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第1张

再有几天家有萌宝的家长们就必须经历一道充满眼泪和痛苦的“关”,那么小的一个人儿,要离开亲人呵护的怀抱,独立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怎能不让爸爸妈妈牵肠挂肚、焦虑担忧呢?孩子幼儿园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如何缓解“入园焦虑症”?

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家长们想象的要强得多

“很多时候是孩子在外面哭,家长的分离焦虑比孩子严重得多”,开心果果是珠海银都幼儿园的园长,她说出了“入园焦虑症”的真相,大人们总是认为孩子还那么小,很难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再加上孩子的哭闹,因此产生了太多的忧虑和不放心。

早教专家胡轶群认为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家长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她谈到有一个外籍的小朋友,爸爸妈妈都是美国人,孩子只会讲英文,刚来的时候真是可怜,脸上和眼睛里写满了茫然和无助。

但是三个月以后,老师和小朋友们的话他基本就能听懂了,还可以说些简单的中文,又过了三个月,已经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老师交流了,与其他小朋友也打成一片。

为什么孩子的适应能力如此之强,这是因为他们处于“无意识适应性学习期”,这是大自然赋予小生命生存本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超乎成人想象的。

家长要学会“冷处理”,问老师好过问孩子

“儿子从幼儿园回来说他心情不好,但具体原因又不让问,看着可怜的儿子心里酸酸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普遍,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很担心他们在里面受了委屈,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从孩子嘴里打听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

“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啊?”、“老师对你好不好啊?”,甚至有的直接问“老师有没有打你”。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多说或者表述不清,家长们就根据孩子低落的心情,揣测出他在幼儿园里的悲惨经历,于是变得忧心忡忡。

“老师很欢迎家长们多问问孩子在校的情况,把我们当朋友一样,有什么话就直接说出来。”开心果果建议家长,特别是小班新生的家长,回家以后不要问孩子关于幼儿园的任何问题,“原则上要冷处理,孩子愿意自己说就跟TA分享,不乐意说就一句也不要问。因为那是孩子的‘痛’,好不容易从‘苦海’里解脱,回到温暖的家,家长还要重复强调,那是多么痛苦的领悟啊!很多孩子甚 至还会因此做噩梦。”

家长和老师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群体,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开心。社会上有很多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顺畅,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小,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清晰,家长最好不要通过他们的情绪和语言来揣测老师的行为,有什么问题,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

送孩子入园不当的六种做法

01

善意谎言、不辞而别

“今天不去幼儿园,快点穿好衣服,妈妈带你去看鱼!”、“你去跟小朋友玩,妈妈上厕所,妈妈不走。”很多家长都是用这种方式把孩子骗到幼儿园,为了不直接面对孩子的眼泪和纠缠,就不辞而别,当孩子发现家长不见的时候,会哭得更凶,而且会让孩子失去了对亲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02

悲悲切切、难舍难分

“再见”说了一遍又一遍,总不忍心离去,再抱一抱,再亲一亲,家长总是想多陪伴一会儿,希望孩子能多一些安慰,但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这就如同演员演戏一样,入戏越深,越难从角色中抽离。幼儿园老师其实也不喜欢家长这种做法。

03

过度担忧、加倍补偿

家长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苦受罪了,接回去以后,百般宠爱、处处迁就,有的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和食品。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娇气、任性,有的孩子还会把上幼儿园当作条件进行要挟,大人必须答应孩子所提的要求才去幼儿园。

04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对孩子比较溺爱,孩子一哭就不去幼儿园了,反反复复,送送停停。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很难融入集体,不坚持入园的孩子会错过很多课,对游戏规则和学习都不熟悉,往往会成为尴尬的“局外人”。

05

消极暗示、威胁恐吓

“听老师话,要不我就不来接你了。”威胁加吓唬是很多成人“对付”小孩儿的绝招,但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子会比较小,特别是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当中,认为处处都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

06

疑神疑鬼、中途放弃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尿湿裤子、吃不饱饭、生病没人照顾,因此果断退园,这也是某些家长的做法。他们的担心有时候确实是客观事实,新生入园阶段,老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都面面俱到。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并尽量调整心态,不要轻易打退堂鼓。

送孩子轻松入园的六种做法

01

未雨绸缪

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家长要给孩子多带几套衣裤和袜子,以备尿湿裤子时更换,书包里准备一个袋子,用来装换下的脏衣服。女孩子的头发要便于打理,不给老师带来附加的工作量。

02

积极暗示

用正能量影响你的孩子“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家孩子表现可棒了,不用老师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并且深受影响。

03

情感援助

给孩子带上安慰物 一个毛绒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离开亲人的陌生环境中,这个玩具承载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现在很多幼儿园也会在入园须知上建议刚入园的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

