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第1张

Author:Jane·Austen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丁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其初稿是1796年写成的书信体小说《埃丽诺与玛丽安》,后改名为《理智与情感》,与《傲慢与偏见》一前一后创作与发表,格调很像,不同之处是《傲慢与偏见》只有一位女主角,但这部《理智与情感》却有两个女主角, 小说以那姐妹俩曲折复杂的婚事感情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姐姐Ellinor是个“感情强烈”而又“头脑冷静”的年轻姑娘 。(Elinor, 19,processed a  strength of understanding, and coolness of judgement  She had an excellent heart; - her disposition was affectionate, and her feelings were strong; but she knew how to govern them) 她在选择对象时,不重仪表,而讲人品,爱上了为人坦率热忱的Edward。后来发现Edward早已与Lucy订婚,她尽管很伤心,却竭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将心事埋藏心理,交际应酬,行若无事。最后,Edward相继遭到母亲和Lucy的遗弃,Ellinor对他依然一往情深,终于与他结为终身伴侣,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妹妹Mariane正好相反,她虽然聪明灵慧,但多情善感,对爱情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一心要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 (Marianne,17  She was sensible and clever ; but eager in everything: her sorrows, her joys, could have no moderation She was generous, amiable, interesting: she was everything but prudent)三十五岁的Colonel Brandon对她一见钟情,但她觉得他太老了,而且兴趣爱好都不同。

[I  could not be happy with  man whose taste did not in every point coincide with my own He must enter into all my feelings;the same books,the same music charm us both  ]

随后,她意外地遇见了“风度翩翩”的轻薄公子Willoughby,当即陷入热恋之中。不久被对方抛弃,她悲痛欲绝,不顾自己的身体,差一点丢掉性命。经过这次病痛,她开始自我反省,以姐姐的榜样,逐渐变得理智起来,最后还是嫁给一直照顾她的Colonel Brandon。

[Marianne Dashwood was born to an extraordinary fate  She was born to discover the falsehood ofher own opinions, and to counteract, by her conduct, her most favourite maxims  She was born to overcome an affection formed so late in life as at seventeen, and with no sentiment superior to strong esteem and lively friendship, voluntarily to give her hand to another! -and THAT other a man, whom, two years before, she had considered too old to be married, and who still sought the constitutional safeguard of a flannel waistcoat!]玛丽安·达什伍德天生有个特殊的命运。她天生注定要发现她的看法是错误的,而且用她的行动否定了她最喜爱的格言。她天生注定要克服十七岁时形成的那股痴情,而且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友情,自觉自愿地把心交给了另一个人!就是他,两年前被玛丽安认为太老了,不能结婚;就是他,现在还要穿着法兰绒马甲保护身体!

Willoughby和Lucy是两个相对来说反面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他们两人都有强烈的“情感”,不过他们的情感是虚假的,内心极度冷酷与自私。Willoughby从小养成了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恶习。他先是玩弄了布兰登上校的养女伊丽莎,等她怀孕后又无情地将她遗弃。后来,恋上了Mariane,但因Mariane没有财产,便又同样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与一位富家**结了婚。

Lucy是个自私、狡诈的女人,她先是与Edward订婚,Edward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她转而与其弟弟Robert勾搭在一起。而结婚之后,她又在费拉斯太太面前“装作低三下四的样子,一再对罗伯特的罪过引咎自责,对她自己受到的苛刻待遇表示感激,最后终于受到费拉斯太太的赏识”。文中对她的描述也特别有意思。

[The whole of Lucy's behaviour in the affair, and the prosperity which crowned it, therefore, may be held forth as a most encouraging instance of what an earnest, an unceasing attention to self interest, however its progress may be apparently obstructed,  will do in securing every advantage of fortune, with no other sacrifice than that of time and conscience ]

Jane·Austin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英国女作家,最早读的是《傲慢与偏见》,现在打算把她的书都读一遍,这本书读的英文版,她的小说都比较好读,故事线比较简单,人物也不会很多。这本书在人物出场时基本就对其性格做出了解释,随后进行展开情节叙述,剧集版的《理智与情感》也值得一看,基本还原了小说,而且Edward是由大表哥演的,颜值完全超越小说对其的描述。

