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共有几首

李白的诗共有几首,第1张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乐府·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绝·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七绝·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七律·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五律·送友人下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乐府·塞下曲六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五律·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绝·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七绝·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五律·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词·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乐府·长门怨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七古·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乐府·白鸠辞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乐府·白马篇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隐蓬蒿。

乐府·白头吟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

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乐府·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五古·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七绝·春夜洛城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乐府·登高丘而望远

登高丘,望远海。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乐府·独漉篇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五古·古风其二十四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五古·古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乐府·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五古·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词·桂殿秋

仙女下,董双成,

汉殿夜凉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宫去,

万户千门惟月明。

乐府·胡无人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乐府·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

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乐府·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乐府·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乐府·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七古·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五古·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傥才,标举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乐府·荆州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

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乐府·久别离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

人嗟。至此肠断彼心绝。云鬟绿鬓罢梳结,愁如回飙乱白雪。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

使西来。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五排·惧谗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

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乐府·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五绝·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词·连理枝

雪盖宫楼闭,

罗幕昏金翠。

斗压阑干,

香心淡薄,

梅梢轻倚。

喷宝猊香烬麝烟浓,

馥红绡翠被。

浅画云垂帔,

点滴昭阳泪。

咫尺宸居,

君恩断绝,

似远千里。

望水晶帘外竹枝寒,

守羊车未至。

乐府·临江王节士歌

洞庭白波木叶稀,燕鸿始入吴云飞。吴云寒,燕鸿苦。风

号沙宿潇湘浦,节士悲秋泪如雨。白日当天心,照之可以事明

主。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七古·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乐府·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乐府·沐浴子

沐芳莫弹冠,浴兰莫振衣。处世忌太洁,至人贵藏晖。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五古·拟古其九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安足珍。

乐府·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词·菩萨蛮

举头忽见衡阳雁,

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耐薄情夫,

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

和泪淹红粉。

待雁却回时,

也无书寄伊。

乐府·妾薄命

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

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

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

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

折旋笑得君王。

词·清平乐

禁闱清夜,

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

时落银灯香□。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

宸衷教在谁边?

词·秋风清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五古·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乐府·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裴徊。草不谢荣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羲和羲

和,汝奚汩没于荒*之波。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乐府·塞上曲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

七绝·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乐府·少年行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

乐府·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乐府·双燕离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

相见。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五律·送别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五律·送别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七绝·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五律·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律·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五排·望鹦鹉洲怀祢衡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乐府·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乐府·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五古·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乐府·相逢行

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乐府·行路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粟。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乐府·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府·行路难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七古·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五律·寻雍尊师隐居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乐府·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披香殿前花始红,

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紫宫夫人绝世歌。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乐府·杨叛儿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

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李白写的归隐诗

 李白归隐诗选  李白归隐山林的诗    Meng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①,烟Tao微茫信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Huo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③五岳掩Chi城④。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Qing。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Hu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Zai,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Qing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Qian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Long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Yu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⑤霹雳,丘峦Beng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Dang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Wei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Hui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Huang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Yan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Bie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Ji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⑥折腰事权贵,使Wo不得开心颜!    年代:唐五代  Zuo者:李白  作品:将进酒  内Rong: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Dao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Ru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Zuo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Fu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Zuo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Ge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Gui,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Wei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Shi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Dui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Huan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宣州谢朓Lou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Zuo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Fan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Lou。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Ju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Duan水水更流,举杯消鼎愁更愁。  人生在世Bu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蜀道难    Li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Nan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Er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Tai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Shan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You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Huang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He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Xi,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Wei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Ci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Shu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Lian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Pu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Ruo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Zuo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Huo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She。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⑨虽Yun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e身西望长咨嗟⑩。    古风五十九首  Qi十八    天津三月时。  千门桃与李。  Chao为断肠花。  暮逐东流水。  前水复后Shui。  古今相续流。  新人非旧人。  Nian年桥上游。  鸡鸣海色动。  谒帝罗公Hou。  月落西上阳。 ( 西上阳一作上阳Xi )  余辉半城楼。  衣冠照云日。  Chao下散皇州。  鞍马如飞龙。  黄金络马Tou。  行人皆辟易。  志气横嵩丘。  Ru门上高堂。  列鼎错珍羞。  香风引赵Wu。  清管随齐讴。  七十紫鸳鸯。  Shuang双戏庭幽。  行乐争昼夜。  自言度千Qiu。  功成身不退。  自古多愆尤。  Huang犬空叹息。  绿珠成衅雠。  何如鸱夷Zi。  散发棹扁舟。 ( 棹一作弄 )    Qi绝·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Da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Ren间。    乐府·行路难  大道如青天,Wo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Du梨>>

什么原因让李白归隐

 其实归隐只是一种文人找到寄托情感的方式,Ye有的是为了吸引统治者的注意,不是有个词Jiao终南捷径么,说的就是归隐可能成为更好出Shi的方式,因而李白是否是归隐分阶段,木有Bei统治者注意之前,属于吸引统治者注意或者Shuo对统治者抱有幻想,之后退出仕途也有无奈,Suan是寄情山水吧,但他不是最突出的归隐派

请问李白十八岁在大匡山隐居时写了哪些诗?急求!!!

