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陈的名人的小故事(简单概括)

古代姓陈的名人的小故事(简单概括),第1张

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时好学。仕蜀时为散骑黄门侍郎。入晋后,司空张华爱其才,荐为孝廉,任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晋灭吴后,他广泛收集三国时期的官私著作,著成《三国志》,分成三书,即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条分缕析,平行叙述,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后人推重他的史学和文笔,把《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列,称为四史。他还著有《古国志》、《益部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陈氏五杰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陈氏五杰故里——桃里)

500)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中国历史上名门望族、显第世家颇多,地处偏僻的修水县在近现代涌现出义宁陈氏即其中一个著名的家族,一个可以把修水把九江甚至可以把江西写大的文化世家。

义宁陈氏五杰陈宝箴(1831—1900)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之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学大师、教育家,他学识渊博,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四人事略均载入《辞海》 笔者注);陈衡恪次子陈封怀(1900—1993)著名植物园专家、植物分类学家。一家四代出了这五位杰代人物,修水后人并称之为陈门五杰。陈宝箴1831年正月十八日出生于今修水县山口镇竹段村,故居至今保存完好无损。这五杰除学术、思想造诣极高外,而清廉节俭的高尚情操也极难能可贵,也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陈宝箴:并非有意钓清廉

陈宝箴任巡抚时,乃是封疆大吏,但生活极为清贫,经常吩咐抚衙厨房尽量少买荤菜,多办蔬菜。厨房仆役私下议论:老爷装样子故作清廉。陈宝箴听了并不生气,还作了一首诗送厨工:“嚼来确是菜根甜,不是官家食性偏。淡泊生涯吾习惯,并非有意钓清廉。”

陈宝箴的父亲擅长中医,他从小也爱读医书,明医里。1895年初秋,湖北巡抚谭继洵得重病,陈宝箴帮谭开了一个处方,谭病痊愈。一天,谭派人送给陈家一份礼物,计鱼翅一盒,酒一瓮,银票五百两。陈宝箴因一向清廉,家境极不富裕,谭送礼物是有意资助他,但陈宝箴婉拒之。

陈宝箴被革除巡抚之职后,将回江西,可是两袖清风,连回家的盘缠都成问题。后由一好友解囊相赠,陈宝箴才得以携眷返回南昌,安葬夫人,筑造草庐。朱德裳在《三十年闻见录》中赞叹:“吾阅世数十年,所不愧清风亮节者,义宁陈氏足以当之”

陈三立:不攀权贵德堪夸

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对陈三立的才学十分赞赏,曾推荐陈三立进宫给溥仪讲授古文。陈三立不愿入帝王家,婉言谢绝,并转荐进士朱益藩以自代。

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的谭先生,有一女 ,其女贤淑善文,求婚者众,而谭先生 却看中陈三立的五公子登恪,并托人三次上陈家说媒,但陈三立一再拒绝,说:谭是大官,我不能高攀,谭只好作罢。

清末明初,士大夫之流纳妾者众多,但陈三立对此深恶痛绝。原配夫人罗氏,早卒,续配俞夫人,感情很深,相敬如宾。陈三立恪守一妻制,不置侧室,这种操守在当时是难得可贵的

陈衡恪:润金既定不多收

陈衡恪住北京时,曾有一位叫潘馨航的先生,对陈衡恪的画十分钦慕。一次,他登门请陈衡恪作画16方。那时陈衡恪定的润金为每方一元,共计16元。但潘先生认为定价太低,给了20元。陈衡恪不愿多收,他说:“我的画论价或许不止卖这些钱,但润例既定,说按规定收取,我一文也不会多收你的”。

一个要多付,一个要少收,各执已见,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是陈衡恪学生出了个主意,请陈衡恪再画四方给潘先生。

陈寅恪:拒收馈赠品如梅

陈寅恪遍游欧美,但在生活作风上从不染习“洋气”,一直保持生活节俭、廉洁自爱的作风。有一次,在美国某地,一位与其相知洋人在知道陈寅恪返国时,特地买了一份名贵的礼物以作纪念,但陈寅恪以不便携带为由婉拒之。他不爱接受外人馈赠,甚至亲人之间,也同样严以律已。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其侄封怀见他穿衣比较单薄,便送了一件皮袄给他。但他一直没穿,在家里放了一冬又原物退还给了封怀。

