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什麽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什麽,第1张

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而归故乡

①不欲封官加爵,只求归家

②愿驰千里足 千里足 可见思归之情

③古时女子对尊长的自称是 儿 ,木兰竟因欲归而无意中暴露了自己女儿身的身份,足见思归心切

1代父从军;2准备出征;3奔赴战场;4征战生活;5还朝辞官;6还乡团聚。

整体赏析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此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第一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唧唧是叹息声。木兰当户织,却不闻机杼声,这暗示木兰此时已无心织造。唯闻女叹息,进而暗示木兰内心忧思深重。以“唧唧复唧唧”开头,则此一暗示,效果突出。

起唱已见出手不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两问实是一问,出以排比,便扣人心弦。“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问得那样关切,回答却如此平静,可见木兰性格之沉着,亦意味着木兰内心之忧思,经过激烈冲突后,已毅然下定决心。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征兵文书连夜发至应征人家,这说明军情十分火急,显然是敌人大举进犯。可汗大征兵,则千家万户皆有关系。“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指征兵名册,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夸张,言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也。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撑门户唯有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

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

-木兰诗

忠   孝 义

逃避 停止不了战争

害怕 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

让自己强大 保护身边的每一个人

将可以封官加爵 但为胜利牺牲最多的老百姓谁来加爵!

最伟大的是老百姓

柔然未灭 何以为家?

身后就是家乡

纵然流尽最后一滴血

纵然化为大漠的尸骨

我们也要拼死守卫它

我们大魏将士

永不屈服

绝不退让

士兵可以背叛我

将军可以弃我

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人死了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

离家太远 就会忘记故乡

杀人太多 就会忘记自己

在战场上死去 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 毫无痕迹!

得人心者的天下

不天下是刀枪抢来的

赫赫战功

不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就算你侥幸赢

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拼死反抗 白骨累累

满足的是你一个人的野心!

有你这样的女人 是国家的福气!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16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