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什么特点

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什么特点,第1张

美爱情、歌颂青春。采莲赋和西洲曲在内容,情感共同有的特点是美爱情、歌颂青春。采莲赋,作者王勃,唐代诗人。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交趾省父,途经九江入鄱阳湖,见到满湖芙蓉,娇艳欲滴,又不满于历史上文人所作的逸曲妙韵,认为这些作品大都“权陈丽美,粗举采掇”,于是提笔作赋,以表心中之意。

采莲和西洲都是写爱情。

1、不同的是采莲描写青年男女相爱而西洲是写思妇情怀。朱自清的引用其实与原文主题无关,更主要的是选那些美丽的词句。同时也稍稍表达自己颇不宁静的心情。

2、《西洲曲》是一首表现男女爱情、思想健康的诗歌。

      按这篇我写完之后送过去没被采用。当然我看了书中选用的那篇,总感觉他们太胆大,这样的意味丰富的美篇,竟然敢简单从事。你看诗中的语言意味,多么有趣,旁敲侧击,谐音技巧,怎么能不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诗句意味呢?尤其是这首《西洲曲》,要更详细解析。

      《西洲曲》南北朝乐府民歌中产生较晚的一首民歌,《乐府诗集》把它归入《杂曲歌辞》里,题为《古辞》。《玉台新咏》说是江淹所作,但宋本不敢。明、清人的古选本或题为晋辞,或归于梁武帝。都不妥当。这首诗当是经过文人加工的“街陌谣曲”,是不配管弦、没有伴奏的徒歌。产生的时代有人说是梁代,流行的地域或许与《西曲歌》相同,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其中心。

        与其他南朝民歌相比,《西洲曲》不是体制短小的抒情小调,而是一首抒情长诗。全篇写一个青年女子的白日之梦表达从春到秋对所爱男子的漫长思念,一往深情,细腻缠绵。然而,诗篇由于逻辑连贯不够,稍有拼凑之嫌,所以历来颇多争议。我以为,应当抓住诗篇中富有特征的事物,深刻领会诗篇所表达笃厚纯真之情。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起首着一“忆”字,既领起了全诗,又扩大了歌词的时空阈限。女子回忆起当年西洲梅下与郎幽会的情形,油然而生思念之情。或许当年在西洲梅下他俩还以梅作为信物来表达相互爱恋之情呢。于是在梅花又开的时节里,女子触景生情,想起了远在江北的情郎,相思之情迫使她不得不前往西洲,再折一支梅花寄往江北,既表示自己对纯洁爱情的忠贞如一,又可唤起情人相同的记忆,互相鼓励。

