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的手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的手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1张

作者: 刘智敏 初中生物学科义务教育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直以来,教师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如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仪器的配备等),教师们比较重视能力目标的实现。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不足,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不知如何才能使其实现,更不知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各位同仁参考与借鉴。 一、教学设计中贯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与教学中,达到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最佳结合点,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1、教学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学生的自我实现 教学设计中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并学会尊重不同意见,谦虚、礼貌待人。还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取长补短。例如在学习生物分类一节时,教师要求各小组学生就上的生物进行分类,简述分类依据。有的小组依据营养方式分为植物、动物、其它生物。有的小组依据生活环境分为陆生、水生等。小组汇报交流时,达成共识,同学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2、教学设计突出人的主体性 在学习“现代生物技术”一节后,学生了解了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而当地普遍种植抗虫棉,于是教学中笔者补充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尝试写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介绍一下抗虫棉。以上例子即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实现了知识的广泛迁移,融会贯通。对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教学设计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增添了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的知识。干细胞生物工程是我国同发达国家研究水平最接近的重点科学领域之一。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定会造福我国,进而造福全人类。在“激素调节”一节中又设计这样的环节,教师特别介绍“结晶牛胰岛素”的诞生。196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终于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轰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将其一一融入教学中,会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是智慧的、团结的、强大的。学生的爱国情感将随之得以升华。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情感感染学生 课堂教学首先创设情景,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景氛围,用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与教师的情,作者的情相沟通、相交融。 例如“人的生殖”一节,教学中播放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孕妇及其日常生活。伴着婴儿清脆的啼哭声,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诞生了。笔者即刻提出问题:屏幕上宝宝的健康是谁给予的大家的健康又是谁给予的呢再次点拨,大家又该如何报答父母呢即用真情感动学生。没有灌输,没有牵强附会,学生理解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从而懂得了孝敬父母,珍爱生命。 2、用知识熏陶学生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树立形象的必要条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威信的重要前提。学生常常会因崇尚教师的博学多才而把对教师的敬慕之情迁移到所学的课程上,并受教师的启发和影响确定自己人生的志向。之前人们一直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现如今,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要一条河。即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而且要不断更新知识。教师用广博的知识熏陶学生,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3、用哲理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对于形象化,情感化的知识易于接受,而抽象的哲理可以巧妙地渗透在课堂活动中。例如学习“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时,学生列举了许多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同时也提出:一些生物为何会灭绝呢此时教师及时点拨,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并进一步指出,选择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再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学生就认识到:狼会吃羊,还会伤害人类,但人类不能将其赶尽杀绝,只能控制它的数量。狼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事例教会了学生全面的看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重视学生课堂活动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各种学生活动,如观察、调查、收集并资料、模拟、探究、实验等。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学生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一些触摸不到的东西,要想客观地评价并非易事。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实施 1、观察法 尽管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与内在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对应,但经过细致的观察,教师还是可以获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较为准确和清晰地认识。每位教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要想获得客观、丰富的评价信息,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评价目的,有具体的观察指标,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2、访谈 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访谈是评价各种情意表现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与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或者偶尔的闲谈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兴趣或价值观等。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观察到学生的姿势,表情,语调,还可以通过追问,要求学生澄清或具体说明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能更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问卷法 问卷法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自己所要评价的具体情意变量是什么,以及这一变量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如何,而后编写出一系列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合成一套情意评价问卷。 4、纸笔测试 纸笔测试是教学评价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教师可以把有关情意评价的内容汇入学期测中。即中的一些开放性试题中。例如近几年新疆地区初中生物结业考试中出现了如下试题:受伤的猎豹被当地牧民救治,猎豹痊愈后,牧民该怎样做呢又如,一农民把一个农药瓶随意丢弃在水渠中,半小时后,水中鱼儿相继死亡。同学们怎样看待这件事谈一谈你的看法。诸如此类的试题,就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最好评价。 总之,可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还有很多,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要素是:上课的表现,积极程度,课后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与其他学生的关系,是否乐于助人,劳动方面,对老师是否尊敬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方法,评价内容要全面。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仅仅看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落实,或者是否提高,而且也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意义

学习评价一般指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方面要强调评价对学科教师教学的激励作用、诊断作用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摘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中笔者将案例的形式阐述自己在生物课中是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以及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及自己的反思和体会。

  关键字 评价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成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明确阐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建议。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也提出了很多目标。之前也有很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看法,进行了尝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需要花大力气才能做好。达到目标的要求决不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说教的办法应坚决摒弃。笔者在教学中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放在评价中进行的。下面具体谈一下。

  一、理论依据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不是具有单一的智能,而是有多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智能和个人内在智能共八种。而且各种智能具有等同的重要性,却又不是独立的。

  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对学生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综合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潜力和他们的终身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生物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应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