作者简介: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他是个学问渊博的牧师,妻子出身于比较富有的家庭,也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因此,奥斯汀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但是家庭的优良条件和读书环境,给了她自学的条件,培养了她写作的兴趣。她在十三四岁就开始写东西,显示了她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才能。1800年父亲退休,全家迁居巴思,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个地方,据说她曾遭遇了忧郁症的折磨。在这里,奥斯汀拒绝了一位将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求婚,因为她不爱他。住了四年左右,父亲在该地去世,于是奥斯汀和母亲、姐姐又搬到南安普敦,1809年再搬到乔登。1816年初她得了重病,身体日益衰弱,1817年5月被送到温彻斯特接受治疗,可是医治无效,于同年7月18日死在她姐姐的怀抱里。她终生未婚,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1811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3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1814 曼斯菲尔德庄园 Mansfied Park

1815 爱玛 Emma

1818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1818 劝导 Persuation

>>>>>>>>>>>>>>>>>>>>>>>>>>>>>>>>>>>>>>>>>>>>>>>>>>>>>>>>>

英国游目录

飘洋过海去看你——启程英国

飘洋过海去看你——英国初印象

飘洋过海去看你——小城桑德兰

漂洋过海去看你——纽卡斯尔

漂洋过海去看你——爱丁堡

飘洋过海去看你——达西庄园

飘洋过海去看你——伦敦

飘洋过海去看你——杜伦

飘洋过海去看你——约克

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经受不同的考验,尤其是身处逆境,更让人刻骨铭心。人类都偏向于记住痛苦,忘记欢乐,因为痛苦会让人规避风险,有助于生存。

有的人面对接连而来的厄运,求胜、成功的欲望反倒出奇的强烈,理智清醒,坚持不懈的努力,情感不断的升华,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彰显自我的价值。有的人则永远使自己的情感安于平静,化解种种生活的冲击,体验流于琐碎,敏感性迟钝,任何能引起情感涟漪的事,哪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会被它巧妙避开,久而久之,在按部就班的节奏中,就失去了能激活生命力的能量;还有的人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命运神秘不可抗拒,一个人无论怎么做、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于是他把体验和思考都交给了本不存在的监护人—— 命运,随波逐流。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境况,与其收拾萎缩的感情藏而不露,不能敞开胸怀去充分体会喜怒哀乐,任由危机本能的防卫,这样经年累月形成凡事退避的习性,倒不如理智地面对众多的挑战,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也许这样才不致使我们丧失生活的本真意义,才更合乎生活境遇中的情与理。

绝大多数人只能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而,“活着”自然成了好多人描述自己对生活体验最精炼的概括。平淡和平凡,不会那么好,也不会那么坏,凑乎得了,因为大多人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或运气不好,英雄豪杰辈出、纵横驰骋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春秋战国是群雄纷争、诸侯争霸的时代,社会的剧烈变动给各路人杰提供了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齐桓公为得到天下贤士的帮助,命令在宫廷前燃烧起通明的火炬,以示昼夜不停的吸纳人才;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在楚国当奴隶的奇人百里奚并拜为国相,很多有志之士纷纷投奔,秦国很快强大起来、称霸各国,一部春秋战国史,写进了人生的激荡与分流,让人感受到惊心动魄的人生美。

令人振奋的时代,能产生令人振奋的事迹,时势造英雄,轰轰烈烈的个人事迹与命运、神性、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实现潇洒辉煌的人生。

高雅而坚定的情感,执着而锐利的理性是精彩人生写照。当今的科技时代,确实不会再有血火的传奇,等级深严的规章制度牢牢固定了个人,细微的社会分工,使得整个社会像一部庞大的机器,个人只是一个极不显眼的螺丝钉,不可能游离运转的机器之外,一切都有规则控制。惊天动地的壮举慢慢的被排斥在相互协同的社会之外,平平淡淡的生活似乎变成了今天社会的主要题旨,人们承平日久,似乎大多安于平淡,适应了平淡,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觉得生活很没劲,这里似乎有矛盾,一方面人们甘于接受这些平淡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在生活的平淡中失去了很多,问题就出在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境况之间的差距,来源于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之间的矛盾。对未来的期望值越高,同现实生活的差距越大,那么人们的心理落差也会越大。