 大匡山是李白少年读书的地方,贞观年间就Xiu建了经堂、庙宇。公元883年唐僖宗赐大Ming寺“中和大明寺”额,公元1888年清光Xu年间修建匡山书院,包括李白祠、太白楼、Shuang桂堂和中和殿等建筑。如今,原来那些精美De建筑早已不见踪影,“匡山书院”石碑也被Bai放在清莲镇去了。不过当年李白最终还是耐Bu得寂寞,在25岁的时候“辞亲远游”,“Zhang剑去国”了,并留下一首诗《别匡山》,其Zhong“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来表Da他的抱负。  《Bie 匡 山》 ---- 李白  Xiao峰如画参差碧,藤影摇风拂槛垂。  Ye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Kan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Mo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Shang析  这首《别匡山》,是李白早Qi的重要作品。此诗历代李白诗文集均未收录,Jin见于四川彰明、江油二县县志。县志录自匡Shan宋碑《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石原在Kuang山大明寺遗址,今已移至江油县李白纪念馆。Da明寺,兴建于唐初,葺修于北宋。匡山在旧Zhang明县北,今江油县西,李白故里青莲乡在匡Shan之南五十余里。这是青年时期的李白读书的Di方。  李白青少年时代正是“开元Zhi治”前期。当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使国家欣Xin向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因此,李白从Xiao就胸怀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献给大唐王Chao,甚至梦想辅佐皇帝济苍生,安社稷,建立Bu朽的功勋。也就是说,他希望当一个伟大的Zheng治家。李白为这一理想奋斗了一生,虽然历Jin坎坷,屡遭失败,但他的雄心总不销歇。正Shi在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过程中,李白写下Liao许多充满豪情逸兴的和悲歌慷慨的诗篇,而Cheng为伟大的诗人。  李白在《上安州Pei长史书》中自我介绍早年事迹时,写道:“Gu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Yuan游。”这首《别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岁时,“Zhang剑去国,辞亲远游”之作,也就是他为了实Xian伟大的理想,决心离开他亲爱的故乡时的抒Qing言志之作。  “晓峰如画参差碧”,Zhe是写匡山的远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Di的峰峦,呈现出碧绿的颜色,好象画图一般。  “Teng影摇风拂槛垂”,这是写匡山的近景。藤萝De影子在微风中摇曳,时时拂着大明寺的栏杆Chui下来。  “野径来多将犬伴”,这Shi写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踪。他常常带着家Quan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来。  “人Jian归晚带樵随”,这是写山头所见。他常常看Jian打柴的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Kan云客倚啼猿树”,这是写李白自己在大明寺Zhong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树,观看天上De云霞。那树上不时有猿猴叫唤,声音好象小Hai啼哭。  “洗钵僧临失鹤池”,这Shi写寺中所见。和尚们常常在寺后的池中洗他Men吃饭用的钵盂。那池上曾有白鹤飞来,后来Que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以上都是写Kuang山的景色,这景色是多么的清幽!同时从景Se描写中透露出作者对匡山的感情,他对匡山Shi多么喜爱!  诗的最后写道:“莫怪Wu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意思是说,Kuang山虽美,我却无心留恋它,因为我已经决心Ba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大好时代了。  Quan诗八句,虽然前六句都是写匡山景色,但全Shi的重点却在最后两句。前六句实际上是后两Ju的铺衬。正是由于前六句的铺衬,使得后两Ju特别有力,表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Lie的献身热忱,从而使整个诗不同凡响。  Li白一生都酷爱大自然,同时一生Yu下全文>>

李白隐居的特点

 唐明皇对李白的处理是 “赐金还乡” ,Hen体面地叫他滚蛋了。  不久,安史之乱爆Fa了,李白加入永王李麟的幕府,参赞军机。Hou来太子李亨继位,平定安史之乱,打击李麟Ji团,李白论罪当斩。是郭子仪救了李白,改Wei “流放夜郎” 。走到白帝城遇大赦。Li白心中一高兴,就一气呵成了流传千古的诗Pian:“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An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后来依靠Li阳冰,据说醉后水中扑月,坠江而死。

李白的诗《寻雍尊师隐居》中“倚石听流泉”的

 《寻雍尊师隐居》  年代: 唐 作者: Li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Dao,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Mian。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我们的学校真什么造句 我们学校有什么造句 下一篇:独力担当打一成语疯狂 独力担当的成语

无戒学堂第15天

接收由人文社邮寄而来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睢阳之围,皇后失踪》后,内心甚是忐忑。缘于本套书共有36册,分寄于36人,小助手将会收悉36篇书评。又因阅读历史书籍本是自己的弱项,确实是一次挑战。书评圈里,大家云集,篇篇精妙。望着群友们,期待36篇书评的出炉,内心惶恐不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历时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写到公元959年,成书前后经历19年。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就是在文言版的基础上用现代语言进行翻译的一套丛书。

柏杨先生,汉族,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立邦、郭衣洞)。祖籍河南,1949年去了台湾。中国当代作家,擅长小说与杂文,对于历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代表作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85年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怒斥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引发全球华人对于华人身上集体缺失的大讨论。

柏杨先生在这套书里倾尽了10年时光,不仅用白话文恢复了文言里的历史,还亲身绘制了征战、迁徙、围城、逃亡等路线地图,谈论古今,融入观点,将一部普通人难以驾驭的文言版《资治通鉴》,通俗易懂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读后,由心感叹,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特别如我这般历史知识较为苍白的读者。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主旨是“振兴中华”。新文化运动不仅在思想和文化上对人们产生影响,更是直接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

鲁迅先生在当时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观点,他深刻地意识到“汉字与大众化是势不两立的”。鲁迅先生认为汉字(实为繁体字)就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病”,因为繁体字汉字的难懂、难写、难认,阻碍劳苦大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使先进文化无法被大众所熟识,甚至有些人学习好几年,也没能学到几个字。

五四运动以后,晦涩的文言文逐渐被通俗的白话文所替代。

司马光版《资治通鉴》成书于1000多年前,司马光先生已在当时便已通俗化。如今时过境迁,但文言文最早是镌刻在“竹简”之上,依然是惜字如金。对于现代习惯白话文阅读的人们来说,仍是生涩难懂的。

而柏杨版《资治通鉴》则是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按照现代人会话交流、遣词造句、阅读书籍的种种习惯翻译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更适合普通人进行阅读。

读完《睢阳之围》后,特地寻来司马光版进行阅读,惊奇发现除个别古今异义字体、次常用字,无法解释外,其余文言文字都可清晰明了它的含义。由此可见,柏杨版《资治通鉴》更加适合普通人群阅读,也令心底惧怕历史枯涩的人可以放下畏难情绪。

《睢阳之围》是安史之乱时期一场以少战多的战役。唐军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几次突破出城奇袭以尹子奇为首的燕军,几次受围,最终城破人亡。唐军张巡、许远人数不到7000人,竟在大小400场战斗中歼灭燕军十来万人,坚守睢阳城十月之久,为唐军的保全及反攻争取了时间。

柏杨先生在“睢阳之围”中着力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唐军将士被困城内,无米可食,食人的场景令人震撼。柏杨先生怒斥了这种为表“忠心”而食吃战友和妇女儿童的行为是“禽兽行径”,他认为“爱国不过借口。”

《资治通鉴》里描写最多的便是战争的忠诚与背叛、悲惨的斩首与撕杀,令人体会到在权力面前人性是那样的懦弱而渺小。面对战争更让人懂得和平的可贵、幸福的难得。

面对战争的恐怖,柏杨笔下的英雄,却依然是熠熠生辉的。

张巡派手下南霁云突破重围,请求救兵。但唐军贺兰进明却无意援助,甚至欲将一月未充分进食的南霁云留下。南霁云斩下手指以示信用,愤然离去。带兵攻回睢阳,与张巡一起战至城破被俘。面对燕军的劝降,南霁云笑对死亡,慷慨就义。

在柏杨先生笔下,通过言语和举止的描绘,突显南霁云的英雄气概,令人心生伤感的同时又不乏敬意。

柏杨先生摒弃了文言“惜字如金”的特点,用现代人的角度诠释了一部普通人可以轻松驾驭的白话版《资治通鉴》,让历史深入人心。都说“说史明志”,也许柏杨先生正是这个初衷吧!