        接下来的歌词紧扣首句“忆”字写开去,是女子对当年相会乃至嬉戏的热烈场面的回忆,写得情意缠绵,意象生动。“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是当初相会时女子的衣着打扮,由此可见女子的唇情深笃。女子身上的单衫红艳艳的,仿佛杏子红了的颜色;头上的双鬓乌黑发亮,就像小乌鸦的羽毛。这种幽会情人的刻意打扮,更衬出眼前的相思之深和伤感之情。时间上,这是自春徂夏的过渡。那么“西洲”在什么地方呢?“两桨桥头渡”,老地方不远,但得两桨同时共渡。以下文字虽带有游戏的成分,但可以从中见出女子春怀摇荡,渴望爱情和自由幸福生活的痴情。写作上,由上而下,接字挂句,层层展示出女子的不耐寂寞和相思之情。“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郎门前,门中露翠钿。”以鸟喻人,用风写心,最后点出由于相思之情而难耐闺中寂寞的人。夜幕即临伯劳鸟孤独的飞翔是在寻找“爱”的归宿;风儿吹动,乌桕树阵阵摇荡,是剪不断的思念在荡漾。这不正是在门里徘徊的女子的心理吗?整个夏季就这样度过了,足见其相思之深。然而“开门郎不至”,是多么令人伤心啊。“不至”二字下得极妙,在情节结构上承前启后,由于“不至”而使相思之情弥笃,由于“不至”忆郎之心愈烈。于是情不自禁的走出了家门,借“采莲”来表达自己清澈透亮、纯洁笃厚的思念之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莲”,谐音“怜”,是爱怜的意思。时间上,这是秋季。春花秋实,按说秋天播下的爱情种子,秋季该结出丰硕之果了吧。然而由于郎君经商出门,远在江北,留给女子的只有孤独和思念,在经过了漫长的春天和夏天之后,女子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了。一个“采”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表达了女子渴望爱情,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一个“低头弄”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感情。尤其是一个“弄”字,活托出女子对爱情的珍爱和渴望。“莲子”,谐音“怜子”,即爱你的意思。“莲子青如水”的比喻似乎有些文不对题,然而正由于这样,才使人想象出女子那纯洁晶莹的爱情和温润无瑕的品德。“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怀袖”是偏义复词,重点在“怀”而不在“袖”。“莲心”即“怜心”,是怜爱之心。如果说“青如水”表现了女子爱情的纯洁剔透的话,那么“彻底红”则表现了女子爱情的热烈深笃。接下来的诗句,既是过去的回忆,也是眼前的相思。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一个“忆”字不仅把过去和现在揉要一起,而且也使诗歌跌宕生姿。“望飞鸿”为双关语是盼望书信的意思。从季节上看,时至晚秋,女子经过从夏到秋的漫长思念,此时更是相思悠悠,故思念而盼郎至,继而再盼书信传情,聊以慰藉焦渴的思念。但同时,“忆”字又与全诗第一句中“忆”字相呼应,表明女子由于思念而回忆过去,再由过去而至眼前的盼郎至,继而盼书信。读来意味深长。许是由于这两句诗的模糊性特征,才使下面的诗句更显出女子的相思之深,并且显得空灵优美,跌宕有致。“鸿飞满西洲”是承接上文“望”而来的,同时又是下句“望郎上青楼”的铺垫,一个“满”字更衬出女子此时的孤独与相思。“望”与上文“望”不同,它有希望,盼望之意,更见出女子相思之烈。“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望而不见,再掀起波澜。将诗意再推进一层,四季之思已难以尽情,于是转而成为昼夜相思之苦。“尽日”二字毕尽其意。“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即使形象,又是象征;既写心曲,又写品德。与上文“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余冠英先生在《汉魏六朝诗论丛》中说,这两句与上文“尽日”呼应,写秋夜之思。晚秋时节,天高气清,乍一卷帘便觉得纤云四卷,秋天如海。卷帘时由于帘摇而产生的天海摇晃的感觉,使得意境更为悠远,从而表达出“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悠悠之思。

        末四句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先前的回忆仿佛置身于梦境,往日西洲的两情相通,后来四季的相思之苦都像一场梦导致“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的感慨和痛苦。因此,只有希望南风把相思之梦吹到西洲去,才能抚慰愁苦的思念。“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多么天真的幻想,多么奇特的手法。“忆”之不得,“愁”之太苦,就只好在梦中相见。至此,一个纯真痴情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全诗抓住季节景物特征,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声情摇曳纡回”(《古诗归》),笔触细腻而生动,语言婉转,音节和谐,技巧圆熟,见出民歌成熟的特色。(一)感情纯真质朴却很动人。全诗语言句句如直出于口,毫不做作,想到做到做得出,意说得出。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正是民歌的最大特点。(二)接字钩句,续续相生。如“日暮伯劳飞”及以下诸句,句式上接字钩句,连接自然,意境上移步换景,景景相联,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眼前景物叠现,美味无穷。难怪清人沈德潜说,这首诗“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这是有道理的。(三)谐音双关,婉约细致。这不但与她的直率质朴没有矛盾,反而更见出其高洁含蓄之致。至于诗的结构和叙述口气,历来评说纷纭。我则认为,当以女子口吻,一贯到底,先实后虚,层层递进,极写女子的相思之苦。结构上,当以两个“忆”字各领起的内容不同,而分为上下两部分。前一个“忆”字领起回忆,用笔较实,感情单一。后一个“忆”字则比前一个“忆”字复杂,亦实亦虚,表现出女子更深的思念之情。这一理解是否正确,权当引玉之砖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