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尽管这份论文基于严谨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您也很可能忽视它。起码,沃顿商学院运营和信息管理学教授马利斯·施韦泽(Maurice Schweitzer)如此认为。 在一份近期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弗朗西斯卡·吉诺(Francesca Gino)共同撰写的论文中,他指出情绪不但会影响人们对建议的接受程度,而且即便当前情绪与建议或提建议的人没有直接关系时,情绪仍然能产生影响。 “我们集中研究偶发情绪,即由先前某种经验引起的,但又与当下情况无关的情绪,”两位作者在这篇题为《愤怒或愉悦让我们视而不见:情绪如何影响你采纳建议》(Blinded by Anger or Feeling the Love: How Emotions Influence Advice Taking)论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人们处在偶发性感激状态下的,比处在情感中立状态下,更愿意信赖他人并更能采纳意见;而处于情感中立状态下又比偶发愤怒状态,更愿意信赖他人并更能采纳意见。” 施韦泽和吉诺的研究结果对所有商业行为都有指导意义。尽管很少人这样讲,但与律师、会计师、投资银行家、顾问,以及外部销售代表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可归纳为采纳意见。甚至公司内部沟通通常也可归纳为提出和采纳意见两部分。当某项目小组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准备一份带有建议的报告,实际上这个小组的成员也是在给首席执行官提建议。内部审计师建议公司首席财务官如何折旧某批存货,这也是建议。 某种情况下,施韦泽和吉诺的结论显而易见。当然,人们的情绪会对心情产生影响。绝大多数人时常会陷入自己心绪中,并感到压力或忧郁,并影响到对外界的整体表现。例如,亲友过世,会让人感觉—无论工作、在家还是游玩—整个世界都是晦暗的。 即便如此,直到最近,经济分析师们仍坚信,当谈到真金白银时,人们会摈除掉情绪的影响。“古典经济学的前提是,人是理性的,市场会纠正所有错误,”施韦泽说道。 一位投资经理可能因为球赛打赌输掉而感到懊恼,于是会对分析师推荐的某支股票低估。另一位投资经理可能因为孩子降生而兴高采烈,而高估股票价值。 施韦泽和吉诺的研究表明,情感可以系统性地扭曲人们对外界建议的接受程度,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理智。如果所有人都犯类似的错误,那么就颠覆了古典经济学的完美推理。“我直觉判断,人们往往会根据个人感受作出复杂的决策,”施韦泽说。“如果我问你这样的复杂问题,例如‘我们该不该雇佣这个人,或该不该买那座房子’你一定会在心里对比很多因素,并且进行复杂的对比。所以我们通常就会简化到一个问题:我们对应聘者或房子的感受。我们做上述行动的结果就是,会要面对由情感产生的犯错可能性。” “估计体重”试验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如何证明呢施韦泽和吉诺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法—听起来就很复杂—来控制被测试对象的感情,然后向他们提出建议,测量他们的反应。第一套实验,他们找来大学生,要求被测对象对于肯定不清楚的问题发表意见。这套案例测试中,测试人员向被测大学生展示别人的照片,要求估计照片中人员的体重。然后,测试者安排被测人员观看一段可能引发某种情绪的录像片段。一些被测人员安排观看会引起愤怒感的录像片段,**《保镖》中男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片段。另一些观看能引起感激之情的片段,比如某人从其同事那里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帮助。剩下的被测对象则看了一段中性的**片段,《国家地理》频道有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片段。 施韦泽和吉诺分别分析了录像片段如何引发被测人员的不同情感。因为被测大学生与录像片段没有实际联系,研究者将被测大学生的情感反应定性为偶发性的,而非整体性的。如果你看过电视连续剧《黑道家族》之后,对配偶产生愤怒情感,那是一种偶发性情感。如果你的配偶掴了一耳光,你因此而生对方的气,这就是一种整体性情感。 观看完录像之后,被测学生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所看录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来重新估计一下早先中看到人物的体重。这回,测试人员将给出一个体重估值,并告知被测人员这是另外一名被测人员给出的体重估值。被测对象并不知道,测试人员向每位被测对象提供的体重估值都是一样的。测试人员提供的体重估值,实际上就是一种建议,对被测人员帮助很大,但不会误导被测人员。“情感控制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被测人员给出的最终估值,”两位学者指出。 “经历偶发感激事件的被测人员,相比处于情感中性状态的被测人员,更看重建议,”两位学者这样写道。“经历偶发愤怒时间的被测人员,相对中性状态下被测人员,更看轻建议。即便实验中被测人员产生的情感与测试要求的判断任务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们发现,情感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被测人员建议采纳态度。” 施韦泽和吉诺还希望探求信任感在情感和建议之间互动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两位学者设计出第二轮实验,很大程度上与第一轮实验是一样的。但是,这次在要求被测学生给出第二次体重预估值之前,测试人员要求学生给提供比照估值的匿名建议者的信任度打分。被测学生被告知这些匿名建议者不过是先前参加测试的人员。 得出的结果与第一轮一样的。愤怒的人对建议者的信任度最低,而心怀感激的人信任度最高。 