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生后的新生儿,通常能对声音做出反应,会用细小的喉音来表示自己的听觉。出生两周左右,能分辨出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两个月时,开始懂得听到的语言中所流露出的感情因素首先说明本人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个父亲,有一定点的育儿经验,分享给大家。我认为,而且也这样做过,跟新生儿、婴儿聊天,对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是大有好处的。
很多父母一直认为3-4个月内的新生儿是完全不懂事,但很多事实证明新生儿从一出生就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刚出生的小宝宝,我们用铃声刺激,当铃声响起时,我们给予新生儿一定的动作其实构成胎儿部分内耳的耳蜗从妊娠第20周起就已经开始生长发育了,因为在孕期这个时候医生也就建议开始改做胎教了,虽然隔着妈妈的肚皮,但是他也在慢慢收集外界的声音信息,妈妈们可以回忆有的妈妈认为刚出生的婴儿不了解语言,就不用跟他说话了,和这么小的宝宝说话几乎是“对牛弹琴”,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我们建议妈妈每天和宝宝对话30分钟,促进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这30分钟内,你和宝宝必须处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尽可能地不受外界事物地干扰。因为,宝宝注意力最初的发育是缓慢为了增加乐趣,可以给宝宝看一些适合的绘本或布书,边看边给宝宝讲话,还可以跟大宝宝玩拍手游戏等进行互动。
新生儿的日常主要以睡眠为主,但这个时期语言的刺激对他日后语言能力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他每天有限的几次吃奶的时间与他进行语言交流,对于刺激他的大脑皮层的发育,促进语言能力。
#亲子教育# 导语儿歌是孩子们学习的另外一种方法,因此平时妈妈若是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学习一些儿歌来教宝宝们听,以下就来为家长们推荐两款有关儿歌的小游戏吧,一起都来玩玩吧,对宝宝们的智力开发很有用噢!
甜甜小嘴巴
游戏目的:
让宝宝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宝宝的语言和记忆能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唱儿歌:“小宝贝,甜嘴巴,喊着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2当唱到“小娃娃,甜嘴巴”时,妈妈用手点一点小宝宝的嘴巴。
3妈妈哼唱时配合夸张表情,逗宝宝笑;宝宝笑了的时候,可以借机亲亲他(她)。
游戏互动: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他还不懂儿歌的意思,但喜欢儿歌欢快的节奏,更喜欢家长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宝宝需要通过看家长生动的表情来更好地理解儿歌。
温馨提示:
妈妈每天坚持给宝宝念1-2首儿歌,每首儿歌要多念几遍。念儿歌时,应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宝宝会对大人的表情产生好奇。而且儿歌的节奏也会让宝宝感到十分愉快。
妈妈须知:
儿歌游戏很重要,如果把握适当,可以很好地激发宝宝的思维。另外,听音乐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音量的大小、节奏的快慢,乐曲所要表达的各种情感等等,这些来自方方面面的刺激不仅可以帮助宝宝辨别声音,对提高宝宝记忆力,开发宝宝智力也很有助益。
车车开动了
游戏目的:
锻炼宝宝的平衡感,训练宝宝快慢远近的感觉,同时帮助宝宝克服恐惧感。
游戏步骤:
1、把一条浴巾铺在床上,让宝宝先仰卧在浴巾上。
2、妈妈用双手拉住宝宝头部浴巾的左右角,向前拉动,一边拉,一边对宝宝说:“我们坐小车,小车开了,有好多好多大人,还有好多好多小朋友,他们离我们远了……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3、当拉到宝宝的枕头边停下来时,要告诉宝宝:“到站喽!宝宝下来了,我们到家了。”
游戏互动:
当浴巾行驶时,宝宝会很害怕很恐慌,妈妈这时的笑脸和声音是对宝宝的鼓励。拉浴巾的时候,妈妈要匀速前进,随着浴巾的不断行驶,宝宝会逐渐适应这种感觉。宝宝看到眼前的事物由远及近,这对宝宝的日后形成开阔的思维很有好处。
温馨提示:
行驶中妈妈要不停地告诉宝宝,“看见”什么人了,当然也可以栩栩如生地描绘其他的景色或者宠物之类的,这样才会有效果。同时,注意不要拉动太快,否则会让宝宝害怕,适得其反。
妈妈须知:
宝宝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人靠各种感官功能从外界摄取信息供大脑加工、处理、储存,进而又不断促使大脑向更高级形式发展。而信息摄取的83%来自于视觉系统。
