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当娶阴丽华,痴情帝王刘秀为何废后?

娶妻当娶阴丽华,痴情帝王刘秀为何废后?,第1张

要说起古代的男人,莫不是三妻四妾围绕身旁,更别说作为一代帝皇了。在古代,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非常正常,一辈子也鲜少有只宠爱一个女人的。可是,刘秀对待阴丽华却不同,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也许也是因为一直对阴丽华的亏欠,使得他钟情于阴丽华。

刘秀早年就认识了阴丽华,可以说两个人是初恋,当时阴丽华为刘秀做的事情挺多,而且也常常给予刘秀心理上的慰藉。这让刘秀不仅仅放心家里,在外面也有了动力。而反观刘秀的第一人皇后郭圣通,却大不相同,虽然与郭圣通育有一子。但是实属被逼无奈之举,当时为了巩固势力,不得已不娶郭圣通。所以,就娶郭圣通这件事情来说,刘秀已经感觉对不起阴丽华了。

而称帝之后,刘秀就想要立阴丽华为后,可这个时候阴丽华却以进为退,不得不说阴丽华是十分聪明的,将皇位让给了郭圣通,可圣宠自此之后却长留身边。刘秀自然是觉得更加亏欠了阴丽华,算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却没能立为皇后,只能立郭圣通为后。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圣通的表现越来越令刘秀失望,而且刘秀也逐渐的壮大力量,完全有能力之后,就按照自己心里所想,废掉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妻。

所以说,刘秀在心里一直有阴丽华是第一个原因,觉得亏欠阴丽华是第二个原因,而郭圣通是政治联姻,再加上自己把皇后之位作掉了是第三个原因。

01:

“老公,三天之内必须让你姐搬出我家!”李丽华对丈夫永达发出最后通牒。结婚七年了,女儿也七岁了,可是她们的婚姻撞墙了。

结婚后,热恋时的浪漫与潇洒, 随着双方的熟悉和生活的压力而荡然无存。以前听说夫妻“七年之痒”,丽华只是笑笑,她从来都不信这个。可是命运却跟她开了个玩笑,结婚第七年,老公突然和她吵得很凶。甚至提出了离婚,仿佛他们也被施了“七年之痒”的魔咒。

李丽华和老公结婚的时候,已经怀了七个月的孕了。她的母亲不看好他们的婚姻,知道金永达的母亲在当地是个厉害角色,怕丽华嫁过去受委屈,不同意这桩婚事。在女儿怀孕两个多月的时候,母亲坚持要她把孩子打掉,

可是丽华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自己和金永达结婚后就住在城里。不和婆婆住在一起,也就不会有矛盾。自己和金永达自由恋爱的,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她舍不得丢弃这份感情。

母亲看着丽华日益隆起的肚皮,不得已同意了这桩婚事。当两家大人坐在一起商讨婚事的时候,永达的母亲和丽华的母亲就闹得很不愉快。

永达的母亲认为,自己家在城里买了房子,儿媳肚子已经这么大了,迟早是自己家的人,她既不愿意给孩子们举办婚礼,彩礼更是一毛都不愿意掏。大人们僵持着,丽华的肚子却一天比一天大。

02:

丽华的母亲,一面埋怨丽华,一面又心疼女儿。在丽华怀孕快七个月的时候,她只好妥协了。丽华母亲要求永达的母亲,彩礼可以不要,但是婚礼必须隆重一些。丽华出嫁那天,母亲为了给女儿撑面子,买了一辆十万块钱的车做陪嫁,另外还塞给了丽华五万块钱。

丽华和永达结婚后,住在县城。丽华为了结婚的事情,心里对婆婆很不满。自她嫁给丈夫以后,除了过年过节,其余时间她很少回婆婆家。丽华和丈夫结婚三个月就生下了女儿。婆婆嘴上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可是丽华生完孩子刚出院,婆婆借口农活忙,一走了之。