与行为实验室情况相对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类似情况。例如,同事之间经常会产生怨气,有时候是有合理理由的,如错过工作时限,而有时候就没有合理理由,如只因同事笑声显得很傻。有时候,人们会因为情绪不佳,而受到批评并且无视别人好的建议。 “如果我生自己老婆的气,而减少对你的信任度并更少采纳你的建议,这明显是非理智的,”施韦泽说道。“我老婆把我的车给撞了,与你没关系。但是,我生你的气,是因为你取消我们上次会面,而现在我们又要相互沟通。需要通过可控、纯净的实验,将理智因素与非理智因素区分开。(本项调查中)没有提及,但我坚信这一点,如果你让我生气了,我肯定会对你的建议另有看法。” 情商的重要性 施韦泽说那些具备他所讲“高情商”素质的人员,可能已经自发地实践着他和吉诺的发现。 “情商是一种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运作机制,乃至操控或改变情绪的能力。如果我具备很高的情商,我就知道和老板反应问题的时机。对于刚刚经历一程糟糕航班,并丢失了行李的新合作伙伴,我知道这时候他肯定听不进去我的建议,于是我此刻不会开口。我可能会将合作伙伴带到特殊的餐厅请一顿或者给他们买赛车的票,这样我就可以扭转他们的情感状态,让他们对我感激从而愿意听取我的意见。” 有经验的谈判家通常也具备很强的这方面能力,他们会通过巧妙的方式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例如,他们可能会对大家都能感觉到的过失致歉,即便无人要求。或当谈判进入到十分紧张的阶段下,暂停些许时间,给谈判对手买些饮料和小东西。 “任何能让人们产生感激感的东西都有帮助,”施瓦泽说。“有些人会谈开始前会组织祈祷。”如果谈判参与者信仰宗教,此举可以让他们感受更亲切。当然,如果对方不信仰宗教,此举可能会惹恼他们。教授谈判学的施瓦泽指出,所有这些策略要求使用者巧妙且敏感。“沃伦·巴菲特谈话时,有时候会借我们生活在好年代和好国家作为开篇话题。此举会在听众中引发感激情感,并影响听众对他接下来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 施瓦泽看到自己和吉诺观察到的现象,在商务沟通各方各面不断上演着。例如,推销人员带着客户去看球赛,此举有别于公开奉承,只是要在客户内心中营造一种感激感。药品推销员给医生带午餐,也是同理。“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有负面影响”他问道。“是会有的。如果言行表现不真诚,人们不会相信。假如我想创造一种感激之情,而行动有些过分。如销售代表送过多的礼品。”过度的营造气氛,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愤怒。
、感情要有“互动”。
谈恋爱不可能一直处于热恋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熬过去就会让感情更加平稳,而熬不过去也就不欢而散了。
首先,在两人的相处中,要有一定的互动。这个互动不仅仅是嘘寒问暖,如今大家都经营着自己的社交账号,通过朋友圈分享生活是当下最简单的情感联络方式之一,情侣之间可以进行简单互动点赞和回应,而不是视而不见。
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说自己的男朋友完全是个大直男,任何纪念日都不会准备小惊喜,告诉她:“你知道我爱你就行了呗,别搞一些伪仪式感。”当时我听了简直就是大无语事件。这难道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吗?
感情不需要过于繁琐“虚张声势”的仪式感,但这样的简单互动会是感情的调味剂。并且适当的仪式感是必要的,毕竟谁不想要甜甜的恋爱呢?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思想的互动,情侣双方可以定期做一次深度交流,了解对方的想法,关注彼此情绪,相互理解,转换思考角度。

2、相对独立,彼此成长。
有句话说,男生谈恋爱是做减法,而女生则是做加法。
从两性上来讲,不可否认的是,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男生是直线思考模式,女生更加情绪化和敏感。这也是产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女生想要男生时刻保持高度关心并且持续稳定输出,但往往许多男生对伴侣的关爱“续航能力”不够足,这个时候女生总是处于被动角色,等待被保护,渴望被关爱,患得患失,渐渐地开始找另一半闹,男生也开始出现厌烦情绪,双方恋爱体验直线下降。
这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是女生单方面的“作”,因为靠“男生本来就是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逃避自己极低“续航能力”的事实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作为女生,需要从越来越依赖中做减法。过了热恋期后应该学会相对独立,将注意力分散到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把对另一半的期待变成对自己的提升,做到懂分寸,爱自己。这对于个人成长和感情也是十分有益的。
而对于男生来说,需要时刻保持初心,在自己独立的同时,要做到让自己心爱的女孩子有安全感,尊重对方的想法,照顾女生的情绪,给予对方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直线的思考模式有时候也可以有弧度。
感情是相互的,更何况是有着亲密关系的伴侣。而无论是哪一方,都要学会做到相对独立,携手成长,把握好双方的“距离”,恋爱也正是寻求这样一个平衡点的过程。

3、不要逃避吵架
在一段感情中最无法避免的就是吵架,这也是最常见的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当两人出现意见分歧或者不满情绪时就会通过吵架来解决。而有的人为了避免吵架选择欺骗。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这对情侣谈了4年时间,吵架对他们就是家常便饭,但好像每次吵架女生都会来和我抱怨,说对方总是欺骗自己,做任何决定都藏着掖着,问还矢口否认。
