在“大乐队”拘谨的演唱方式里加入了更具活力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和“灵魂乐”(Soul)。“胖子”乔·特纳(Big Joe Turner)是在堪萨斯的一支爵士乐队开始他的艺术家生涯的。他是R&B和“爵士乐”的双重传奇人物,他不但轻松地由“爵士乐”转向R&B,甚至还创作了一些早期的经典摇滚乐歌曲。另外,维诺尼·哈里斯(Wynonie Harris)、罗伊·布朗(Roy Brown)、罗伊·弥尔顿(Roy Milton)、纳皮·布朗(Nappy Brown)也是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大嗓门们”里的重要音乐家,尽管他们没有特纳那么有名。 50年代开始的时候,“种族”(Race)音乐曾被《告示牌》(Billboard)杂志的杰瑞·维克斯勒(Jerry Wexler)用来重新命名R&B。作为“大西洋”唱片公司的A&R,杰瑞把“跳跃布鲁斯”推广到了流行音乐听众和青少年当中。早期的“大西洋”唱片公司的明星们[鲁斯·布朗(Ruth Brown)、莱文·贝克(LaVern Baker)、“漂流者”(Drifters)、查克·威利斯(Chuck Willis)]的唱片维持了这种对“跳跃布鲁斯”的偏爱,但他们的节奏、回复段、歌词都开始接近后来的摇滚乐。事实上,贝克和威利斯还曾依靠一些受年轻听众喜爱的歌曲在早期的摇滚乐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50年代初期到中期,摇滚乐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和R&B有着明显区别的音乐类型大显身手,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流行音乐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巨大影响。比如“街头布鲁斯”(Doo Wop)乐队、“电声布鲁斯”、“新奥尔良R&B”等。这些音乐在摇滚史上延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更早、更有爵士味的R&B。 相当数量的艺术家在50年代里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通过出版R&B唱片获得了成功和认可。艾克·特纳(Ike Turner)、艾弗利·乔·亨特(Ivory Joe Hunter)、菲·亚当斯(Faye Adams)、维诺那·卡尔(Wynona Carr)、“胖妈妈”桑顿(Big Mama Thornton)、“胖子”梅百利(Big Maybelle),这些人都不是纯粹的布鲁斯艺术家,但他们的音乐也不是摇滚乐。而布鲁斯歌手鲍比·“蓝色”·布兰德(Bobby "Blue" Bland)、小帕克尔(Junior Parker)、小弥尔顿(Little Milton)虽然把“电声布鲁斯”和“灵魂乐”结合在一起,但他们也不能被称作纯粹的摇滚乐歌手。偶然有象强尼·奥蒂斯(Johnny Otis)、“嚎叫的”杰伊·霍金斯(Screamin'Jay Hawkins)、韦博特·哈里森(Wilbert Harrison)这样的歌手能在摇滚乐听众群赢得承认,也是通过他们最通俗易懂的歌曲。哈里森的《堪萨斯城》(Kansas City)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跳跃布鲁斯”歌曲。

  R&B的大众化

  一些50年代的歌手开始使R&B比以前更加大众化——加入明显的“福音音乐”和教堂音乐元素。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记起那些伟大的名字:雷·查尔斯(Ray Charles)、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杰克·威尔森(Jackie Wilson)、小威利·约翰(Little Willie John)、强尼·艾斯(Johnny Ace)、杰西·贝尔文(Jessie Belvin),以及克莱德·麦克菲特(Clyde McPhatter)。作为“灵魂乐”的教父们,这些人中有的后来在60年代成为了“灵魂乐”的超级巨星,比如查尔斯和布朗;而另一些则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不能解决的个人问题从此退出了音乐舞台,比如麦克菲特和约翰。 对于R&B来说,如今被赋予的纪念性意义和迟到的喝彩声并不能改变当初它所面临的窘境——早期的R&B唱片很难被全部的新听众所接受。而40年代和50年代的R&B歌手及唱片公司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娱乐性方面,并不是致力于推广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因此在R&B的全盛时期,人们听到的歌曲都是由相似的和声、进行模式以及编曲构成。不过,尽管R&B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改变了许多,但它依然保留了摇滚乐、灵魂乐和说唱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并且在音乐的背后发挥着作用。