生活需要我们都能有一种平衡技巧,把我们的欲求和对生活的期望处于最佳值,能否达到平衡关键在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协调,协调好我们内心的情感和理智,在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真正心之所往的愿景,然后投入其中,就能在生活、人际交往、事业追求中升华情感,并能经常思考反思自己生活的目标,发觉其中的意义。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1

 这本书是简·奥斯丁的。我非常喜欢她的另一本书《傲慢与偏见》。我觉得她的书的情节跌宕起伏,让我似乎读了一点就再也放不下了。一看到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就不放下了正在读的《包法利夫人》。还好,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本《理智与情感》似乎带给我太多的意外了。我从没想过,小说的剧情还可以是样子的。当然,我更喜欢作者本人。知道吗?从这本书里我所感悟到,或是学到的格言: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吗?

 这本书讲述的是理智的姐姐和感性的妹妹。妹妹在爱情上受到了无限量打击,随后,终于明白了,理智是要的。最后,都找到了爱,所爱的人。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与许多当时英国的小说不同,都在用悲惨的结局去抨击当时社会的险恶的时候,简·奥斯丁去却塑造了圆满而让人向往的结局。当然,就这,在看完人的小说的时候,你会觉得,当时社会的肮脏与腐朽,甚至,你会怀疑,世界上真的有最圣洁无私的爱情的。可是,当你看完简·奥斯丁的作品之后,你的那种消极心态,就会被作者的魔法赶跑了。

 我相信,作者同一样。不愿去承认,也不愿用黑色幽默去讽刺爱情。她试着用良知和美好的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渴望,来教导,要善良。要相信,爱情真的。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2

 《理智与情感》这本书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丁的成名作之一,也是她的处女作。

 《理智与情感》围绕两位女主人曲折的感情经历展开描写,以及她们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突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姐姐埃莉诺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玛丽安的感情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奥斯丁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展现了英国乡绅的日常生活和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品读她的作品,会使人有一种在放松状态下的闲适,恬静的感觉。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很难得的。因为种种因素,我很少能够将外国长篇小说一气呵成的读下去,但是这一部作品却办到了,我实在很感谢作者及她的不朽着作,让我受到了熏陶,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欣赏水准——因为对这部小说的特殊感情,我特意查找了它的相关信息。《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曾被改编成**并且是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第一部英语影片。该片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荣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柏林**节金熊奖,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等多个奖项。

 这部小说不只是我们休闲时消遣的上选,而且能够给予我们在“理智”与“情感”两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上找到平衡点的启发。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3

 你读过《傲慢与偏见》一书吗?你知道它的作者简。奥斯丁吗?若是,也许你也会知道她的另一部著作《理智与情感》。简。奥斯丁的确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女作家,其在文学领域的不朽程度甚至可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而且,她是一位主要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家,她并没有写关于她那个时代的大事件,只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而名声显赫,我认为,她为很多人树立了榜样,她是值得人学习的!

 《理智与情感》写了一个强烈震撼的爱情故事(其实,该书有三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它以惊异的曲折情节,幽默的笑话,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结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智与情感》原名为《埃莉诺和玛丽安》,由此名也许我们联想出这部书的大概内容(当然,我是有这种感觉的)。