有一次偷偷背着她用她的手机给自己转账,女生发现之后立刻告诉他自己余额少了,对方却装作不知道,说可能是账号被盗了,急得女生直接申诉,结果显而易见,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官方给出解释是通过密码输入进行的转账,男生急忙解释说是因为要交房租,暂时拿了钱,发工资就还回来,怕给她说了不同意就会吵架。结果呢?吵得更厉害。典型偷鸡不成蚀把米。
男生永远要记住的是,欺骗行为比事件本身更严重,不要怕吵架而隐瞒真相。有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如果一次次地忽视问题,终有一天它们会卷土重来,带着更强的“杀伤力”。

要避免的不是吵架,而是避免问题之后解决。
最后,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生活的琐碎不是击垮爱的最后一根稻草。感情的敌人从来不是对方,而是你们面对的问题。
延续前两周的大脑课程,第一场讲如何以游戏玩耍掌握学习关键期、第二场讲阅读对大脑的助益,这一场的主题是情绪发展与情感教养,无论大人小孩都应理解情绪如何发生,进而了解如何辨识、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跑在大脑的前头的,在我们想要发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之前,全身就已经迅速地有了反应:愤怒令人全身发抖、激动得
延续前两周的大脑课程,第一场讲如何以游戏玩耍掌握学习关键期、第二场讲阅读对大脑的助益,这一场的主题是情绪发展与情感教养,无论大人小孩都应理解情绪如何发生,进而了解如何辨识、处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是跑在大脑的前头的,在我们想要发挥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之前,全身就已经迅速地有了反应:愤怒令人全身发抖、激动得心脏噗通噗通跳、紧张得肠胃跟着打结⋯⋯我们先理解情绪怎么产生、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影响?再思考如何让情绪更快恢复平缓。
以前的父母,看重孩子怎么变聪明、学业进步,过去的亲职课程也就顺着以此为主题。传统中,华人并不看重情绪议题,喜欢压抑、贬抑情绪,认为好的情绪就是没有情绪。然而,近几年国内外流行起「正向心理学」、「快乐学」,大家意识到:怀抱着正向愉快的情绪过日子,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了人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满意的程度。
>> 延伸阅读: 什么是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就是找出孩子正面的能力,平衡他们负面看待自己的情况。遇到压力时,因为了解自己掌握的资源与能力,就能比较容易过关。请参考 《正向心理学:聚焦在对孩子行得通的事》 。
大人们往往很讨厌孩子苦着一张脸、但又不允许孩子得意忘形,不高兴不行、太高兴也不行。在华人传统的价值观里,喜欢的情绪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喜怒不形于色」,并不喜欢情绪外露的人。
于是,当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孩子更能言善道、更聪明,往往却觉得他们好像更「讨人厌」一点了,每个孩子都有些说不上来的状况──不太会和自己相处、也不太懂得与人相处。这其实突显了情绪教育的重要。
周老师提到一个悲伤的案例:一个资质优秀的孩子,因为学习挫折,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孩子的母亲是周老师的朋友,在谈及这件事时,孩子的母亲提到,其实这个孩子有想过要转学换环境,但当时母亲觉得可以再试试看。事后大家在想,是不是若是让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绪,他在这个关卡就能安全过关?
以身体来调节情绪
如果孩子是一个从小就爱发脾气、容易把自己情绪表露出来的孩子,这种孩子很快就能让人发现他的状况。真正让人担心在意的,是什么苦难都往心里吞的乖孩子,他们无法消化自己的情绪、也无法拿出来讨论。
有没有想过情绪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情绪?你的情绪在哪里?
我们以前都会觉得,情绪在「心」里,但实际上 情绪是在「大脑」里建构、接着引起全身的反应 。紧张时会肚子痛、生气时会全身发抖、激动时心脏会噗通噗通跳⋯⋯情绪与全身生理连通, 人类的情绪由全身身体激发,因此反过来说,要调节情绪,也要从身体的状况来调节。
心情不好时,有的人会说要「转念」,但往往怎么转念也转不过去。与其坐在那边想破头,不如去吃顿好的、去外头跑跑步⋯⋯让身体反应调节情绪。 与其教孩子「你不要生气」、「你要想一想这样生气有用吗」,有时倒不如带着他去跑一跑。
科学家早期执行脑科学研究时,利用脑波 (EEG) 等测试工具,多数只能做出认知的研究、无法从实验结果确认出情绪到底是从哪块脑区运作。后来才发现,人的情绪运作并不在大脑皮质,而是在大脑的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的运作和大脑皮质不同,边缘系统与生存有关,都是反射作用,不需要经由意识思考、也无法由意识控制,就像是拿手电筒照瞳孔,我们无法控制自己、要自己的瞳孔不收缩。
人的情绪是出自于反射,在我们想以意识去控制之前,情绪就已经发生了。我们常说「情绪淹没理智」,因为情绪发生后,反射的速度比认知回应的速度来得快,所以无法经由意识去控制情绪。海马回处理情绪记忆 (曾经发生过的情绪反应) ,以迅速反射处理。
情绪不只受制于当下的情境,还与过去的记忆有关。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会影响我们如何处理情绪。
不强求去除情绪,情绪是生存的必要反应
