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兮秋菊长无终西表达了什么的感情?

春兰兮秋菊长无终西表达了什么的感情?,第1张

九歌·礼魂

屈原 〔先秦〕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译文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注释

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芭(bā):通“葩”,一种香草

姱(kuā夸):美好。

倡:同“唱”。

容与:舒缓。

  此诗在《九歌》在最短,几乎接近诗里的“风”诗,但寥寥数语,却把一个盛大集会的场面描写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随着激烈的鼓点和舞步,传递香草做着游戏上神灵快乐(这就达到了祁神许愿的目的)。诗末“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两句,完成了组诗的整体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为贯穿组诗各篇(除《国殇》)的联结线。这个香草即是总谱的五线谱(形式)又是总谱上的各个音符(内容),这种宏观构思是前无古人的。通过送神,展现了诗人矢志不渝的报国决心。

菊花》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作者爱菊花的理由,还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给读者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原文及翻译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赏析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这是一首赞美菊花的七言绝句,全诗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诗人喜欢菊花的原因是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这首诗借物咏怀喻志,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

原诗:

《菊花》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释义: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扩展资料:

此诗于贞元十二年(公元807年)作于长安。

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物我交融。除开头两句外,其余句句写菊,又甸句是写自己,是托物言志的杰作。写物而不离人。物与己交融在一起。物又不粘在物上,处处关己。写己又不脱于物,处处以物出之。

如三、匹两句写菊花之色与香,关涉自己翻官之事。五、六句写菊不畏霜露而震日暮,关涉自己的迟暮之感。七、小句写菊花的愿望关涉自己期望入彰之情。

其次,本诗在用典上也有独莹之处:自然而然,毫无切削之迹,囊无晦涩之感。如三、四两句用陶渊明与罗含的典故,如同己出,与自己的诗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实在是其他人难以企及的。

诗人借菊花委婉地表达出来了:“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泛,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指以黄金仿鹦鹉螺形铸造的酒杯。“白玉堂”一语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两句中的后一句。此处暗指朝廷。

这两句诗字面上把菊花人格化,表明它希望被浸在金杯之中,被送到白玉堂上为贵人所用,而实际上表现的是诗人期望入朝做官的心绪。

——菊花 (元稹作唐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6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