文革时期,当陶铸成了党内走资派第三号人物时,造反派数次要求陈寅恪揭发陶铸,并暗示“揭发有功”,陈寅恪大义凛然,丝毫不去考虑揭发陶铸或其他校领导的“罪行”而换取廉价的“宽大”。

陈封怀:权贵不惧保红枫

1948年仲夏的一天,庐山植物园忽然来了四位彪形大汉,陈封怀不知来的是何方神圣。来者称系“美庐”(蒋介石行宫)所派,要挖植物园中鲜艳如丹的红枫装饰“美庐”庭院。陈封怀不畏强暴,挺身而出地说:“红枫不能挖,树木是植物园的,我的责任是保护”。陈封怀的大义凛然,迫使来者讪讪而退。

事后,时任的庐山管理局局长、江西省农业院院长,甚至是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江西省政府主席王陵基也出面劝说,陈封怀均不为所动,保护了这棵极为珍贵的红枫。

1934年至1936年,陈封怀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留学,师从当时世界的著名植物学家史密斯,获硕士学位,深得师长与同行的赞赏,并以植物没有国界、植物学也没有国界为由,劝说陈封怀在英国工作,具体研究报春花。陈封怀回答:“植物学没有国界,而我有国籍。报春花发源中国,我的根也在中国”。因而谢绝了英方的挽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事植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陈衡恪

一八七六至一九二三)字师曾,号两者,号所居曰槐堂,曰唐石移,曰染仓室,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祖宝箴湖南巡抚;父三立进士,工诗,世称散原先生。慧绝,十岁能为擘窠书,涂抹云烟,工诗文,世以奇童目之。既冠赴日本习博物,归任南通、长沙等校教师,继任教育部编审,北京高师、北京美专教授。工篆刻,熔铸秦汉,古拙纯朴,毫无霸悍之气。中年因病早逝书法则篆、籀、隶、魏、其、行诸体无不工,笔力苍劲,风神秀逸,独具一格。画山水得力于沈周、道济、髡残、石溪、蓝瑛,不使一笔入四王,故生辣坚强,钩多皴少,尤不耐渲染,瘦骨嶙嶙,笔笔有力。花卉,则综合陈淳、徐渭、华昆、李鱓参以吴昌硕,挺拔俊逸,不取怪态,以习博物,故形态逼真。偶作人物,亦时写生,所作京华风俗图,有金农、罗聘遗意。平生唯不擅作翎毛,故常与王梦白(云)合作。性行纯笃,喜奖掖後进,齐白石得其助甚多。一九二三年夏以继母俞夫人病,驰赴南京,母死而以哀悴发疾卒于南京,年仅四十八。著有染仓室印存、陈师曾先生遗墨、槐堂诗钞、不朽录。《门人俞剑华追记》

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

陈姓来源于妫姓,陈姓人是舜帝的后裔。在舜当天子之前,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于是舜的后代便称为妫姓。西周初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以后,他找到当时舜帝的后代妫满,把大女儿嫁给他,封他在陈,建立了陈国,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他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强盛了许多年。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陈胡公、胡公满。他的子孙便以国为姓,称为陈氏,并尊陈胡公为陈姓的得姓始祖。

陈姓其他古代历史名人

陈 胜:阳城(今河南省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

陈 平:阳武(今河南省原阳)人,汉初名相,曾六出奇计,佐刘邦定天下,后与太尉周勃合力而诛诸吕,迎立文帝。

陈 琳:字孔璋,汉末著名文学家,江苏省扬州人,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恶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绍使之典文章,军中文书,多出其手。最著名的是《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诋斥及其父祖,极富煽动力,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一战,袁绍大败,陈琳为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刘桢、应瑒、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河南许昌人。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人。著有《三国志》65卷。书以三国并列,亦属首创。

陈 禕:法号玄奘,河南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人,生于官吏家庭。曾历险去天竺(今印度)取经,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