情绪可以透过学习来控制,但效果有限且缓慢 。 但人若没有情绪,真的能过得更好吗?有些宗教主张人去除欲求、没有七情六欲,就能修道成仙,但是从婴儿来看,人类的婴儿有情绪,可以帮助他生存——越高等的动物越需要父母的哺育照顾,脆弱无助的婴儿活下来的方式就是靠著自己的情绪表达,大哭要求父母帮他换尿布、喂奶、讨抱讨玩,展现笑容安辅照顾者的心、让照顾者觉得「再累都值得」。
孩子真正开心的笑容,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才会发生。在新生儿初生之时,多半都是在睡梦中笑,睡眠中进入眼动期后自动牵动的反射反应。
婴儿的哭、笑、害怕都是生存必要的反应。婴儿的存活与他的情绪有关。婴儿到了有意识的时候,会开始有生存的恐惧:对主要照顾者离开自己身边,会有分离焦虑;开始会爬后会开始怕高,爬到床边就开始怕掉下床,学会走路后才渐渐消除对床的高度的恐惧。这都是为了自我保护。
早期治疗躁症患者的做法是额叶切除术,切断额叶与大脑的连结。1930-1940 年代觉得这种方式非常稳定,因此大幅采用这种方式来治疗精神病患。但后来发现,虽然截断了病人的情绪与认知之间的连结,让病患看起来变得非常稳定,但病人从此不再有情绪:不再觉得快乐、也不再觉得悲伤。而且,患者在术后五到八年左右,自杀率非常高。
研究发现,接受额叶切除术的患者,失去情绪后反而感受到巨大的空虚与痛苦,觉得不再被需要,活得生不如死。这让大家发现,移除情绪并不会让人过得超脱自在,反而让人觉得生命失去意义。因此, 我们需要的不是拿掉自己的情绪,而是学习如何与情绪共处。
冰山下的秘密:人类情感基本模式的形成
如果把情绪情感看成一座冰山,水面上的冰山是情绪的学习,懂得情绪发生的道理;水面下的冰山则是情感人格,原本就建立得健康正面的情感人格,对任何 都能有正常的反应,但情绪人格如果隐含许多破碎与伤害,人就会迅速的反应出愤怒受伤的回应。
周老师举了个简单明了的例子:有个学员去学了 EQ 课程,了解情绪怎么来、怎么控制情绪,抱定主意回家要笑脸迎人地对待伴侣,但是回到家中打开门,看到伴侣和平常没两样的白目行为后,还是非常直觉地「整把火都上来」。
人可以学习到很多面对情绪的技巧,但是真正改变情绪的反射反应,是很难透过短期学习改善的。
精神分析学派利用墨渍测验来分析患者心理,发现患者们解释墨渍的样貌,都是在描述人生经验里历经过的某个片段。累积大量的墨渍测验研究后发现,成年之后成为精神病患的人,共同点在于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童年。人类的情感人格建构的时期,就是童年时期,彼时若有童年创伤,会影响成长后的待人处事、伴侣关系,甚至代代相传下去。
动物行为研究兴盛之时,有人以动物来做依附研究,知名的「恒河猴实验」里,让与母猴分离的新生小猴与铁丝网母猴 (上头有奶瓶) 与绒布母猴 (未提供生存所需的乳汁,仅提供抚触) 。
虽然传统都认为「有奶便是娘」,但小猴仅有饿到不行的时候会去找铁丝网母猴,大部分时候还是依附在有温暖怀抱的绒布母猴身边。下一版本的实验,将绒布母猴移除,实验结果发现,没有得到依附爱护的小猴,到了成年后完全无法与其他猴子相处,甚至在 期时也还是会攻击异性。对动物而言,传宗接代是重要的本能,在 期无法与异性接触,是一种严重的失能。
>> 参考资料 :恒河猴实验的结论中指出,爱的本质就是 提供孩子柔软的接触、轻微的晃动、有互动的游玩 ,欲知更详细的实验过程请参考泛科学网站的 《科学话猴年恒河猴宝宝和他的绒布妈妈》 。
周老师再举一个例子,主角群是二战后罗马尼亚的战后孤儿。由于战后人手与物资缺乏,育幼院无法妥善地照顾孩子,因此孩子们仅有一天两次的便溺清洗,奶瓶就垂挂在婴儿床前供孩子们自行取食,无法有更多的人力为孩子们抚触、关怀他们的感受。
研究者进入育幼院时后发现,不若一般婴幼儿群集的地方有大量的婴儿哭声 (前面有提到,婴儿的哭与笑都是其本能求取生存的反并) ,院中仅有零星的哭声,看到大人也眼神空洞、不讨抱,重复地搥打自己或摇头,就学时发展迟缓、专心度极低、无法维持稳定的感情与工作。这些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长大后高比例地成为精神分裂患者。足见爱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
脑科学研究者比对受虐儿与其他儿童的脑部,发现受虐儿的脑区明显有缺损,后颞叶严重萎缩。研究者观察身体受虐的孩子,推测极度恐惧中成长的孩子,脑内有高浓度的可体松,损伤了孩子的脑部发展。如同前两周的课程中提到,0-6 岁是孩子大脑的重要发展时期,童年脑内压力荷尔蒙过高,会重创孩子的大脑,且是永久的损害。不仅是身体受创的受虐儿,孩子长期被父母恶意的责骂、羞辱、刻意忽视,或是孩子作为父母家暴的目睹儿,亦会有大脑发育不全或缺损的问题。
温暖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互信互爱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根基。若我们希望孩子好,不应该是在孩子做错的时候去训斥他、紧迫盯人地监督他做功课,而是给他一个好用的大脑、稳定的人格。华人重视「亲子轴」胜过「夫妻轴」,非常在乎维系亲子关系、却略过了夫妻关系的经营,但破碎不安的家庭却容易重创孩子的大脑。
很多夫妻说「我们都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但飘散在家中的气氛,孩子都知道。童年时期观看到父母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情感关系,几乎会复制相同的状况,让悲剧一代传一代。
如何教导孩子「情绪」?
情绪学习通常要学三件事:
情绪表达小孩最初的情绪学习是在情绪发生后马上反射性地打人、丢东西,此时的策略是 「教孩子把情绪说出来」 。
有很多人单纯告诉孩子「你要把情绪说出来、不要用哭的」,但孩子的语汇有限,无法传情表意,根本没办法做到「把情绪说出来」。这时大人要举例让孩子知道可以怎么表达,不要单单只是要孩子说。
教孩子「把情绪说出来」之后,还要让孩子知道「不要乱说」。
例如:在公车上,孩子大声说「那个阿姨好胖喔」,这时可以告诉他「我不喜欢你这样说,不喜欢你话里的恶意」。
孩子要学习情绪规则,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正确的回应。什么时候怎么表达,对方才不会觉得受伤?别让孩子变成一个伶牙俐齿到几近白目的孩子。 情绪表达要传达内在状态(学着说出来)、符合社会文化(不要乱说)。
情绪理解
带着孩子理解情绪背后是什么?为什么?