历史是晦涩难懂的,历史又是词严义密的。也因如此,令许多人望而生畏。但是历史本身却并不枯燥,只是表达者如何用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描绘出来而已。

2006年一部纯草根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在网络连载,作者以幽默诙谐的笔触,在明朝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让明朝的历史人物一位位淋漓尽致地跃然纸上。

当然,《明朝那些事儿》由于作者加入了心理描写、小说笔法,使得在历史真实性方面惹来非议。虽然如此,依然不能阻挡它成为当年的畅销书籍,吸引众多的读者,原因就在于趣味的形象化描述。

“历史形象并不是历史真相。”有人这样驳斥《明朝那些事儿》的写法。

而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在史实的基础之上,直译了文言版《资治通鉴》而来,是对于历史的真实再现。为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从中也进行了几处形象化的处理。

1、地名官职标注。

古地名与现今的许多地名并不相同,难以在读者的内心形成地理形象。但是书中用现今的地名一一标注出来,较为明朗地展现出地理位置。如:河阳(河南省孟县)、陕州(河南省三门峡市),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凤翔郡(陕西省凤翔县)。这样的标注,至少读者可以感受到同在一省份,范围距离上相差较小。

古官职对于普通人而言毕竟较为难懂,无法识认。书中官职标注令读者较为形象的理解人物的官衔名称以及权力的大小,在头脑中构建人物官职之间的比较,更能感受到人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如:国务院司法部长(宪部尚书)李麟、全国野战军副元帅(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但这样也有个缺失,可能部分官职描述上不是那样的恰当。

2、地图路线绘制。

为使读者更能形象了解当时征战、迁徙、围城、逃亡等等路线,柏杨先生亲自绘制了大量的地图。将地名与路线结合,读者一目了然。可以结合地图,与当时的路线进行比对,更能帮助读者理解事件。

3、注解观点链接。

柏杨先生在书中加入了“柏杨曰”,总结历史、链接古今,延伸司马光先生的观点。以现代人的思维评析事件背后的得与失,并加入个人对于事件的看法。

为使读者更好的联系事件的前因后果,柏杨先生还在由文中注解了事件的链接或说明。如:燕军大将蔡希德再度包围(蔡希德围太原失败,参考本年七五七二月;之后南下围上党)、将士们每天只分到一合米(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

柏杨版《资治通鉴》以其独特的白话文思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文中不仅有着清晰的事件阐述,也有逻辑缜密的观点评说。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不错的入门之书。通过阅读白话版《资治通鉴》过渡到文言版,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

只是个人觉得柏杨先生“柏杨曰”中的评述,部分语言似乎更以个人情感的角度出发,有些言语较为直观,参杂过多的个人情绪。

我是 孤独一刀 ,欢迎您的阅读!

欢迎加入 无戒学堂 ,学习写作。

一方面,诗人即为艺术家,艺术是需要灵感的,酒是能使人中枢神经兴奋的饮料,故而受宠。

  另外一方面,古代社会贫富不均,作为诗人,很多都是忧国忧民,道德高尚的阶层,借酒消愁也是可谓了。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学艺术作为各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食粮,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演变和发展中,诗歌作为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早在人类产生之初,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诗歌从劳动中产生的简单有力的节奏开始渐渐变为一种抒情达意的文学样式,如《诗经》中“乐则歌之,兴而舞之。”节奏和原始的歌词则是诗歌的雏形,而真正将这种文学样式进行加工整理、并编纂成册,还得首推《诗经》。它收集了300多首民间和贵族阶层的诗歌,开创了诗歌的源头,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真正产生了。

  从诗歌的产生到明清时期的诗歌发展、变化和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的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与诗歌的发展,酒与诗人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关于“酒与诗人”的问题,很值得探讨。酒作为诗人的另类的真爱,他们之间究竟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就对这些相关的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阐述:

  一、       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自从传说中的杜康、仪狄酿酒起始,酒作为一种日常饮品,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起初,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酒的生产数量也就十分有限。一直到了阶级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酒的大量使用也仅仅局限于贵族之间的宴饮以及祭祀。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起,酒宴上逐渐新起的祝酒词,一部分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源头,像后来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祝酒词。

  从《诗经》起,关于酒的文学,有《周书·酒诰》,就连艰涩难懂的《周易·爻辞》中也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们共醉一场”。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假使没有酒,性嗜酒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如何能写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他,外加抚养五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多少酒喝,也许《饮酒》诗里的“酒”只能是掺了水的酒了。老杜的酒量估计也不错,好友卫八来访,冒着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喷香的黄粱米饭,而且开怀畅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没钱的时候“樽酒家贫只旧醅”。如若没有酒,“买花载酒”的柳三变也许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发不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慨叹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诗人中喝酒名气最大的当属李白了,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酒神的精神。“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潇洒与飘逸,为了酒连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也得靠边站。尤其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包含酒香。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压榨出大半壶的高粱酒来。酒对每一位诗人个体来说,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缘分,因为诗人已经千古,我们不得具体而知,只能依据常理推断一二。

  二、  酒发酵了诗人的思想,引发了诗人的灵感

  诗人们为什么喜欢酒呢?难道是因为黄酒的风味醇厚、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白酒的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回味悠长么?我看不尽然。总有些什么独特之内涵在酒之中、在酒之外的。酒香飘起来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呢?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刺激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起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李白当年奉诏书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写的。

  南朝的刘勰赞同司马迁的“发愤为诗”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身世不幸的写出的文章称为“蚌病成珠”。“病”泛指精神和肉体的不快。酒却能使诗人的“怨怒”转移,酒可以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杜甫的《醉时歌》通篇写一“醉”字,醉酒、醉语、醉态、醉诗。但又是醒时拟醉,醉而益醒,故而令人闻之惨怆。虽然是书赠郑虔,却字里行间渗透诗人的泪血。神情摇曳,读之使人至痛至悲,一股辛酸的酒味扑鼻而至,仿佛看见了子美似醒似醉,忧愤移情于酒。其实,不醒如何痛楚,如何醉饮;不醉又如何将那一腔不平尽发笔端呢?

