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2009年,精神病学家布朗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急需游戏》一文,他对6000位成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在童年时没有常玩自主、想象性游戏的成人,在社会适应、压力应对、问题解决方面有困难。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会分享、同情、协作的技能。
二、自主游戏有益于幼儿自我概念的主动建构
在自主游戏中,每个幼儿基于各自的水平,小步递进地玩耍,游戏难度与其能力相匹配,探索如何在不伤害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去冒险。
三、自主游戏有益于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犯错误之后也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与挫折。自主游戏可能利于幼儿的情绪健康。在2004年芬兰的《早期教育国家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意义体验,它能给幼儿带来深刻的满足感。
四、自主游戏有益于幼儿认知技能的有效提升
自主游戏时,幼儿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能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在活动中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在不知不觉地吸收信息,较长时间地储存信息,这都有助于记忆、思维与想象。儿童在自主游戏中依靠自身去理解事物,能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集中。
1、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游戏能促进儿童肢体动作和运动力能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游戏能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游戏促进儿童思维发展;游戏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游戏特点:
在一些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世界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但同时这种行为方式也是哺乳类动物或者灵长类动物所需的一种降压减排的方式,不管是在出生幼年期,或者发育期,成熟期都会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合理适度的游戏允许人类在模拟环境下挑战和克服障碍,可以帮助人类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训练技能、培养规则意识等,大型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战略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对年幼的孩子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但如今的孩子,现成的玩具应有尽有,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机,玩各种电动玩具,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常常躲在家里,足不出户。很少有孩子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进行体育锻炼。他们就象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咳嗽。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成人以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孩子恰恰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而这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在幼儿期为孩子们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对各种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疾病的抵抗力。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人。关于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犹如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 民间体育游戏因其较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实用性,深受幼儿喜欢。同时,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年限制,伴随朗朗上口的童谣,使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富有情趣。借古朴有趣的民间游戏,我们把孩子们从室内吸引到室外,吸引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他们在草地上吱扭吱扭地“推小车”,在花园里玩“荷花荷花几月开”,在泥地上跳格子,在树荫下跳牛皮筋,在塑胶跑道上滚轮胎、踩高跷。孩子们的机体尽情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快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
一、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增强体质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着一个健康的身体,小孩子本身体质比大人弱,易感冒,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他们的体质。在民间游戏中就融入了一些体育锻炼,例如“推小车”、“扔沙包”、“踢毽子”等游戏中,都加强了孩子们的手,脚的动作,这些动作促进了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孩子们的技能和技巧,更有利于机体健康发展,从而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其中许多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跳格子”、“城门城门几丈高”游戏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得到发展。又如在“跳绳”游戏中,幼儿通过连续摆动的长绳,不仅能锻炼下肢,而且能锻炼上肢和躯干各个部分,不仅能发展弹跳力,而且能发展幼儿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柔韧性。“抖空竹”游戏使上下肢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使腰部得到运动。而跳跃时,不但腿要跳,腰部的动作也很重要,上下肢随之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跟着动。连续跳跃,心跳可以加速。经常参加这项运动,不仅可使上下肢肌肉、韧带富有弹性,关节灵活,而且使心、肺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起到增进身体机能的良好作用。
二、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在民间游戏中,很多游戏需要几个小朋友或更多小朋友一起玩才可以进行,这样也就加强了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观点,在这些游戏规则当中,可以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同时可以克服一些家里养成的任性,唯我独尊的一些不良风气,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如《跳皮筋》(集体游戏)、《炒黄豆》(2人)、《打沙包》(4人)等。在《跳皮筋》游戏中,因为一人的失误,最终的胜利者要“救”那些落难的跳手,她是这一游戏里最伟大、最无私、最有核心能力的伙伴,这又充分培养了孩子们团体协作精神与社交能力。由于幼儿加强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他人的意愿、主张、态度,并作出回应。幼儿在游戏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一种是现实中的伙伴关系,一种是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表明: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强化更有可能出现在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相互协调,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转贴于
中国
三、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地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的五个教育领域中的健康领域有这样一条目标: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人的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惊奇、惧怕等等。民间体育游戏所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幼儿的心情是放松的,没有心理压力,但许多民间体育游戏也带有竞争性,如《撞拐》游戏,两人以膝盖相撞,撞到对方者为胜;《跳皮筋》由浅入深,程序和现在的电子游戏闯关差不多。看谁先跳到最高处。在这些带有竞争性的游戏中,幼儿也会面临失败,这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但是游戏的趣味性又吸引着幼儿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培养。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游戏的规则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如《捉鱼》的游戏规则是当念到“大红鱼”的“鱼”字时,“渔网”落下,这时正好游过“渔网”的“鱼”就被网住,但有的幼儿会不遵守规则,故意慢慢游,或还未到时就提前钻过去。老师这时就强调游戏的规则,面对游戏的诱惑,幼儿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控制。
四、民间游戏促进亲子间的交流,增进亲情
因为民间游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游戏可以大人和孩子一起玩。当你下班回家,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耐心,融入着爱心,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接触、亲密交流,这时,你能感受到孩子的愉悦,同时可以在她与你畅所欲言的时候,了解到她的心情喜好及她这天在幼儿园的一切。还有幼儿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活动。这是因为幼儿生来具有活动性,这种活动性如果得不到正常的表现机会,就会向无目的方向泛滥,导致攻击性等情绪情感问题。民间体育游戏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亲子间的互动的机会。民间体育游戏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而来,许多父母、祖父母都会玩。另外,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比较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商定玩法和时间,例如发展幼儿肌肉协调与灵活性的翻绳游戏,在茶余饭后的时间里,幼儿可以与父母、家人翻玩。放风筝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一家三代一起制作风筝,有的剪、有的画、有的粘大家一起共享制作玩具的乐趣,并可一同到户外尽享放风筝的快乐。通过民间体育游戏,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又能达到家人同乐的最佳效果,在为亲子双方带来欢乐的同时,又增进了亲情。
民间游戏是来自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在孩子尽情享受的同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探索、智慧、体质,我觉得它是一种“快乐的教育”,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的倡导下,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一项极好项目,不仅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将民间体育游戏灵活地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民间体育游戏的作用,让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