有的孩子情绪语汇非常少,开心就是「爽」、反之就是「不爽」,但是为什么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却说不上来。 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当下的感受是哪一种情绪、知道现在的状态的命名是什么(开心、难过、愤怒),和他一起探索为什么发生。不要让孩子在朦胧的状态中成长。
情绪调节
当有极端的情绪状态(大喜、大悲),要怎么回到正常的情绪状态?试着找到自己的调节方法。 周老师带着大家思考,面对情绪发生时,可以做什么事帮助自己恢复过来?有的人选择运动、有的人需要找人倾诉、有的人想要一个人静静⋯⋯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同,对他人有效的,未必对自己有效。 但比较令人在意的是「想不到要怎么调节情绪」无论如何,需要有几个对自己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不要只是被动地面对情绪、千万别「把情绪放在心里,让它随着时间慢慢走开」。若不调节情绪,压力荷尔蒙会累积在脑内,长期影响大脑,久了可能转换成忧郁症,而忧郁症又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显见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 协助自己也协助孩子找出各自的情绪调节策略,是一生受用的。
要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平常的水准,是一个平和愉快的人,还是容易紧张焦虑的人?长期紧绷负面,要练习刻意训练自己健康快乐的习惯。大人先练习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自然会有更好的情绪管理。
各种时期的情绪管理
婴幼儿期
过去老一辈的人会说「孩子不要抱,抱着会宠坏,不抱他以后就不会爱哭了」,但是孩子不哭了,可能只是「习得的无助」,发现父母对他的哭泣无动于衷,所以才放弃表达自己的情绪。
建立孩子的安全与信任感是重要的,多抚触、拥抱、互动。当孩子发出啼哭,试着帮他处理他的问题,例如:顺时针的腹部 ,帮孩子排除胀气。孩子肌肉张力不佳,要帮孩子强化肌肉, 时就以身体中线为中心,由外侧往内按,反之,若要帮助孩子肌肉放松,就由孩子的中线往外按。
在婴儿还不会说话的「前口语期」,可以教孩子使用婴儿手语进行沟通。婴儿手语不必刻意去学,只要亲子之间可以沟通几个日常经常需要的动作即可,例如:谢谢、帮忙、吃、还要、没有、等等、抱抱、水、ㄋㄟㄋㄟ⋯⋯如果真的无法自行设计手语,可参考「台湾线上自然手语」。
>> 延伸阅读 :若想学习自然手语,可参考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 台湾手语线上辞典 」。
孩子同时学习口语加手语,不会因此使得孩子的口语发展落后,反而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提早完成。
幼儿期
教孩子把自己的状态说出来。使用丰富的情绪语汇,以正面语汇来说,「高兴」、「得意」、「喜悦」、「舒适」的状态都不同,让孩子能够用更精准的语汇描述自己的内在状态。情绪语汇太少的孩子,生气也说「生气」、难过也说「生气」、焦虑也说「生气」,难以厘清自己的状态。
周育如老师设计了一个练习表达情绪的游戏:引导孩子用「高兴、生气、难过、害怕」四个基本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第一阶段: 描述「我的情绪」 ,「我觉得很○○,因为⋯⋯」 第二阶段: 描述「他的情绪」 ,请参与者 A 描述参与者 B 的情绪,让 A 可以练习观察描述 B 的外显情绪,接着请 B 确认他的真实感受,让 A 可以练习如何观察他人的情绪。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把眼光放到别人身上,久了孩子会去留意他人的状况,「今天他看起来很开心,但是他发生了某个事件,我跑去安慰他」。 第三阶段: 描述「最⋯⋯的经验」 ,把情绪卡片正面朝下,让参与者抽一张牌卡,借由随机取得的情绪词汇回想自己过往的情绪事件。真实历经的、带着情绪的生命经验,可以引导出孩子最丰富的表述。孩子如果能自在地习惯与人分享情绪经验,有时可以听到很多孩子之前没提过的经验 。周育如老师说到,她在幼儿园的教师培训中,有个老师分享课堂上的情绪练习经验,当孩子分享到:「在万圣节活动的那段期间,看到地下室的道具,让我非常害怕。」孩子的这段分享,让老师和家长追本溯源地找到孩子当时害怕自己睡、尿床等异常反应,但是要不是因为这个活动,孩子就把情绪放在心底,师长们完全找不出这些反应的来源。
大人的情绪学习
快乐的三个层次是:
感官的快乐: 吃好吃的东西、穿漂亮的衣服等等感官的、即时的享受。 幸福的快乐: 延宕满足,获得比较深层的快乐,像是:忙了一天,看到孩子睡着的平静的脸;考前努力苦读、无法玩乐,一周后考试成果揭晓,看到漂亮的成绩。 意义的快乐: 纯粹是完成了有价值的事,像是当志工。大人往往已经忘记什么是感官的快乐,随着成长、承担责任,不太敢也不太去寻求感官享乐。但周育如老师建议在座的大家,「如果觉得好累,觉得快要燃烧殆尽,要给自己放个假。你要想,所有的快乐都是赏赐给你的,应该去享受它。」
人去追求幸福与意义是必要的,感官享乐的确是一时的,但是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能量,感官的快乐也是很有用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处理情绪是不容易的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修复很难。有一些情感上的伤害,不是知识学习就能做的,也许可以用 重建爱的关系。 的对象可以是早产儿、婴幼儿,甚至是青少年、夫妻、年迈的父母。
周育如老师提了一个案例:一个国二女孩的母亲,为了女儿半年不和她说话而困扰,周老师提议可以帮孩子做手臂 ,后来也顺利成为这对母女之间的关系重建的开头。也许大家可以试着由此来作为接触的开端。
周老师与听众的 Q&A 时间
Q: 幼教老师提问:在教学现场遇到分离焦虑很重的孩子,对年长老师特别排斥、又只信赖特定单一的老师,希望知道怎么协助这个孩子?要怎么做对孩子才是好的?
A: 要倒带回想一下,孩子怎么从家庭衔接到幼儿园的?孩子可能在情感上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抓紧的人」,也许那位老师是孩子第一个抓到的人。通常孩子入学两三周后会状况比较好,不过如果两三个月后还是这样,可能需要了解他的家庭状况。
在学校,可以给孩子一个任务 (喂小动物或是帮盆栽浇水) ,或是找班上的哥哥姊姊当小天使来帮忙顾这个孩子,让孩子的情感转移过来。
在教学现场里,老师的作为也很重要:老师有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互动吗?有协助他转移情感吗?家庭中的主要照顾者是谁?老师可以朝这些方向试试看。
Q: 在演讲的开头有提到孩子想转学的问题,我们怎么确认孩子是可以再撑一下、面对挑战的,还是要帮助他跳过这个关卡?
