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不要太长)?

水浒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不要太长)?,第1张

作者以冷静的笔调描写了末世(北宋末年)上山为匪的人们的生存状态。水浒传可以说是一幅描绘众生相的画卷。

有的人看到了他们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有的人认为忠义必不做强盗而强盗必不算忠义;还有的人看破打打杀杀思考该如何解放自我。梁山的故事好比是菜品繁多的自助餐,读者喜欢吃什么便从桌子上拿什么。可我们是什么样的吃相,和做饭的大厨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浒传》是以描写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bai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真实的社会面貌,歌颂了民众的反抗精神。

《水浒传》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扩展资料: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传》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

全书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

全书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扩展资料:

文学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作为一种新的文体,从此在文学领域内确立了应有的地位,开始逐步改变以诗文为正宗的文坛面貌。

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和《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和鉴赏习惯。

-水浒传

《三国演义》并没有什么思想感情,也不是表达对封建思想的不满,作者的目的是要说明历史学中的一个道理就是,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在三国开头的第一章就已经说明了。这个是历史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用物理上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动态的平衡。《水浒传》是有的,它所要表现的是两点,第一是表现宋朝佞臣当道,政治腐败的黑暗社会;第二,在如此腐败的朝代中,仍然有英雄出世,首先是赞叹他们的英雄气概,到后面几章则是对梁山好汉最终结局的哀叹。所以,总体而言,一个是对宋朝腐败的愤怒,一个是对梁山好汉英雄的赞叹,但是同时悲哀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

,《水浒传》的主题可以做以下的概括:1、官逼而民不得不反。即金圣叹所说的“乱自上作”。作品前七十回写了众多英雄被黑暗的社会和腐朽的统治者逼上梁山的故事,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2、造反是为了改善封建统治的环境,而不能危及封建制度和最高统治者,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3、在个人受压迫损害与封建统治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应做出牺牲,即宋江说的“宁使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4、造反者不要想着授官晋爵、封妻荫子、光宗耀祖,而最好是功成身退、归隐湖山乡间。如燕青。作者对这个人物特别偏爱,说“若论聪慧,一百多个弟兄多不如他”。即认为他是头脑非常清醒的一个好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