现在,家长在亲子关系的认识上,特别是在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很多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却忽视孩子的精神营养,不懂得或抽不出空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使孩子得不到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不能满足用父母感情抚慰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需要。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也不利于家长了解和教育孩子。1情感交流是孩子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的工作也越来越忙,有些孩子一天到晚都难见父母一面,即使见了面也难有时间交流。所以,父母子女之间感情不容易沟通,家长的要求不能使孩子从情感上接受并努力去实现,致使教育失去意义,在家庭中形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和父母对孩子的失望的不和谐的状况,给父母子女双方都带来困惑。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独”的环境里,没有可能与兄弟姐妹相处和交流,无法享受与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许多孩子在家里感到孤独、胆怯,逐渐形成自我为中心和性格上的孤僻。如果父母此时又忽略了他们的感情需要,就会使孩子心理出现问题,造成性格缺陷。还有的孩子从小放在老人家里,很少有与父母交流感情的机会,孩子感到痛苦和不幸福。他们特别羡慕其他的小朋友与父母在一起游玩、上街购物的情景,甚至妒嫉其他小朋友与父母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样子。所以,作为家长,应懂得情感交流和沟通。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在孩子特殊的日子里为孩子制作一些有意义的卡片或为孩子点播歌曲。让孩子在充满着爱的世界里体会父母的爱和爱父母,并不断汲取健康的养分充实自己和发展自己。2创造交流的机会有许多家长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孩子整天在想什么或做什么,所以根本就谈不上与孩子沟通感情或进行思想交流。这种家长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家长,在工作之余不是打扑克、玩麻将,就是跳舞、侃大山忙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和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这种家长实质上就是没有做父母的意识,不负责任,缺乏自身修养,并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极端恶劣影响。另一种家长,确实是工作太忙,几乎没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所以没有机会与孩子交流,这实质上也是缺乏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伟人应属于最忙的人了,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忙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马克思一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但他仍不忘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交流思想;鲁迅有写不完的文章,复不完的信,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但每天至少有两个预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聊天。这给我们的父母一个很好的启示;如果希望你和孩子中间总是流淌着温暖、关怀和爱,请“偷空”回到孩子身边,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你,体谅你,成为你的朋友。3让孩子在“平等”和“具体”的爱中成长说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人信。但我国自古父母之爱以“严”为尚,孩子以是“是”为孝。那么,孩子又如何从父母满脸冰霜的脸上感到爱意呢?如,生活中仍有一些父母以“爱护子女”为由,粗暴干涉和剥夺孩子应有的各种权利特别是隐私权。他们偷看孩子的日记,偷听电话,私拆孩子的信件,干涉孩子与同学的正常交往等。这种“爱”不能算是真正的亲情之爱,不能为孩子所接受和理解,反而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和厌恶,甚至影响对孩子一些文明准则、习惯,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的培养。爱是父母子女在平等感情交流基础上喷发出的一种深刻的、教人向上的情感;父母的受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基础上的爱,感情沟通是疏通爱的桥梁,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改正。同时,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体谅自己的苦心,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家长在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要力求掌握正确的交流方法,懂得如何倾听孩子的表达,捕捉孩子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给孩子鼓励打气,使孩子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到你的支持,而且把你作为他永远的朋友。
