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来的很突然,但一开始一定是来自灵魂的悸动,这种悸动很可能是某种情感。这些触动需要对方做出惊天动地的牺牲或者史诗般的奉献,有时候只是因为一件小事。也许是因为那天下大雨,他递了一把伞,也许是因为某天某个郁闷的时刻遇到的笑脸,或者是因为尴尬的时候伸出的手。
感动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遇见爱情的方式。但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忙于生活和工作,内心充斥着世间的一切,失去了被感动的可能。不久前,心理咨询室遇到了一位苦恼的年轻女孩,许晴。许晴已经工作好几年了。之前的工作很忙,姑娘在国内外出差,生活天翻地覆。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换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还可以。经过多年的折腾,她的父母帮她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
女生也有这个意向。她过去工作很忙。她总是呆在家里,在平时休息的时候玩网络游戏。她网瘾很重,所以不认识很多人。朋友亲戚帮她找了很多相亲对象。女孩也积极配合,看到了很多年轻的人才,但没有一个能被看到。亲爱的,其实你不懂爱情:如何治愈情感莫莫病?她之所以不入眼,不是因为她没有相同的性格、兴趣、话题,而是因为她在交往过程中一直对他们持怀疑态度。她说:“我不想相信别人。我觉得别人有很多缺点。有时候想和别人说说话,但总是无话可说。”
前阵子,养大她的外婆去世了,妈妈哭了。我奶奶和她从小到大很亲密,但是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看着这么多人,她不知所措,只有麻木,冷漠,绝望,无助。别人可以哭,可以表达,但她内心空虚,什么都装不下。她觉得人生就像等待,等待下一秒发生,没有希望也没有失败,活着也好,死了也好,无非是一个结果。
女孩意识到她病了。事实上,这个女孩患有情感上的MoMo病。情绪MoMo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对亲朋好友漠不关心,对身边的人和事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滞,无法流动内心情绪,对外界事物缺乏经验;或者内心的想法很丰富,但无法以适当的方式揭示或表达;我不在乎别人,我没有同情心,我总是摆出一副高高挂起,与自己无关的表情。这些人心里大多充满了孤独和凄凉。他们总是对外界不信任,不满意,对感动事件产生怀疑,甚至拒绝被感动。患有情感MoMo病的人通常不会觉得恶心,因为她只是觉得自己不容易动感情,所以人们往往会忽视这种病。
“情感莫莫病”被广泛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士兵因战争受伤而遭受的心理疾病。1950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zos)首次指出了这种心理疾病的“人文原因”:“MoMo”是生物个体面对太多或太复杂的生存或环境压力时的本能反应。美国著名神经学家吉姆·法伦(Jim Fallon)认为,属于人脑结构额叶的眶皮层是与社会伦理认知功能(包括社会化、情绪控制、动机和责任等)相关的关键器官。)如果早期受损或发育不良,可能导致患者处理伦理道德判断的能力失效,从而可能导致“情感莫莫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更多的MoMo,可能是“生理MoMo”和延伸的“家庭MoMo”、“道德MoMo”和“爱情Momo”……这些可能是由于社会外部环境、身体疾病或生物遗传因素造成的。不管“情绪MoO”是神经器官损伤、外界环境还是本能反应造成的,女孩目前的“MoO病”都值得大家关注,因为女孩在网络和电脑的包围中成长,可能更容易患上“情绪MoO病”。
当然,具体表现是网瘾,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对家庭和友情漠不关心,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而缺乏内心体验,同时表达能力差,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如何看待这种“情感莫莫”,让人们顺畅地流动情绪,感受来自他人的爱,并做出积极的反馈和回应。专家给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敞开心扉。不要总是局限于自己原有的视野,敞开心扉去接受所有的人和事,让他们进入自己的内心,这样你们才能对彼此产生感情。
2积极沟通。沟通不仅能让人战胜MoMo,还能克服一切情感障碍。其实人的情感是在交往中不断加深的。
3接触自然。当你感到孤独和寒冷的时候,你可以去乡下郊游,去公园慢跑,骑自行车四处走走,呼吸一下身边的新鲜空气,让你开阔的视野消除你的抑郁和忧郁。
4欣赏艺术。艺术有各种形式,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艺术,都包含着惊人的魅力。如果你能把情绪倾注到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里,你就会对周围的人产生爱。
5参加社会活动。只有在小组活动中,才能慢慢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喜好,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
双向情感障碍(BPD)是一种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情感不稳定、行为失控和人际关系不稳定。这种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会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包括极端情绪波动、自我伤害行为、恐惧、抑郁、自我贬低、无控制的愤怒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会导致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难以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
然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也有一些优点和特性,这些特性使他们成为适合从事某些工作的人。以下是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一些优点和特性:
1 高度敏感。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高度敏感的特点,能够感知到周围环境或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这种特性使他们成为很好的观察者和分析者。
2 创造力。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使他们成为写作、艺术和音乐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3 独立思考。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他们不喜欢被别人干扰或控制。这种特性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人。
4 激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和热情,他们对某些事情有强烈的兴趣和热爱,这使他们成为某些行业的优秀从业者。
5 适应性。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经历情绪波动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这使他们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和新人际关系。
鉴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拥有这些优点和特性,他们可以从事某些工作,例如:
1 作家或艺术家。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很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或音乐人。
2 社工或心理治疗师。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高度敏感和同理心,这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工或心理治疗师,能够帮助其他人解决心理问题。
3 创业者或自由职业者。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通常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特点,他们可以通过创业或自由职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虽然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以从事某些工作,但他们也应该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以帮助他们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表现。
心理咨询之强迫症
对于强迫症,你有多少的了解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心理咨询之强迫症,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案例
张某,男,20岁,东营市某中学学生。该生从小学习很好,经常考第一。但“从小就非常不老实,在小学时,曾将胳膊摔断,而且也经常和别人打架,几乎天天被人找上门。人家领着孩子找上门,我父亲就十分生气,就打我,这样我几乎天天挨打,但我仍旧不改。我从小谁都不服,十分胆大。”
“到了初中,学习仍然很好,可仍恶习不改,还经常和老师闹别扭。有一次,我又和校长打了一架,他不让我上学了。后来,父亲向校长赔礼道歉,几经周折,我勉强又上学了。”
此生考上高中以后,毛病依然未改。刚入高中一个周,便伙同其他两人,与高年级同学打架,被学校严肃处理,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可是,不久他又伙同他人,把另一个同学打成重伤,使其住院两月之久,赔了不少医药费,并被学校开除。由于多方努力,在写了保证书的前提下,两个月后又去上学。
主诉
“从那次打架后,我们两个被赶回家,我回家看到我家里人为了我的事整天奔走,愁眉苦脸,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下决心改掉老毛病,并把以后怎样为人处事写在家里的一个本子上。”
“重来上学后,我就认认真真按照我所规定的做,做事非常谨慎。开始几天,除了和同学互相问候,其他的什么都不说,偶尔和同学们在一起,也不象以前那样,只是说些面上的话,同学们都说我变了许多。过了几天,我觉得这样非常难受,渐渐说话又多了起来,但对自己言行仍是十分注意,有时和别的同学闹得有点厉害了,就生怕得罪了人,也开始胡乱猜疑。有时看到别人目光有点特别,或者和我说话时面部表情有什么稍微的和以前不同,就十分紧张。对老师见到我的表情,我也十分注意,稍微发现点什么就胡思乱想。同时,对老师、同学对我的看法和评价也十分关心,与有的同学闹点小别扭,就生怕他在背后说我坏话,便努力使自己与所有同学都保持良好关系。但以前的有些坏毛病仍无法改掉,如遇事总想显示比别人强。同时,自那件事后,村里人对我的看法也有了新变化,所以,我重新上学后,非常小心,觉得如再被开除回家,我简直没法在村里呆下去了,因而,干什么事都前思后想,每干完一件小事,都重新想一遍该不该这样做。”
“到后来,考试时开始焦躁,如看到笔头有点小裂缝,就用透明胶粘起来,虽不影响写字了,但还是老觉得别扭,老是想它。心里知道没事,不应该想,可是又总是想,心里很烦躁,影响了考试。后来考试时,偶尔感觉到鞋底有点不平,腰带有点紧,就感到很不舒服,就老想,心里想不去管它,可是越不想想,就越想。其实鞋底根本就很平,腰带也不紧。自此以后,平时上课也想,无法好好学习。后来又发展到看到衣服上有点脏或有点小线头之类的也想。这一毛病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后来我又开始嫌别人脏,嫌东西脏,总怕别人把什么病传染给我。有一次,笔不小心摔在地上,我就想,笔掉的地方也许有人吐过痰,也许有人的鞋踩过,于是觉得很脏,摸完笔后就什么东西也不敢摸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做了手术,我知道这种病根本不传染,但我仍然十分担心,有时这个同学碰我一下,我就十分紧张,把碰到的衣服的那个地方擦了好几遍才放心。”
“再后来,对学习上本不该想的问题胡思乱想。如对 3是 6的1/2与 3是 6的 1/2倍,我就怀疑,心里也知道它们意思一样,但还是怀疑,就查找各种资料。就这样无休止地怀疑,弄得头昏脑胀,十分难受。就是买东西时也老怀疑算错账。”
