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根据自己不同的欣赏能力倾听音乐。不过为了便于分析起见,如果我仍把倾听音乐的全过程分成几个组成部分,那就比较清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全是在三种不同的阶段上倾听音乐的。由于缺乏恰当的术语,不妨把这三个阶段称为:(1)美感阶段;(2)表达阶段;(3 )纯音乐阶段。
把欣赏过程机械地分为这几种假设的阶段,唯一好处是可以对倾听的方式有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倾听音乐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纯粹为了对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听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我们在干别的事情时,把收音机打开,便心不在焉地抗浸在音响中了。这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就可以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的然而又是有魅力的心境中去了。
你此刻可能正坐在屋里看这本书。设想钢琴上奏出了一个音,这个音是足可以立即改变房间的气氛——证明音乐的音响成分是一种强大的和神秘的力量,谁嘲笑或小看这点,谁就会显得很愚蠢。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从为是合格的音乐爱好者在这个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听音乐的习惯。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了忘掉自己,把音乐作为一种安慰或解脱。他们进入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中人们无需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离开了音乐,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这种幻想是由音乐引起的,是关于音乐的,可是他们又不怎么倾听音乐。
是的,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关于美感阶段无需扯得太远。音乐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的人来说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存在着对不同作曲家使用的不同音响素材更为敏感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作曲家都用同一种方法使用音响素材的。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相当于它诉诸美感的程度,也不要以为最好听的音乐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如果确实如此的话,拉威尔就应该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创作家了。问题在于作曲家使用音响要素的方式因人而异,他对音响的使用方式形成了他的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点在聆听音乐时是必须加以考虑的。所以,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聆听音乐的这个初级阶段,也值得采取更有意识的聆听方式。
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即我所说的表达阶段。在这里我们马上会碰到引起争论的问题。作曲家倾向于回避讨论有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斯特拉文斯基自己不是宣称过他的作品是有它本身的生命的“物体”,“东西”,而且除了它本身的纯音乐存在之外一没有任何其它意义了吗?他的这种不妥协的态度可能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有那么多的人都试图对那么多的作品加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天知道要想用自己的解释准确地、明确地、最终地说清楚一首音乐作品的涵义何在从而使每个人都感到满意该有多么困难。但不应该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否认音乐有“表达”的权利。
我自己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涵义,而这种涵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全部问题可以用下面的问答式简单地加以说明:“音乐有涵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能用言语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这就是症结所在。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永远不会感到满意。他们总是希望音乐具有一种涵义,这种涵义愈具体,他们就愈喜爱它。愈能使他们想起一列火车、一场风暴、一次葬礼或任何其它比较熟悉的概念的乐曲,他们就愈觉得富有表现力。这种对音乐具有涵义的流行概念——通常是由普通的音乐评论员激发和唆使的——应该随时随地给以纠正。有一次一位胆小的女士向我供认,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的缺陷,因为她不能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这当然是把整个问题引向倒退了。
不过,问题还是存在的。那些明智的音乐爱好者在要求任何一首作品都具有明确的涵义方面要走多远呢?我说,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一般的概念。在不同的时刻,音乐表达了安详或洋溢的情感、懊悔或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它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其中的每一种情绪以及许多别的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适当的言词的涵义。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喜欢说音乐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有时甚至更进一步说所有的音乐都只有纯音乐的涵义。他们的真正的意思是说,找不到恰当的言词来表达音乐的涵义,并且即使能够找到,也没有必要去找。
不过不管专业音乐工作者怎么讲,大多数初学音乐的人还是要制订明确的言词来说明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因此他仍总是觉得“理解”柴科夫斯基要比“理解”贝多芬容易些。首先,为柴科夫斯基的一首乐曲制订内容明确的涵义要比为贝多芬的这样做容易些,容易得多。尤其是,就这位俄国作曲家来说,每当你回到他的一首乐曲上去的时候,它几乎总是向你述说着同一件事情;而你要想说清贝多芬在讲什么却经常是很困难的。任何音乐家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更伟大的作曲家的缘故。因为每次都向你述说同样内情的乐曲很快会变成枯燥的乐曲;而每听一次都能有细微不同涵义的乐曲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如果可能的话,你不妨听一下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四十八个赋格主题。一个主题接一个主题地听。很快你就会意识到每一个主题都反映着一种不同的情绪。你还会很快地意识到,主题愈是动听,就愈难找到能使你完全满意的言词来描述它。是的,你当然知道它是快活的还是悲哀的。换言之,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一幅感情的框框。现在进一步研究一下悲哀的主题,尽力抓住它的确切的悲哀的性质。是悲观主义的悲哀还是听天由命的悲哀;是致命的悲哀还是带微笑的悲哀?