永达的姐姐——丽华的大姑子是个嘴碎脾气火爆,性格强势的人,她经常在母亲面前说丽华的坏话,说丽华不检点,婚前就怀孕。丽华和大姑子吵了几次,两人关系降到了冰点。

大姑子的火爆脾气,嫁到婆家以后,一家人整天吵得天昏地暗。大姑子的丈夫在结婚十年后,终于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大姑子离婚后没地方可去,拎着包裹就住进了弟弟家里。

丽华不愿意,大姑子说:“我又不会常住你家,再说了,我住你家又不会白住。你上班忙的时候,我还可以给你帮忙搞搞家务,接送孩子。”大姑子这样说,丽华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好任由她住下了。

谁知,大姑子自从住进丽华家以后,她成天吃现成的,喝现成的,家务活她根本不沾边,更别说帮丽华接送女儿了。有时她还把袜子,衣服乱放一气,把家里弄得一团糟。

丽华向丈夫抱怨大姑姐太懒,丈夫却反过来责备丽华心眼窄小,没有包容心。丽华说让大姑姐自己出去租房住,丈夫为这事还和她吵了一架。大姑姐看自己的弟弟站在自己的一边,更不把丽华看在眼里。

大姑姐在丽华家住了七个月的时候,丽华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和丈夫又吵了起来:“三天之内必须让你姐搬走,如果她继续在我们家的话,我们的婚姻也就到头了。”

03:

谁知丈夫对丽华说:“那你搬走吧, 我妈说你这个女人不贤惠,让我们离婚。”丽华一气之下对丈夫说:“离就离,我受够了你们这一家人。”

丽华和丈夫协议分割财产的时候,房子是以婆婆的名义买的,属于婚前财产,和丽华没关系。至于存款,他们结婚这几年,除去吃喝花费,还有孩子的教育费,也就存了十几万元,按理说丽华只能分到六万块钱。

其实,丽华和丈夫之间本没什么实质性的矛盾。只是为了大姑姐,两人的婚姻就要走到尽头了。想到离婚后,孩子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丽华有些后悔了,她又不想离婚了。可是丈夫为了大姑姐,就要和自己离婚,她不知道这样的婚姻值不值得坚持下去。

情感结语:

一个女人,未婚先孕是最要不得的,无形中就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为婆家觉得你怀孕了,就跑不了了,只能嫁给他的儿子了。丽华的婆婆就是揪住了丽华未婚先孕这件事,不愿意给彩礼,甚至连婚礼都不愿意举办,其实从内心深处就是瞧不起丽华。

丽华不听母亲之言,坚持要嫁,导致婆婆越来越得寸进尺,连大姑子对丽华也是极不尊重。

丽华明知道大姑子不是省油的灯。当初大姑子搬进来的时候,她就应该态度坚决地拒绝她。现在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大姑子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他们夫妻关系。

丽华的丈夫坚守亲情大于爱情,不辨是非,毫无底线。为了大姑姐,向自己的妻子提出了离婚。

永达并不爱丽华,大凡真正爱老婆的男人,遇到事情他会积极地想办法去应对,而不是开口就提离婚。他在娶丽华的时候,没花什么钱。他纯粹就是把丽华当成了生育机器,三从四德的保姆。老婆稍有不从,就像换衣服一样的换掉。

丽华的婚姻根本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对这样的家庭,应该及时止损,否则越拖越糟。