陈 抟:宋初著名道士,亳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著有《无极图》、《指玄篇》、《正易心法注》等。对理学和道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陈霸先:字兴国,南朝梁名将,陈开国皇帝。吴兴长城(今浙江省长兴)人,出身寒门,好读兵书,精于武艺,明达果断。公元557年代梁自立,是南朝陈的建立者。

陈子昂:字伯玉,唐代著名诗人,梓州射洪(今属四川省)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是诗歌革新的先驱,其文学理论对当世影响很大。

陈友谅:元末沔阳(今湖省仙桃)人,农民起义领袖。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隶倪文俊为簿书掾,渐升至元帅。曾建国大汉,昙花一现,在位仅三年。

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省诸暨人,明末清初著名山水画家,曾师兰瑛,长于花鸟、山水、尤精人物。清入关后,不作贰臣,出家为僧。

陈天华:字星台,号思黄,湖北省新化人。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宣传革命思想,影响甚大。

陈玉成:原名丕成,广西省藤县人,贫苦农民出身,自幼失去父母,由祖父抚养长大。十四岁参加金田起义,为太平天国青年名将,授英王,末能挽狂澜于既倒,含憾而死。

陈寅恪: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江西省修水人,当代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通晓多国文字及蒙、藏、波斯、西夏等文字。其中《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是巨著。

古代姓陈的名人的小故事

〖平勃〗

“平勃”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陈丞查世家》。

平勃在这里指的是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是西汉著名的大臣,陈平是文臣,周勃是武将。他们二人跟随刘邦征战多年,在楚汉之争中为灭楚兴汉建立了功勋。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把诸吕安排在朝廷的显赫位置上,参与朝政。惠帝病亡后,吕后又擅立假太子为帝,自己亲临朝政,发号施令,企图封诸吕为王,遭到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大臣的反对。对此,吕后并未罢休,她又杀害少帝,立刘弘为帝,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免除右丞相王陵的职务,大封诸吕亲信,妄图篡夺刘氏政权。

吕后一死,诸吕密谋篡以夺位,准备谋反,但惧于大臣周勃、陈平的威严,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久,齐王刘襄带头发兵,陈平和周勃看到消灭诸吕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采用计策使吕禄交出兵权。周勃单身闯入北军,杀了吕禄,掌握了兵权。在朝臣们的通力合作下,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维护了刘氏的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之意。《晋书王敦传》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庆管平勃济之略。”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陈老佛〗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晚上飓风大作,暴雨倾注,潮水溢上塘面,快要涌进陈化成的军帐。部将请他移帐,他回答说:“大帐一移,三军惊忧,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于心何安”当时,裕谦驻在距吴淞口十余里的宝山,他估计陈化成一定移帐了,就派人前来探望老将,只见陈化成镇静地坐在原来的军帐中忙着处理军务。一次他患痢疾,裕谦派了医生来,他谢绝了,说:“栉风沐雨,军营常事,我以老惫偶疾,何独张皇”继裕谦任两江总督的牛鉴,听说陈化成吃的是糙米,生活俭朴,以为他身边缺钱,就命令军需局每10天送白银250两。陈化成坚决不接受。在陈化成生日这天,有人送去金字旗为他祝寿,结果被他当场下令撕裂了。冬天,大雪压帐,平地积雪盈尺。他冒严寒划小舟,往来于滨海风浪之中。清晨,他踏着深雪到各营帐中察看将土,亲如家人,士兵呼之为“陈老佛”。

