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项羽本纪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基本介绍:

  《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李清照的前半生,尽享了亲情的呵护和爱情滋润,才气辞章也出类拔萃声名远播,连她饱读诗书的丈夫赵明诚也难以望其项背。但她的后半生却历尽磨难,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痛失爱偶,后来再婚又离异,长久忍受着身心的巨大痛苦,煎熬着一份难耐的孤独寂寞,当然,与此同时也成就了她那千古流传的《漱玉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真的是壮志昂扬,字字金石,掷地有声。比起她前期的清丽华美和后期的凄清哀婉,实在是风格迥异。于是用心去探询她心灵的轨迹,从一些文史资料中后来了解到《夏日绝句》的写作背景。虽然这样的解释有可能是文人杜撰,我却觉得还比较合理。据史料记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了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1128年,他们向西南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我曾经多次揣摩赵明诚缒城逃跑时的心思,他为什麽会做出那丧失气节的懦夫之举呢?是真的是贪生怕死吗?还是因为太留恋美好的生命,尤其是抛舍不下自己才貌双全的爱妻?毕竟自古以来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有的沙场功勋、边关生死,都不过是为统治阶级当炮灰而已。丈夫死后,李清照再也没有幸福过,她的许多传为绝唱的凄惨词句,大都是后期所写。比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了她晚年的孤独和凄凉。此时返回头再读她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倒觉得那时候的相思之愁实在是太过富贵太过甜蜜了。

1,艺术成就:

巨鹿之战;

鸿门宴;

垓下之围;

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展示了秦亡汉兴的历史脉络,也写出了悲剧英雄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

,2情感生活:

虞姬;

乌骓;

虞姬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仅仅只有寥寥一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美人和之。”但这一句所包含的内容却能及于整个《项羽本纪》之中。

3,生命终点: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人生的两大悲哀。然而,正因为是英雄,所以才应该而且有资格有末路之哀。项羽的结局是他之所以是项羽的最好的结局。他号称“西楚霸王”,最擅长的是打仗,最能展示其风采的也应该是在战场上。他为荡平乱世而来,又将随乱世而去,他是真正的战神。试想如果让酷爱作战的他去理睬这么大的天下的婆婆妈妈之杂事,岂不有点才不对位,让人不免有张飞拿针之嫌。更况一个人一辈子只为作好一件事而来,他已经尽了自己的使命了,又以自己成名的方式离去,无疑是最好的结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1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