让我们假定你现在很幸运,你能用许多话把自己选择的主题的确切涵义描述得使自己满意,但是这并不保证使别人满意,别人也不必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使自己感觉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性。如果那是一首艺术巨作,每当你再听它的时候,本要期望它都意味着完全相同的事物。
当然,主题或乐曲不必只表现一种情绪。以《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主要主题为例,很明显,它是由不同的成分构成的,叙述的也不只是一件事。然而不管是谁听它,都会马上有一种力量的感觉,一种有力的感觉。这种感觉并不单纯出于演奏的强大音响。这是主题本身所固有的力量。这主题的非凡的力量和活力给听众的印象好像是发生了一项强有力的声明。不过决不要试图把它归结为“致命的生命之锤”,等等。这就是麻烦开始的地方。音乐家在激怒中说音乐除了音符本身之外什么也不是,而非专业音乐工作者则过分焦急地渴望着任何可以使自己更接近于这首乐曲的涵义的解释。
读者现在也许会进一步了解我所说的音乐确实能表达一种涵义,但又不能用很多言词来说明其涵义是什么。
倾听音乐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的阶段。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确实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大多数听众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第三阶段。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他们进一步在这个水平上认识音乐。
另一方面,如果稍有区别的话,专业音乐工作者又太注意音符了。他们经常陷入下述错误,即全神贯注于琶者和断奏,从而忘了他们所演奏的乐曲的更深刻的方面。但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提高自己对正在演奏的音符的理解比克服纯音乐阶段的坏习惯更为重要。
当一个人在街上稍微注意地聆听“音符”时,他很可能会提到这支旋律。他听到的是一支美妙的旋律,或者不是,一般地说,他就不再去想它了。其次他注意到的很可能是节奏,特别是如果这种节奏令人兴奋的话。而和声与音色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想到它们的话。至于这音乐是否有某种明确的形式,他好像从来没有考虑过。
我们大家都应当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人们使用的是实际的音乐素材。明智的聆听者必须准备加强自己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情况的意识。他必须更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聆听这一切要素就是在纯音乐的阶段欣赏音乐。
让我再重复一遍,我们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才把聆听音乐机械地分成三种不同的阶段的。实际上,我们从来不单独在一个阶段上聆听音乐。我们所做的是使各个阶段相互联系——同时以三种方式聆听。这不需要思考,凭直觉就会这样做的。
与我们坐在剧院里看到的情况相比较,也许会搞清楚这种直觉的相互联系。在剧院里,你会注意到那些男女演员、服装和道具、音响和动作。这一切都会使人感到剧院是个令人愉快的地方,并构成我们对剧院的反应中的美感阶段。
从你对舞台上发生的事情的感觉中可以得出在剧院中的表达阶段,你被感动得产生怜悯,兴奋或快活的情绪,这种台词之外的、舞台上的某种令人激动的东西所产生的总的感情,与在音乐中的表情的性质是相类似的。
剧情与剧情的发展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纯音乐阶段。剧作家在塑造和发展角色方面与作曲家在创作和发展一个主题方面所采用的手法完全相同。你将根据你对这两种艺术家在处理素材的手法方面的认识程度成为一个更明智的聆听者。
可以明显地看出,常去剧院的人从来不会分别地意识到这些要素,他同时意识到各个方面。这个道理也适于聆听音乐。我们同时地、不加思考地在这三个阶段上聆听。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想的聆听者是同时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的,他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希望音乐向这一方面进行,又注视着音乐向另一方向进行----就像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那样;因为作曲家为了谱写自己的乐曲,也必须进出于自己的乐曲,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在创作和欣赏音乐时要同时具有主观的和客观的态度。
所以,读者应当更积极地去聆听。不管你听的是莫扎特的还是埃林顿公爵的作品,只有当你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识的聆听者——不仅在听,而且在听某些事物的时候----你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源自网络!当搬运工。
<忽然之间>---莫文蔚,这个是好歌棉花糖---《陪你到世界的尽头》陈绮贞 --《告诉我《if》---naby别看不是欧美的但是很震撼《Lost In Paradise》《remember_when》----Alan Jackson这个我当时很喜欢,是我空间背景音乐,很有味道,歌词看看吧,不会让你失望的《A Girl From Wonderla》有点悲伤《Life is Like a Boat》是个 半中文半日文的,很有味道欲望城市 - 《It's Amazing》《communication》---我没记错的话是叫羊毛衫的唱的小红莓乐团的怎么样?我喜欢never grow old《i could be the one》 ---。小女生的。。。我一直很喜欢,尤其是歌词。。《grace》--laura story。。。这个也不错。</p>
好的文章可以抒发我们的情感,各位,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情感音乐美文,欢迎大家阅读哦!
