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一些湖南花鼓戏名字,要多,越多越好

谁能告诉我一些湖南花鼓戏名字,要多,越多越好,第1张

湖南花鼓剧目有《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送表妹》、《看相》、《清风亭》、《芦林会》、《八百里洞庭》、《刘海戏蟾》、《小刘海戏蟾》、《打铜锣》、等。

1、《刘海砍樵》,1984年春晚上湘籍歌唱家李谷一和姜昆的小品演出让它闻名全国。

2、《雪梅教子》,又名《断机教子》描写秦雪梅纺纱织布教养商格的故事。

3、《刘海戏蟾》,古老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刘海上山打柴,看见路旁一只三足蟾蜍受伤,便赶快上前为之包扎伤口,蟾变成了美丽的姑娘,并与刘海成婚生子,妻子能口吐金钱和元宝,故中国民间有吸财镇宅辟邪之说。

4、《鞭打芦花》,古老的传统民间传说故事,讲述在春秋末期,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十岁丧母,继母李氏对他虐待,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的棉衣里装的是棉花,给闵子骞做的棉衣里装的是芦花。

5、《补锅》,湖南著名地方花鼓戏,于1965年发行,主要讲述的是年轻人的爱情观。

-花鼓戏 (中国戏曲剧种)

-补锅 (湖南花鼓戏曲目)

-鞭打芦花 (历史故事)

-刘海戏蟾

-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原始含义)

-雪梅教子

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它源出民歌,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民间歌舞到对子花鼓直到能够演出一整本大戏这样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农忙务农,农闲从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公演。据统计,全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在演出剧目上,仅传统剧目就有约400多个,多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既有《刘海砍樵》、《打鸟》等传统戏,也有新创作的《双送粮》、《姑嫂忙》、《三里湾》《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野鸭洲》等现代戏。这些剧目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表现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同时,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活泼诙谐、载歌载舞,且戏剧动作多从农村生活和民间艺术中提炼而成,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地方风味,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办丧事唱的花鼓戏有:《过阴桥》、《西湖调》、《 哀调》、《 宁乡正调》、《 西调》、《 山川调》、《 六音神调》、《 回忆调》、《 梁山调》、《 十字调》等。

湖南各地的花鼓戏剧目就有400余出,湖北有“大本三十六,小出七十二”的 说法,大多是反映人民劳动、男女爱情和家庭矛盾的,例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鞭打芦花》、《绣荷包》、《赶子上路》、《刘海砍樵》、《补锅》、《告经承》、《荞麦记》、《天仙配》、《酒醉花魁》等。还有一些以喻老四、张德和为主角的戏,都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花鼓戏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再加上语言不同,师承不同,流派不同,每个地区的花鼓戏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所以花鼓戏的种类也就五花八门了。

《夫妻观灯》、《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刘海戏金蟾》、《林英观花》、《跳粉墙 》、《拣菌子》、《双下山》

去年央视和湖南卫视好像都演过电视剧刘海砍樵啊,另外太多太多的传统戏剧的剧本是各种地方戏都有的,而且大多数都拍成了电视剧,一说一大堆,如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西厢记啊等太多,不说别的,只说四大名著里就改成了多少戏啊和电视剧啊,还有传统的白话小说,评话杨家将、说岳、说唐、三侠五义等太多,还有三拍三言里面那些故事,大多是编成戏剧剧本(当然也包括花鼓戏啊),也大多拍成电视剧了

第25集。

1、名祖儿是电视剧《名扬花鼓》剧中的人物角色,在电视剧中第25集,名祖儿玷污花鼓,名扬的及时出现挽救了花鼓。

2、《名扬花鼓》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影视事业部投资拍摄,明泉辉、范秀明导演执导,并携手海峡两岸及香港地区偶像陈坤、曾宝仪、陈志朋、邹娜等共同演绎的电视剧,剧中名祖儿由演员陈志朋饰演。

凤阳花鼓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凤阳歌》。

清代中叶,长淮卫一带盛行一种在山歌、号子的基础上形成的曲调,常被作为花鼓灯文场中的主要曲调来演唱,后来,艺人们吸收泗州戏与外来剧剧种的营养,根据说唱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表演,逐渐向戏戏曲演变,至光绪年间,形成花鼓戏。

民国初期,凤阳花鼓戏进入全盛期,许多知名艺人如陈广仁、李西、乔成、顾怀功等,活跃于沿淮一带的农村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吴汉杀妻》、《东回龙》、《西回龙》、《大隔帘》、《小隔帘》等70多出。花鼓戏伴奏只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至6人,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锣跟人,人跟锣,互为帮衬。

凤阳花鼓戏是“以唱为玩”的业余性质。解放前,演员皆为男性(女角由男性反串),唱腔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建国后,凤阳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抢救该剧种,先后两次成立凤阳花鼓戏剧团,并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他们将“凤阳三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创作出凤阳花鼓《全家乐》,国家***董必武观看后给予很大鼓励。

6月22日晚上7点30分,由襄阳市花鼓戏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襄阳花鼓戏《醉美莺河》将在襄阳剧院上演。

市民可凭个人身份证件前往襄阳剧院免费领取门票,领票时间为6月22日上午8:30至11:30,下午2:30至5:30,领完为止。

《醉美莺河》故事简介

莺河村脱贫了。该剧讲述的是这个村子在脱贫之后,依然砥砺奋斗的故事。伴随旭日东升,莺河村街头巷尾充满朝气活力。一派奋斗之象。已经顺利脱贫、且能够自力更生的乡亲们沉浸于每天的幸福生活。然而,一个消息打破宁静。村里即将到任一位临时支书。不仅是八零后,还是一个城里娃。乡亲们坐不住了。他们想起曾经的老支书是如何带领众人走过脱贫之路,想起他们在脱贫之路上的汗水挥洒,更担心眼前的美好是否会断送在这位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临时支书,这位临时支书会不会只是走走过场一系列的疑虑索绕心头。于是,乡亲们策划了一-场特别的欢迎会,希望这位临时支书知难而退。可乡亲们的精心策划还是没有抵过这位临时支书的“策划”。乡亲们虽知新支书进村、却等了一个上午未见其人一果新支书就在乡亲们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就在众人措手不及时,我们新时代的年轻支书已经坐上老乡亲的三轮,开始逐街逐巷的暗暗查访他在计划一件事,-件说小也大的事,也是一件任何村子在脱贫之后都必然要面对的事。全剧围绕这位临时支书与乡亲们发生的观念冲突与思想误解,以及缓流在冲突与误解深处的情感底蕴。通过脱贫后莺河村对“垃圾处理”的态度变化。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折射出当令农村的另一个侧面,也是今日农村脱贫、变化后所面临问题的张张速写和缩影。更彰显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向往,以及对党和国家那份发自心底的无限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741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