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认知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观察认知能力?,第1张

您好

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通过后天的训练而提高,宝妈如果想要让儿童的认知能力变得更强,那么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方法,提高宝宝的大脑活力,也能锻炼小脑的功能,改善对外界的认知能力。那如何提高儿童认知能力?

1、培养观察能力。如果儿童认真去观察一个事物,同时认识一个事物的多个角度,往往可以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宝妈可以适当在这方面多多引导,比如多看,让孩子多表达,相信很快能看到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

2、接触外界的环境。宝妈可以带儿童到公园散步,接触更多外界的陌生环境和小朋友,那儿童对这些环境也一直都会有不断适应,就会提高认知的能力。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也会对这些自然环境有天然的亲切感。

3、动物园和植物园。儿童的认知能力提升是跟很多因素相关的,如果宝妈能够开拓小宝宝的眼界,接触全新的环境,那么儿童就能够不断的优化认知的能力。比如宝妈带宝宝到动物园、植物园、宠物园等,都可以让儿童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更加希望去了解周围环境,认知能力就会不断潜移默化增强。

认知能力的培养

  方法:可以结合下面介绍的方法自己创设训练宝宝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味觉游戏:水果汁、菜汁等来给宝宝尝一尝,结果会发现宝宝喜欢尝甜的东西,然后拿一把小勺舀一点醋,放在宝宝的鼻子前让他闻闻,或是让宝宝尝尝,你会发现宝宝会转过头去躲开这种刺鼻的味或是由于太酸,宝宝会咧开嘴,在这时同时告诉宝宝“这是醋”。也可用苦辣味,进行此训练。这种游戏能刺激舌头上的味蕾,开发嗅觉、味觉与动作的联系。

  育儿金点子:大人要注意一点,不要用酱油和盐水来尝试,因为宝宝的肾的排盐功能有限,盐会增加肾的负荷。这种游戏不能玩得太多,以免引起宝宝的反感。

  玩玩具:要使宝宝对拿到手的东西能产生各种感觉,如布娃娃是软的,塑料球是硬的,橡皮玩具有弹性,玩具汽车的车身表面光滑、车底凹凸不平。一种感觉和另一种感觉不同,各种不同的感觉越多,宝宝对周围世界的兴趣越浓。

  学认颜色:颜色是较抽象的概念,要给时间让宝宝慢慢理解,先认红色,如皮球,告诉宝宝这是红的,下次再问“红色”,他会毫不犹豫地指住皮球。再告诉他西红柿也是红的,孩子会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可再取2个~3个红色玩具放在一起,肯定地说“红色”。颜色要慢慢认,千万别着急。不要同时介绍两种颜色,否则更容易混淆。

  此时,也可以先让宝宝学认图,说出一种物名,然后按照物名去找相同的图,让宝宝拿手中的图去找相同的图。如果宝宝不明白什么意思,可先做示范。做这个游戏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多重复几次,使宝宝逐渐学会。

  育儿金点子:不要禁止宝宝吃玩具,宝宝吃玩具是早期学习的一种方式。有的家长怕宝宝啃咬玩具,就把玩具收起来,不让宝宝看见;怕宝宝抓东西吃,就整天抱在怀里,不让下地;一看见宝宝吃玩具,就立即夺过来,还用自己那并不干净的手替宝宝抹手,抹嘴边的口水。这使宝宝失去了自发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对宝宝是极为不利的。

  可以给宝宝一个用一个边长为1尺左右(正方形、长方形均可)的包装纸箱,上面开一个大点儿的小洞,在右下角另剪一个小一点儿的洞,让宝宝从大洞投入乒乓球或其他圆形的物,叫宝宝摇动纸箱使小球从边角出口处漏出,告诉宝宝从大洞里看看,哪一头亮就向哪边摇,让他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宝宝起初会乱摇,后来他学会不必摇,让箱子斜着放,小球自然会滚出来。

  大人也可以准备一些积木、沙包、毛绒玩具、小瓶子等一些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宝宝坐好,然后让宝宝触摸准备好的东西,并告诉他:“这是积木,是硬东西,这是毛绒玩具,是软的,软软的。”反复重复几遍,并不时让他用手去触摸,通过软硬不同的东西的刺激,宝宝的大脑会形成一个识别,会有一个短时的记忆。虽然宝宝现在并不明白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逐渐地把信息保存在大脑中,为以后的分类识别打下基础。