在中国古代帝制时代里,皇权往往成为人们争夺的最高目标,尤其是在皇族内部,巨大的利益面前亲情根本不堪一击!但是,相对而言,中国古代的皇帝之中,在处理继承人问题上,还有一些皇帝处理得比较稳妥,其中值得一说的就是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画像 公元二十五年(建武元年),刘秀在河北高邑称帝,娶了河北大族郭圣通为妻子,为了争取河北大族的支持,刘秀立郭圣通为皇后。而刘秀原来的妻子,则是在南阳老家,还没有能够来到刘秀的身边。自然也无法被立为皇后了。 之后,刘秀和郭圣通生出了长子刘强,根据宗法制度,作为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刘强被刘秀立为太子。刘秀对刘强也非常的喜爱,也是尽力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刘强将会顺利接班成为东汉的第二个皇帝。从其后来的表现来看,假如他继位的话,他也会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帝王。 东汉王朝的疆域 但是,这样的假如并没有出现。就刘秀的个人情感生活来说,他对自己的原配阴丽华情感更深厚一些。而郭圣通性格未免过于强势,早年皇帝或许还能容忍,到了后来,光武帝逐渐不能忍受郭圣通的强势。在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七年的时候,刘秀终于废黜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改立阴丽华为皇后。 影视作品中的郭圣通 光武帝刘秀虽然废黜了郭圣通,但是,他对儿子刘强的情感并没有发生变化。他还是以刘强为太子。但是,根据宗法制度,皇后换人之后,刘强已经不再是嫡长子。此时的嫡长子就变成了阴丽华所生的长子刘阳。刘强的地位就变得比较尴尬。刘强多次向光武帝提出要辞去太子之位。而刘秀则是坚决拒绝了,他一再表示自己对儿子的情感没有变法,对儿子的态度也没有变化。 影视作品中的阴丽华 但是对于刘强来说,这个太子当的太难受了,而且假如将来自己继位当了皇帝,该怎么处理嫡母和母亲两个太后的关系?这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于是,刘强坚决向父亲辞位。最终,两年以后,刘秀也考虑到儿子的实际情况,同意了刘强的请求,改封刘强为东海王,立刘阳为太子改名为刘庄。 汉代洛阳城 建武中元二年,刘秀病死,刘庄即位,他就是汉明帝。汉明帝即位后,刘强的地位也十分敏感。一方面刘强本人非常小心,另一方面刘庄本人对兄长也非常尊敬友爱。后来刘强去世后,汉明帝非常伤心,下令以非常高的规格安葬了刘强。刘强的东海王爵位一直传递到东汉末年。 汉明帝画像 在别的时代里,都是为了争夺太子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而刘秀的儿子却能够相互推让。而且,在别的朝代里更换太子往往会造成剧烈的政局动荡,而刘秀的时代里更换太子也是非常平稳。其他的朝代里,退位太子很难保全,而刘强则是得以寿终正寝,不能不说在帝制时代里是非常罕见的!

什么是自闭症?它有哪些症状?

在过去的二十年,自闭症儿童的发病几率增长了近二十倍。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不善于沟通,也缺乏与他人的感情联系,因此经常被误变为患者有“心理疾病”, 或是在性格上存在缺陷。 更有人把矛头指身了患儿的父母,认为是父母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诸如此类的指责至今仍不绝入耳。但是,自闭症实际上是由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不是某个人的责任。自闭症不是心理疾病。有时,自闭症儿童会对某一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弹奏钢琴,或创建精美的绘​​画。

了解自闭症的症状不无裨益:一个人埋头玩玩具,怎么叫他都不理;暴躁易怒,玩耍时没有笑容;从不向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声音表现出烦躁不安,甚至尖叫;对每一件事都极其执着;比如反复摆弄转椅,或是盯着从水龙头中滴下来的水并且不会厌倦;无法通过语言与人沟通。

因此,如果碰到有上述自闭倾向的孩子,请您立即向儿童医院或是打电话咨询,与专业医生取得联系。专家会告知您妥善以及正确的疗愈方法。如果您想为您的自闭症儿童试试自然疗法或其它替代疗法,您可以试试本文开首提到的芳香疗法。在芳香疗法中使用的精油,可以帮助唤醒感官,也将有助于放松自闭症儿童的紧张情绪。

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基本芳香精油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精神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对“正常”的情况感到不安。自闭症芳香疗法的重点是使患者儿童平静下来,并感受到自尊。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使用于自闭症的精油。