A: 孩子怕失败,可能是过往父母总是过度赞美,孩子做什么得到的回应都是「你好棒」,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不敢面对失败。活在掌声中的孩子,反而会担心自己做不好。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游戏经验,让他练习有输有赢,家长不要过度介入,适度的让孩子随便乱玩。让他在游戏的开心中,自然得到「内在酬赏」 (由学习者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所获得的满足) 。
Q: 提问的家长提到,自己没有自己情绪调节的策略,不过因为青少年时期刚好有机会可以大量运动,因此顺利移转了情绪。在过去经验中,发现很多情绪表达不好的孩子,往往选择的情绪调节的策略就是「吃」,反而造成情绪容易起落的孩子都很胖。带领孩子懂得情绪变化后,要怎么找出一个规则,让孩子去找到健康又好的策略?
A: 大人如果从来没有被好好被关照过情绪,内心里会有个受伤的小孩。如果发现自己情绪有需要被修复的地方,但是却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以试着把自己情绪波动的事件记录下来,知道是谁、是什么原因,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不要去试着评论自己的负面经验,单纯记录就好。一周之后就会找出自己情绪反应的模式,可以找出情绪的起点在哪里。 帮助自己把情绪问题从潜意识浮到意识层次,才能处理它。
如果父母有在小孩面前示范一个合宜的情绪调节策略,孩子是会模仿的。例如某天下班对孩子宣布,「我今天上班被老板海削一顿,心情不好,想出去散步,谁要陪我去?」孩子会知道这是一个情绪调节的好策略。另外,孩子过度采用情绪调节的策略,应该先帮他找出源头造成情绪的起点,去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再来考虑策略的合宜性。
个人心得:一起听情绪说话
回想起来,有时候要学习怎么好好地和孩子说话是困难的,以我自己而言,在我成长的年代,还是个学生家长会送藤条和木板、欢迎老师打小孩打到变乖为止的时代。那时的我们也一如周老师在课程前半段提到的,长辈们会希望我们完全没有情绪,乖巧听话。
现在我们鼓励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应该对应地疏导他们的情绪,听懂每一段情绪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拥抱快乐、拥抱雀跃的孩子,也接住负面情绪、成为接住情绪下坠的孩子的网。
正好课程结束后回家的路上,看到 YouTuber 囧星人在 facebook 上提到她的童年创伤经验:「我一直想让家长知道,我不介意你们做过什么或没有做到什么。记忆中,父亲为生意焦头烂额的样子、继母手腕上一道道的割痕、电话里传来母亲的哭声,我那时还不十分明确什么感受,如今体会到,我的痛苦一部分来源于看到应该保护我的大人们如此脆弱无助。」
每个人都会用各种方式记住事件与背后的情绪,也许需要的正是周老师提到的情绪策略,让各种情绪现场能开出一扇门,能够让背负压力与情绪的人得以顺利的离开令他痛苦的环境。远离了,回头再看,负面情绪才能成为成长的能量。
推荐给想学着听懂情绪背后表达的真实情感的你!
相关连结
2017亲职力父母教养学堂:亲子教养的 10 堂黄金教战课 四月课程:周育如老师告诉你大脑与学习的小秘密(已告一段落) 五月课程:王意中老师带你了解孩子本质、搞定小孩 六月课程:廖笙光老师帮助孩子增进专注力
*本篇文章由热血青年很向上授权刊登,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本文为合作之严选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爱情让人沉醉,让人甜蜜也让人悲伤,那么,为何我们会对一人情有独钟?一见钟情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有的感情能持久甜蜜而有的却转瞬即逝呢?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告诉我们,揭开爱情神秘面纱的背后,看似变幻莫测的爱情竟然也有科学依据和逻辑, 社会 心理学家和科学家们的大量研究证实,爱情的发生是化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爱情的发生可以被解释,那么通过它的基本原理,我们有没有办法让自己喜欢的人也爱上我们自己?著名两性 情感 问题专家莉尔·朗兹带来的《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一书会让你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本书集合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沟通技术、两性差异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基于科学对“爱情的发生”进行了解释,我们还收获到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收获心目中理想的爱情。
本书作者莉尔·朗兹,是国际知名的人际沟通专家与两性 情感 问题专家,她创建并领导“两性课题”项目级,长期从事亲密关系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收获了85个经科学证实的恋爱技巧,作者对恋爱心理的剖析十分具有学习意义。这本书主要通过:一、科学发现的两性吸引本质,二、让别人爱上你的六个关键因素,三、相似的个性与互补的需求,四、爱情中的等价原则,多个方面对爱情与恋爱心理进行了详细和有趣的解释,这是一本实用的恋爱技巧指南,在爱情中给你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
当然,爱情是十分具有主观性的行为,本书未必能让你像施了魔法般,在爱情中做到招招制胜,但是通过了解爱情的本质,学习具有可操作性技能,了解意乱情迷和脸红心跳背后的科学根据,提高意中人爱上我们的几率,也实属美事一桩。
一、 科学发现的两性吸引本质
1 关于PEA(苯乙胺)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为什么会意乱情迷,小鹿乱撞?科学家们推测,那是因为感官受到刺激后,神经系统分泌出一种叫苯乙胺(PEA)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让人产生迷狂般的兴奋感,这种动人心悸的感觉则被人们称之为爱情。
我们会在某天清晨醒来,脑中突然充满苯乙胺吗?当然不会,苯乙胺是在人们遇到特定刺激后,情绪和内脏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后由人体分泌出来的。这些特定刺激可以是她身上的清香,或是他淘气的表情。
然而由这种化学物质维系的狂热感觉并不会持续永久,一般在你爱上一个人的一到三年内,体内所分泌的苯乙胺会消耗殆尽,但这已经足够让人轰轰烈烈地真爱一场,或者让人心甘情愿地在婚礼上说出“我愿意”并且开始繁殖后代。
2、早期性印象铭刻
为什么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会成为特定刺激让我们对某人怦然心动?