04

信任园方

既来之,则安之 有的家长会躲在幼儿园的某个角落当侦察员,看老师有没有“修理”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心神不宁,到处搜寻亲人的身影,也不利于信任感的建立。既然来了,就选择相信,家长的信任感会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和老师。

05

避重就轻

不要跟孩子讲大道理 对于3岁的孩子,只讲大道理是没用的,要运用一些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法,比如把起床穿衣服当成一种游戏,跟小孩子不能较真,要懂得迂回和转弯。

06

持之以恒

不要让眼泪动摇了决心 孩子入园的第一个月是最关键的,这个月如果能顺利坚持下来,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可以采取“晚来早走”的方式入园,减少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孩子感觉一天不是那么漫长、难熬。

楼主你好(情感援助团)很高兴为你解答,2010年6月恭候您搬家的黄道吉日: 避开您房主生肖 的冲日和自家大门朝向的煞向后可任选 2010年06月01日 农历04月19日 星期二 冲鼠(丙子)煞北 2010年06月11日 农历04月29日 星期五 冲狗(丙戍)煞南 2010年06月12日 农历05月01日 星期六 冲猪(丁亥)煞东 2010年06月15日 ,七月份搬家就不太好了 。 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满意,请在我的答案上选择“采纳”,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决更多QQ网友的问题,谢谢。 如果回复的不准确,你可以再补充说明下问题,以便于我们更好解答你的问题,谢谢。

应该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

  这似乎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笔者却想从最近的两条假新闻说起。这两条假新闻把新闻界搅得不得安宁:一个是“纸馅包子”,再一个是“天下最狠毒的后母”,这只是两个极端案例。流行的网络文化使得许多事件变得真假难辨,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大众的价值观发生偏移,在一系列的恶炒和恶搞中,值得人敬畏和认真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在相对传统的主流媒体中,这样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引导舆论、价值导向的能力有弱化的趋势。

  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是正常现象,加上网络等现代技术的普及,加剧了这种多元价值的碰撞,但是,社会进步始终离不开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支撑,这时,媒体的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谨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的实践对这个命题作一阐释。

  社会价值

  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进步,媒体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最充分的体现就在主旋律新闻报道中,而体现这种价值观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近年来,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通过种种实践,运用多档新闻节目从不同角度唱响主旋律,以积极的价值导向引导社会舆论,影响力和美誉度越来越强。

  作为江苏重大时政新闻权威发布的第一电视窗口,五年来,“江苏新时空”始终坚持“权威发布、信息管家、意见领袖”的定位,在节目内容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忠实记录并见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每一个脚步,记录江苏在“两个率先”新征程上取得的成功和经验,努力使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成为舆论热点,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的舆论先锋作用。

  在一些边缘人物和事件占据媒体大量版面的现实面前,在这些人和事在影响民众、影响社会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应该怎么办?强化典型宣传,发挥其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我们必须的选择。2006年开始,我们用大量版面报道“三创之星”,集中反映了江苏各界涌现的先进典型:吴仁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不仅在华西村创造了“中国第一村”的奇迹、也在共和国的农村史上抒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张云泉,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22年来,把信访工作当作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甘当“连心桥”上的一块砖;邓建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创新,由一名普通的青年工人成长为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这一系列报道事迹感人,催人奋进,赢得了千万江苏人的共鸣,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大众媒介通过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对少数“议题”突出强调,对一系列“议题”按优先顺序给予不同程度的报道这三种基本模式来影响社会对相关“议题”的态度和判断。因此,以“议程设置”、新闻事件策划来进行有效传播无疑是引导受众、进行有益社会动员、继而重建社会信任机制、价值体系的重要方式。舆论是调节社会秩序的精神力量。当我们进入信息时代时,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舆论环境和舆论结构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媒介舆论引导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强化整个社会的向心力,减少社会的无序化,应该是有责任的媒体的责任所在。

公共道德价值

  媒体通过强大的舆论和广泛的受众为背景,在新闻中以公益行动这种表现方式来倡导公共道德价值。

  公共道德立足于榜样、教育、权威和领导,通过正面的榜样和关怀行动来传承经过千百年检验的道德价值。6年前,海峡两岸间曾有一场“生命20小时”的跨海捐髓,从花莲到苏州,一名台湾男子的骨髓在20小时内送到苏州并成功救活了江苏白血病患者陈霞。6年后,从北京到台北,同样是苏州女子的杭彬,为救治台湾同胞捐献造血干细胞。江苏广电总台、苏州广电总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两岸三地四台相隔六年再次合作,共同推出了《生命的回程》 —大陆跨海峡捐赠骨髓全直播。江苏台在这两次“捐髓事件”的报道中倾注了很大的力量,通过多栏目、多时段的直播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很多美好的东西在受众心中被唤醒,被催生。