 刚开始时,我总觉得这故事的情节很恶俗,简直是八点档狗血偶像剧的翻版:正义女主角,反派男配角,“悲惨灰姑娘”VS“富家贵公子”,贵公子对灰姑娘一见钟情,以及,等等。但读完这部书我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再这样想。因为每个名副其实的文学家都有运用文字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更何况英国的伟大作家司各特也曾说:“要我象这位**一样以细致的笔触,把这些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我实在办不到。”简。奥斯丁充分利用了这种才能,写了这一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简。奥斯丁是矛盾的。在我看来她属于现实主义作家,毕竟她的创作开启了19世纪30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高潮;但她的作品同样带着浪漫的气息,《理智与情感》一书中的女主角埃莉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我不是说埃莉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而是她就是“完美的维娜斯”(当然,这也是我个人的看法)。埃莉诺是作者的“宠儿”,她雍容大度,温柔娴静,处事沉着——简直是男性梦寐以求的'伴侣;因此,我也认为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位女权主义倡导者。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时间。简。奥斯丁在文学上也相当于“和氏壁”,这位能使我们看一书而知全时期。全社会某一阶层之貌的伟大女作家已经在文学上放射只属于她的灿烂光芒。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4

 记得第一次看《理智与情感》的时候,大概还是初中,好喜欢那个活泼泼的妹妹,或许是那时候的凯特渗透了一股子古典纯真的美丽,实在是太过动人。很清晰地记得,玛丽安说,我读的书越多,越不可能遇到真正的感情。然后就想起布兰登上校跟着歌声走进来,看到钢琴前的玛丽安,阳光撒在脸上,光晕一地,那真是如画一般,入情入景。

 所以那个时候选择了朝气的玛丽安去喜欢。仿佛你低眉就有人猜想你是浅笑或是低泣,仿佛你欢笑就能给整个屋子带来阳光,仿佛你端坐在那里任旋律从指尖汩汩流出而所有人都安静地淌在你的音符里沉醉,仿佛你能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必因为任何外界而磨灭自我的棱角,仿佛因了青春有了朝气洋溢了才华飞扬了俏皮就能够任性地让全世界都能够绕着你转。

 然而那个玛丽安只在不懂事的年纪里焕发着她的光芒。所以时隔多年,看到BBC重新翻拍的三集版《理智与情感》时,我分明地将更多的喜爱给了玛丽安的姐姐,那个以往在我的世界里沉默着的埃莉诺。没有那样环绕的光芒,没有那么俊俏的脸庞,只是安静地为你分忧,然后忍着自我的悲伤,依然撑起你的期望。

 同样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然而她们于我就像是成长的两个阶段,尽管她们的差异其实只是静态的性格问题。埃莉诺那样的人在一个人的初期应当很少见吧,隐忍而克制,善解人意。更多的我们都只是玛丽安。我原先以为最光鲜完美不可企及的事物其实只是我们生命某个阶段的常态,而终将被扼杀。那个单纯到任性的玛丽安最终还是心甘情愿地安静在她以往不屑一顾的人身边。而我不再迷恋自我为她披上的光晕,理智大于情感,成长真的是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我却不想否定,就如这篇博文并不是为了纪念每个人都以往是的玛丽安。我不再那样依恋张狂的任性。

 最近只是途经别人的故事,打破以往引为宿命的大概不只是冲动。宿命都没有了,无处安身,那不是最好的避难所么?突如其来的截然而止让人并不好受。在我这样罗嗦完了理智与情感的PK之后,我还是笑自我,或许我才是最幼稚的那一个。

《理智与情感》读书心得领悟5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处女作。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生在一个体面的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却往往情感毫无节制,因此在恋爱中碰到挫折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情节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的择偶活动展开,揭露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一种风俗,重门第而不顾儿女感情和做人权利的丑陋时尚。如同书名展现的那样,整个故事集中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本书和作者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堪称姐妹篇,同样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对白叙述没有富裕嫁妆的少女恋爱结婚的故事。