1、抚摸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妇产科专家的实验所证实,抚摸胎儿或轻轻拍打胎儿是通过隔着孕妇的腹壁对胎儿施以触觉上的剌激,以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增加胎儿的心率。胎儿对触觉剌激有着较灵敏的反应。2、通过触摸动作和声音与胎儿沟通。父母都可以通过触摸动作和声音,与腹中的胎儿沟通信息,这样做可以使胎儿有一种安全感,使他感到舒服和愉快。实验证明,在母腹中经常被 父亲抚摸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翻身、抓、握、爬、坐等各种动作的发展,都比没进行过“体操锻炼”的早一3/4 3、给胎儿做体操。怀孕4个月后开始有胎动了,准妈妈可以仰卧平躺,尽量放松,双手捧住胎儿轻轻抚摸,轻轻按压,等待胎儿的反应,逐渐与胎儿建立起“游戏”关系。不但能训练胎儿的反应,还能增进感情。 4、光照胎教。光照胎教是在胎儿期适时地给予光,促进胎儿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功能尽早完善。7个月的胎儿视网膜才具有感光功能。光照后胎儿立即出现转头避光动作,同时心率略有增加,脐动脉和脑动脉血流量亦均有所增加。 4、光照胎教。光照胎教是在胎儿期适时地给予光,促进胎儿视网膜光感受细胞的功能尽早完善。7个月的胎儿视网膜才具有感光功能。光照后胎儿
经常和婴儿互动,对婴儿的帮助: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小孩的反映不明确,但爸爸和妈妈学好与宝宝互动交流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在互动交流情况下,不但能够提升亲子沟通,可以对宝宝有更多的是掌握。本文的内容是孩子出生后要时常和他沟通交流。孩子出生后要时常和他互动交流提升宝宝和妈妈中间的联络能够缓缓的抱着孩子,温柔地唱摇篮曲,或是轻轻拍打小孩的背。
你这种小举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夯实和提升宝宝和妈妈中间的联络。在日常日常生活,母亲轻轻地推拿小孩的后背、腹腔和手臂,这对宝宝和妈妈都很好。给婴儿按摩能够有效的释放压力,协助早产婴儿和婴儿成长。奇妙是指,能够合理减轻父母的“产后忧郁症”。开发智力南加州大学的专家学者们那样向大家说明说,与妈妈创建安全性和充满爱心的关联有利于婴儿大脑控制回路的发展趋势。
宝宝和妈妈做的全部互动交流都好像冲着彼此之间笑,一起玩拍手游戏,母亲带宝宝出来等,能够合理地影响小宝宝的“一些神经系统控制回路”。这样可以让小孩觉得安全性,感觉自己是妈妈必须的。与此同时,宝妈尽量让小孩子感觉自己是妈妈世界的中心。这种有利于小孩开发设计自身的社会发展、情感和语言技能。
营养成分和健康给孩子纯母乳喂养能够给孩子产生特别的温馨和亲密感。还可以协助小宝宝能够更好地去生长发育,小宝宝的身体健康,很有可能是从非常大水平上来更新宝宝语言的生长发育,提高婴儿的沟通交流逻辑思维能力,自然针对小宝宝的脑部发育都是拥有特别好功效的,由于在亲子小游戏当中会有很多的手机游戏来刺激性小宝宝的脑子迅速运行,针对小宝宝的智商更新,思维逻辑等层面都拥有特别好推动作用,并且还能去训练孩子的身体状况,由于绝大多数的亲子小游戏都是有运动强度的,而那样做就可以协助小宝宝非常好去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
关于婴儿的情绪
关于婴儿的情绪,情绪和情感是每个人都会有,也会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对婴儿适应生存有着特别的意义。婴儿虽小照样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下面来看看关于婴儿的情绪。
婴儿的情绪1婴儿的情绪情感表现有哪些
1、2到3个月的时候,吃饱或者睡好之后都会笑;有人逗她的时候,她会全身都感觉很活跃;5到6个月的时候对新鲜玩具都会有欣快或者跃跃欲试的感觉;6到7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怯生情绪。
2、8到10个月的时候,对于分离就会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会越来越的强;12到16个月的时候,分离的情绪就可以达到高峰;18个月之后,这种情绪才会逐渐的开始减弱。
情绪情感对婴儿有什么意义
1、0到3岁的孩子会对照顾人很依赖,周围环境会对孩子情绪情感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譬如孩子在一个天天麻将声中长大,房间里天天烟雾妖娆,那么他长大后抽烟喝酒打牌会在他人生中首选,和爱因斯坦、牛顿一点关系都没有。
2、所以你假如要生孩子,健康的环境良好的修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时很有意义的。有些家里装潢的富丽堂皇,但是家里没有一个书柜,环境是给人一个好的生活,但是没有赋予文化的含义,哪些装潢显得苍白无力。
婴幼儿情绪的处理
1、留意自己对孩子成功或失败时的反应
简单说,孩子感到骄傲或自卑的程度,依父母对其成败反应而定。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时,予以有效的赞美,他会肯定自己的努力与收获,并再接再厉!如果孩子成功时,父母不理不睬,或只是空泛的应付“你很棒”、“好厉害”,孩子会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也不知未来方向为何。有时候还会因为父母空泛的赞美,害怕自己下次就“不棒”“不厉害”,而变得不想再尝试。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功之际做出有效的赞美,具体描述孩子做到的事实,再加以归纳方向,孩子就会愿意朝目标前进。举例来说,孩子考了一百分,如果你说“你很聪明”,孩子固然高兴,但也许会害怕下一次考不到一百分就不聪明而患得患失。如果你说,“这次的考试你很努力复习,也都理解了,真的很棒!”对孩子而言,你赞美的是他的努力,一百分的意思也只是“全都努力理解了”,与他聪明与否无关,如此一来,他就会更愿意努力学习。
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失败时予以支持鼓励,让孩子知道失败不是件不可逆的事情,只要继续下去或改正方向,父母都会支持;如果一遇失败就被责骂、讽刺、讥笑,那么孩子的反应从愤怒、羞耻到放弃都有可能。
2、留意自己对孩子犯错时的反应