情感音乐美文欣赏1灿烂是一种美,独处是一种美,热闹是一种美,而忧伤,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心情感最真的流露、一种情绪最自然最真实的展示的别样的美。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每个人的生活里,都会有或多或少忧伤的时候。忧伤,是心灵的一种莫名的酸楚,是动人心弦的美丽。
其实,生活里,不是因为不快乐,才忧伤,不是因为不幸福,才忧伤。只是,一曲伤感的音乐,一段伤感的文字,一个伤感的画面,一个感人的镜头,就会有淡淡伤感,悄悄袭上心头。
常常,怀着一颗易感的心,沿着一路的风风雨雨,走过南唐国破家忘的深刻忧思,走过清丽婉约的平仄伤感,走进纳兰美丽凄绝的饮水词里,一个个美丽凄婉的故事,一行行伤感深情的文字,一年年春愁秋恨的感慨,无不展示着一种不忍碰触的忧伤,而这种忧伤,却又是如此的打动着一个又一个善感的心灵,让那种或深刻难忘、或淡淡或绵绵的忧伤,慢慢的、慢慢地浸入心肺,丰富着苍白的生活,真实着生活的美丽。
常常,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一曲曲伤感的音乐反复地听着,一篇篇伤感的文字反复地读着,静静地,把心交给这一场的忧伤,在忧伤里沉醉,在忧伤里思索,在忧伤里体会另一种别样的真实的美丽。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一个人默默地退守在静夜的一角,摒弃了一切的繁琐,在这样一种忧伤的情绪里,让心思沉静下来,悄悄地整理着纷繁的思绪,然后,将生活里一些或浓或淡的忧伤,用笔下的文字,姿意的释放,让那种心跳或心痛的感觉,在忧伤里,静静的,蔓延,绽放成一种,极致的美丽。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一个人倚窗听雨,看雨丝轻舞飞扬,听雨声滴答轻响,用双手盈握飘洒的冰凉,一丝淡淡的轻愁也会柔柔浮出,就这样陶醉于一种孤独的宁静中,竟是这样的惬意与怡适。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行走于萧瑟的秋风落叶里,随着树叶跟风缠绵后的最后忧伤落幕,心绪也在忧伤里徘徊,心烟也随着那一缕忧伤,于风声里,飘荡。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喜欢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喜欢被这些情感弄得思绪万千而乐于其中;喜欢一些伤感的'歌曲,喜欢沉醉于那种忧伤的旋律里不能自拔。忧伤,就是有着如此捉摸不透的魔力,有着如此无与伦比的美丽。
忧伤,其实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只是喜欢,只是沉醉,而不是沉溺。喜欢面对忧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内心的烦恼;喜欢欣赏忧伤,在忧伤里体会那一点点的酸甜苦辣。忧伤,并不是痛苦不堪,也不是刻意营造哀愁;忧伤,只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表露。
都说“乐观是一种美丽”,其实忧伤,也是一种美丽,一种最真、最纯的美,是一种狂风过后平静的美,是一种经历过后沉静的美,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美,是一种成熟的美!懂得忧伤,懂得伤感,情感才最丰富,情愫才最温馨,心境才最善良。忧伤,是生活中的绿叶,常常会在不经意间点缀着生活的美丽。
忧伤,虽然有一点点伤感,一点点痛楚,一点点寂寞,但仍然以其独有的美丽,在生活里,在生命里,诠释着人生中精彩的片断。
拥有忧伤,珍视忧伤,人生路上,情感定会丰富多彩,生活定会精致而美丽!
情感音乐美文欣赏2韶光荏苒,光阴如梭。锦瑟光阴,稍纵即逝。已往种种,弹指间,流在昨天。几多欢乐,几多苦涩,都不肯再去回想,依然埋在岁月的烟尘里。冥冥之中,注定青春与那寂寞有染。
在漫长人生的路上,总是会遇到几个很特别的人,就比如你,思雨。你踏着音乐的节拍款款而来,一下子便闯入了我的心田,两颗心的邂逅,瞬间开出了灿烂绚丽的花朵,女孩子如你这般真挚坦荡的不多;如你这般率性而为的也不多;如你这般重情重义的更不多,有了你这样的好朋友,我的生命中就会有些许涟漪,些许色彩,可是今天你走了,带着我的不舍,带着你的眷恋,决绝的走了……留下的只有你的伤和我的痛!