诊断
强迫症的典型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并存,二者的冲突导致患者十分痛苦。由来询者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患的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观念(强迫疑虑为主)并伴有强迫行为。
案例分析
强迫症属于一种压力型的神经症,往往由重大现实生活事件引起。张某自从打架被开除以后,面对学校、家庭及村里人对其看法的三重压力,产生了很强的悔改心理。因而自返校后,为人处事十分小心,与前判若两人。但因其毛病时间已久,担心克服不掉,再度引起同学及老师的不满,因而对老师、同学的反应十分敏感,便加强自我克制,而越加克制,越担心他人看法,矛盾症结由此产生。随着压力的加大,矛盾的加深,矛盾冲突发生变形,由担心他人的看法发展为对自身物体及身体有关部位的关注,后来又发展到对他人的怀疑,最后发展到对学习内容的怀疑。
强迫症状的形成往往以强迫性格为背景。张某原本性格开朗、大胆、满不在乎、不拘小节,自经历那次事件以后,力图改变自己的性格,由于改变和完善的途径不正确,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致使性格变得敏感、多疑、孤僻、刻板和胆怯。这就具备了强迫性性格特征。
咨询过程及指导意见
患者于1997年3月份第一次来到心理咨询室,面带愁容、燃怀。我请他坐下后,他便立即述说起来:“老师,我十分痛苦,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对一些事情产生怀疑,虽然觉得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弄得我十分痛苦,老师您看怎么办”从他这几句简单的表述中,我已初步明确这是一种强迫症状,于是我又问了几个具体问题,但他往往说不出来或语无伦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他讲:“你这种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但你必须完成一个作业,回去以后,你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把它写下来。第一,你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当时的具体感受是怎样的最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下来。第二,这种症状最早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第三,把你从小时候与现在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几天后,他来到咨询室,把完成的作业交给了我,具体内容如上所述。从他详细的叙述中,我进一步明确了他的症状特征,对原因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经过分析和考虑之后,制定了咨询的具体方案和步骤。
第一步,向他说明他患的是一种心理毛病,是强迫性神经症中的强迫怀疑并伴有强迫行为。并进一步解释这种心理障碍的特点及一般形成过程。同时,向他说明这病不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病,也不会导致精神病,以解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第二步,与患者共同探讨病症的发生过程,目的是使他明确此症的发病原因,揭开患者心中的疑惑,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采用森田疗法具体施治。首先向他介绍森田疗法,并反复多次用事实说明如何顺其自然地学习和生活,对症状要采取无所谓态度,不回避,也不过于关注和思虑。症状发生时,不要在意,不去管它,该干啥就干啥。这样做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坚持下去,症状就会消除。其次,向他说明采用森田疗法的目的。顺其自然,就是为了打破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这个恶性循环,只要顺其自然,强迫与反强迫的矛盾症结就会解开,症状就会逐渐消除。这样就增强了他采用此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同时,还配以认知疗法。具体解释应如何对待挫折,特别是详细说明,对待挫折关键是找到导致挫折的根本原因,并采用定确的理性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克服,而不能对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同时要注意道德和行为修养等。
延伸阅读:
强迫症="强迫及相关障碍"
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最大,强迫症从焦虑障碍中被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拔毛症、囤积障碍和抓痕障碍组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这一巨变源于这些疾病有着共同的临床特征,即持续性、侵入性、不必要的强迫思维及反复的强迫行为,反映出近年来学术界对强迫症疾病实质逐渐深入的认识,及对强迫症临床病理症的理解。
由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强迫症与其他疾病的高共患率、慢性迁延性病程、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清、药物及心理治疗并重且依然疗效差等,临床实践中强迫症的诊疗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历时2年多时间编写了《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精编版)发表在《中华精神科杂志》上。(《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49:353)
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 需重复确认来减轻痛苦
指南介绍,强迫症在世界范围内的终身患病率为08%~30%,与其他严重致残性精神疾病性障碍(约1%)近似。国内报道的强迫症患病率总体上低于多数西方国家,女性高于男性,平均发病年龄19~35岁,56%~83%的强迫症患者至少共患1种其他精神障碍,如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和贪食症、酒精或物质滥用或依赖、抽动障碍等。