孩子愧疚或羞耻的程度也依父母对违规犯错的反应而定,如果孩子弄坏玩具时,父母习惯性责骂孩子,也就是“对人不对事”,例如说“你这么坏,这么不听话!”时间一久,他就会相信这个“坏孩子”就是我!
如果父母换个方式“对事不对人”,说:“玩具坏了呀!那宝宝你接下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产生的是一种“愧疚感”,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却可以去弥补,而不是“我是一个坏孩子”。又例如当父母在孩子成功堆叠积木时不予理睬,却在失败弄出声响时予以喝斥,那么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当然没有信心,也因此容易感到自卑。
3、了解情绪发展里程碑
复杂情绪对孩子未来怎么看待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花些心思来了解孩子的情绪发展,而不光是聚焦在动作发展或认知发展上,更何况复杂情绪与周围环境极其相关。
情绪发展里程碑:
0-2个月:挫折、满足、渐渐有笑意、好奇,开始会自我安抚,比如吸吮奶嘴。
3-4个月:主动笑,渐渐因不如意而生气,好奇心增强而互动增多。
5-7个月:快乐、悲伤、生气、好奇、厌恶、害怕越来越明显,开始对陌生人焦虑。
8-9个月:以上情绪加大,焦虑感也加大,开始有分离焦虑,好恶感变得明显。
10-12个月:害怕的事物增多,开始会拒绝,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挫折加重,开始主动寻求快乐。
12-18个月:分离焦虑明显,但更好奇探索、暴怒、快乐兴奋,主动寻求快乐。
18-24个月:上述情绪明显加剧,自我意识明显,成功时感到骄傲、失败时感动羞愧、羞耻、羡慕等。
24-36个月:基本情绪与复杂情绪都越发明显、好恶分明、可以同理安慰他人的情绪。
婴儿的情绪2这些常见的婴幼儿情绪,该如何应对
常见情绪1:焦虑
在在幼儿5个月至1岁期间,就开始出现“陌生人焦虑”现象,到了1~2岁则出现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焦虑”现象,只要一眼看不见父母,就会开始哭闹,并且感到不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发展现象。一般而言,在进入幼儿园1个月后,分离焦虑就会逐渐缓解,如果持 续太久还未见改善,父母就需带孩子就医评估。
专家建议:
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多半与幼儿生活环境以及亲子互动有关。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平日保护过度,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好,很少给他自己做的机会,就很容易造成幼儿的依赖心理过重,自然很难与父母分开。另外,亲子互动过于缺乏也是分离焦虑的原因之一。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幼儿正是因为过度渴望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才出现比其他同龄孩子更为严重的分离焦虑。所以,父母应特别注意幼儿的情感需求,以免加重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果幼儿的先天气质比较细腻、敏感,那么焦虑情况也可能比较严重,建议父母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教导幼儿,以免加剧焦虑现象。焦虑通常有许多表现形式,例如分离焦虑、抗拒上学、特定畏惧症、社交恐惧症等,如果幼儿的焦虑情况已严重到影响与人正常互动,则建议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建议对6岁以下的幼儿实施药物治疗,心理疗法的成效反倒更为理想。具体方式可分2种,即“洪水法”和“逐步减敏法”。就“洪水法”来说,假如幼儿怕蛇,那么就让孩子一次性看见很多蛇,那么今后再看见一两只蛇的时候,他的恐惧感就会下降。
常见情绪2:耍赖
毕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愿意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注意。不过,如果幼儿长期持续以这种行为来索取他希望获得的人、事、物,那就有可能是完全不懂如何利用正面方式去达到目的。
专家建议:
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利用“耍赖”这种负面方式寻求关注,那么父母首先应该自我检查一下,平时多留心亲子互动的过程,注意孩子是否出现了太多负面情绪, 以至于他根本不懂得如何寻求正面渠道来表达自身需求。
如果情况果真如此,家长就要及时改变对孩子行为的回馈方式,避免只对孩子的负面行为表示关注。一旦孩子出现值得鼓励的行为,要马上给予足够的正面回馈。不论是纠正还是肯定,都要尽量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告知孩子,渐渐帮助孩子学到如何以正面方式获得别人关心。
当孩子出现耍赖情绪时,父母或老师不能坚持一贯的原则,反而与孩子妥协而满足他的无理要求,这更是造成幼儿长期耍赖的一大原因。父母一直没有对幼儿的耍赖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正好导致他持续使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
虽说幼儿的逻辑观念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既然能够长时间地不停耍赖,那就说明他已经从单纯的回馈反应发展到自主行为阶段,也就是说他的耍赖是来自内心的自发行为,并不是主要由外因所触发。
要克服幼儿长期耍赖的弊病,家长可尝试用“忽略”的方式来处理,同时避免给予任何负面关注,直到幼儿停止无理取闹行为后,才给予正面关注并继续与之沟通,这就能让幼儿逐渐明白,用耍赖的方式并不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任何关注,于是耍赖情形便能慢慢改善。