  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主流媒体应坚持以公正的态度做权威、有道德感的信息发布,2005年3月29日,淮安高速公路发生液氯泄漏事件,我们的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对事故处理的过程,对官兵和群众救人的事迹进行了宣扬,充分发挥了维持社会稳定,安定人心的主流媒体功能。新时空记者始终主动出击,冲在突发事件第一线,与事实真相同在、与千万观众同在。江苏卫视的另一主打新栏目“1860新闻眼”也从关注人的情感的角度,作出了凸显人文关怀特色的探索。2007年4月,“情感援助”板块推出,记者团队和他们身后由妇联干部、心理专家和律师等组成的后援团共同帮助弱势群体,引领道德价值,“1860新闻眼”还围绕援助贫困生入学展开了公益活动。一个议题被媒体强调的程度将决定受众对该议题重要性认同的程度,“一年一度”延续的不仅仅是帮助贫困学生这个新闻活动,这也是媒体自身的一种坚持,坚持通过正面的榜样和人文关怀来倡导公共道德价值。

  新闻中心的另一档节目“有一说一”也充分发挥媒体的服务功能,推出特色板块“解决”,接待百姓来电来信,通过记者介入式的调查采访,寻找事实真相,寻求解决之道,受到观众热烈响应。“有一说一”选择了快乐、幸福的主色调,尽量避免出现悲惨的、残酷的、不雅的、甚至包括血腥犯罪、车祸场面、自杀场面。即使是一些问题类报道,处理方式也是以理性质疑替代简单曝光。“有一说一”把关注目光投向最普通老百姓。“奇人趣事”作为栏目的常设内容,反映的是普通人的快乐和特长。悉心发现普通人的价值、尊严和生命的闪光点,突出人情味、构建和谐音符是“有一说一”的新闻选择,也是构建公共道德价值的新尝试。

  “江苏新时空”“1860新闻眼”和“有一说一”从不同角度体现出的对于公共道德价值观的引领,对真善美的引领,对更新公共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个人价值

  “三省己身是君子修身之道。三十己问则是名记锻造之途。”这是新闻中心《记者三十问》的开篇之词。媒体倡导的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价值,非常具象地体现在《记者三十问》中。如:

  “我在新闻现场”吗?

  “我在新闻现场!”是所有记者的最高追求。不管观念如何与时俱进,“事后摆拍”都无法登上大雅之堂。“演新闻”(告之“再现”除外)、“假新闻”更是突破了新闻媒体道德底线。

  我“双听”了吗?

  监督报道不能断章取义、偏听偏信,监督报道应有当事双方的声音。有人不接受采访不是你的错,但不给他拒绝你采访的机会(并记录在案)就是你的错!

  我“核实”了吗?

  你对所有材料(数字)的真实性负责,这一点不允许有任何疑问。方法是:核实核实再核实,细心细心再细心。

  我“有偿”了吗?

  你不能和受访者或受访单位发生任何形式的经济往来,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铁的纪律!

  ……

  江苏广电新闻中心的《三十问》对新闻从业者的要求在当下各种价值观矛盾冲突的背景下,无疑是清新和严谨的,它保护新闻从业人员个人成长的要求,也促使他们自我约束。

  除了个人自省成长,管理者对新闻记者的引导和规范也是一门艺术,规章和执行都要恰到好处,并且能落到实处。和《三十问》对应的是《员工手册》:新闻中心员工行为准则、新闻中心十个流行词、新闻中心的十要十不要、新闻中心节目生产流程、新闻中心出镜记者管理规定……

  《员工手册》使新闻节目的制作流程上职责清晰,更重要的是使新闻从业人员在实践中日益成熟,拥有相对健全的个人价值观和对新闻的理性判断。

  新闻从业人员会明白,有时候做片子与援助有冲突,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情感援助”的记者在收视率和事件当事人的平静生活之间的选择。

  “情感援助”的一位记者得到线索:一位少女小的时候被父亲强暴,从此对父亲有着双重的心态,她需要心理疏导。此时,如果记者在援助的同时还去做片子,就会毁掉这个家庭,为了保护少女和她的家人,请来专家后,记者自己默默地隐身出局。“我们必须在职业责任与道德良知之间更多地倾向于人性的善。一天的收视率和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孰轻孰重?哪怕我们想要最吸引眼球的题材!这个事件的判断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难。”很庆幸,在强调以收视率高低来判断新闻价值的当下,记者个人的新闻素养和个人价值取向,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的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