 《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丽安不做出过火的事儿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即使自己并不心甘情愿,还是同意接受邀请,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显示了埃丽诺理智的头脑,但并非说明她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相反,埃丽诺同她妹妹一样,拥有一颗富于情感的心,只不过她更善于控制这种情感。她对爱德华的倾心,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从未改变过。她没有因爱德华的不善言谈,行为呆板忧郁以及众人对他的指责而遗弃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诚实,稳重,宽容的人品,为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为他不幸的第一次订婚表示同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爱德华着想,为能使他的境况有所好转而努力。甚至在听说了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后,埃丽诺依然钟情于他。得知这消息后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不难看出这个消息对她的巨大打击。可见,她对爱德华的感情是强烈的,忠实的,实际的以及是一成不变的。这证明了埃丽诺不仅理智,同样有颗富于情感的心。并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来时刻提醒她去制约一些无谓的感情冲动。理智,善良,机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维发达的埃丽诺相比,她的妹妹玛丽安则要显得感性许多。拿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角与之相比,若把埃丽诺比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那么玛丽安当之无愧的要数林黛玉型了。聪明伶俐,却又过于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叶与萧瑟,玛丽安会觉得有种悲伤萦绕心头,正如当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玛丽安对待爱情总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总想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对待感情总追求来的轰轰烈烈,浪漫传奇。对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显,以致于多次被詹宁斯太太拿来取笑。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观十分相似,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热情十分,关怀备至,对待不喜欢的连最起码的以礼相待也难以做到,总是冷潮加热讽,给予一副冷漠的面孔。这种情感或许是当时那个时代最推崇的情感观,但简借助玛丽安充分说明了这种情感观的不妥。玛丽安最后被威洛比抛弃,在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观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差一点丢掉性命,也给朋友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就是过于感性的弊端。但抛开玛丽安“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缺点,她也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玛丽安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对于自私狡诈的势力之徒的攻击,总是立即给与不客气的还击。她酷爱读书,头脑充实有思想,不同于缺乏常识的平凡之辈。玛丽安十分爱自己的妈妈和姐妹,无论是感性过头的她,还是后来受到教训,最终变得理智的她,都不愿让自己的朋友,尤其是亲人因为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并且,在变得理智后,尽力去弥补自己因过于感性而带来的损伤。像故事里说的“一但玛丽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会用一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的确是个好姑娘,不是吗?

 说完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再来谈一位同样生着俏丽面容,拥有理智头脑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尔,詹宁斯太太的亲戚,爱德华的第一个订婚对象。这位**既不同于玛丽安,有丰富的情感,也不同于埃莉诺,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谓是一贫如洗,“理智”上也只能仅仅被称作富有。她是个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实际上满脑子歪门邪道,虚情假意。她财产不多,为了生活的富裕,先与爱德华订婚,当爱德华因为她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又将其抛弃,转而嫁给爱德华的弟弟。在这同时,还总是对埃丽诺进行恶意中伤,以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表面上还装得无比可怜无辜。好在埃丽诺每次都能给予不卑不亢的还击,让露西无法得逞,看时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于拍马奉承,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但要问她究竟喜欢谁,爱慕谁,我想出了金钱也别无他人了。

 玛丽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余;约翰。达什伍德夫妇是理智有余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虚伪,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实际上却冷漠无情,自私透顶。简。奥斯汀在故事里对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赞扬,尽管对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时加以讽刺;然而对缺少感情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虚伪的人,却表现出极度鄙视的态度。简。奥斯汀最赞赏的是埃莉诺,因为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这里也阐述了简。奥斯汀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即不能没有感情,也不能过于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与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与沟通,要求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权利,坚持选择伴侣的自由。这在当时的英国,应该是一种叛逆的行为。

 通过这三个人,想必作者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很清楚了。人要有丰富的情感,但不能感情用事。必要的时候应受到理智的制约。简认为谨慎行事和内心冲动应保持平衡。她对金钱可以买到高雅生活的观点表示尊重,但对简来说更重要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部作品是围绕着理智与情感而展开的,实际上也是为绕着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主题而延伸的,重在说明人固然是一个情感个体,但也需要融入社会。做一个具体的社会人,既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与个性,又有必要的理智加以制约,使其能与社会融洽,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理智与情感好比一把双刃剑,坚持理智,可能会伤了情感,照顾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处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范围内保持理智,当然最好,这是运用这把双刃剑的最好方式。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面临着取舍时,你是理智多于情感呢?还是情感多于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样,表面上很有情感内心却很自私自利。所以,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驾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