  杜诗《饮中八仙歌》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极写酒对催发李白诗兴、诗才的神异力量。古今不少诗人、文豪、画家、书法家,都与酒结缘,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陡涌,下笔有神,酒酣墨畅,不仅李白为然。酒对于文学艺术的妙用是当事人和旁观者都有共同的体会,得到一致承认的。

  西方有些美学家,如尼采,也提到“酒神性格";西方、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文学家也常常咏酒,写与酒有关的故事,但从数量或质量上比较,都远远不及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广、之深、之密。中国文学艺术史是和中国 酒文化 史难分难解的,文学艺术中处处充溢着酒气。

  酒和诗

  歌的因缘,还因酒是人们日常应酬的常用品而加密。文人独酌固然能助诗兴,催诗情,集宴欢饮尤能激动彼此间的诗兴和诗情的交流。历代诗人因此有大量的即兴酬酵之作,诗人的酒会又常顺理成章地成了诗会。这些文人诗酒之会常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早如西汉梁孝王刘武宴集文士于兔园,命枚乘赋柳,路侨如赋鹤,公孙诡赋鹿,邹阳赋酒,公孙乘赋月,羊胜赋屏风;其中韩安国赋几不成,被罚酒,大概是文人诗酒会之始。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在柏梁台宴集群臣,君臣联句赋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世称“柏梁体"。不但开创了一种诗体,也是后来联句诗的最早记载。

  另外,从酒与诗之间的关系来说,酒本身也就是诗歌大量描写的对象。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三十篇,即占十分之一的篇章提到酒。 而大量关于酒的诗篇都在大、小《雅》,尤以《小雅》为多。这因为《风》诗大都是民歌,《雅》诗则是士大夫中上层人士的诗。当时酒还是奢侈品,为平民所难得, 自然不能形之于民间歌咏。大小《雅》共为一百一十一篇,而咏酒者最频,如依此计算,出现酒的诗的比数就很可观了。

  《楚辞》中也几处出现酒,如《九歌》中,“奠桂酒兮椒浆”,(《东皇太一》),“援北斗兮酌桂浆”, (《东君》),但诗人没有描写过自己喝酒,《渔父》篇中还说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虽系比喻,也不妨理解为屈原并非酒人,然而正因为非酒人也不能不咏酒浆,更显得文学是何等离不开酒。

  《 诗》、《骚》以下,中国文学作品不涉及酒的只有极罕见的例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酒人中,诗人也占极大的比数。草草数来,三曹都有咏酒的诗歌,曹植还是耽酒误事的瘾客;孔融的最大志愿是“座上客常满,搏中酒不空";南北朝以后,如陶谢、鲍庚、李杜、 韩柳、刘白、欧苏、陆辛、人人饮酒,咏酒,写酒,多数还是酒量超群的大酒徒。以上所举的还只是历史上第一流作家中的一部分,如要逐一罗列,光举举姓名就可盈编累牍。面对着这样一部酒与诗歌联姻的历史,敢说任何人穷毕生之力也无法将诗人与酒的轶事掌故收罗齐全。

  因此,中国文学中咏酒的诗的数量之多,要统计完全而不遗漏也绝难办到。试从公元一世纪至十一世纪这千年中专门以酒为主题的作品略加瞥视,仅限于大家名作,略加存录,已是洋洋大观:诗词:汉乐府以酒为题(不以酒为题者,即使全篇 咏酒的也不列)的有《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 上寿酒歌》,《横吹曲辞·高阳酒人歌》,《杂曲歌辞· 饮酒乐队《杂曲歌辞·前有一搏酒行》,《清商曲辞· 宴酒篇》;魏代曹植、王柴、刘祯各有《公宴诗》,稽康 有《酒会诗》七章晋·陆机有《宴玄圃诗》,陆云有 《宴会诗》,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连雨夜饮》、《止酒》、《述酒》;梁·范云有《当对酒》、《对酒》,庚信有《对酒歌》等十四题,唐诗传至今者较多,酒诗就无法计算,题中出“酒”字的咏酒作品多少不等的名诗人有王绩、李麟、储光馨、高适、韦应物、杜甫、贾岛、戴叔伦、韩愈、柳宗元、孟郊、元旗、白居易、李贺、陆龟蒙、皮日休等二十余人。单以诗仙兼酒仙李白一人而言,其作品除集外诗六十余首以外,确凿可靠的各体诗今存八百五十余首,据明代诗人周履靖编的《青莲筋咏》共计有咏酒的五七言各体诗歌七十五首,其实这数字远不完全,周氏是据题中出“酒"、“宴"、“酌"、“醉"等字样的诗来计数的,诗中涉及酒乃至通篇咏酒的,当近二百篇之数。北宋人(十一世纪以前)以酒为主题,题中又明书“酒"字的诗人和作品不少于唐人, 不赘举。就词作言,咏酒者有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等十三首中的八首,另有《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他)、《浣溪纱》(十载相逢酒一危)等十余首;苏轼《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等十余首,黄庭坚《西江月》、《醉落魄》等四首。仅就这些名家的上选之作,略加演绎,就足够写一本酒诗歌史的材料了。

  三、酒是诗人抒发情怀的一种道具

  酒对诗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浇去心中的块垒,起到“移情”之效;酒趋阳刚,让人沉醉超脱出世。乡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发泄到妻儿的身上,可诗人呢?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往往难于摆脱世俗的得失厉害,因而创造力必然受到束缚压抑。酒酣耳热时则容易实现心灵的解脱、精神的超越。他敢说敢写,敢哭敢笑,任情放纵,无所顾忌,创造力由此获得解放。从“听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倘若没有酒,屈原也不会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否则他也不会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国而“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与诗人情感的抒发,情绪的释放关系可见非一般可言。

  在阶级社会,尤其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权和利的纠葛往往会导致当权者人性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诗人耿直和率真的个性,使得政治抱负,往往无法施展,更有甚者生活贫困潦倒,在这样的境地,诗人身心极度疲惫,抑或寄情于山水,抑或寄情于酒。倘若没有酒,那诗人的身心何以康复。

  当然,诗人与酒的渊源并非如此简单,但是将酒作为诗人们的另类真爱来看待并不为过。

简介

话剧《我们的荆轲》由作家莫言编剧,导演任鸣执导,由北京人艺演员王斑、王雷、于震、宋轶等人主演,以现代视角再现历史故事,新鲜而犀利地重新解读了"荆轲刺秦" 这一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一举拿下中国话剧"金狮奖"的最佳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

