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
作者张俞 朝代宋
译文对照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标签:
情感人物同情感伤古诗三百首妇女
译文 注释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史之乱”结束的欣喜,以及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一、出处
《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二、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释义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春。唐肃宗宝应元年(762),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
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二、作品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小题1:(3分)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1分,答出3个即可得1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小题2:(3分)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1分) |
小题1:试题分析:意象就是那些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找意象时就顺着诗句一句一句找就行了,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这些都是意象。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意象来看作者营造了什么意境。通常会有很多意象有感情色彩,像月亮代表思乡,猿啼和杜鹃表示凄凉等。本题这些意象中,月是寒月,竹是疏竹,鸟是山鸟,这些都体现了一种幽深寂静的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点评:鉴赏诗歌的意象,其实就是将诗文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一一找出来,然后看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
理学对于宋代士人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它既能协调士人精神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又能使其各流派在学理轨道上互相掣肘。这样,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在精神层面就相对多变。下文将简单论述理学内部的道学派与心学派在美学上的学理差异,尝试去解释士人审美心理多元化的原因。
一、道学派与士人审美心理
从学术系统讲,宋代的理学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常和汉代的经学并称。宋代理学的内在理路可以分为两脉:一脉是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和朱熹;另一脉是陆九渊。前面一脉我们主要以朱熹为例,朱熹在学理上继承二程,其理学的总体逻辑结构是“理”一“气”一“物”一“理”。陆九渊一脉的“心学”逻辑结构是“一心”一“物”一“心”。
许多学者将朱熹划归为客观唯心主义,把陆九渊划归为主观唯心主义,其实这是有问题的,在上面的逻辑结构里,陆九渊的心学逻辑中的第一个“心”实际上也是“理”,所以他们共属客观唯心主义。但是二者面对客观的“理”有很大的差别:朱熹认为,穷理依赖的是格物致知,在朱熹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唯物主义的特征,即认识来源于实践,然而,朱熹并不寻求后天实践的新认识,而是追求后天实践对“理”的绝对印证。
这种学理模式得到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表现,就是通过对事物的认识获得一定的道理,但是整个过程情感的表现十分微弱。例如,我们十分熟悉朱熹的哲理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歌通过对方塘何以如此清澈的追问,告诉我们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虽然作品中也有景物的描摹,也有对于语言蕴藉的运用,但是我们只能获得抽象化的认识,其中感性美的展现十分有限。
朱熹的道学观所形成的美学观念在其前后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印证,宋代大文豪苏轼的《题西林壁》诗就与其同出一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对于景物的描绘和对于事件的描述虽然也触动读者的感官体验,但是最终仍然抽象到了更高的理性层面。还有对于艺术的追问诗《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采用的是反诘体,通过对话阐释艺术创作的主客统一性。宋代诗人对于理的执着部分是源自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的焦虑”。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强者诗人都有一种“独创性”的焦虑,这种焦虑根源于诗人较普通人更为强烈的对“死亡必然性”的反抗意识。②但是这又不是一种必然,因为黄庭坚为领导的“江西诗派”就以模仿杜甫闻名,其创作模式又广受诟病。在这个矛盾体系下,黄庭坚提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来解决其创作的合法性问题。
这些文人的词作也一样冷静,一方面顺承了诗歌的创作感受,另一方面漂白了赋体中的绮靡。试就朱熹的《念奴娇》为例: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这是一首咏梅词,写得清冷透骨。即便下阕写桃李,朱熹用字比上阕更加清冷。这种艺术形式仍然是通过咏物来诠释物理和事理。“诗中之理是从情涌突出来出来的,然而它却以其智慧的光而成为诗的灵魂,成为诗的高亮点。”但是这种理性的光辉对于宋代的现实变革所起之作用颇为微弱。
二、心学派与士人审美心理