强迫症的主要特点是反复或重复出现的想法或行为,明知不合理或是过分的,但难以控制或摆脱,需通过重复或反复确认来减轻痛苦。强迫症可涉及各个心理活动领域,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动作和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临床上一般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方面。
评估自知力水平和是否伴抽动有重要意义
由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形色色,涉及思维、注意、感知、活动等多方面,需要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估,包括:(1)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2)治疗的依从性、适应证与禁忌证、疗效与不良反应;(3)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康复等。
评估方法包括:病史的采集与精神检查;定式化检查,如自评和他评量表或问卷,包括人格测验等;实验室与脑影像学检查等。
目前最常用的强迫症及相关症状评定量表为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包括成人版和儿童版,主要针对强迫症各种症状表现和严重性进行半结构化评估。Y-BOCS也是评估疗效最常用的量表。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相关情绪问题,因此还常常评估抑郁焦虑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社会功能。
诊断标准包括ICD-10和DSM系统。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是一个简单有效且可靠的定式访谈工具,访谈过程简短,更易于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变化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2处改变为增加了自知力和抽动相关的判断标准,这2条对治疗有重要影响。在DSM-5中强迫症患者自知力的判断扩大到更宽的自知力评估范围,甚至包括强迫症妄想性观念。评估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水平、是否伴有抽动,对于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儿童青少年是强迫症的高发人群,儿童强迫症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年龄特性,常用的筛查量表为儿童版Y-BOCS,该量表是年龄向下延伸的成人版Y-BOCS(适用年龄8~17岁),为临床医生用评定量表,对儿童强迫症状及严重程度进行半结构化评估。
治疗目标为显著减轻强迫症状 基本恢复社会功能
强迫症的治疗目标是:强迫症状显著减轻,社会功能基本恢复,能有效应对压力和减少复发(图1)。
药物治疗 病情较重,伴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先前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不能配合心理治疗或无法获得心理治疗,愿意采用并可获得药物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证据标准及推荐标准,权衡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推荐适宜的治疗药物。一线治疗药物为SSRI;二线治疗药物为三环类药物、SSRI药物;第2代抗精神病药是最常用且增效作用确切的药物。
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其病理心理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没有哪一种心理学理论能解释强迫症的所有症状,对不同的强迫症状应选择适合的心理疗法才会达到治疗效果。
指南推荐以强迫症的暴露仪式阻断(ERP)及包含行为试验成分的认知治疗为强迫症心理治疗的首选心理疗法(1/A)。在治疗师不足或治疗需求大的地区,更推荐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1/A)。推荐将患者的生活伴侣共同纳入治疗,对其进行行为干预以减少容纳行为(1/A)。以治疗师指导的面谈式CBT治疗作为首选,对于难以获得面谈式治疗机会的患者,可选择电脑自助CBT或网络CBT (1/A)。
指南不推荐压力管理训练(SMT)作为心理治疗或药物增效治疗的首选(1/A)。建议将动机性访谈(MI)融入CBT治疗(2/B)。不推荐动力性心理治疗作为首选的心理治疗方式(3/C)。目前不推荐将基于东方文化的心理治疗单独用于强迫症的治疗(3/C)。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常用于强迫症的增效治疗。常用的治疗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改良电休克治疗;脑深部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
;如果孩子在发作期,不管是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都需用药治疗。如果处于缓解期,孩子与常人无异,就不需药物治疗,尽快找咨询师帮助,这对咨询师能力要求很高,西安有个张桂茹老师。双相情感障碍还是要根据每个人的疾病特点、严重程度、缓解期的长短、用药后疗效来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心理咨询师主要的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寻求者提供心理援助。一般可以找到心理咨询师的机构有医院、心理咨询工作室、学校。
在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会有较多的培训的机会,因此各种方面的人才也相对比较齐全,建议去医院寻找心理咨询师。
杭州设有心理咨询师岗位的医院 包括:里面的那些医院。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