  也可以给宝宝笔和纸,先训练扶着宝宝的手学握笔,再在鱼眼睛处点上小点。宝宝看到自己会画鱼眼睛了,十分兴奋,以后他会经常练习作画,实际上是胡乱涂画。

  大人要准备3个玻璃杯,分别装入凉水、温水、热水,最好在杯子上标示出相对应的字卡。大人抱着宝宝让他摸一摸3个玻璃杯,先从凉的开始,告诉宝宝:“凉,这是凉的;温,温,这是温的;热,这是热的,烫手!”在摸的同时也让宝宝手指着卡片上的字,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个游戏。不久,宝宝就能将不同的温度,与卡片上的字联系起来了。

  当然,除了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外,大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来为宝宝合理的创设游戏,激发宝宝的认知能力。

  训练目标:训练宝宝的多种感知觉,激发孩子的认知能力,培养宝宝愉快的情绪,对宝宝的心智发展很有益。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你要知道想要提高孩子的一个认真努力,应该让自己了解到自己孩子是有一段反抗时间的,你会发现孩子这时候是有了自己一个成长期的孩子,两岁之后心里已经逐渐开始成熟。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个心理意识,他们对于大人的要求脱口而出就是不,他们不知道大人在说什么也不想要知道大人的睡,再说什么只想告诉大人我们愿意说不,我们想要说不。其实当孩子要说我不的时候,你不要觉得特别的惊讶,你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然后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去一些别的事情上认知。

 导语:知是情感的源泉,以情感为导向;情感是行为活动的源泉,以行为活动为导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情感认知

 一、提高自我意识能力,我们只能先了解自己,才能进而了解自己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提高自我激励能力,激励是我们内心深处要争取实现某种希望、愿望、等等所需动力的激发。

 三、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无论发生什么是事,我们都要维持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避免不良的情绪。

 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我们的情感能力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等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是十分把必要的。

 五、提高我们的受挫承受力,受挫承受力也是我们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我们情商的动力和基础。提高受挫承受力能够让我们勇于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失败。

 阅读拓展:认知情感意志之间的逻辑关系:

 1、从哲学范畴来看: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包含在广义认知的范畴之内;意志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包含在广义情感的范畴之内。

 2、从生理机制来看:认知是一般事物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周围其它神经组织(不含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之间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情感是价值事物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意志是行为活动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所诱发的兴奋灶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所建立的神经联系之总和。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3、从发生顺序来看:首先产生认知,再出现情感,最后形成意志。如果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情感;没有形成对事物的基本情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志。

 4、从功能控制来看:意志控制着情感,情感又控制着认知。意志对情感的控制不是对情感的否定和压抑,而是对情感的综合运用和统筹兼顾,使人不至于在各种情感上顾此失彼或轻重失衡;同样,情感对认知的控制不是对认知的否定和压抑,而是对认知的协调和组织,使认知不至于盲目而忙乱。

 5、从进化时序来看:情感从认知进化而来,意志又从情感进化而来。情感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是从一般的认知中分离出来的;意志作为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从一般的情感中分离出来的。

 6、从功能基础来看:认知为情感提供功能基础,情感又为意志提供功能基础。如果没有认知功能,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情感;如果没有情感功能,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志。

 7、从价值目的性来看:情感使认知具有了目的性,使认知能够按照人的价值需要进行发展;意志又使情感具有了目的性,使情感能够按照人的价值需要进行发展。如果没有情感的引导,人的认知活动就是漫无边际,人就会遇到什么就认识什么;没有意志的引导,人的情感活动也是盲目的、受本能控制的,人就会见利忘义、见异思迁、低级趣味。

在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之前,会听到些什么,将成为孩子理解世界的一扇关键之门。而这,却是孩子自己所无法左右的。因此,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方法及内容显得如此至关重要。