  起源

  起源——蓝调 R&B的前身,出现在40年代的美国黑人区。那时,负担得起多姿多彩娱乐的人不多,热爱音乐的黑人就喜欢茶余饭后聚集街头,以吉他和口琴等简单乐器玩奏音乐,一抒生活、工作、离乡别井等种种感受。这就发展出蓝调(Blues)——R&B的前身。随著录音带的发明,和越来越多的小型电台出现,蓝调音乐开始跳出黑人圈子,在芝加哥流行起来。不知是否因蓝调音乐说愁说得太久,乐迷都渴望听到节奏感强、调子节拍明快,内容又不太悲伤的蓝调歌曲。但r&b这个术语最初在1947年的美国被公告牌杂志的Jerry Wexler创造为一个音乐的市场营销术语,取代了种族音乐(最初来源于the black community,但是被战后的社会认为会令人很不愉快的词语) and the Billboard category Harlem Hit Parade in June 1949 这个词最初被用于定义包含了12种布鲁斯格式and boogie-woogie with a back beat的摇滚音乐,后来这种音乐转变成了一种rock and roll的基础元素。在 “Rock & Roll: An Unruly History” (1995)中 Robert Palmer 把节奏布鲁斯定义为a catchall rubric 用来refer 任何一种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在他1981年出版的 “Deep Blues”中, Palmer 用 "r&b" 作为跳跃布鲁斯的缩写 Lawrence Cohn, “Nothing But the Blues”的作者, 写到节奏布鲁斯是一个umbrella term industry convenience为所发明的, 除了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节奏布鲁斯包括了所有的黑人音乐,除了那是一首福音歌并且其销售足以打入流行榜。在1960年代, 节奏布鲁斯被用于总括灵魂和funk音乐的术语。而现在R&B的缩写差不多一直被用于代替full节奏布鲁斯,参考有迪士高发展而来的现代灵魂和funk影响的流行音乐, 这个词的主流运用变得不那么流行。乐手们顺应大众口味的转变,在作品中加入钢琴、鼓、色士风和当时的超新科技——电子吉他,让听众可随著这种节奏感(Rhythm)强的新派蓝调音乐(Blues)起舞,成就了经典的「节奏怨曲」。我们也不能忘掉经典的new jack swing时代,那时代的r&b是hip-hop和r&b的大融合,一个个的专辑都是经典的new jack swing快节奏歌曲加上2-3首ballad,这是那时代统一的标准。

  音质多变化

  不论歌声或乐器的音质(timbre),都会有很大变化。 音质就是声音的「质地」。听到《烂泥》,我们会觉得许志安唱得很悲惨;而木童笛的声音,很多时则会给我们一种很活泼的感觉。这就是不同歌声和乐器的音质所带来的效果。在R&B作品中 如王力宏的《不可思议》将西化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打造得令人叹为仰止。他的音乐是最具深度地将京剧唱腔与蓝调唱腔有机融合浑然一体,绘制出中西一体灿烂的画卷。他的歌曲基本上都运用了R&B的形式。 如周杰伦的《斗牛》或《娘子》,我们都可很容易地发现,不论在音乐或声线运用上,始段和副歌部份都有明显不同的处理。 歌声和乐器部份经常互相呼应——在R&B歌曲中,当歌手唱出某几个音后,音乐部份或和音歌手会重复再奏/再唱那几个音,像「有问有答」,又或做成「应声虫」似的效果。 R&B另一特点是,多次反复一些乐句、句子。就如《龙卷风》中连绵不断的「我不、我不、我不」,便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编辑本段现代节奏布鲁斯

  R&B一词在今日被定义为非裔美式流行音乐,源起于迪斯科音乐后续之1980年代,融合了黑人灵歌、Funk音乐、流行音乐以及hip-hop(1986年后)。本文中仅使用R&B缩写一词表意。现代R&B的编制特征包含电音形式录音制作的风格、类比鼓机制式节奏,以及一种较为柔和、圆浑丰厚的歌声。虽然其多与黑人灵歌那更富激越而情感高亢的音乐类别有所互异,然则两者实互有不可或缺的重合元素,尤其在新杰克摇摆、嘻哈灵音以及新灵魂等嘻哈音乐的类属中可见一斑。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