  二、具体实施的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在开学时就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再了解一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到一个学期结束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察。下面是我为了实现“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进行尝试、探索的案例:

  案例1、为了实现“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目标,我在血管这一节的课堂练习中设立了如下的几个选择题:

  (1)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分地堆积在动脉血管壁上而引起的,为防止此病的发生,我们青少年应 ( C )

  A.多吃动物脂肪 B.多吃麦当劳 C.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D.少吃菜

  (2)为防止中老年时得动脉粥样硬化症及青少年肥胖症等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应( D )

  A. 学抽烟 B.学喝酒 C.多食可乐等饮料 D.每天饮一定量的白开水

  (3)青少年在下列活动过程中,脉搏次数会增加,人消耗的能量也会增加。( A )

  A. 看恐怖、言情影视节目B.听音乐C.听古典音乐D.听流行音乐

  (4)某同学被老师严肃批评后,他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D )

  A. 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C.脸通红D.脉搏次数减少

  学生完成这些练习后,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会有反思并改正,通过班会课的调查发现:

  喜欢吃麦当劳、肯得鸡以及路边的油炸食品的同学明显减少了,从而教室的卫生状况也有了好转。从学校小卖部了解到来买可乐等饮料的同学少了;从门卫处了解到自己带开水的多了。

  案例2、为了实现“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我在人体的神经调节这一节的课堂练习中设立了以下几个判断题:

  (1)人多看暴力影视会增加暴力倾向。这里的暴力影视属于刺激,产生的好斗行为属于反应。( 对 )

  (2)人看了色情影视,会增加性幻想,以至影响正常工作和休息。( 对 )

  (3)动物不会对暴力和色情小说产生反应。( 对 )

  (4)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这里的“视”和“听”的对象属于刺激物。( 对 )

  (5)古人云:“非礼勿动,非礼勿说”,这里的“说”和“动”属于反应。( 对 )

  学完这一节课后,几个原来喜欢把色情、暴力的书籍和光盘带到学校的同学都自觉的把那些不健康的书籍和光盘等物毁掉了。我觉得很奇怪:不再有同学来报告某某同学带不健康的物品来学校了。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几个原来喜欢在家偷偷看**录象的同学现在不看了,而是看一些教育频道的科教片,家长很高兴,我心里也喜滋滋的。

  案例3、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习惯,我在教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一课时,设立了以下几个判断题:

  (1)我们微笑时全身肌肉都放松,我们对人对己都应多微笑。(对 )

  (2)在同样压力条件下学习,多微笑的人血液里的肾上腺激素不会升高到使人难受的程度。(对 )

  (3)我们对老师、家长、同学多微笑,可以减缓他们的压力,是我们表示爱心的重要方法。( 对 )

  (4)经常微笑的人会减缓衰老。( 对 )

  (5)提倡“微笑运动”有其生物学上的科学依据,它的原理是增加面部肌肉血液循环,并且带动全身肌肉放松,使人的身心处于愉快状态。(对 )

  (6)多回忆过去被老师家长表扬的“情景”有利于自己的“身心放松”,对健康和学习进步有利。这里具有条件反射的原理,过去好的“情景”的形象是内部的刺激,“身心放松”是反应。( 对 )

  (7)当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记住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对他们常怀感恩之心。为了同样的目的,我们应忘了他人对不住及损害我们的地方。当然这里的“他人”是指同事、朋友和师长。( 对 )

  (8)遇到师长的批评时,如果我们拒不接受,会促使批评者神经系统更加紧张,血液中肾上腺激素的浓度更加升高,导致他们作出更严厉的批评。( 对 )

  自从这节课以后,很多同学看到老师都微笑着主动打招呼,与同学之间也能和睦相处,平时要与老师顶嘴的几个同学慢慢也改掉了这个习惯,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能虚心接受。

  案例4、为了要学生孝敬父母,我在教动物的行为一课时,在课堂练习中设立了一个思考题:

  某人的母亲不懂医学知识,随便吃药,使自己的孩子出生后没有吮吸能力及其他异常,那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都很正常呢?

  学生的答案很多,但有一点,学生都认为是他们的母亲为了自己很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了自己是个正常人。

  我就借这个机会想学生灌输要热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课后据家长反映:最近孩子在家比较爱做家务活,回家和出门都和家长打招呼了。

  三、反思与体会

  通过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还解决了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比较困难这一难题。在这个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设置课堂上用来评价学生的题目。这一问题需要大家一起研究、设置。

  在此过程中我对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新的理解。它与人们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惯常理解不同,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它们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当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各个老师也有自己的方法,希望我的尝试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讨论、提高。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2.赵德成、李灵: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J],中小学管理,2003,(6)

  3.何复梅《生物教学评价初探》,生物学通报 20002

  4.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5.汪忠等:《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5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