薰衣草:薰衣草精油质地轻,但功能强大。它具有很好的抗忧郁性,是用来帮助患者可能患有的睡眠问题。轻轻地将调好的精油抹在孩子的身上,抚摸他。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有抗拒感,这时候,您需要耐心,用心传递给患者一份宁静,让他消除不安。直接吸入精油简单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您将开始看到孩子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因为熟睡是自闭症儿童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而孩子能够睡眠,本身对孩子的情绪有缓解作用。

大西洋雪松:它含有的淡淡烟草气味,可以同时清醒感官和放松身体。这种油已证明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获得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执行整一天的正常生活,而不是围绕他们的同龄人而感到焦虑或不安。雪松,帮助自闭症儿童有一个更好的心情。

岩兰草:岩兰草有麝香的气味,它在用于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实验中,被证明是百分之百能有效治疗孤独症的症状。岩兰草刺激荷尔蒙和情感的大脑,这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并帮助孩子健康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自闭症儿童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或难以表达自己,当他们感到沮丧或无助时,岩兰草使自闭症儿童的生活更加平衡,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自闭症儿童使用精油的安全提示

当您决定对自闭症儿童使用芳香疗法时,确保精油的品质,使用正确的方式,以达到芳香保健的效果。芳香疗法的病人应使用稀释过的精油,请尽可能调低精油的比例。确保不会刺激到孩子们。当使用精油按摩时,使用的媒介油务必味道轻爽,质地轻盈。这样,媒介油才不会堵塞孩子的毛孔。请保持室温按摩,并保持良好的按摩习惯。在固定时段进行按摩。当然,按摩的手法,力度及过程都需要保持一致。

最后,希望您能够拥有一颗平和的心,让孩子们感受到您的情绪,和孩子们一起坚强地生活下去。

马丽华《渴望苦难》原文与赏析

原文

登上别号“小唐古拉”的桃儿九山,视线尽头就是东西走向的唐古拉大山脉了。那里雪封雾障、莽莽苍苍,在这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青藏公路上,面迎恒久的大自然,处于意识的直觉状态,可以尽兴体验强烈的力度沉雄,体验巨大的空间感受。

千里唐古拉,绵绵而遥遥,伫立亿万斯年,占据着如此广阔的空间,又凝聚和延续了更加漫长的时间。节奏徐缓,韵律悠长,在厚重沉着的固态中,分明又感到了它绵绵而遥遥的流动美。

我就要翻越它,去到曾遭严重雪灾的多玛区,追记那里的人们半年来的遭际和抗争。此刻,唐古拉顶部及山北的雪,是一九八五年十月间那场百年不遇特大雪灾的遗作。

深心里,我早已的的确确成为藏北人了。多年来,弄不清楚藏北高原以怎样的魅力,打动了我,诱惑了我,感召着我,使我长久地投以高举远慕的向往和挚爱。从视野中寻找,从诗思里寻找,从自己的《在八月》《九月雪》《走向羌塘》《百年雪灾》的诗行里寻找……只是在此时此地,我才恍然悟出了这谜底:那打动我、诱惑我、感召我的魅力是苦难。

——肯定是!置身于唐古拉山顶,感觉气温骤降。雪风并不暴虐,它只是慢条斯理地吹送,耐心地把陈年积雪轻洒在柏油路面。雪融了,雪冻了,路就封了,车就堵了。在我们这个下午,山顶就堵了几百台车。

唐古拉,藏语。有译作“平平的高地”的,有译作“高原之山”的,总之有水涨船高的意思。在藏北,唐古拉的相对高度未见其高,虽然海拔五千六百多米。我们的车在山顶搁浅,就见这高地几乎一马平川,上山下山不陡不急。向忙着疏通道路的道班工人打听,能不能从路侧绕过去,那个戴狐皮帽的黑脸膛的年轻人取笑我们:“你要是想把车在这儿摆一年的话,就试试吧。”其实早知道山谷已被雪填满了。平平的雪壤之下其深不可测。部队一个运输连的大车抛锚在山这边。几位大兵司机百无聊赖地闲逛,朝我们的丰田幸灾乐祸地打口哨——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唐古拉山顶经常堵车,惯跑青藏线的人们习以为常。一堵几天,也会死人,因为缺氧和酷寒。

