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安娜》由李祖英导演、编剧,裴秀智、郑恩彩主演,这是Coupang play原创新剧《第二个安娜》改编的,此剧讲述了像ripley症候群一样,想要过上她人生活的女人安娜的故事,安娜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说谎,最终无法自控,造成了悲剧。
韩剧《安娜》剧情介绍
《安娜》由《单身骑士》导演李祖英一手打造,改编自郑韩雅作家的长篇小说《亲密的异邦人》,讲述一个女人从细小的谎言开始,却从此展开完全不同人生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在宣传海报上写着想要拥有的名字,想要偷走的人生简单直白的表明了安娜现在的生活是偷来的人生,一张海报却能看见多种面貌的秀智也吸引着大众的视线。
以国民初恋在韩国闯出名号的秀智在剧中饰演裕美一角,从小小的谎言开始逐渐从裕美变身成光鲜亮丽的安娜,然而谎言总有被戳破的一天,秀智将如何诠释这位被欲望给逐渐掩埋的女子激起观众浓浓的好奇心。
这是作为演员也不容易遇到的奇特角色,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物的心理变化也会有所改变,这便是《安娜》吸引人的特点,我将透过安娜展现出全新的样貌!
先前推出的预告中,可以看到开头化身安娜的秀智以一句人类就算写着只有自己看的日记本,也会写下谎言。冲击着观众的心灵,靠着一己之力完美诠释了角色从高中时期一路到30岁女子的波澜人生,高难度的演出以及眼神的变化都让观众对秀智的表现感到惊为天人。
秀智说,“很难跟上美丰,丰富广泛的感情但作为一个演员,能遇到这样的角色和作品是非常幸运的”,“我每时每刻都在尽力,每时每刻都是一个挑战”,“我真的很享受拍摄过程,所以我确信这对我来说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作品。感谢所有工作人员,请支持《安娜》。
《安娜》的导演李祖英说:“我真诚地感谢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他们最后都尽了全力。为了让《安娜》多元的情感和人物的故事打动观众的心,我会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后面剩下的工作中。"
此外,在《安娜》发布的剧照中,我们可以看到,秀智从坐在公交车上疲惫地看着窗外,到坐在华丽的房间里以正直的外表,完全不同的反转形象,这也传达了于梅“反差极大”的性格。
《安娜》的人物设定很新颖,进军短剧市场也算是一种挑战,而且裴秀智的热度很高,期待她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多重元素结合,相信它的关注度不会低。而剧情才是有好口碑的关键,具体内容可以等到播出后再加评判。
安娜悲剧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她的悲剧可以归因于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压力。作为一个女性,她面临着严格的社会期望和性别角色束缚,这限制了她的自由和选择权。家庭中的不健康关系、缺乏支持和理解也对她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安娜的悲剧与她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纠结密不可分。她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与她的婚姻现实产生了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她的痛苦和绝望感。她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也使她渐渐陷入了心理困境。最后,安娜的悲剧也与她自身的决策和行为有关。她做出了一系列冲动的、不理性的选择,导致了她与家人和社会的疏离。她的追求和行为也逐渐引发了道德和伦理的纠纷,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安娜拒绝上流社会的体面,主要是因为她对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感到厌倦和失望。一方面,上流社会的人们注重的是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他们的生活充满虚荣和浮华,缺乏真正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交流。安娜作为一个敏感的艺术家,深深地感受到这种虚浮的生活方式在精神上的贫乏和空虚。另一方面,安娜也对上流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传统价值感到不满。这个社会充斥着伪善和虚伪,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惜牺牲真诚和自由。安娜希望追求真正的自我和自由,而这种自由在上流社会的体面中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她选择离开上流社会,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和内心的自由。
厌倦。渥伦斯基是《安娜卡列尼娜》小说里的男主,两人经过一段短暂的浪漫生活后,安娜感觉到了上流社会对自己的排斥,同时,渥伦斯基对这段情感也渐生厌倦。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下场非常悲惨。
我特别喜欢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
我觉得安娜的悲剧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安娜那个人太过追求完美的爱情,又太感性,不是很理性,尤其是当她的情人不能带她参加一些活动时她感觉自己被抛弃及玩弄了。其实此时她对情人的要求太高了。时代因素,我认为主要是沙俄那时对女性追求爱情的压抑及社会舆论对女性的偏见。对女性自由的重重阻碍。
以下是我认为经典的分析。复制给你。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如果说安娜从前在跟卡列宁的关系上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那么现在,她在与渥伦斯基的关系上却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她对渥伦斯基估计过高,期望过大。她以为他能带她逃离“虚伪与欺骗”的社会,可是她不可挽回地错了,他带给她的永无止境的痛苦矛盾与恐惧,远远超过他带给她的生之欲望与欢乐。他的爱情消失后,安娜便被逼上了悲剧的绝境,她控诉这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它的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作家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表现了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结局。他把安娜的命运写成一个悲剧,体现了生活自身的逻辑。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一部小说。
风中之烛在风中摇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终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
我想着福音书中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原来,按福音书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
二
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因为我们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怜悯而活着的人。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三
我们企盼着幸福有一天会来到身边。它会伴随着我们,直至我们生命的结束。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而爱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四