话剧于2011年8月31日至9月25日在首都剧场上演。导演任鸣介绍,《我们的荆轲》取材于《史记·刺客列传》,人物和史实基本忠于原著,但对人物行为的动机却做了大胆的推度。"《我们的荆轲》关键不是荆轲,而是我们。'我们的'代表一种现代性,我们的语言,我们的解读,我们的思想,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角度。通过历史题材,引发观众对当下生活或自身命运的联想与思考,是这部戏的创作动因。"

剧中饰演"荆轲"的是北京人艺著名演员王斑,饰演"燕姬"的是青年演员宋轶,二人曾凭借该剧分别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话剧表演"学院奖"的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2013年2月19日-24日,该剧首次登台国家大剧院。

基本资料

编 剧:莫言

导 演:任鸣

舞美设计:申奥

灯光设计:孟彬

服装设计:鄢霓

造型设计:英姝

效果设计:郑晨

主要演员:王斑、王雷、宋轶、于震、班赞、雷佳、王刚、丛林、李劲峰、闫锐、李麟

剧情简介

战国末年,群雄逐鹿,秦国一家独大,势吞天下。曾为秦国人质的燕太子丹仇恨惶恐之余,征寻刺客,谋划刺杀秦王嬴政。

燕国乡间的一处屠狗房内,秦舞阳、狗屠、高渐离等人空谈"侠士好名"之道,背后讥嘲"剑客"荆轲四处送礼谋求前途的行径。荆轲拜访剑客田光企图摆脱落拓的现状,不想田光却以性命相交将刺秦大业委托于他。荆轲尚在接受与推拒间徘徊时,燕太子丹又以豪宅、美姬相赠。两难之际,刺秦的计画已无法控制地悄然展开。期间,荆轲爱上了太子丹赠予的美人燕姬。心思婉转的燕姬与荆轲演习刺秦的经过,一语道破荆轲的困境,并且指出了一条晦暗得令人瞠目却又堂皇得青史留名的解决之道……

主演评价

据悉,该剧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从始至终她更是以多套华美的服饰以及精湛台词功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宋轶介绍:"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而我饰演的燕姬用华丽的着装以及夸张的头饰更加反衬出她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9月25日,由莫言编剧、人艺出品的话剧《我们的荆轲》在首都剧场进行最后一次演出。日前,主演王斑(微博)详谈了自己对该剧每一幕的理解与表现,畅谈出演刺客荆轲的种种心得与感受。

荆轲成义

荆轲醉酒哼唱,满腹牢骚地出现在平日常聚的屠狗坊,他们的境遇不禁使我想到当下的"北漂一族"。身在他乡举目无亲,没有机会更没有贵人提携。前途渺茫中偶尔会借酒消愁,这是年轻人不得志的共性。我让荆轲脱下草鞋就像放下架子一样,不必在像自己一样的这些穷朋友面前装样。一个后翻滚和扔酒瓶的动作都是想让荆轲英雄偶尔显露峥嵘。剧中台词里讲到:真正的大侠不必佩剑,真正的大乐师不必击筑,剑在心里,曲在心中。所以整部戏我没有为荆轲设计佩剑。名声在外的老侠士田光为什么会赏识荆轲呢也是我在表演上要做的文章,起码他是个懂事儿的学生。他尊重师长,搀扶老师。并且知恩图报。这一点正是田光所推崇的侠客精神。所谓时势造英雄,荆轲一定不是生来的英雄。受老师之托,荆轲准备为太子做事完成老师临终前告诫自己的知恩图报,抓住机会的夙愿。和普通人一样,机会的光环没有加身之前,不想让荆轲在这一幕里显得太张扬,所以我处理人物的状态一直是在醉和醒之间游离。

荆轲受命

面见太子丹是身为一介寒士的荆轲的荣耀,也是机会的垂青。拜见太子,可以看到荆轲的再次亮相,一改第一节时的放荡不羁、消沉和低迷的情绪。围绕舞台行走一大圈的设计,是让荆轲性格沉稳的一面有个形体外化的舞台表现形式。同时展现在迎接机会到来前人人都会有的那种不安,神秘和未知的意味和心境。这部戏的声音造型也是我刻意强调的,和我以往出演的《雷雨》《北京人》《哈姆雷特》都有不同--底气十足和宽厚的音域我以为更符合我理解中的侠士荆轲。太子指使荆轲刺杀秦王,确实是他一介庶民没有想到的,换谁也都会掂量掂量,毕竟是国之君王。于是,大侠犹豫了,列举各种理由推辞。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商量的会面,田光的死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显然,行刺秦王去与不去都是死路一条。眼前更有燕姬的美貌令英雄气短,他这样身份的人是万没有机会看到太子宠妃之可能性的。荆轲为之动容,但并没有失去理智。我们可以看到荆轲受命后离开太子宫时的犹豫和无奈的背影。边说边走的设计意在表现他的复杂心绪,这是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计画,此时的荆轲别无选择。

太子赠姬和决计

这两节戏里荆轲失眠的毛病愈发严重,马上要刺杀一国之君的人睡不着是可以理解的。高渐离等人为这个举棋不定的失眠症患者讲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三个刺客的故事。看到荆轲刺秦的状态不佳,身边的朋友们本想借助历史故事点燃大侠的刺秦决心,但荆轲却嗤之以鼻,有理有据的告知众人这些刺客都不能学。人有时候是被周围的人所牵制和深受影响的,这个段落我想演出演荆轲的贫民本质,虽然住在豪宅里,衣着华丽但还是会拎着鞋,打着赤脚和大家理论。这一节他的台词不多,多是在倾听别人高谈阔论,所以想用一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燕姬再次显耀眼前,燕姬被太子丹当做礼物送给荆轲用以治疗失眠。燕姬语出惊人亲自为他讲述了动人悲壮的聂政和其姐姐掘目毁容的故事。"人生就是舞台,谁不想演得精彩,你的成功就是我的失败,要想成名必须和历史反著来"。终于荆轲被大家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死樊"