很感激你曾经来过我的世界,很感激你带来的温暖,带来的爱。很高兴在我的人生里有过这样一段纯真的感情,让我在以后这纷繁烦扰的人世中,可以去回忆,可以去怀念,可以去品味友情的甘甜。
我会默默地想你,想起你时,心里就暖暖的,这一份美好,这一份感动将伴随我的一生!我们虽然从未谋面,但是心与心却贴的那样的近;我们虽然交流不多,但是能够彼此欣赏,彼此读懂;我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相知相惜却让我们感觉得到彼此的心跳……
思雨,你可知道,我会因为一段乐曲想起你,想起你的好,想起你的真;我会因为一阕诗词想起你,想起你的执着,想起你的坦然;我会因为一叶彩屏而想起你,想起有你的日子,想起和你的缘分……思雨,鱼鱼会在心底深处为你留一个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纯洁的友情。因为有了你这样的朋友,生命里才会多一道彩虹因为有了你这样一个朋友,我才会忘记忧伤,快快乐乐……
有缘才会相聚,有爱就要珍惜。人世间,有过多少爱恨情仇,大千世界里,多少人能风雨同舟,芸芸众生中,又有多少人能相伴一程?人与人的相遇相知,注定成为美丽的传说,如花似月,在静待开放时,吐一缕馨香,悦人心田,在皎洁如练的光影里,友情纯净甘美。如果没有尘嚣的烦恼,这是怎样的一种
醇香清馨呀!有了俗事的纷扰,这更显得极其珍贵!
繁华落尽,尘世成殇。人生的脚步兜兜转转,穿行过多少过往。世事无常,生命中的多少朋友犹如匆匆过客,到了青春的驿站,转身何去何从。亲人终会挥手离去;朋友也会渐行渐远。风无定,人无常,聚散两茫茫,留下寂寞的我,来来往往,看遍了人间的繁华,城市的余辉,再美也终将落幕。远方飘来忧伤的夜曲,难得此生相逢,怎料寂寞如歌。待到繁华落尽,在这尘世,成殇。
寂寞的流年,冷静无言。天下盛宴,终会有一散。下玄月,西风凉,夜深人无眠。相见时难别亦难,缅怀系心弦。过往诸事皆成烟,宿命却依然。青春染指流连,流年问鼎生命,染予寂寞。逐步的拾起青春的影象,影象中有你,有我……等一阵清风劈面,挥挥衣袖,又是洒脱一片。
一般地说,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阶段):
第一个层次,官能的欣赏,这一层次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动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在这样的欣赏中,音乐把他带入了一个幻想的境界,而他却可以对音乐作品本身没有多少理解。这种具有美感特征的官能欣赏,对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感染力;
第二个层次,联想的欣赏,在这个层次或阶段中,欣赏者对音乐的作品渗入了主观的分析和理解,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欣赏者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努力地去感受和联想,逐步获得一定的理解;
第三个层次,理智的欣赏,欣赏者不仅对音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象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乃至作者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都有较丰富的认识,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丰富感情以及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内容。
扩展资料: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情感、最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它借助声音这个媒介来真实地传达、表现和感受审美情感。音乐在传达和表现情感上,优于其他艺术形式,是因为它所采用的感性材料和审美形式——声音最合于情感的本性,最适宜表达情感。
或庄严肃穆,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
音乐可以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地表达人的情感,音乐的表情性来自于音乐对人的有表情性因素的语言的模仿,人的语言用语音、声调、语流、节奏、语速等表情手段配合语义来表情达意,而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语言的表情手段同样的作用。
这句歌词所表达的含义是比较深入和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情感状态:歌词中的“情人在分手边缘”,揭示了歌曲中所描述的情侣正处于一段关系的边缘,面临着分手的困境。这种情感状态可能源于双方之间的矛盾、沟通问题或者其他原因。
2 行为表达:在歌词中,“只敢喝汤”,这一表述暗示了情侣在情感压力下,无法直接面对和处理问题,而选择了沉默和逃避。这种行为表达,可能是因为双方都不愿意面对分手的结果,所以选择了不言不语,只通过喝汤这种间接的方式来保持彼此的联系。
3 心理反映:这句歌词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可能是焦虑和无助。在分手边缘的情人,可能因为无法确定关系的未来走向而感到焦虑。同时,他们可能也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增加,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无助感可能使他们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综合来看,这句歌词所表达的是情感压力下人们的沉默和逃避,以及面对分手边缘的无奈和焦虑。这也是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之一,通过歌词展现出人们在情感困境中的无助和困惑。
听众听音乐时情感的聚集是通过什么是实现的:()
A对下一个音的期待
B保持长时间的期待
C联觉
D身体的反应
正确答案: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