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行香子·树绕村庄》,北宋词人秦观的词作。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阕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阕则描写流水青旗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
上下两阕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农村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从而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行香子》原文: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白话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扩展资料:
《行香子·树绕村庄》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唐、五代、北宋的词一般都是描写男女之情夫妇之爱,像这样用朴素的语言、轻快的格调描写农家风景的,可谓异类,与秦观的一贯词风也不大相同。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轾灵,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参考资料:
赵武是村里有名的单身汉,而且还喜欢和村里结了婚的女人开玩笑,有时候很多媳妇见了他都躲得远远地!赵武现在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还是一个人,因为他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好,有很多女孩子曾经倾心于他,奈何他太花心了,而且赚的钱都花了,自己没存下一点钱,反而还在外面欠了很多钱,本来喜欢他的小姑娘,一看他是这样的人,于是就果断放弃了!
赵武不争气,他的父母还要帮他还债,后来他父母年龄大了,又劳累过度,最终相继而去!赵武父母双亡,他自己有没有能力和责任心,最终拖到现在也没有女人愿意嫁给她!现在他也没有年轻的时候帅气,也没有钱,找对象那是相当的困难啊!
可是最近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前天天出门的赵武,现在白天都是在家里,也不和别的小媳妇打打闹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这样的变化引起了村里好多人的注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武的秘密终于曝光了,原来他和村里的寡妇翠芬好上了,翠芬的丈夫前几年外出打工,出车祸死了,家里还有一个儿子,今年上初中,翠芬丈夫虽然走了,因为车祸补偿了一大笔钱,这对孤儿寡母日子还算好过点,起码到孩子上完大学的钱是有了!
翠芬的儿子现在住校,一般都是周末回家,所以说赵武和翠芬确实是有时间接触,赵武白天不出门其实是在家里睡懒觉,为的是半夜的时候好有精力爬墙去翠芬家里!大家是不是好奇两人是怎么看上眼的,原来两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翠芬自从在街市上看见了赵武之后,她就芳心暗许了,可是赵武太不争气,不正干,最终翠芬选择嫁给了宋伟!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已经破败不堪,流离失所,连年战乱让百姓叫苦不迭,包括大诗人李白,再次期间也受了许多苦,让他感叹人生无常,他在世界到处流浪,碰巧走到一个农家旁边,因为晚上没有栖身之所,于是就踏进了农家,家里面只有一个老婆婆,和自己的媳妇儿。老婆婆心地善良,尽管是陌生人,也让他居住在自己家里,暂时住一晚,毕竟大家都是可怜人。
李白第二天起床以后已经是中午了,因为连续走了好几天,实在是太累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栖身之所,睡到中午也不奇怪,可能自己是被饿醒的,于是起身就想要寻找吃的,结果在窗外看见了正在做饭的老婆婆,可是却看不到昨天家里的小媳妇儿,正当他纳闷儿的时候,小媳妇儿从外面背了点粮食回来了,原来是因为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必须早上四点多去山上找一点点吃的。
后来老婆婆做好饭以后给李白端过来,李白却死活都不肯动筷子,他想着自己也是为官多年。走过很多美丽的地方,却没有为这样的老婆婆做过一件好事,如今她们落得如此下场,自己却不能帮助她们。顿时痛心疾首,怎么也不肯吃饭,任凭老婆婆怎么劝她都不肯拿筷子。
后来李白吃饱了饭,就告别了这两位老人,自己一个人离去,在路上他写了这首诗以纪念这个老婆婆,感叹自己内心的无奈。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七子之歌》和《圆明园的毁灭》有哪些表达感情上的相似之处?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七子之歌和圆明园的毁灭两篇文章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于外国侵略者的痛恨,并且写出了侵略者对于国家的迫害,激励着读者爱国,护国,让祖国强大不再被侵略。
一、《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二、《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