在我们的童年经历中,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会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研究人员把这称之为“潜意识铭刻”。这种“早期性铭刻印象”在我们成年后,再看到类似的人或事,就会产生某种特定刺激。
“早期性铭刻印象”同时存在积极与消极两面。
积极铭刻 可能是你的母亲喜欢的香水味,你父亲大笑时淘气的样子,你喜欢的老师笑起来时的酒窝。这些印象铭刻在潜意识中,长大后当类似的人物出现时,我们就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苯乙胺,让我们陷入心动。
消极铭刻 来自童年时期的负面经历,如你父亲饮酒后的失态,会让你成年后对区酒的男人产生反感,也可能是你乖戾姑妈身上的香水味,当你闻到某位女士身上发出类似香味时,你会像闻到杀虫剂般掩鼻而逃。
“早期性铭刻印象”被知名性科学家约翰莫尼称为“爱情地图”。他认为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地图”,它不可磨灭地嵌入我们心灵深处,成为潜意识的一部份。在某个适宜的时机,某人突现触碰了“爱情地图”的刻痕,你的血管会忽然分泌出大量的苯乙胺,让你瞬间坠入情网。
二、 “让人爱上的你六个关键要素”(实际操作技能)
也许你现在有了意中人,体内的苯乙胺让你渴望与她开展一段浪漫的恋爱,这时候你却迷茫于不知该如何获得她的好感。
这个时候你需要一套特定的技术,来帮助你获得意中人的芳心。诸多学者们对爱情持续不断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被统计成六个因键,这六个因素成为人们收获爱情的关键原因,它们包括:
① 第一印象
② 相似的个性,互补的需求
③ 自尊
④ 等价原则
⑤ 恋爱初期攻心策略
⑥ 欲望秘方
那么,如果你想要成为成功捕猎爱情的猎手,你需要掌握正中这六个靶心的娴熟技艺,下面我们将对这六大因素进行一一解析。
1 第一印象
(1) 初遇的两种准备
人们与伴侣长久的相处,很多事会随着日子的流逝而淡忘,但与对方相遇的那一天,却常常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即使时间过去很久,谈起那一天,你们谈话的内容,对方的穿着,甚至眼神的碰撞,依然如印象犹新,这就是第一印象的神奇力量。因此,为了你和意中人能有个完美的初次邂逅,你需要做好两种准备: 外表的准备VS心理准备。
研究结果表明:对男性来说,衣着打扮在第一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人士让一些男士和六位女士一起聊天,在这些女士化妆前与化妆后,这些男性对她们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
对女性来说,男性的身材与容貌则是第一印象的关键。身材健硕、精神饱满、衣着得体的男性往往更能获得女性的好感。
除了外表的准备,在收获爱情之前,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应该做好“时刻准备寻找爱情”的心理准备,因为不知道喜欢的人会在哪个时刻出现,如果因为一时疏忽而与那个适合的人擦肩而过,那就只剩遗憾了。
(2)眼神点燃激情
《人格研究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将48名互不相识的男女放在一起聊天,并要求做到一定的眼神接触。实验结束后,那些互相凝视的参与者之间迅速产生了强烈的爱和喜欢。
研究人员证实,在聊天时,大幅增加目光接触的时间,能让人迅速产生 情感 。如果你希望苯乙胺充满他(或她)的血管,请将目光接触提高到你们交谈时长的75%甚至更高。
当你与意中人聊天时以下四种交流眼神,能帮助你们的爱情升温。
1、悠长的凝视: 和意中人聊天,大幅度增加你们的目光接触,将视线牢牢锁住对方,能制造你们已经相爱的暧昧气氛。
2、电眼: 瞳孔测量学之父埃克哈特·赫斯曾做过一项实验:拿出两张几乎一样的照片,其中一张瞳孔被修大了几圈后,不论男女,都对这张瞳孔被放大的照片反应更强烈。
研究表明:瞳孔被放大后,产生“电眼”的效果,会更显迷人更有吸引力。
什么情况下瞳孔会放大?当人们看到喜欢的东西时,眼神会被吸引,瞳孔也会放大。所以,面对意中人时,凝视着他脸上最有魅力的地方,会让你的眼睛放大变成了“电眼”。
3、眷恋的眼神: 将视线在对方脸上多停留一会儿,这种恋恋不舍的凝视,能激起对方原始而不安的心动感,也容易激发对方体内的笨乙胺,让人心醉神迷。
如果需要移开视线时,请表现得依依不舍,营造出缓慢而眷恋的感觉。
4、视觉之旅 : 当两人互有好感后,爱情的不安会驱使人们的视线进行转移,从面部流连到头发、肩膀、脖子等地方,这样的视觉之旅会让气氛更显奇妙浪漫。但须谨记,必须将你的视线锁定在安全区域,如若表现出不尊重,可能会让你遭遇翻船事故。
(3)搭讪需要技巧
当我们决定要去搭讪时,最容易出现的障碍就是想得太多。“自己是否太过主动?”“妆容是否不够完美?”,羞涩让我们紧张万分,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搭讪时机。
对于男猎手,遇到喜欢的人,应主动快速的向她发出你感兴趣的信号,比如进行目光接触,向她点头微笑等。
你的第一句话应该与女孩的情境有关联,如赞美她的衣服或手表,向她问路,或问她几点,开场白越朴素,效果越好。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张口就是抱怨或者开口就是自负,会让你的形象在她心中大打折扣。
对于女猎手,同样可以选择主动。研究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浪漫邂逅是由女性发起的。
不用担心男性会觉得你太过主动,研究员表明,许多男人在回应女性做出的非语言示好行为时,总会认为是自己发起了恋情的第一步。
二、相似的个性,互补的需求
人们常常被那些与自己拥有相似三观和兴趣爱好的人所吸引,相似性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很安全。你们是否具有相似性?这会是她(或他)默默考量你是否适合作为长期伴侣的条件。