秦国叛将樊于期被太子派来送宝匣。这个举动没有让荆轲惊奇。把樊于期的头颅献给秦王作为晋见之礼是荆轲的主意。太子的为人荆轲早已了然于心。他可以把自己心爱的女人燕姬送人,又如何会在乎一个叛将的性命。荆轲是爱看书的人,所以他并不是一介武夫没有思想,所以想在这一节里着重渲染他的思想。荆轲的思想就是他的形象。荆轲正襟危坐,闭目养神淡定从容。一场戏中戏的表演结束,樊无期伏剑自刎。刺秦计画已迫在眉睫,大侠已经没有退路,眼前樊无期的下场也将是自己的下场。对方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台词处理上我有意强调了节奏,讲白了就是让樊于期没有退让的余地。看似有理有据,实际步步紧逼。台词张弛有别,强化语言色彩的可听性和语言动作的力度。

"断袖"

一个即将刺秦的人在即将告别的前夜,对燕姬说出了压抑已久的心里话。"我想过一夜人的生活,我想和一个有体温有感情的女人过一夜人的生活,然后赴汤蹈火也不枉为人一世。"

一个是秦王和太子丹都喜爱的宠妃,一个是居无定所的流浪侠士。两个身份天壤之别的男女在这一夜有了共同的话题----刺秦。美貌妖艳且见过大世面的燕姬点醒了和改变了荆轲的刺秦初衷。可以把刺杀秦王"这出戏"演得更精彩。既然是死那么就不得好死吧!--"最动人的戏剧是悲剧,最感人的英雄是悲剧英雄,他本该成功,但却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细节而功败垂成。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超越了历代的侠客。"一席话令荆轲顿悟:一次成功的刺杀,就像'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样平庸。事物的精彩不在结局而在过程。荆轲决定拒绝平庸。一场两个男女演员的对手戏,作者笔下的台词很富有诗意且不失现实的哲理。这个段落里直观的感觉荆轲更像一个学生在聆听老师启蒙式的教育。近20多分钟的戏份能否抓得住观众,演员台词和形体的表现力是关键。毕竟只有一张床,两个人。我想把一个"找死"的刺客,众人眼中冷酷的刺客,走向生命尽头之前的刺客人性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多方位展现:一个侠肝义胆的男人孩子般的怯懦,对女人想爱不敢爱的纠结和挣扎,对自己不得不装模作样的厌恶,戏中我把荆轲对青蛙尽欢而死的恋爱方式的向往和渴望着力渲染,一个将死的人会用生命去呐喊,所以演这个段落时,我撩拨池水,水花四溅中沐浴爱情露水的荆轲学着青蛙哇哇乱叫。时而自嘲,时而 涌现,时而安静的躺在燕姬腿上呐呐自语,时而胆怯无助,继而又安静的出奇,所有这些设计皆为展现传说中的荆轲大侠作为人本身所具有的人性鲜活的一面,所谓越强大的身影后面越有一颗柔软脆弱的心。由于语言风格和其他章节不同,所以念白上在说清词意的前提下我着意追求台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甚至会用甩腔和吟诵的方式刻画人物内心的苦楚。衣着古装还是要有语言风格和古典味道的。一味的台词生活化,对于这个戏的风格而言,观众听和演员说都会感觉不过瘾的。传统性和现代感的结合与统一是《我们的荆轲》这台戏的特色之一。

"副使"

依然是两个人思想和情感碰撞的一场戏。燕姬看出荆轲踌躇不前的心结,甚至为此头疼欲裂,"大侠怎么可以头疼","但一个头疼的大侠怎么能去完成这伟大的使命"荆轲自嘲的同时也显露出刺秦信心的匮乏。"我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眼见着就要去送死"这是人性呼喊,也是作为人对生命和情感的留恋。所以在这场戏的开场部分,我们采用了两个人背靠背的坐姿,既有同命相连相互依靠,又有"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视觉传递。一问一答之间,更能表现出如同是荆轲内心深处的自问自答和对自我价值的客观审视。表面上看台词是轻松的,实则人物内心对未来有掩饰不住的绝望和无助。所以调度上我们也选用了大量的形体展现:他和她手拉手的镟转,如同对着镜子映照自己。他和她追逐戏耍,两个平日都端著架子绷著脸的生命在这一刻如孩子般的单纯和快乐。他把她背起来,对未来生活憧憬万般的两个普通人在一起的快乐竟是那么的短暂。我们力求在这个章节里把浪漫"处理"到底。美好一旦被撕毁的时候,悲剧也就产生了。毕竟他们的结局是悲剧,终归他们不是一类人,彼此心里很清楚,他们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如何留住这美好的时光呢荆轲准备实施他的计画。

"杀姬"

莫言先生说杀姬是自己的神来之笔。想让观众对荆轲杀死燕姬有自由的联想空间。我个人喜欢这样的构思,但进行二度创作时演员要为自己的表演建立根基。不管是爱屋及乌,还是用这样诀别的方式来挽留住短暂的美好时光,对燕姬的爱的畸形心理和了断情感牵挂这些复杂的心绪更想使之成为荆轲杀姬的动作依据。舞台上我们再次手拉手镟转飞舞,仿佛期盼时光倒流。荆轲深情拥吻怀里被自己刺死的燕姬,此时导演再次让舞台镟转,加上舞美和灯光音响的整体配合,延伸和营造出凄美的爱情传奇。但我不想让荆轲一直沉郁忧伤。"启禀殿下,燕姬系秦王奸细,屡屡动摇我刺秦决心,今日为殿下除之"这些台词被我失态的说出,甚至带有血腥之后的兴奋。意在刻画人物内心的极端矛盾和痛苦,但在众人面前又极力掩藏,因此在语言节奏处理上我采用不假思索的异常节奏,演出一个反常态情绪的荆轲。形体更是干净利索,大侠身手和精神一并展露。目睹眼前不可思议的这一幕太子丹高声喊出:"你越来越像一位真正的大侠了!"高渐离则癫狂的仰天长叹:"呜呼,这真是一部精心策划的杰作啊,侠肝义胆美人血,什么因素都不缺了,成了,成了,成大名了。"

"壮别"

"壮别"是全剧的 段落。荆轲不想走,扬言要等高人。高人真的存在吗高人又是谁呢莫言老师说是自己是燕姬,就像《等待戈多》一样,我宁可认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人存在。如果有那也是存在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高人。大段的独白台词意在揭示荆轲对自我和对所谓人生价值--谋名和赢利重新的判定和审视。感谢导演让我在此段落中的自由发挥和他切中要害的指引。独白好比是歌剧中的咏叹调,需要爆发力更需要沁人心脾的娓娓道来。完全说事没有韵白的味道是不行的,干巴巴的说出台词观众会反感,当然认知的高度和理解尤为重要。舞台上荆轲由跪坐到躺下,此情此景荆轲已经释然,对杀死燕姬的追问,看似是不走的借口,事实上是荆轲内心的反问。他后悔了,后悔和厌恶参演的这部戏和扮演的角色。后悔开始和结束。"看起来杀的是她其实杀的是我自己"这才是他的心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两句话众人皆知。台词处理上我没有朗诵文字的合辙押韵,而是改为表现临行前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无奈。而且台词是在动作中一气呵成:一条围巾此刻好比武士的头带,双手用尽气力地扯紧,表示荆轲此时的义无反顾和对前景的清醒认识。对这一幕的表演感受我曾即兴写下:易水独影去,忠义两相难。风停船离岸,壮士不复还。有人问剧中的荆轲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莫言先生借燕姬之口说:其实都是普通人。

