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知识拓展:
“京腔”、“京韵”是清代北京盛行戏曲的音调。即京戏的唱腔,说得简单点,京腔京韵也就是北京一带的方言。
京腔京韵就是北京话的说法,京腔另外也是戏曲的一个剧种。清代北京的“京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北京的地方化,京腔有四大特点。
《京腔京韵》是2010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国昌。
《京腔京韵》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人民网《观点》频道评论员刘国昌撰写的新作。该书围绕北京城景物、风情、民俗和胡同人家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切身感受。资料翔实、角度独特、情感真挚,是一本认识、了解北京城的新书。
⼀: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下⽤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七⼋⼗,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除了第⼀声和第⼆声和普通话⼀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没有的。这九个调从最⾼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常明显。粤语本⾝的⾳调就像⼀段旋律,当它在谱上⼀段旋律契合的曲⼦,⾃然很好听。
第 1 页
调多还有⼀个作⽤是减少同⾳字,普通话有个很⼤的问题就是同⾳字太多。⼩学时候从拼⾳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粤语声母19个(⽐普通话少了四个翘⾆),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丰富程度要远远⼤过普通话。据说是语⾔⼤师赵元任先⽣所写的神⽂《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如这⼋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个读⾳,但粤语是⼋个互不相同的读⾳。粤语⾥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如《浮夸》⾼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
⼆: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我查过全国⼀些主要⽅⾔的⾳调,粤语是唯⼀⼀个没有降调的⽅⾔,它九个调都是⽐较平的调。降调给⼈的感觉是语⽓⽐较重。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调重,泉州⼈调平,漳州⼈说泉州⼈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度。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
第 2 页
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点,粤语保留了⼊声。⼊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西、河南⼀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声就是那种发⾳很短促、以爆破⾳结尾的⾳。⽐如“⼗”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流。这和英语⾥失爆读法很像,⽐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流,因⽽使得sep这个⾳节很短促。再⽐如sit down,你发⾳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但是⼀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阻碍住⽓流,使得sit这个⾳⾮常短促。这个词组⾥的sit的发⾳,和粤语“⾆、薛、窃”字读⾳⼀样。
第 3 页
⽇语的促⾳,还有很多⽇语汉字的⾳读,也是受汉语⼊声影响。⽐如学校,⽇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和⼊声⼀模⼀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声字,韵尾为k,⽇本⼈没法读这个不发⾳的k,所以就⼲脆把不发⾳的k变成ku,读作⼀个确定的⾳节。再⽐如“⽯”,粤语读sek,⽇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部分⼊声字在⽇语⾥的⾳读都是如此,六、七、⼒、雪、室、畜,不胜枚举。所以说语⾔是相通的。ptk 就是粤语⾥的三个⼊声韵尾,也是古汉语⾥的三个⼊声韵尾。
⼊声是汉语的伟⼤发明,它最⼤的两个作⽤,⼀个是可以减少同⾳字,⼀个是丰富情感。⼊声字短促、铿锵有⼒、带有节奏感的发⾳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最⼤的体现是在诗词⾥,今天很多诗词⽤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霖铃》,它们都是⼊声韵。⽩居易写《长恨歌》《琵琶⾏》,每到伤感处皆改⽤⼊声韵。这些⼊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奇,但⽤粤语读就很有味道。
第 4 页
我觉得最明显的⼀个例⼦是曹植的《七步诗》,语⽂课⾥学过这⾸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煮⾖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个字出韵,⽽且感情听来⽐较平淡。但如果⽤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且三个都是最⾼调,读来铿锵有⼒,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粤语读这些⼊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
⽽且很多⾮⼊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时候语⽂课⾥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太多,⽐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河在,城春草⽊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烽⽕连三⽉,家书抵万⾦。⽩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这⾸诗如果⽤粤语读就⾮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声,还消失了⼀些韵尾,⽐如-m,全部归于-n了。⼼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就成“xin55”了。
第 5 页
现在普通话⾥的“搞定”⼀词就来源于粤语,原词是“搞掂 gaau35 dim22”,但因为普通话⾥已⽆-m的韵尾,所以只能译成相近的定字。因为读⾳相近,填词⼈如林⼣、黄伟⽂的⼀些词作有时也会把-m、-n当做⼀个韵,毕竟⾳乐词作没有古⼈写诗词要求那么严格。这就是上⾯说的普通话只有24个韵母⽽粤语却有53个韵母的⼀个重要原因。⽽闽南语的发⾳就更写意了,厦门话有87个韵母。
粤语的好听不仅因为它的语⾳语调,还因为它的古⽼。说到粤语的古⽼,好多⼈会觉得奇怪,因为在印象⾥,粤语是⼴东⼈和港澳⼈说的话,时髦洋⽓⾼⼤上,怎么会古⽼呢。这是因为历史上中国总是受到北⽅蛮族⼊侵,中原的汉⼈就不断地南迁避乱,⼀次次的南迁之下,中原汉族⼈民就把⾃⼰的语⾔带到了南⽅,这些历史不同时期带来的汉语⼜相互融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各种南⽅⽅⾔
嘎调。
京剧中最难的腔调叫“嘎调”。嘎调是指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所唱出的音叫嘎调。有时为了强化人物的情感,在唱腔中设计了大幅度的翻高腔——“嘎调”。用于唱嘎调的是阴平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