〖陈、梁同著《再生缘》〗

陈梁,即清代陈端生和梁德绳两位女性作家,她们共同创作了长篇弹词《再生缘》,成为清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端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太仆陈勾山(兆仑)的孙女,陈玉敦的次女。她自幼聪敏,娴于吟咏,23岁时嫁于会稽诸范菱(字秋塘)。婚后7年,范菼因获科场请人代作诗文罪(实为冤案)被谪戍远方。据《闺媛丛谈》记载说”,丈夫远戍以后,她便停止了“膏沐”,一心撰写《再生缘》弹词。她曾对人说:“婿不归,此书无完全之日也。”后来,丈夫范菼遇赦归来,在他尚未到家的时候,陈端生却死去了。《再生缘》,她只写到17卷,未能完稿。剩下的部分为3卷,由另一位作家梁德绳完成。从《再生缘》第65回一段记叙自身生平的文字来看,前17卷是用十多年的时间写成的,这由这段文字中下列一些词句可以看出:“管隙敢窥千古事,毫端戏写《再生缘》”;“岂是早为今日谶,因而题作《再生缘》”;“岁次甲辰春二月,芸窗仍写《再生缘》。悠悠十二年来事,尽在明堂一瞬间。”甲辰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这一年她又拿起笔来继续写那停顿了十二年的《再生缘》,即所谓“重翻旧稿增新稿,再理长篇续短篇”。不幸的是,重新动笔不到一年,她便与世长辞了。

梁德绳,字楚生,晚号古春老人。她也是浙江钱塘人,工部左侍郎梁敦书的女儿,清兵部主事许宗彦(周生)的妻子。说她续写并最后完成《再生缘》,是不确切的。因为实际上,《再生缘》的后三卷是由她和她丈夫许宗彦完成的。这件事,王搜的《闺媛丛谈》说得很清楚:“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女士(陈端生)卒。许周生驾部与配梁楚生恭人足成之,称全璧。吾国旧时妇女之略识之无者,无不读此书焉。”《再生缘》后三卷虽为夫妻同续,但一般只署梁德绳一人,可能因为梁德绳在续写时贡献较大的原因吧!据说,梁德绳是一位很自信的女人,续完《再生缘》后曾说:“如遇知音能改削,竟当一字拜为师。”梁德绳还著有《古春轩诗钞》二卷。

陈、梁二人完成《再生缘》后,又经过侯芝的改订,才传之于世的。《再生缘》是《玉钏缘》的续作。《玉钏缘》叙写的是谢玉辉的故事,《再生缘》是写谢玉辉转生之后的姻缘故事的,故名“再生”缘。《再生缘》叙写的故事是:

元成宗的时候,朝中尚书孟士元生有女儿孟丽君。孟丽君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与乳母苏大娘的女儿映雪同居闺中,十分要好。都督皇甫敬的儿子皇甫少华,国丈刘捷的儿子刘奎璧,两人同时派人求婚于孟丽君。孟丽君父孟土元,决定让二人比射以定姻亲。结果,刘奎璧比射失败,孟丽君许配皇甫少华。刘奎璧怀恨在心,诓骗皇甫少华到家,欲醉酒后把皇甫少华烧死。刘奎璧妹刘燕玉救出皇甫少华,并愿为皇甫少华次室,私订了终身。这时,辽东元帅邬必凯侵犯登州,海疆告急。刘捷乘机保奏皇甫敬为帅出征,结果为妖道所擒,刘捷又诬其降敌。昏庸的皇帝下旨捉拿了皇甫敬全家。皇甫少华微服出走,皇甫家家道败落。刘奎璧乘机再向孟丽君求婚,孟丽君不允,于是推荐映雪冒名顶替。映雪也不愿嫁给刘奎璧,于是在成婚之夜以利刃刺中奎璧额,之后投昆明湖,结果为丞相梁鉴的妻子所救,认为义女,取名素华,携她进了京师。孟丽君出走后改名郦君玉;女扮男装,后人京赴试中了会元,并被梁鉴招为映雪之婿。接着,郦君玉连中状元,官居极品,奉旨任武举主考官。皇甫少华应试,中了武状元。皇甫少华奏请皇帝招抚勇娥,与其共征邬必凯。平敌之后,皇甫少华回京,把自己更名改姓、全家被刘捷陷害、刘捷在平敌中通敌等事票告了皇帝。皇帝大怒,下刘氏全家于狱,封皇甫少华为忠孝王。刘燕玉归于皇甫少华,皇甫少华立誓等待孟丽君,非得丽君不先与燕玉同房。郦君玉恨皇甫少华之娶燕玉,因此不愿露出真相。不久,郦君玉女扮男装事被皇帝知道,皇帝欲娶她为妃。幸而太后下旨认君玉为女,并封为保和公主,才得以了解此事。皇甫少华最终与孟丽君成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808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9
下一篇2023-07-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