一:经常对孩子说话和唱歌。

无论是母亲单独和孩子相处还是父母都在,每天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和孩子说话。而且父母最好当着孩子的面交谈,给孩子一个自然,真实而美好的语言环境。并且给与孩子参与谈话的机会。这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好机会。除非孩子发问,一般不要给孩子讲解谈话中的某些生词的意思,即使问了,也只做最简单的回答。(可以在事后的某个时间专门解释)因为谈话过程本身和生词的理解是两个工作系统。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自然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温和的情绪。这里需要提一点,很多家长,特别是老年人,在和孩子说话时总爱说什么“喝水水,吃糖糖,洗手手,花花,狗狗”等这样的非正常词汇,并且总把孩子当“孩子”,用极其幼稚的语调和词汇来和孩子交流,这是对孩子发展语言和情感极为不利的。唱歌可以拓展孩子对语言的认知,让他感知到另一种情感表达形式,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很有帮助的。

二:成人要保持诚实的语言品质和道德品质。

孩子会把你教的一切都当真,所以,在给孩子讲解生词的时候,一定要准确,诚实。很多家长在面对一些敏感的字词,比如涉及性的,身体隐私部位的,以及一些不文明语言的时候,总爱采取回避或曲解的态度。完全没有必要,在孩子听来,“生殖器”和铅笔橡皮之类没有任何的不同,只需要在年龄稍大些时候告诉他们这些词语的使用场合就可以了。

三:不要强迫孩子学习的自然进程,

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前进。这一点似乎很难作到。看看多少的家长让孩子们早早地背唐诗宋词,那些很早就把诗文被的滚瓜烂熟的孩子,很难在语言上有更好的发展了。语言发展和其他很多方面一样,是要有一个自然进程的。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当然就会有自然规律。无知和功利心促使太多的家长违背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四: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听到人的自然声音,

而不是电子设备的声音。自然的人声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声音的细微差别,体会其中情感的不同。而电子设备传出的声音却缺少了“弦外之音”,要知道,声音一旦少了情感,再好的音质都会缺乏美感。家庭生活的自然声音很重要,太多嘈杂的背景音如电视,音响等扰乱了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同时也分散了孩子成长的精力,没有爱的味道的电子声音灌进孩子的大脑,真的会消耗他们成长的能量

 导语:情绪对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正性情绪(快乐情绪)如愉快、兴奋等,使人的感知变得敏锐,思维活跃。正性情绪体验即快乐情绪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

 一、选择和创设生动的情境

 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专题活动,贴近幼儿已有经验,自然、生动、有效。我们不仅选择自然的情境,同时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自主感受、体验、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和行动能力。如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弱,就将等待倒水、荡秋千、盥洗、举手发言、玩新投放的玩具等真实情境,用视频或图像记录下来,在“延迟满足”情感专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观看、分析,引导他们提炼出在这些情境中“等一等”“忍一忍”等方法,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醒幼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我们为了让幼儿学会行为归因。在“竖起你的大拇指”情感专题活动中创设了“夸夸朋友”这一情境,从集体教学、游戏、生活三种活动人手,分别罗列出“值得夸”的项目。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认真倾听值得夸、动脑思考值得夸、积极发言值得夸、坐姿端正值得夸等。各项目都用幼儿看得懂的图示展示在“赞美墙”上,幼儿据此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里,情境发挥了暗示和引领作用。

 我园在情感专题活动中选择和创设的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贴近幼儿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真实的事件才会使幼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发现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带有普遍性的情境进行情感专题活动。如,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事件是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其中同伴争执引发的消极情绪占486%,比例很大,这是具有普遍教育价值的切入点。如果围绕这一内容开展恰当的活动,会使大部分幼儿受益。于是,我们截取了幼儿在分享玩具、下棋、选凳子等真实情境中的同伴争执事件,引导幼儿一一进行体验、分析、讨论。如在分享玩具情境中,孩子们很容易发生争执。我们便把相应的情境记录下来,再通过视频回放、角色扮演、经验提炼等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并讨论“如何做会分享的宝宝”。

 (二)具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放松地感知,展示真实的自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积极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齐心协力”情感专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齐心协力”的含义,我们创设了“两人三足”“拼字”“送信”等游戏情境。幼儿在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活动,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只有大家一起尽力往共同目标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蕴含体验的机会