1、恋人间相似性的关键三点如下:
① 共同的兴趣爱好: 你们喜欢一起做某些事吗?如同样喜欢爵士乐或滑冰,同样喜欢一部**或一本书?值得高兴的是,兴趣爱好是可以相互影响和共同培养的。
② 相似的三观与信念 :如果你与对方在某个价值观上有强烈共鸣,你们之间更易擦出爱的火花,相似的价值观和信念能减少很多分岐,让两人走得更新近。如果想要同步你们的价值观,需要你认同她并改变自己去与之契合。
③ 对“爱”的理解是否一致: 有人认为两人相爱也该保持独立感,有人则认为两人相爱应在更多的时间内黏在一起,相互陪伴。确定你们是如何理解“爱”这一点,其实非常有必要。如果两人的理解是一致最好不过,如果相反,你该考虑是否能够改变自己顺应他(或她)。
2、互补需求
互补需求是在强调你们共性的同时,在伴侣身上寻求与自己互补的素质,这种互补能让你们的生活更加完美。
如:内向的男人与健谈的女人,不会做饭的男人与善于烹饪的女人,对理财一窍不通的男人与善于规划的女人,等等。
更多的互补需求,需要你更多的关注对方,也话你身上的某项特质正是他(或她)所需要的。
三、 自尊按摩
自尊按摩是透过对他(或她)的理解,表达出来r的赞美和认同,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的精神得以滋养和成长的一个过程。
一套高段位的自尊按摩包括四个优雅的步骤:
1、无声的赞美: 通过自己欣喜的表情,发光眼神、点头微笑等身体语言,让对方知道,你已经深深地被其吸引了。
2、共情: 认真倾听他(她)的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穿插共情的语句,如“我明白你的感受”、“我理解你的意思”“我可以想象”等。这种充满共鸣的方式,会让对方感到自尊被安抚与被呵护。在表达共情的时候,你需要保持镇静和自信,而不是曲意逢迎。
3、认同: 生活中有不少的小事,如果你足够关注对方,在一些小事上给予认同,会带给他(她)很大的欣喜,比如“你把这件事完成得太好了”“土豆丝竟然可以切得那么均匀,太棒了”,小事上的认同会让对方相信你始终在关注着他,那种生活在中心的感觉会让人很满足。
4、发出内心的赞美: 赞美是呵护自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也要视不同的场景给予不同的赞美方式。
含蓄的赞美: 带着委婉,例如“像你这么聪明的人……”。
正中靶心的赞美: 需要一举中的的说出对方最引以为豪的地方,这需要你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
杀手锏赞美: 不宜使用过多,“你今天真的像天使般美丽”这类的话能让对方感到高兴,但频繁使用会失去效果也会让对方反感。
迅速赞美: 是在他完成某件任务后,你在第一时间发出的认同,这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个时刻对方没有得到你的赞美,也许会让他感到失望。
得到对方赞美后,你的回应方式也很重要,把赞美的阳光反射到赞美者身上,会让你们共同感到愉悦,例如,他赞美你后,你回赞他“你真是太好了”,“你能注意到这一点,真是太可爱了。”等等,良好的互动能让爱情长久保持的热情。
四、 爱情中的等价原则
在爱情中为何要谈到等价?等价原则说的是在婚恋关系中,男女双方由相貌、财产、地位、学识、性格、人品共同组成的一种均衡关系。
等价原侧为何重要?因为均衡受益的婚姻才会皆大欢喜,当夫妻综合条件相当时,更容易两情相悦。亲密关系中如果存在不均衡,双方都会察觉到不对等 ,要么很快就会萌生不满情绪,要么竭力将双方的比分拉平。
通过提高以下六种因素:相貌、财产、地位、学识、性格、人品,增加自己在婚恋市场的比分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均衡代表着,你变得越好,你遇到的人才会越好。
1、相貌: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主观判断。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也许都不一样。但女人通过变得自信,可以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
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两个相貌相当的女人,各自的 汽车 抛锚在路上,节目组让她们拦车求助,路人对于她们的反应却截然相反,一位得到许多男士的热情帮助,另一位却无人问津。
区别仅仅在于她们的肢体语言,得到帮助的那位昂首挺胸,笑意盎然,看上去信心十足,而得不到帮助那位,面容忧戚,双手环抱胸前,表情不悦且缺乏信心。
事实证明,建立自信并使用美丽的肢体语言,会让你更易获得他人好感,变得自信后,你真的可以显得更漂亮动人。
2、财产或物质: 想要追求富有的意中人,从发型到鞋子都必须展现你的财富能力,男士建议准备一套高级定制的手工西装,女士则准备一件名设计师的杰作。
3、地位或名望: 与富人们聊天,声音最好保持低沉悦耳,吐字清晰,并且谈话风格要契合他们的 时尚 角度。如艺术话题入时,谈论物品价格老土。谈论时事入时,带有强烈主观倾向的观点老土;赞美与称颂 时尚 ,取笑和揶揄老土等等,这样更易于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
4、知识或学问: 另一种而有力的资产,是你的知识和学问,由知识而生出的智慧与专业度能让某个人对你带来崇拜与爱慕。
5、社交风度或性格: 有风度和好性格,能增加你的人格魅力,让你在爱情上更有竞争性,贯穿本书的所有技巧,能帮助你更好的打造这两个方面。
6、人品: 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有担当,忠诚、随和等都是一个人的内涵,你养成的每一种优秀品质,都在为你积极好口啤,形成无形的好处,让别人倾心于你。
科学让爱情变得不再神秘莫测,爱情的甜蜜与长久离不开特定的因素,选择一个适合你的人让爱情等价均衡原来这么重要,这些原理和逻辑是否让你拨开了爱情的迷雾?
那么,祝愿你早日抱得爱人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