  媒体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在相应规范和道德约束下约束自己的价值观。

1997年至1998年

广州电视台《直播室客人》、《娱乐指南针》节目主持人

1999年

北京电视台《五彩缤纷》节目主持人

2000年

北京有线电视台《影视沙龙》节目主持人

2000年至2005年

中央电视台**频道(CCTV6)《佳片有约》节目主持人

2003年至2004年

阳光卫视《争锋》节目制片人兼主持人

2005年至2007年

中央电视台**频道(CCTV6) 《今日影视》制片人

2006年

浙江卫视《太可乐了》节目嘉宾主持

旅游卫视《娱乐麻辣烫》节目(主持人李静)常任嘉宾

青海卫视《今晚好聊》节目(主持人戴军)常任嘉宾

2007年

河北卫视《品味》节目主持人

北京卫视大型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媒体评审

国内首个网络原创情感节目《情感蜜电码》主持人

2008年 至2010年

北京电视台《情感部落格》、《名人堂》、《生活广角》、《美丽大讲堂》常任嘉宾、情感心理专家

2011年

辽宁卫视大型相亲交友节目《幸福来敲门》(主持人刘仪伟)常任情感心理专家

新疆卫视谈话节目《天山论见》(主持人黄健翔)常任主谈嘉宾

2012年

广西卫视大型资讯评论类节目《挑战名人墙》节目常任主讲嘉宾(在节目中因多次运用自创的

曾氏顺口溜和打油诗点评时下热点情感问题和炮轰娱乐圈不良现象而被节目组授予“顺口溜作

家”称号,节目组还专门精选了《顺口溜作家曾子航语录第一季》在网上推出)

四川卫视大型相亲交友节目《窈窕蜀女》情感心理专家

天津卫视情感调解节目《幸福来敲门》情感心理专家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广角》节目情感心理专家

广东电视台《男人帮》节目嘉宾主持人

黑龙江卫视大型相亲交友节目《你好!丘比特》情感心理专家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爱情起跑线》情感心理专家

山西卫视真情访谈节目《最美中国人》媒体评论员

江西卫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深度观察》媒体评论员

湖南卫视美妆类节目《越淘越开心》情感心理专家DMG大型时尚网络谈话节目《精灵十三拆》情感心理专家

吉林卫视情感调解节目《幸福词典》情感心理专家

2013年

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谁在说》情感心理专家

湖北卫视娱乐普法节目《包公来了》欢乐陪审团成员

旅游卫视资讯评论节目《看今天》媒体评论员

重庆卫视心理解压节目《大声说出来》常任情感嘉宾

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做客担任点评嘉宾

浙江卫视相亲交友节目《爱情连连看》点评嘉宾

东方卫视情感脱口秀节目《盛女大作战》情感导师

湖北卫视明星教屌丝谈恋爱的节目《爱情学院》情感教授

2014年

湖南卫视全新改版的《奇舞飞扬》节目评委(心灵导航师)

浙江卫视全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十足女神FAN》型男专家团成员

2015年

重庆卫视最新推出的情感援助类节目《这一刻,对你说》专家团成员

广东卫视全新改版的相亲交友节目《天作之合》情感导师

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如下所示。

一、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表现。

1、依恋亲人,情绪变化无常。

经调查研究显示,依恋亲人、情绪变化无常的幼儿占很大比重,主要表现在:孩子在早上出门时,十分抗拒;一进入幼儿园就哭闹,拒绝与教师交流;一看到家长离开,就立刻追赶,喊着不要走,我要回家;在活动、睡觉时不停哭闹。

2、依恋教师,产生雏鸟情节。

大多数孩子都有特别依恋的养育者,入园后,幼儿潜意识里认为养育者不要他了,哭闹也不能使养育者出现。因此,幼儿把这种依恋转移到了一个可以给予他安慰和希望的人身上,比如,紧紧跟随教师或保育员,不愿走入集体,拒绝集体活动等。

3、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当中处处受父母长辈的宠爱,所以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时候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中;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比较强势的小伙伴,或者不被小团体接纳,他会觉得在幼儿园里受到了孤立,这样一来自然就会出现入园焦虑。

二、缓解入园焦虑的情绪的应对措施。

1、积极暗示

用正能量影响孩子:宝宝长大了,可以去幼儿园了!宝贝你真勇敢!老师说你表现可棒了,自己吃了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并且深受影响。

2、情感援助

给孩子带上安慰物,一个毛绒玩具在成人眼里不算什么,但是在离开亲人的陌生环境中,这个玩具承载的是孩子情感的依托。现在很多幼儿园也会在入园须知上建议刚入园的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

3、提前熟悉

孩子去上幼儿园前,家长可以多和幼儿园的老师联系,经常带孩子去和幼儿园的老师见面,这样孩子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熟悉感,去了幼儿园也不会过于害怕没有见过的陌生人,而且孩子在幼儿园一旦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看到熟悉的老师也会缓解他的这种症状。

4、循序渐进

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采取晚来早走的方式入园,减少在幼儿园的时间,让孩子感觉不是那么漫长、难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987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