 情感教育活动重在体验,具有感染性、可操作性、任务性、竞争性的情境,往往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而深刻的体验。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创设具有以上特点的、蕴含体验机会的情境。例如,在“耐心”专题活动中,我们每日设置耐心体验时段,带领幼儿一起放慢节奏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耐心的品质;我们设计了耐心指令。

 如安静的手势、平息情绪的手势、耐心音乐、耐心色彩牌等,使幼儿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受到感染;我们设计并组织幼儿玩有利于培养耐心的游戏,如闭眼数数、单脚站立、缓慢走线等;我们在集体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关活动,如中班“拼图”活动主要是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挑战自我,不怕困难,养成耐心的品质。在活动之初。我们发现幼儿的拼图能力有显著差异,有些幼儿能拼70块,有些幼儿只能拼16块。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纵向评价图,为每个幼儿设置不一样的任务情境。孩子们每天挑战自己的极限,还与水平相当的人竞赛,大大提高了拼图的热情和智慧。就这样,幼儿在以上几个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情境中一次次亲身实践,对耐心的意义有了真切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

 “体验”是幼儿在情感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更不是简单地‘讲道理’所能奏效的。原则上讲,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东西,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2013,冯晓霞)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符合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我们的情感专题活动采用了同质体验和螺旋式体验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情绪能力。

 (一)同质体验

 “同质体验。指由同类对象所产生的同一种情感体验的积累;每次体验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应掺入新的成分,即激起体验的情境要有变化,对情境的认识要逐步深化。”(1998,朱小蔓)我园意在让幼儿通过同类活动的多样化横向体验的积累,逐渐形成某一种情感品质和能力。

 不同内容的同质体验。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活动内容上有所变化,使幼儿从不同角度体验同一种情感,保持活动兴趣,不断丰富、深化体验。

 如,我园每学期开展一次的全园联动活动就是按照这样的体验方式设置的。如在全园联动的“耐心”专题活动中,大、中、小、托班都围绕培养幼儿的耐心品质进行活动,但每个班从不同的内容切入,分别是叠高、玩多米诺骨牌、刺绣、编织、拼图、黏贴、制作服装、剪纸、工艺自画像等,其间幼儿通过同龄对班(对班即幼儿、教师、环境定时定点部分交换)、混龄对班等形式进行横向体验:最后展示时,由全园幼儿一起参与,在多种活动、多种玩法中体验耐心。从而明白耐心的'真正意义是应对挑战、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达成目标,而不是指慢慢做事。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每天在日常生活、游戏、户外锻炼等环节中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如幼儿在玩音乐游戏、选择玩具、排队下楼梯、轮流玩滑板等时候都可体验延迟满足,学习自我调控。我们采用“我等在你后面好吗”“好朋友跟别人玩了,下次再找他”“你玩好了给我”等语言引领,使幼儿体验这些语言在不同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自我调控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不同时间的同质体验。我园有一个全程大单元专题活动的做法。即小、中、大班每一学年都做同一个专题,大目标一致,但具体活动内容会根据幼儿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这样的活动是逐步递进的,前一年的体验是后一年的准备,后一年的体验是前一年的发展,这不仅能促使幼儿更自主地参与,而且能使幼儿的体验有所积累。如围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我们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专题:小班——“朋友车”专题,引导幼儿关注同伴,学习轮流、谦让、协商、关心、帮助等策略:中班——“受欢迎的小棋手”专题,借助评比“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引导幼儿学习遵守规则、控制情绪、理解他人、安慰他人等策略;大班——“多米诺骨牌”专题,通过评选“爱的合作小组”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分工、宽容、理解、分享、帮助等策略。通过这个系列大单元专题活动,幼儿对交往策略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体验,有助于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二)螺旋式体验

 螺旋式体验是指先通过体验引发思考,再进行操作,提升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于实践,再进行体验,从而呈现纵向、螺旋式上升、层层推进的特点。

 首先,在情境中初步体验

 创设易发生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体验情绪事件带来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达,初步思考情绪事件的成因。如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创设全班幼儿两两交换同伴下棋,记录并张贴输赢结果的情境,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输的幼儿不要烦恼、不服,赢的幼儿也不要得意、沾沾自喜。

 其次,加深体验,提升经验

 再次创设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情绪事件,反思其中的行为,归纳提升处理情绪事件的经验。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加入新规,创设更复杂的情境:当两个棋子走到同一格时,后者可以将前者打回起点。这个新规增强了挑战性,容易引发情绪事件,加深幼儿的体验。

