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扑过来”描写浪花,无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写法,本来没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观意志,能主动对礁石发起攻击。而接下来的是:写礁石“打碎”浪花,同样把礁石拟人化了,客观事物的相磨相荡,仿佛是人与人的斗争。
这里,就有了比喻、拟人,同时,在更深的层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观事物本来没有什么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来,它们却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实际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给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
这样的写法,使客观世界变得“人情化”,赋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荡在宇宙间,确实是打动人心的好诗。
塑造了一个久经斗争考验,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的顽强坚韧的形象。
礁石可以是象征为智利的独立与发展而终生呼号的聂鲁达,也象征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还可以象征“遇到连续的迫害”、“要求生存的权利”而不畏强权、不息抗争的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
扩展资料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原文为: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礁石
《礁石》
现代 艾青
原文: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扩展资料:
《礁石》创作背景:
1954年7月,诗人艾青应智利众议院邀请,出访智利并祝贺智利诗坛泰斗聂鲁达五十诞辰。《礁石》是诗人于1954年7月25日,即这次出访期间所写的。
而且,当时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之际,百事待兴。但中国面临的困难却难以消失,不说那“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单就经济建设来看,困难,打击就没有间断过。
中国人民在这样一个的新历史时期,与战争时期共同的是最需要精神上的鼓舞。《礁石》正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地鼓舞了几代中国人。
《礁石》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现当代诗人。浙江金华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1932年开始诗歌创作,1933年以“艾青”的笔名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而成名。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二十多部,并散文集、论文集、译诗集多部。其诗作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礁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