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 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及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是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叼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山那边的重灾多玛区,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乎在每一个冬季!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

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

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啊!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 支配着他们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

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

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这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

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

在这一九八六年四月末的一天,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

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

我在这一天想到这些,而这一天正是我的生日:在今天我满三十三周岁。

这个年龄,早过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了。我的笔下,也早就拒绝了“哀伤”“痛苦”之类的字眼。我们倾心注目于人类的大苦难。我们有了使命感。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过,苦难却常使我警醒。要是有一百次机会让我选择,我必将第一百零一次地选择苦难。

刚从家乡度假归来不久。假期中曾有那么一段是在异乎寻常的安逸中度过的。这一段是精神与时间的空白,差点把我窒息。从此我永不向往安逸。见识过无数普通人的生活,劳碌而平静的生活。感同身受,认为那样怎能宣泄时常不召自来的激昂跌宕情感!不想重复别人的生活,渴望天马行空式的与众不同,在常人轨道之外另辟蹊径。

在陕南农村,一位已届老年的农家妇,拉着我的手哭诉说:我想飞,早想飞,想飞呵,可是一辈子也没飞出这个家院……新春佳节,老人借酒浇愁,未饮先醉。

望着那张皱纹密布的脸,思考着作为女人的苦难。又庆幸自己飞得很远,总算远走高飞。

高原十载,每年属于我的这一天的所有经历我都记得:那一年乘一台货车从川藏公路进藏,到第七天从藏东一鼓作气赶到拉萨,赶上吃那顿“长寿面”;又一年是在藏南,自中印边境骑马翻过雪山,再赶回泽当镇的。今年则是在藏北,唐古拉风雪羁旅。

一位学者曾断言,安宁与自由,谁也无力兼获二者。我和友人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宁肯受苦受难。我的友人,与我一起翻越唐古拉的这位同伴,从他那里我得知苦难不独为女人所有。他曾经不信服命运,结果他却非常幸运。只不过他对个人苦难缄默不语,不去喋喋不休地倾诉,像女人如我者罢了。我们超乎常人地渴望和追求自由,幻想扶摇长空来一番“逍遥游”,以展示垂天之翼,不幸又太清醒地意识到毕竟还需栖落于大地,并明确知道对于人类苦难仅有伤感情调很不够,仅有伤感情调远不能认识和理解我们的西藏。于是,作为社会人我们只好力所能及地尽着自己那份义务和责任,只在精神世界里,惠存作为自然人们的飞翔之梦。

然而我的伤感情调够多的。我明白时至今日,自己的人格尚未真正完善,因为少年和青年时代在某个既定模式中困窘太久,对于人生的自我意识发蒙甚晚。以至于时至中年的今日,我的人格尚未完善到有信心驾驭自己的命运,对待一切变故也不能坚定不移。对于苦难,我也没能准确把握它的实质,也许竟至于未能认定何为真正的苦难。就如雪灾,我感受到了那种悲凄,盛赞了抗灾斗争的悲壮,我却不能深入这一切的内部。倒不如前不久见到的一位藏族青年人(他一定是牧人之子!)所写的一首有关雪灾的诗。他写的是“洼地的雪可以淹没一匹马”的大雪天,“最后的结局就是这样,大雪那件死神的白披风里,牧人总是鸟一样地飞出,并且总唱着自信的歌”。这样乐观轻松地写雪灾,我写不来。我也写不出那样的诗句:“(牧人)发亮的眼睛是生命之井,永远不会被坚冰封冻。”此刻,寒气逼人的唐古拉山顶,火红的橘黄的深蓝的经幡们在玛尼堆上招摇。这是环境世界的超人力量和神秘的原始宗教遗风的结合,可以理解为高寒地带人们顽强生存的命运之群舞,实与日月光同存于世的一种生命意象,具有相当的美学魅力。不是亲眼所见,这情景我永远构思不出。我甚至不如这位同伴。