"刺秦"

荆轲刺秦的结果世人都知晓。剧本在这一节里的文字很少,不过一页多纸。猜想作者有意不在结果上渲染。因为他的思想已经在前几节的段落过程中完成。就像燕姬所说:"故事的精彩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所以我们没有把刺秦演绎成武打戏。而是通过灯光和音响以及舞台的转动等写意的手法来营造气氛。"真正较量和搏杀,拼的不是刀枪相见,拼的是意志的较量"这是我上大学时,给我排戏的前苏联导演告诉我的,至今也很受用。秦王和荆轲在这样的气氛中较量著。一句"我们历史上见!"让英雄荡气回肠,也引发了观众对荆轲的新解和对当下的思考。导演在此处处理为荆轲在历史的瞬间凝固:荆轲被众士兵们用枪挑起,一束强光洒下,我们的荆轲大义凛然的造型定格。稍停喊出"我们历史上见!"

这是从生命将尽的丹田里和思想中爆发出来的声音,这声音在剧场的上空回荡,它穿越了剧场穿越了我们认知的历史。

《我们的荆轲》是原创话剧,使得我能够更自由的,任凭创作的 信马由缰。感谢莫言先生的剧本,为我们提供了创作想像的空间和理性认知的天地。感谢导演智慧的创意和快乐生产的理念。感谢舞美,灯光,服装,音响等各部门的完美演绎配合。当然还要感谢这些年轻的演员同仁们,有他们的支持,我才得以在舞台上全心投入地出演。这个戏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团结和创新的精神。就像张和平院长在建组会上勉励大家时所说的:我们要拒绝平庸。

演出日程

话剧《我们的荆轲》

时间:2012年10月12日 - 2012年10月21日

场馆:首都剧场

票价:80/180/280/380/480/580/680/880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坐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供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首都剧场坐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22号,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 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供 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

外景

场馆地址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公交路线

103、104、104快、108、111、420路车

一方面,诗人即为艺术家,艺术是需要灵感的,酒是能使人中枢神经兴奋的饮料,故而受宠。

另外一方面,古代社会贫富不均,作为诗人,很多都是忧国忧民,道德高尚的阶层,借酒消愁也是可谓了。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文学艺术作为各个时代的一种精神食粮,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演变和发展中,诗歌作为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早在人类产生之初,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诗歌从劳动中产生的简单有力的节奏开始渐渐变为一种抒情达意的文学样式,如《诗经》中“乐则歌之,兴而舞之。

”节奏和原始的歌词则是诗歌的雏形,而真正将这种文学样式进行加工整理、并编纂成册,还得首推《诗经》。

它收集了300多首民间和贵族阶层的诗歌,开创了诗歌的源头,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真正产生了。

从诗歌的产生到明清时期的诗歌发展、变化和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的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与诗歌的发展,酒与诗人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关于“酒与诗人”的问题,很值得探讨。

酒作为诗人的另类的真爱,他们之间究竟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就对这些相关的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阐述:

一、       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

自从传说中的杜康、仪狄酿酒起始,酒作为一种日常饮品,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起初,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酒的生产数量也就十分有限。

一直到了阶级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奴隶社会的中后期,酒的大量使用也仅仅局限于贵族之间的宴饮以及祭祀。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起,酒宴上逐渐新起的祝酒词,一部分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源头,像后来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祝酒词。

从《诗经》起,关于酒的文学,有《周书·酒诰》,就连艰涩难懂的《周易·爻辞》中也有“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后两句的意思是“我有好酒,我们共醉一场”。

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

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假使没有酒,性嗜酒的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如何能写出?真不知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他,外加抚养五个不争气的儿子,还有多少酒喝,也许《饮酒》诗里的“酒”只能是掺了水的酒了。

老杜的酒量估计也不错,好友卫八来访,冒着夜雨去剪春韭,端上喷香的黄粱米饭,而且开怀畅饮,“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没钱的时候“樽酒家贫只旧醅”。

如若没有酒,“买花载酒”的柳三变也许就写不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就发不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慨叹了。

“谁说女子不如男”,李清照的酒量自是不让须眉,“东篱把酒黄昏后”,“三杯两盏淡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她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啊!诗人中喝酒名气最大的当属李白了,在他的身上最能体现酒神的精神。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潇洒与飘逸,为了酒连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也得靠边站。

尤其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包含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压榨出大半壶的高粱酒来。

酒对每一位诗人个体来说,究竟为何会有如此大的缘分,因为诗人已经千古,我们不得具体而知,只能依据常理推断一二。

二、  酒发酵了诗人的思想,引发了诗人的灵感

诗人们为什么喜欢酒呢?难道是因为黄酒的风味醇厚、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白酒的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回味悠长么?我看不尽然。

总有些什么独特之内涵在酒之中、在酒之外的。

酒香飘起来了,是形的消隐,还是韵的升华呢?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 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

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

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蒙头而睡,醒来后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借得灵机,写下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起笔一挥而就,不改一字。

李白当年奉诏书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写的。

南朝的刘勰赞同司马迁的“发愤为诗”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身世不幸的写出的文章称为“蚌病成珠”。

“病”泛指精神和肉体的不快。

酒却能使诗人的“怨怒”转移,酒可以随物宛转,与心徘徊。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杜甫的《醉时歌》通篇写一“醉”字,醉酒、醉语、醉态、醉诗。

但又是醒时拟醉,醉而益醒,故而令人闻之惨怆。

虽然是书赠郑虔,却字里行间渗透诗人的泪血。

神情摇曳,读之使人至痛至悲,一股辛酸的酒味扑鼻而至,仿佛看见了子美似醒似醉,忧愤移情于酒。

其实,不醒如何痛楚,如何醉饮;不醉又如何将那一腔不平尽发笔端呢?