 于是,教师在情绪事件发生时,引导双方分析情况,既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换位思考,使之进一步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只要大家没有违反规则,就要坦然接受结果,做一个受同伴欢迎的小棋手比输赢更重要。教师还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一起梳理、归纳出情绪表达合适、会安抚别人、懂得谦让、遵守规则等受欢迎的行为,提升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再次,实践运用

 体验运用有效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展示解决情绪事件的典型案例的图示或视频。让幼儿重温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起到正强化的作用。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总结,把有效的经验转化为通俗的话和好记的图示,以便幼儿在面对情绪事件时迁移运用。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新的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进行聚焦体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归纳了“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后,教师又创设了新的情境,即骰子掷到“6”的人可以增加一次掷的机会等,鼓励幼儿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归纳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体验互相理解、友好交往的快乐。

 三、归因提炼,帮助幼儿掌握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归因模式所决定。只有学会正确地归因,才会积极面对挫折和错误,才不会怨天尤人。

 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后,教师需要和幼儿一起分析,将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有价值的方法,在班里推广,便于幼儿迁移运用。

 首先,学习归因,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归因能帮助幼儿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并客观地剖析事件,提高处理情绪事件的能力。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在幼儿已初步了解“魔语”的作用后,教师提供了五个游戏中幼儿争执的画面:两个小朋友在生气地抢球:一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一旁的小朋友,倒下的小朋友生气了;两个下棋的小朋友正为某一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一个小朋友在玩玩具,另一个小朋友故意抢走他的玩具;一位小朋友非常想看小伙伴的书。

 教师让幼儿逐一观察,并讲述自己如果是画面中的小朋友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解决问题。幼儿说出了各种各样的“魔语”,如“我们两个都不要抢,这个球给别人玩”“这次我让给你,下次你让给我”“我很想看,我和你一起看好吗”“我的书很好看,跟你换一本”。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你认为这些“魔语”能够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这些“魔语”可以表达自己心情,能够使别人得到安慰等。总之,“魔语”就是可以使大家开心的话、能够解决问题的话。幼儿通过这样的归因练习,知道自己应掌握更多“魔语”,并恰当使用“魔语”。

 其次,提炼有效经验并迁移运用

 幼儿在情境中经过充分体验会积累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经验是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引导他们提炼出有价值的、形象的、易记忆的、可推广的经验,以便他们迁移运用。

 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将他们提供的“魔语”提炼为四类:赞美“魔语”,如“你绳子跳得真好,我佩服你”“你是下棋高手”;心情“魔语”,如“我今天非常开心”“我输了有点难过”;解决问题“魔语”,如“我们一起看书好吗”“我玩一会,等会给你玩,你稍等一下”;礼貌“魔语”,如“对不起,我帮你擦干净”“谢谢你的帮助”,等等。通过分类提炼,幼儿强化了对“魔语”的记忆,在实际活动情境中更容易想起该使用哪类“魔语”。帮助幼儿提炼经验的方法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作品很有感染力,从中能提炼出很多供幼儿学习的范式。

 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儿歌、、音乐剧、动画片等,形象化、情景化地加以呈现,提炼出精彩片段,让幼儿多通道地感知并模仿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迁移使用,从而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如绘本《我会哭我会笑》画面形象生动,幼儿容易接受。我们借其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

10个小游戏,提升孩子认知能力!

1寻找颜色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玩法:妈妈可以示意孩子找出生活上各种色彩的事物,如红色的中国国旗、红灯、灭火器等,绿色的草地,邮筒,蔬菜等。让宝宝直观地感受各种色彩。

小贴士:刚开始时一次让宝宝认识一种颜色,太多颜色会影响他进行判断。

2手指画

适合年龄:3岁+

玩法:玩玩自己的手指吧,给自己的手指做出各种造型、表情,编出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这可是发挥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

小贴士:选择颜料要选择那些无刺激气味以及容易擦洗的。

3接龙讲故事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玩法:外出坐车或等车时可以玩接龙游戏,如妈妈先开头:“从前有一个森林。”引导宝宝接着想象:“跟住了三只小猪”……充分调动宝宝的想象力啊有木有~小贴士:如想加强难度,在续句前不妨叫孩子每次也由故事的第一句说起,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4分水果