他曾说过寂寞是美,孤独是美,悲怆是美——由于这句话,我说他是草原哲人——时至今日我终究也未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精神美学。

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

我们的丰田终于没能到达山那边,我在这冰天雪地里的感悟,却使灵魂逾越了更为高峻的峰岭,去俯瞰更为广阔的非环境世界。心灵在渴望和呼唤苦难,我将有迎接和承受一切的思想准备。而当寻求到了苦难的真实内涵,寻求到了非我莫属的精神美学,将会怎样呢?也许终于能够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去真正领受高原的慷慨馈赠,真正享有朗月繁星的高华,杲杲朝日的丰神,山川草野的壮丽。到那时,帐篷也似皇宫,那领受者将如千年帝王。

作者简介

马丽华(1953—),原籍江苏省邳州市,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以上三部长篇合集为《走过西藏》)。

赏析

这篇文章采用大写意的笔法,高屋建瓴,从海拔五千米以上的唐古拉山“雪封雾障,莽莽苍苍”的亘古的大自然开始,展现出一幅藏北高原的“苦难图”:冰天雪地,山谷被雪填满,汽车受堵,“一堵几天,也会死人,因为缺氧和酷寒”;荒滩和戈壁居多,寸草不生;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气候恶劣,一冬一春是风季,飞沙走石,甚至 着根部的小草,也会“被席卷而去”;夏天虽为黄金季节,但“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冬天的雪灾尤甚,人死畜亡。

生活在自然空间的人类,也如同大自然一样,面临着天灾、人祸、个人不幸三大苦难。作为人类一分子的作者,渴望苦难。因为苦难意味着摒弃安宁、追求自由。文章就是这样由小到大,由一般到个别,逐层演绎,最后揭出底蕴:人应在生活中寻求属于自己的苦难的真实内涵,即精神美学(自由),这样才能高踞于人类的全部苦难之上,真正领受生活的馈赠,获得人生的光彩与幸福。这样的艺术构思显示了磅礴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生命力。

刘秀夺得天下的郭圣通,与刘秀之间虽然是由于政治目的进行的联姻,但是双方还是有感情的,否则不会生下五个孩子,只不过由于刘秀个人的私欲,最终废除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由于王莽新政的不得人心,最终在全国上下的反对声中,义军四起,最终一个平民出生的刘秀以位面之子的姿态,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登上了地位,建立了东汉政权,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刘秀有很多运气的成分,但是也离不开门阀士族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刘秀跟郭圣通的联姻无疑对刘秀的帮助是最大的,郭圣通的父族是中山郡的大家族,母亲是真定王室的女儿,如果刘秀得到当时的真定王刘扬的支持,那么取得江山将指日可待,不过当时真定王刘扬的态度还非常犹豫,最终刘秀通过联姻的方式获得了支持,从而取得了天下。

不过刘秀取得天下之后不久就杀死了真定王刘扬,而且废除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让很多人觉得刘秀过河拆桥,同时刘秀跟阴丽华的爱情故事却被后人传唱,不过刘秀跟郭圣通之间也是有真感情的,两人一共生育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且刘秀在这个过程中对郭圣通一直非常体贴,让郭圣通感受到了幸福,而且虽然刘秀杀死了真定王刘扬,但是并没有波及刘家其余的人,还是让刘扬的儿子继续担任真定王,而且郭圣通被废掉皇后之位后被封为了中山王太后,一直跟儿子在封地安享晚年,而且她跟刘秀的儿子刘疆也辞去了太子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成为美谈。

你觉得助刘秀夺得天下的郭圣通,与刘秀之间有感情吗?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80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