杜诗《饮中八仙歌》道:“李白斗酒诗百篇",极写酒对催发李白诗兴、诗才的神异力量。

古今不少诗人、文豪、画家、书法家,都与酒结缘,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陡涌,下笔有神,酒酣墨畅,不仅李白为然。

酒对于文学艺术的妙用是当事人和旁观者都有共同的体会,得到一致承认的。

西方有些美学家,如尼采,也提到“酒神性格";西方、印度、波斯、 的文学家也常常咏酒,写与酒有关的故事,但从数量或质量上比较,都远远不及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之广、之深、之密。

中国文学艺术史是和中国 酒文化 史难分难解的,文学艺术中处处充溢着酒气。

酒和诗

歌的因缘,还因酒是人们日常应酬的常用品而加密。

文人独酌固然能助诗兴,催诗情,集宴欢饮尤能激动彼此间的诗兴和诗情的交流。

历代诗人因此有大量的即兴酬酵之作,诗人的酒会又常顺理成章地成了诗会。

这些文人诗酒之会常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早如西汉梁孝王刘武宴集文士于兔园,命枚乘赋柳,路侨如赋鹤,公孙诡赋鹿,邹阳赋酒,公孙乘赋月,羊胜赋屏风;其中韩安国赋几不成,被罚酒,大概是文人诗酒会之始。

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在柏梁台宴集群臣,君臣联句赋诗,每人一句,每句用韵,世称“柏梁体"。

不但开创了一种诗体,也是后来联句诗的最早记载。

另外,从酒与诗之间的关系来说,酒本身也就是诗歌大量描写的对象。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三十篇,即占十分之一的篇章提到酒。

而大量关于酒的诗篇都在大、小《雅》,尤以《小雅》为多。

这因为《风》诗大都是民歌,《雅》诗则是士大夫中上层人士的诗。

当时酒还是奢侈品,为平民所难得, 自然不能形之于民间歌咏。

大小《雅》共为一百一十一篇,而咏酒者最频,如依此计算,出现酒的诗的比数就很可观了。

《楚辞》中也几处出现酒,如《九歌》中,“奠桂酒兮椒浆”,(《东皇太一》),“援北斗兮酌桂浆”, (《东君》),但诗人没有描写过自己喝酒,《渔父》篇中还说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虽系比喻,也不妨理解为屈原并非酒人,然而正因为非酒人也不能不咏酒浆,更显得文学是何等离不开酒。

《 诗》、《骚》以下,中国文学作品不涉及酒的只有极罕见的例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酒人中,诗人也占极大的比数。

草草数来,三曹都有咏酒的诗歌,曹植还是耽酒误事的瘾客;孔融的最大志愿是“座上客常满,搏中酒不空";南北朝以后,如陶谢、鲍庚、李杜、 韩柳、刘白、欧苏、陆辛、人人饮酒,咏酒,写酒,多数还是酒量超群的大酒徒。

以上所举的还只是历史上第一流作家中的一部分,如要逐一罗列,光举举姓名就可盈编累牍。

面对着这样一部酒与诗歌联姻的历史,敢说任何人穷毕生之力也无法将诗人与酒的轶事掌故收罗齐全。

因此,中国文学中咏酒的诗的数量之多,要统计完全而不遗漏也绝难办到。

试从公元一世纪至十一世纪这千年中专门以酒为主题的作品略加瞥视,仅限于大家名作,略加存录,已是洋洋大观:诗词:汉乐府以酒为题(不以酒为题者,即使全篇 咏酒的也不列)的有《鼓吹曲辞·将进酒》,《四厢乐歌 上寿酒歌》,《横吹曲辞·高阳酒人歌》,《杂曲歌辞· 饮酒乐队《杂曲歌辞·前有一搏酒行》,《清商曲辞· 宴酒篇》;魏代曹植、王柴、刘祯各有《公宴诗》,稽康 有《酒会诗》七章晋·陆机有《宴玄圃诗》,陆云有 《宴会诗》,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连雨夜饮》、《止酒》、《述酒》;梁·范云有《当对酒》、《对酒》,庚信有《对酒歌》等十四题,唐诗传至今者较多,酒诗就无法计算,题中出“酒”字的咏酒作品多少不等的名诗人有王绩、李麟、储光馨、高适、韦应物、杜甫、贾岛、戴叔伦、韩愈、柳宗元、孟郊、元旗、白居易、李贺、陆龟蒙、皮日休等二十余人。

单以诗仙兼酒仙李白一人而言,其作品除集外诗六十余首以外,确凿可靠的各体诗今存八百五十余首,据明代诗人周履靖编的《青莲筋咏》共计有咏酒的五七言各体诗歌七十五首,其实这数字远不完全,周氏是据题中出“酒"、“宴"、“酌"、“醉"等字样的诗来计数的,诗中涉及酒乃至通篇咏酒的,当近二百篇之数。

北宋人(十一世纪以前)以酒为主题,题中又明书“酒"字的诗人和作品不少于唐人, 不赘举。

就词作言,咏酒者有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等十三首中的八首,另有《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他)、《浣溪纱》(十载相逢酒一危)等十余首;苏轼《蝶恋花》(别酒劝君君一醉)等十余首,黄庭坚《西江月》、《醉落魄》等四首。

仅就这些名家的上选之作,略加演绎,就足够写一本酒诗歌史的材料了。

三、酒是诗人抒 怀的一种道具

酒对诗人而言可以宣泄情感,浇去心中的块垒,起到“移情”之效;酒趋阳刚,让人沉醉超脱出世。

乡野鄙夫酒喝多了可以发泄到妻儿的身上,可诗人呢?诗人在清醒的时候往往难于摆脱世俗的得失厉害,因而创造力必然受到束缚压抑。

酒酣耳热时则容易实现心灵的解脱、精神的超越。

他敢说敢写,敢哭敢笑,任情放纵,无所顾忌,创造力由此获得解放。

从“听天由命”到“形而上的慰藉”,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倘若没有酒,屈原也不会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从相对的角度来说,其实这话也可以说成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否则他也不会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为国而“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与诗人情感的抒发,情绪的释放关系可见非一般可言。

在阶级社会,尤其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权和利的纠葛往往会导致当权者人性的扭曲和心理的不健全,诗人耿直和率真的个性,使得政治抱负,往往无法施展,更有甚者生活贫困潦倒,在这样的境地,诗人身心极度疲惫,抑或寄情于山水,抑或寄情于酒。

倘若没有酒,那诗人的身心何以康复。

当然,诗人与酒的渊源并非如此简单,但是将酒作为诗人们的另类真爱来看待并不为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35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