  R&B曲风近年来为大家逐渐熟知,也有多种形式,有古典R&B、拉丁R&B、流行R&B这3种分法。 R&B技巧也多被流行音乐融入运用来增色,也有很多流行乐贴上R&B标签被R&B迷称为“不纯”,这也是有争议的,但是R&B流行化趋势也比较明显。中国R&B乐坛还有待发展,但是也是很有希望的。 亚洲地区代表人物: R&B亚洲的鼻祖是杜德伟 使R&B在亚洲进一步得到发展并为更多人所熟知的歌手是亚洲天王周杰伦,他给亚洲r&b的历程书写了里程碑似的篇章。 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歌手有,周杰伦(Jay chou)张敬轩(Hins),苏醒(Allen Su),张靓颖(Jane Zhang),方大同、陶喆等他们的很多歌都是r&b! 陶喆的首张同名专辑发行之后立即在乐坛掀起一阵R&B的热潮,他被称为“R&B教父”。大器晚成的张敬轩更可谓是中国r&b的灵魂人物,他那骚灵的声线完美地将情感和音乐融合的天衣无缝!方大同的R&B更是融合了Jazz的风格,歌曲听起来很安静,纯粹。Soul系的方大同也在亚洲R&B上有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域。 日本的R&B代表人物,就是宇多田光和仓木麻衣了。两人都有R&B小天后之称。 韩国地区的 李胜基 超强R&B组合 fly to the sky 新加坡地区的 林俊杰(JJ Lin) 还有香港知名歌手及作曲家 方大同 创作歌曲风格几乎都是R&B和soul。代表作品《爱爱爱》《Soul Boy》 欧美及其他地区代表人物: 美国超级流行天后Beyonce是R&B代表人物之一,狂野 性感 节奏感极强。 世界流行天王Michael Jackson融合了许多音乐元素,但R&B最为知名,也是他的主要音乐风格,多首经典单曲‘Beat It’ ‘Billie Jeans’等都是R&B畅销单曲 美国元老级天后Whitney Houston专唱R&B,是R&B的代表人物之一 美国流行天后Mariah Carey是公认的世界R&B女王,R&B的唱的调子轻松,琅琅上口,声音很细腻,很是抒情R&B的好歌曲 但是King of R&B肯定是Usher了,在Yeah!当中可以听出他的技术含量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R&B,Craig David绝对不能不提,NME杂志赞誉为『英国R&B乐坛最完美、杰出的歌手』,他的R&B歌曲不少,经典的肯定是You don't miss your water了。 R&B乐界霸主R Kelly。R&B音乐界的霸主,他得过四座格莱美奖、四座美国告示排行榜的奖项、3座灵魂列车音乐奖项,并在连续6年内得到BMI(Broadcast Music, Inc)音乐创作奖,而且他也是90年代R & B流行音乐界中获得最多冠军单曲的男艺人。罗凯利的音乐总是能深刻的打动人心,他的创作里有70年代情歌的元素,并用90年代的抒情叙诗手法表现,给了R&B音乐全新的风貌,他的音乐一直都备受R & B界的音乐歌手及歌迷所推崇及喜爱,在最近2003年所发行的这一张新专辑”巧克力梦工厂/Chocolate Factory”也在发行的首周即攻下排行榜冠军。罗凯利的创作不仅为他自己奠定R&B乐界万王之王的地位,也为其他流行歌手创下音乐生涯的高峰,如Michael Jackson的“You Are Not Alone”、Toni Braxton 的“I Don't Want To”、Celine Dion的"I am your angel"等。 Ne-Yo注重的是节奏,在他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各种乐器打拍子声音。 Babyface的音乐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犹如自然的声音,从the loneiness中就能听出。 Boyz ii men 90年代R&B黄金时期的代表性团体,那时代的R&B男子团体多如牛毛,boyz ii men以自己特有的完美和声从中脱引而出,成为90年代的代表。 Justin Timberlake也是最近很红的R&B小天王,而且他的能够很完美地诠释R&B的节奏旋律,假声很是性感,尤其是Timbaland为他写的众多歌曲,都是在Billboard上留驻很久的,他被称为是“King of the Pop"。顺便说一下,timbaland是相当有名的一位R&B歌曲创作者,他为justin、madona都写过很多歌,当然他自己也唱歌,代表曲目有Apologize(&One Republic),Carry out等。 Day 26是2008年的美国新晋乐队,纯正的R&B,说不出来,自己听听,虽然有些歌曲内容不太好,不过大部分歌作曲很好。推荐:Truth Is A Lie, Just Getting Started, Co Star, Since You've Been Gone, Are We in This Together 英籍华裔歌手Stevie hoang最近网上很火的R&B歌手,他的音乐细腻温婉,柔美动听,亚裔血统的背景让他的音乐拥有东方人特有的细腻,而自幼西化的成长环境,也让他的R&B更加国际化。他的代表歌曲有All night long,fight for you等 美国流行小天后Rihanna也是R&B歌手代表之一,R&B唱得舞劲十足,超能量特别的声音更让R&B有一种别的风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69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