常见情绪3:人来疯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行为,也就是孩子看到别人“疯”起来之后,自己很快就跟着“疯”起来。查究“人来疯”的具体原因,主要是幼儿有过在众人面前勇于表现自己的经历,而且因此获得不少正面关注,比如他人的'注意和称赞,久而久之,他就学会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情感满足。
专家建议:
就幼儿的正常心理发展来看,到了2~3岁之后,基本都有表现自我的念头,以获取他人更多的认同。除非是特别严重的自我表现行为,一般都可看作是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行为,没必要太过担心。
不过,一旦发现幼儿的人来疯情绪特别严重或者“疯”的方式很不恰当时,建议立刻向幼儿说明,以引导幼儿建立正确认知观念。例如说话声音太大很容易影响到别人,所以最好控制一下。
请父母时刻牢记一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不成熟,所以不要对单纯说教的效果抱以太高的期待,不要认为“这次已经教育过了,孩子自然就会记住,下次就能改正”,而必须辅以实际的行为来处理。比如和幼儿事先约定好,下次再有客人来家里时,记得说话不要太大声,如果确实有明显改善,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大多数幼儿而言,情绪表现是传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方式。当语言能力越来越进步、情绪控制也没有太大问题时,他们会渐渐懂得运用语言进行更有效的表达,情绪激动的情形也就随之减少。
婴儿的情绪3婴儿的4种情绪
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宝宝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舒服、愉快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1岁之前的宝宝处于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和依恋建立期(2个月~1 2个月)。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微笑、注视和咿呀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依恋建立期的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有特殊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如妈妈用身体同宝宝进行接触,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宝宝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亲近的照看者需要暂时离开,那宝宝也能忍受,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喜悦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会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但其实,新生儿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从4~6周开始,宝宝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舒服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熟悉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愉快情绪的反应。
从2~7个月开始,宝宝的喜悦情绪出现了分化,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4个月时,宝宝对熟悉的人脸比不熟悉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宝宝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宝宝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或是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痒,他会因为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地咯咯笑起来。
愤怒
愤怒,也是宝宝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尤其是一些“聪明”的宝宝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足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恐惧
惧怕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惧怕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似乎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惧怕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微笑,拥抱,抚摸,可以说所有的日常互动,都可以让孩子对你产生良好依恋,关键是时间,比如常常抱着婴儿跟她轻轻说话,唱童谣。洗完澡做抚触按摩。这些都是一两次没效果,如果天天做,月月做,两三年后,孩子就会离不开你。婴儿对父母的要求是每天最少两个小时的高质量陪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