这是个被压抑的充满勃勃生气的女人,安娜因为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爱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爱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伏伦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系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爱情十分肤浅。
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伏伦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希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系,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人。
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而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
可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安娜和伏伦斯基的爱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烧起来,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五
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
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完全沉溺在爱情生活中的安娜和伏伦斯基有了第一次性爱,恐惧立刻袭来,一切开始回归到现实之中。
安娜想起了家庭和道德,伏伦斯基想起了责任和义务。
道家说,无为而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在爱的纯洁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时候,这种爱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没有是非之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争。
安娜是另外一个人的妻子,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是社会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爱情的对面,是长期的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这种大众意志有时表现为道德,有时表现为法律。
极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着巨大的煎熬,在理智与情感面前难以适从。爱情的力量使她几度冲破世俗的藩篱,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恶感立即来到她的身边,使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楚。
而伏伦斯基是一个始终属于世俗的人,他没有勇气与他过去的世界完全断绝,他无力反抗来反对这种宗教情结和大众意志,也就无法帮助安娜摆脱极度危险的精神危机。
六
伏伦斯基和安娜的灵魂属于两个不同的精神世界。他们虽然一见钟情,但他们貌合神离,相距遥遥,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当安娜孤独无助的时候,伏伦斯基选择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种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觉是敏锐而正确的,伏伦斯基在精神上已经抛弃了安娜,却因为良心和责任不敢这样去做。
对生活和理想彻底失望的安娜选择了自杀。她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与不幸。她需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干扰。她用她的方式寻求到心灵的完全宁静。
当安娜从火车上走下,看到那具被人从轨道上抬起的支离破碎、血肉模糊的尸体时,她觉得此次旅行不吉利。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这里,有个男人即将走进她的生命,给她炽烈疯狂的爱,却又让她失去了家庭、孩子、名誉、尊严等所拥有的一切,最后只能在绝望中选择,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自己的生命。
美丽聪慧的安娜是俄国的贵族夫人,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但在官场地位显赫。此次,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哥哥家,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 ,他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帅气逼人。
初相见,安娜便俘获了渥伦斯基,让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可亲的,在舞会上…“
安娜从哥哥家回彼得堡去后,渥伦斯基随即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即使,丈夫责备她行为有失检点,提醒她注意社会舆论和对子女的责任,安娜依然在与丈夫一起观看赛马会时,肆无忌惮地表现对渥伦斯基的感情,直至在与丈夫激烈的争执中失去了腹中的孩子。
康复后的安娜以失去家庭和儿子为代价,投身到对渥伦斯基的炽热的爱中。他们离开彼得堡,到国外旅行。旅行的日子里,安娜感到无比的幸福。但重返彼得堡后,安娜遭到冷遇,旧日的亲戚朋友拒绝往来,使她感到屈辱和痛苦。
爱情从来都不是男人的全部。当激情消退,重新踏入社交界的欲望占据上风,渥伦斯基开始疏远安娜,与她分居,尽量避免单独见她。甚至在安娜受到公开羞辱后抱怨她不该不听劝告出门参加晚会。
男人真正伤害女人的,并不一定是他爱上别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时,让她失望;在她脆弱时,没有扶她一把。随着渥伦斯基的冷淡,舆论的压力、不能参加社交的苦闷,让安娜越发绝望,终于在与渥伦斯基大吵之后,起了一种绝望而决心报复的心态,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也为这段为道德和世间所不容的婚外情划下了句号。
可悲的安娜,她的确得到过渥伦斯基真诚的爱。可那个开始可以为她拒绝关系前程的重要任命,甚至不惜开枪自杀的渥伦斯基,终究在事业的欲望和舆论的压力下妥协,任由安娜坠入地狱。
在为安娜叹息的同时,庆幸还有列文和基蒂的爱情带给我们些许安慰。
当康斯坦丁·列文从乡下来到莫斯科,打算向深爱着的基蒂求婚时,被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基蒂拒绝。看到眼里心里均只有渥伦斯基的基蒂,列文伤心地回到自己的农场。
后来在渥伦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基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很快,他们就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基蒂亲自掌管家务,女儿的到来,更是让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活锦上添花。
列文的幸福与安娜的不幸互为对照,似乎诉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爱情可以是天堂,也可以引你入地狱----
补充:
《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小说,如果还想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您需要耐心地精读,或者也可以看看97版的同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