宋代的制度化环境要求个体坚守自己的生命位置,并严格按照政治意识形态规定好的路线图生存。个体的生命意志很难真实地呈现出来,即便呈现也不是明晰的,而是闪现的。环境要求人去适应,卡尔·亚斯贝斯在《时代的精神状况》一书中曾论述过:“人不仅生存着,而且知道自己生存着。他以充分的意识研究他的世界,并改变它以符合自己的目的。”宋代的人可能不会以充分的意识研究他的世界,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一定会改变那个世界来符合自己的目的。
陆九渊的心学观念应运而生,他改变了道学对于人生的远距离凝视的方法,而是仔细地体察主体的内心感受。他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我们可以把他的观念理解为先验的唯心主义,陆九渊想建立的是“集体无意识”式的心学体系。只要我们认识了心,也就达到了理,这显然是在其理论体系内移植了禅宗的顿悟说。
陆九渊的心学强调对于理的体验式追求而不是道学的认识式印证。冯友兰先生在比较朱熹和陆九渊时曾说:“朱熹区别心与性,完全不是文字上的区别;从他的观点看来,实在的确存在着这样的区别。不过,朱熹所见的实在,与陆九渊所见的实在,迥不相同。在朱熹看来,实在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抽象的,一个是具体的。在陆九渊看来,实在只有一个世界,它就是心(个人的心)或‘心’(宇宙的心)。”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陆九渊的心的概念中存在宇宙大道的内涵。
相对朱熹在道学中强调的理性认知,陆九渊的心学强调感性体验。这不仅需要知道心是如何体验的,还要追求体验的终极目标——“理”。陆九渊通过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宏大判断,将人的温情与抽象的“理”绔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美学表达。例如他的《疏山遭中》诗:
村静蛙声幽,林芳鸟语警。山樊纷皓葩,陇麦摇青颍。
离怀付西江,归心薄东岭。忽念饥歉忧。翻令发深省。
我们在这首诗作中很难找到朱熹式的清冷的命题,但是我们可以铺展出一幅清晰的画面,而且这个画面是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完成的。如果朱熹在《念奴娇》里面塑造的是遗世独立的梅花,那么陆九渊的作品就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和沉重的生命承担。淳熙八年(1181)陆九渊曾应朱熹之请登白鹿书院讲习,陆九渊讲《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有许多人闻此泣下。他一直强调教人需先辨志,而《疏山道中》最后一联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再版,其中不乏对知识分子士大夫责任感的追问。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很多热恋的情侣经常纠结到底是选择去到国外游还是国内游,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确实有很多非常不错的地方很的浪漫,可是去到国外旅游消费太高了,对于一般普普通通的小情侣,未必消费的起呀!
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来,中国最适合情侣度假的6大旅游胜地!供大家参考哦!我们中国地大物博,还是有很多浪漫又好玩的地方啦!
1湖南张家界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融于自然美景中,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穿行于深壑幽谷之中,蜿蜒跌宕于林海苍翠之间。两旁千峰耸立,高入云霄;溪旁树木繁茂,浓荫蔽日。被游客喻为“情人旅游线”。
2 深圳欢乐谷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欢乐谷有各种多样的节目,比较适合有童心又比较情窦初开的小情侣,很刺激,但不一定很浪漫哦!
情侣们在这儿放飞白鸽,并在手印墙上留下你和他(她)的手印,让情长存,让爱做主。
3桂林阳朔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在这里比较适合独立的情侣去游玩,可以选择自由行,这里可以看山看水!
美丽的漓江,似少女挥舞着的青罗玉带,从西街的东面飘飘而过,东岭朝霞、书童独秀、龙头山、西郎山、马鞍山、碧莲峰似万朵莲花簇拥着这条古香古色的街道。
4天涯海角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既可避寒又休闲享受,适宜热恋中的情侣;也是节假日旅行的大热之选,所以容易出现游客过多大煞风景的情况。
“天涯”和“海角” 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发誓要永远在一起,但遭到族人的反对,他们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
简直太浪漫了有没有?
5蝴蝶泉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与心上人一起追寻梁祝的芳踪,适合苦恋中的情侣;周边还有很多美景,要游遍恐怕花费不小。
天底下的爱情都是那么相似,虽然现在我们再到蝴蝶泉,就不一定还能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蝴蝶,只是这一种忠贞的情感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追寻。
6九寨沟
浪漫指数:★★ 消费指数:★★★★★
冬天游九寨沟感觉会更奇妙,适合老夫老妻式的情侣;周边还有很多美景,要游遍恐怕花费不小。
如果在冬季至此,一边泡温泉一边赏雪山,在热呼呼的天然温泉里欣赏雪花漫天飞舞的奇景,何其浪漫。
你好!
出自《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传达了在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情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鉴赏阅读答案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鉴赏阅读答案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原诗: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翻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