适合年龄:1岁以上

用具: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等)、一个篮子、

玩偶玩法:将盛着各种水果的篮子放到宝宝的面前,再拿出一些玩偶,由妈妈抱着;然后对宝宝说:“大熊要吃苹果,宝宝请你帮它拿一个XX。”随意说出篮子内的水果,或叫宝宝拿不同的水果。

小贴士:当宝宝熟悉游戏玩法后,可增加水果的种类以增加游戏难度。

5称米学重量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2个空饮品纸盒,一支竹竿、一条绳子玩法:把饮品纸盒的顶部剪去,挂一条绳子在竹竿上,绳子的两端绑着2个纸盒;让宝宝把米分别放进2个纸盒内,哪一边坠下,就在另一边加米。可以对重量有初步的认识。

小贴士:妈妈把住竹竿,让宝宝来加米。

6玩沙玩水

适合 年龄:1岁以上

用具:各种玩沙玩水的工具玩法:在暖和的日子,带小孩到沙滩堆砌不同形状的沙堆,然后在沙子里加进水,看沙子有什么变化。

小贴士:不要因为怕把衣服弄脏而对宝宝诸多限制,玩沙玩水的时候是他想象力充分发展的时候。

7水蒸气指点点

适合年龄:10个月以上

用具:浴室里,放好热水玩法:妈妈在给宝宝洗澡前,先把热水放在浴缸中,并尽量保持房间的水蒸气;然后引导宝宝在被水蒸气蒙住的镜子前用手指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能力和想象力。

小贴士:要注意房间的空气流通和温度的改变。

8好玩传声筒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2个纸杯、1根线玩法:在2个纸杯的底部,各用针线穿一个小孔,用一条长约60厘米的线串起来;妈妈和宝宝各拿一个杯子,用互通电话的方式传递各种声音。趣味性、互动性十足啊!

小贴士:在玩的时候转过身,两人彼此看不见,增加传声的神秘感。

9影子戏

适合年龄:2岁以上

用具:台灯玩法:晚上的时候,亮起台灯,妈妈面对墙壁站立,双手交叉做各种动作,让手的影子投影在墙上。让宝宝跟着学妈妈所做出的动作,能让宝宝灵活运用自己的小手,网上这种教程不要太多的。小贴士:2岁以下的宝宝会比较被动,可让他躺在床上,看着影子戏。

10大自然的声音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玩法:妈妈带宝宝到公园;让宝宝闭上眼睛用耳朵听,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培养倾听和想象是多么难得。

小贴士:妈妈可以让宝宝记录所有在公园听到的声音,比如小鸟、风的声音等

1,熟练地运用双手识别物体

在家里,我们可以准备不同种类的物体,来让孩子进行触摸和感知,孩子的双手和物品的接触,会把这样的刺激传给大脑和神经,接收到不同的反应信号,孩子表现也会不一样,这就很好的锻炼了孩子的认知能力。

同时,也是对孩子手部精细动作和肌肉的锻炼。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主动的探索,不要把物品直接放到孩子的手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抓取,这样物品的硬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可以被孩子直观地感受到。

2,颜色和形状的训练

婴幼儿对于颜色的识别,可以很高效地提升认知能力。例如:家长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小球,每个小球的大小几乎一样,刚开始的时候,先教会孩子认识2~3种颜色,当然,孩子很可能记不住,这就需要家长长时间对孩子进行锻炼,随着次数的增加,紧接着,颜色数量也随之增加。形状训练和颜色训练类似,原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准备不同形状的卡片,例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等,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教孩子识别物品的形状,对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有好处。

3,记忆力练习

很多早教游戏,对孩子的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家长在家里也可以陪着小朋友一起进行。例如:寻找丢失的小球;首先,家长准备3个空纸杯,然后拿一个小球,放到其中一个杯子里,然后盖上盖子,让孩子猜一猜小球去哪里了?

如果孩子能很快找到,那么,我们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把杯子进行随机移动,再让孩子寻找。隔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用其他的物品,继续来进行情景演练,这样也强化了孩子的记忆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